趣味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60964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80.67KB
趣味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趣味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别着急呀!
把说明书看完就知道了。
”兰兰说。
说明书写道:
“晴雨花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它是一朵蓝色的花,在将要下雨前,它就变成一朵紫色的花;
到了下雨时,它就变成粉红色的花了……”“不可能,花也知道晴天和下雨,简直不能叫人相信!
”“这是科学,你懂吗?
”这些小伙伴们争论起来。
说也巧,他们学校教化学的黄老师也来参观。
老师对他们笑了笑,然后详细他讲起这瓶晴雨花的变色原理来。
亲爱的读者,你们知道黄老师是怎样讲的吗?
黄老师讲道:
晴雨花为什么会变颜色呢?
原来,这是个十分有趣的化学现象。
制成这瓶花所用的纸是用二氯化钴溶液浸泡过了,二氯化钴这种物质有个非奇怪的脾气
这封密信写法非常简单,写信人是用一种叫做硫酸钠水溶液写的,这种水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写在粉纸上晾干后,什么痕迹也没有。
海华把收到的这封信放到盛有硝酸钡水溶液的瓷盘中,硫酸钠与硝酸钡发生一种有趣的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解于水的白色沉淀物——硫酸钡。
这样,白色的字迹就在粉纸上清楚地显示出来了。
火造纸币
火也能造出纸币来,你一定会感到这是奇闻。
可是,事实上确实存在此事。
前几天,有一位魔术师在百货商店买东西,他在交钱时,从钱包里取出一张白纸来,这张纸的大小和十元的票面一样大,随后将这张白纸送到服务员眼前,说:
“服务员同志,我就用这个交款吧。
”夕服务员看见他拿的这张白纸,不解其意他说:
“你有没有搞错。
”还没等服务员说完,只见这位魔术师将白纸往烟头上一触,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火光一闪,眼前出现了一张十元钱的人民币。
服务员被弄得目瞪口呆,神情愕然,引起了在场的观众哄堂大笑。
然后,他向服务员说明了真相。
同学们,你知道这位魔术师表演的“火造纸币”奥秘在哪里吗?
原来,他的这张白纸是在人民币上贴了一层火药棉制成的。
火药棉在化学上叫做硝化纤维,是用普通的脱脂棉放在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了硝化反应,反应后生成硝化纤维,即成了火药棉,然后把火药棉溶解在乙醚和乙醇的混合液中,便成了火棉胶,把火棉胶涂在十元的人民币票面上,于是一张“白纸币造成了。
这种火药棉有个特殊的脾气,就是它的燃点很低,极易燃烧,一碰到火星便瞬间消失,它燃烧速度快得惊人,甚至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还没有来得及传出去就已经全部烧光了。
所以,十元钱的纸币还没有受到热量的袭击时,外层的火药棉就已经燃光了,因此,纸币十分安全。
“火造纸币”是有趣的,不过,这里要郑重他说明:
千万不要随便玩它,弄不好,不但火药棉制不出来,还容易发生危险。
要玩“火造纸币”就更不容易了,如果掌握不好药品的数量,那么十块钱就要和火药棉同归于尽了。
烧不着的棉布
夜已深了。
三十八中学的礼堂里灯火辉煌,全校科技表演大会在欢乐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着。
当主持人宣布下个节目是化学科技小组表演的“烧不着的棉布’夕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表演开始了,化学科技小组的李丽同学,手里拿着三块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条,全部让观众看过之乱用火点着。
结果,第一块布燃烧得特别旺盛,不一会儿就烧光了:
第二块布也慢慢地烧光了;
第三块布怎么也烧不着。
几百名观众都感到奇怪:
三块相同的棉布条,为什么有的燃烧得快,有的燃烧得慢,有的干脆烧不着?
这时,李丽同学站起来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释。
同学们,你们想想看,李丽同学是怎么解释的?
最根本的原因还得从化学方面来解释。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
第一块布条事先用30%高锰酸钾溶液浸过之后晾干的,高锰酸钾遇热后,分解释放出氧气来,因为氧有助燃作用,所以,第一块布条越烧越旺,很快被烧光了。
第二块棉布条没有经过化学处理,所以燃烧的就慢些。
第三块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第三块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
所以实际上第三块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
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魔棍下的猴变蛇
“下一个节目,魔棍之下猴变蛇,是由化学组张老师表演。
”报幕员的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年过半百的张老师信步走到讲台上来,只见他右手拿着个洁白如玉的工艺品小猴,左手拿一根二尺多长的细玻璃棒,让观众看过之后,把猴子放在表演台上。
接着又用玻璃棒的一端轻轻地点了一下猴子的小脑袋,奇迹立刻出现了:
顿时,小猴升烟起火,变成了一条婉蜒的淡黄色的长蛇,冲天而竖,摆出要袭击宿敌的架势,他的精采表演,令人感到惊奇。
诚然,除了张老师的搁熟的技巧之外,一定还有什么诀窍。
请大家动脑深思,他的诀窍在什么地方?
原来,这个小猴子是用一种叫做硫氰化汞的材料做成的。
其方法是:
取适量的硫氰化汞,少许的水,微量的胶水,再加一些蔗糖和硝酸钾,把这些物质粘聚后,做成小猴,待干后便可表演。
表演前,将小猴的头部钻一个小洞,然后滴进几滴酒精。
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一些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液,因为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和浓硫酸混合后,具有强烈的氧化燃烧作用。
所以,只要轻轻地点一下小猴子的头部,酒精即燃,随后整个猴子开始燃烧,因为含有硝酸钾(硝酸钾受热时放出氧气),所以燃烧的猛烈。
由于硫氰化汞受热时膨胀极大,于是,一条弯曲的谈黄色的长“蛇”拔地而起。
但是,当蛇形发生时,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注意不要把灰弄到嘴里。
烧不坏的手帕
下个节目轮到小红同学表演了,她拿了一块既新又漂亮的花手帕,在一个盛着水的玻璃杯中浸了浸,取出之后挤了挤水,然后用铁钳夹住手帕一角,放到酒精上点燃。
霎时间,全场灯光都熄灭了。
只有点燃的火,在台上燃烧着。
不一会儿火渐渐地灭了,台下的观众都在为这个漂亮的花手帕白白地被烧掉而感到可惜。
它一定化为灰烬了。
突然,场灯大亮,这个花手帕竟然完整无损。
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众们也许能猜着吧!
问题很简单。
原来,玻璃杯中盛的是两份酒精和一份水,酒精的燃点很低,它很快地燃烧了,而且酒精的沸点只有78℃,水的沸点是100oC,所以,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烧掉,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
另外,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变成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汽带走了手帕上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燃点。
以上的两个因素保护了手帕的安全。
会变色手帕
化学老师在讲新课之前,给同学们做了个有趣的化学小魔术。
在讲台上放着一个小嘴的绿色玻璃瓶子,只见老师手中拿着两块鲜红的新手帕,然后放在自来水里沾了一下,取出后拧了拧,接着对大家说:
“我能把这两块红手帕变成黄色的和白色的。
”随后,把这两块手帕塞进瓶子里盖上盖,上面遮块布。
稍等片刻,老师故意地大声说:
“变”,掀开布,打开瓶盖,有条不紊地取出一块黄色手帕。
又盖上瓶子,不一会儿,从瓶子里取出另一条白色手帕。
同学们都以探索的目光望着老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瓶子里集满了呈绿色的氯气,氯原子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干燥的氯在低温下不太活泼,但有微量水存在时,反应急剧加快。
其原因是:
氯气易溶解于水而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的氧气,它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
所以,将湿的红手帕逐渐地氧化成黄色,再由黄色氧化成白色,这就是氯气的退色作用。
氯气的这一重要性质,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人们熟悉的漂白粉就是如此。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氯气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有剧烈的窒息性臭昧,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性,应注意。
净水能手——明矾
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
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
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做午饭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太浑,不能用,正在为此而着急的时候,农技站的张技术员来了,他看见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
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
这件事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道理,请读者给我解释一下。
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
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
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
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
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
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
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
,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
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
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
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石灰煮鸡蛋
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
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
慧清说:
“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
”艳丽说:
“根本不可能。
”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
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
道理很简单。
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
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不安定的卫生球
说起卫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经常用它来杀死衣箱中的蛀虫。
然而,当你把它放到一个含有醋酸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里一它会怎样呢?
开始时,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过一会儿,它就不安静了,却在水里上下跳动,好象得了癫狂症一样。
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经过这种化学反应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一个个很小很小的小气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卫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满这种小气泡。
二氧化碳比水轻,要往水面上升,一旦卫生球粘住的这种气泡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样,直往上升。
当卫生球升到水面时,由于所受压力的减小,附在卫生球上面的小气泡破裂了,卫生球又恢复原来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于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够的小气泡时,又浮了上来。
这样循环往复,卫生球便奔走不停。
“六六六”粉名字的来历
城郊一片小麦田发生了虫灾,为了抗灾灭虫,农民喷洒一种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学农药。
这时,爱动脑筋的一位同学一本正经地问另一位同学:
“你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
”“这还不知道,因为在发明这种农药的时候,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
”“你说的不对,我听别人说,这种农药是用六百六十六种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
”这两位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请读者评一评,他俩谁讲的对?
为什么?
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对。
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作苯的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3Cl2=C6H6Cl6
从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
、它的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粉。
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
亲爱的同学们,我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
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
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l(气)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
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
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白色固体的鉴定
现在有一种白色固体,当它和浓NaOH溶液共热时,产生一种“白色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当和浓硫酸共热时,也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如果使先后产生的两种气体相混合,立刻发生浓厚的白烟。
请大家想想看,原来的这种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这种白色固体是氯化铵,因为氯化铵加浓NaOH时,反应生成NH3·
H2O,NH3·
H2O分解出氨气,氨气能使润湿的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这种白色固体和浓硫酸共热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该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小颗粒,形成白烟。
白纸上面变黑字
取一张白纸,用稀硫酸在白纸上写“化学”两字,因为稀硫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白纸上几乎看不出字迹来,但是将白纸晒干以后,白纸上面就变出,“化学”黑字来。
请问,这是什么道理?
当稀硫酸在白纸上晒干后,由于水分的减少,使稀硫酸变成浓硫酸,浓硫酸有个特性,就是可以使有机物质碳化。
白纸的主要成分是由纤维素(有机物)组成的,浓硫酸使白纸脱水碳化,使写字的地方变成焦黑,原来写的“化学”两字就变了出来。
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
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
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2HCl
=
CaCl2+C02(气)+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
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
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
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亲爱的同学们,你想在一块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吗?
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来雕刻这幅图案。
方法很简单,在这块玻璃上涂一薄层熔化的石蜡,待冷凝后,用针尖在石蜡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图案。
另外,拿一个铅制蒸发皿,在蒸发皿内放入氟化钙和硫酸,在蒸发皿的边缘上垫一圈橡皮,然后把涂蜡的画朝下放在蒸发皿上,微微加热,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蜡,此刻,玻璃上的美丽图案就雕刻出来了。
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东西?
它为什么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纹来?
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氢氟酸。
因为氟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氟化氢和硫酸钙,氟化氢气体从溶液中挥发到玻璃上,又溶解于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氢氟酸,氢氟酸是不和石蜡发生反应的,可是它有个非常奇特的化学脾气,就是专门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应,反应后生成水和氟化畦气体,这种能“吃”玻璃的酸,人们称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这样,凡是没有被石蜡遮盖保护的玻璃表面即图案部分)都被这种酸“吃”掉了一层,清除石蜡后,玻璃上的图案就显示出来了。
其反应如下:
4HF+Si02
=2H20+SiF4(气)
硫磺的妙用
在化学实验室里,大白猪同学不小心把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了,有毒的水银流到地上,黄老师告诉她马上用硫磺粉处理一下。
请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液态水银的挥发性很强,有毒的蒸气如果被人吸入到体内容易引起水银中毒。
所以洒在试验室地面上的汞要及时地处理掉。
最好的方法是用硫磺粉来处理。
因为硫有个特别有趣的化学性质,就是在常温下能够和汞化合成固体的硫化汞。
Hg+S
HgS
所以,只要把有水银的地方撒上硫磺粉就可以了。
玻璃棒点燃了冰块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你一定以为这是在说笑话吧。
不过,我说的完全是真事。
冰块可以燃烧,这会使人惊奇,而更使人惊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地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
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
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
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
请读者试验后,做出答案来。
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
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能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
银中鉴铜
某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高纯度的银丝。
有一天,供销员从外地购回一批银丝,有一位技术员一看银丝便说:
“这银丝不纯,里面掺铜了,不能使用。
”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里面没有铜,这两种说法谁说的对呢?
请读者帮助他们用化学方法鉴定一下,看看这批银丝里倒底有没有铜?
首先,取少量银丝溶解在浓硝酸中。
然后取此少量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中,这时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并滤去白色沉淀物。
再向滤液中加入大量的氨水,如果有深蓝色铜氨络离子生成,证明有铜存在。
反之,如果没有深蓝色的铜氨络离子生成,就证明没有铜。
神秘的图画
在一次趣味化学表演会上,表演者表演了一幅神秘的图画。
他把一张白纸挂在墙上,然后拿起喷雾器把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喷洒在这张白纸上,转眼之间,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在深蓝色的波涛里行驶着一艘红褐色的巨轮。
他的这一表演,使观众大吃一惊!
明明是一张白纸,为什么转眼之间却喷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这位表演者所喷出的图画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吗?
这是一种普通的化学反应。
墙上挂着的那张白纸,已经由表演者事先处理好了,他在这张白纸上用一种淡黄色的亚铁氰化钾溶液先画出汹涌澎湃的大海,再用无色透明的硫氰化钾溶液在大海里画出一幅巨轮,晾干后,白纸上没有一点痕迹。
原来喷雾器中装的是三氯化铁溶液,当把三氯化铁溶液喷洒在白纸上面时,在白纸上面同时发生两种化学反应。
其一是三氯化铁和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铁(蓝色),其二是三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硫氰化铁(红褐色)。
这样,蓝色的大海和红褐色的巨轮就“喷”出来了。
奇怪的节目单
铃声一响,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
首先由报幕员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向观众报幕,只见他手里拿着喷雾器,对准一张白纸一喷,白纸立刻出现鲜艳夺目的红字:
第一个节目“奇怪的节目单”,其他节目也依次显现出来。
这位报幕员的精采表演,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可是,其中有位小观众提出个问题:
这张白纸红字的“奇怪的节目单”是怎样显现出来的?
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否给予解释?
原来,这个“奇怪的节目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
过程是这样的,先用无色的酚酞溶液在白纸上把字写好、晾于,报幕员再用喷雾器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到纸上,两者化合即变成红色。
一吹即燃的蜡烛
一般的蜡烛,当它燃烧的时候,一口气就可吹灭.然而,却有一种特殊的蜡烛,当你需要点燃的时候,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请看魔术师的表演吧。
只见魔术师千里拿一只蜡烛)并且故意让台下的观众看看,让观众相信这是一只普通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他对准蜡心吹一口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
当你看完魔术师表演之后,能回答蜡烛一吹即燃的奥秘吗?
原来,魔术师在表演之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因为二硫化碳液体是极易挥发的物质,魔术师吹口长气使其挥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挥发完了,烛芯上留下极为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当温度升高到35℃时,白磷便自行燃烧,随之就把原来熄灭的烛芯又引着了。
这种由于白磷在空气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在大自然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火”或“鬼火”。
茶水——墨水——茶水
星期夭,晓明同学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宫看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
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
台上的魔术师手里端着不满一杯棕黄色的茶水,只见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接着,这位魔术师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了。
多么奇妙的表演呀!
晓明同学赞不绝口。
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清楚是怎样变来变去的,请读者帮助他把变的道理搞清楚。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
原来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未。
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趣味 化学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