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自我疏导.doc
- 文档编号:2005501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38.50KB
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自我疏导.doc
《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自我疏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自我疏导.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自我疏导
龙岗区坂田小学邬银英
【摘要】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
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
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利提出。
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⑴我们将某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对教师而言,压力源主要有心理性和社会性压力源两种。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周边实际简单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程改革压力自我疏导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带给教师压力是多方面的,有些与课程改革直接相关,也有些与课程改革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都对课程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近几年来,常常听到身边的老师们这样埋怨:
压力大,总有干不完的活,现在的老师都要成多面手,既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完成各种专项检查……怎样正确认识和合理消解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压力,无论对于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还是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我觉得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压力的概述
压力分精神与物理两个领域的定义。
物理定义具有客观属性,是指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压力的概念。
从心理学上说,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它可能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stress)是一个外来词,有“紧张、压力、强调”等意思,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早已被公认。
三、压力带来的危害
从20世纪到2l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高度进步,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人类奥秘不断被探索。
伴随着这高速发展的节奏,人类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提高自己,学习知识技能,锻炼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成就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而事实往往是,人们掌握了如何让自己取得成功的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压力和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
由各种压力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在我们教师这个行业来说,新课程改革下给我们中小学教师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若不调整心态,做好心理疏导,也就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人格,那对培养健康的下一代带来危害不言而喻。
因此,笔者认为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压力源
1.个人教学生活的变化引起的焦虑感
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曾经编制出了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列出了43种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的生活事件,发现生活的改变是产生压力的主要社会性压力源。
⑵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其中也不乏通过各种形式促进老师们的转型,如:
专项培训,教学观摩,个人大赛等,在此过程中,这对教师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超越。
面对这种变革,许多已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他们原本熟悉和适应了长期以来的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让他们一下放弃原来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无形中产生了较大的压力感,甚至前年两年我们还听到有些老师说,发现越教就越不懂教之感,这种情绪如果没能得到有效的调适,就会产生巨大压力。
2.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产生的无助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幻灯机、闭路电视、语音教室等,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教学手段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这些要想利用这些教学手段,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名已经四、五十岁的老教师来说,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要求相差很远,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由于自身素质的缺失将难于适应改革的要求,就有“跟不上形势、技不如人”的感觉,并由此而产生无助感、焦虑感。
3.新型师生关系导致的不适感
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荀子曾经把教师列入“天、地、君、亲”的序列,可见,教师的地位是多么高高在上!
同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关系是一种单向性的服从关系。
课程改革倡导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
要求老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这对于部分习惯了盛气凌人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极不适应的。
于是产生了社会性压力。
4.课改与应试相互矛盾带来的茫然感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转变,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系统变革,但从当前的改革实践看,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诸多环节,特别是新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估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
当我们直面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时,我们确实发现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和富有人情味,学生变得更加自主和快乐,学校装饰得更富有童趣,但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学背后教师所付出的艰辛和教师所感到的巨大压力。
许多时候,许多教师不知是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尽快地做好角色的转变,还是要固守原有的应试技巧来应各种质量抽查。
我们甚至发现,有些平时课堂教学很受好评的老师,在质量抽查中成绩却让人汗颜,平时课堂教学平淡无奇的却成绩斐然。
由此,老师们感到教学的茫然。
5.家长对教育地不当干预带来的压迫感
当今社会,大多数都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或者说是六位家长看护一个孩子,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教育越发的关注与重视,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有些家长是通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教育方法,直接对学校教育老师教育方式干预。
当然,如果能恰当处理,收效是良性的。
但有些家长则过分干预教育,稍有不称心的或没达到他个人高度时,不是通过主动沟通了解的方式解决,而是动不动就投诉。
我曾经接过这么一个投诉:
你们学校谋谋老师会不会教书呀,哪有这个批评孩子的呀,我们教育专家也提过,要赏识教育,要多夸孩子,作业没完成要找原因,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搞到我小孩哭了。
反正尽是老师的不是。
老师们处处留神、害怕出错,很多不敢尝试,认为本本分分教育,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往往在重复地工作中缺乏创新,家长的不当干预给他们带来了压迫感。
6.社会过激的安全教育观带来过敏感
当前我国的教育对象主体是独生子女,学校的学生个体对于家庭来说都是100%的唯一,这客观上促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安全的高度重视,给学校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学校不可能绝对保证不出一点安全事故,但任何安全事故,都可能给学校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特别是家长和社会的过激行为,将严重影响学校工作的稳定,同时严重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在笔者的调查中,大部分教师认为,现在教育只要保证学生安全不出事就行了,别的既顾不上,同时也无能为力。
而当前社会和新闻界对教育专业性的理解和尊重严重缺乏,导致社会对于教育的不当干预和大范围的负面宣传,而无视教育自身的规律,使老师只能趋利避害,迎合社会家长的要求。
特别是当前我国公民法制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家长的压力往往能够迫使学校行为变形,迫使老师的教育行为变形。
7.学校评优、定职带来的压力
学校每年都会进行评优、评先,对于工作量基本相同的年轻人来说,由于资历太浅,似乎这些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即便工作努力,也是徒劳。
由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评优、评先的文件有些就明文规定:
工作未满两年或在本区工作未满两年者不予以考虑。
尤其是教师评定职称这一块,由于积压的大批的教师,不能升到更高一级,同时,每年给定指标是有限度的,致使学校不得不论资排辈,极大的压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同时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尺度,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影响仍未消除,致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这一职业产生沮丧、抱怨情绪和松懈、懒散、疲塌等倦怠行为。
五、教师工作压力自我疏导的一些建议
心理学指出,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压力,应对挫折。
⑶既然压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要从自身做起,应对挫折和压力,提高承受能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压力和挫折。
其实,压力也并不都是坏事,处理的好,它可以成为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
铁人王进喜曾经说过,没有压力就不会压出石油。
其次,要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压力和挫折感的与其说是压力、挫折,不如说是受挫者对压力和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
⑷第三,不要无限夸大后果。
有人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把后果想的非常糟糕、可怕。
所谓“杞人忧天”。
这样夸大的后果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来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
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
1.直面现实社会,增强心理自调能力
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教师要以平稳、健康的心态直面它,主动地接受并适应它。
如:
多阅读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或聆听专家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报告,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2.直面失败挫折,努力提高自信勇气
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和走向成熟的过程,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亦如此。
教师要勇敢地接受挑战,要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找出症结,寻求进取之策。
同时,对于外界的不良刺激也不要过于计较,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的能量。
适当地选择自我调适方法,如:
健康食谱、有规律锻炼身体、学着放松和睡个好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
3.直面各种反差,始终保持良好心境
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定位,确立一个合适的人生坐标,实实在在地自我开拓,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脚踏实地地完善自我。
特别要注意对缺点的修正和对优点的发扬,将自卑、无助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表现自我的动力,从自卑中走出自我、超越自我。
4.直面竞争态势,善于缓解紧张心理
要有乐观的情怀、开阔的胸襟和敢于直面竞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而言,不应当也不可能回避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尤其是与同行教师的竞争。
同时,还要倡导自我竞争,即新我与旧我的竞争。
在不断否定旧我的过程中,积累真知,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创造新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做到“不用扬鞭自奋蹄”,才能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态势,并在竞争中摔打自己、提炼自己,在竞争中得到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
5.主动协调人际关系
无论与谁相处,都要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说,不要在乎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如果对此过于敏感、反而会阻碍自己成长的契机,束缚自己进步的手脚,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
要经常给自己心灵再生的机会,重塑一个崭新的、鲜活的自我,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6.保持乐观向上心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知识的点拨者、促进者,道德的引导者、示范者,思想的启迪者、疏导者,人格的塑造者、提炼者,教育实践的改革者、开拓者,的确是任重而道远,难免有压力感。
教师要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律,改变不良习惯,避免人为的精神紧张;学会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与家务,学习时间管理,做到忙里偷闲,劳逸结合,以减轻心理压力,力争在激烈中求和缓,紧张中求松弛,宽松中求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此,教师要善于进行自我教育,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不可逆转性,所以应以主动、积极的态势迎接,以比较理智和宽容的心态看待改革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调整心态,学会自我疏导。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心理学》第一章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
2、张厚粲《心理学》第四章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
3、谢莹关注教师心理健康[J]中国德育,2003.11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改革 中小学教师 工作压力 自我 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