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52934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7.35KB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Word格式.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
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
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曾意气用事的东西吗?
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依赖。
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昂贵的感冒药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
生病不正常吗?
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
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改)
第一步:
关注标题
第二步:
圈点批注(正文)(标出段数,圈画出关键词句,稍加批注)
(前两步可在边读边画中完成)
第三步:
理出思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以母亲的中药铺的变迁为线索,先写“我”幼时最喜欢去中药铺,展现对往事的回忆;
再写中药铺被撤销后母亲在家用中药为“我”治病;
后写母亲老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第四步:
概括主旨
答案 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与母亲及母亲的中药铺的故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抒发了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答题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仔细阅读描写“抓药”的文字,找出所写的细节,思考它们有什么作用,最后按照“先点手法,再举例说明,后分析作用”的思路形成答案。
特别注意的是“作用”,“表现她们工作细致、耐心”的作用容易答出,但千万不能止于此,应再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表现“她们工作细致、耐心”,就可以发现第二点作用了。
形成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2)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题型归类:
表达技巧赏析题
对应考点:
考点2、4
2.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意”是由“联想”的内容决定的。
先读第四段,看“联想”的内容,由药名“朱砂、雄黄、海马”引发的联想涉及图画、民间传说,与传统文化有关;
“我”为何会“不由得”对药名产生联想也是思考分析的角度之一,它关乎作者的情感态度。
另外,散文中的“联想”以及“引用”还有普遍意义上的表达作用,即充实、丰富文章内容等。
基于上面的阅读与思考,就可形成答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2)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3)丰富文章的内容。
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的原因可以从对甘草的描写内容读出。
第五段写甘草,先抓住“首先……再加上”“最早”“就这样”等标志词,理出三个层次;
再抓住“最喜欢”“宝贝”“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本真之味”这些情感词语逐层分析原因。
一般而言,散文作者详写某部分内容与其情感态度有关,与意蕴主旨有关。
答案
(1)“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2)“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3)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
(4)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作品形象赏析题
考点4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 该题要求赏析句子,答题思路是先确定其所用的艺术手法,再结合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画线句使用的排比、比喻手法容易判断,重难点在“析”效果上。
排比句意在表明万物都是药,这在前文写多种中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中药”的内涵;
比喻句侧重表现人与人的关系,“灵芝”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补品,以此为喻,说明他人(尤其是亲人)对于自我的重要意义。
答案
(1)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3)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4)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表达技巧赏析题(精彩语句赏析题)
考点3
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先审题:
所给句子是个比喻句,出现在文末;
要求“理解”,而“理解”不只是“理解”句子的含意,还要“理解”其在表达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
根据这个理解,首先主要是答出句子的含意,而该句的含意则可以转变为对“母亲为什么是中药”这个原因的回答上,这一点结合全文可以答出。
其次,要结合它在文末的位置,考虑它在表达作者情感和行文结构上的作用,这两点容易回答,但容易被考生忽视。
答案
(1)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2)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3)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4)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探究文本意蕴题
考点6
二、(2013·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
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
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
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
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
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
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
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
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
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
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
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
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
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
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
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
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
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
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
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
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
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
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
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
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⑪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
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
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圈点批注(正文)(圈画出关键词句,稍加批注)
答案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与2012年的《母亲的中药铺》一样属回忆性散文,思路上颇有相似之处。
本文回忆在水乡与水牛相伴的生活,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①~⑧段,回忆了水牛在传统农耕时代的作用及与水牛相伴的生活;
第二部分为⑨⑩两段,写了水牛在现代生活中作用消失却引发了利益冲突。
最后一段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答案 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在水乡与水牛相伴的生活,表达了对淳朴、诗意的传统乡村的眷恋,对田园牧歌图景日渐消失的怅惘,包含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1.第④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确认引号的用法:
“铁牛”的引号起强调作用,“拖拉”的引号起讽刺作用。
再分析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将这两个词语置于语句中理解。
最后重点分析“特别用意”。
这两个加引号的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东方红牌拖拉机的,而它有时还得依仗水牛,两相对照,对拖拉机的揶揄意味、赞叹水牛作用的情感就表达出来了。
答案
(1)起强调的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
(2)“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揶揄、幽默的意味。
词语赏析题
2.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
答案 所给文字有两处,一处写“水牛游泳”,另一处写“我们跟着水牛学游泳”,描写生动,形象鲜明。
因为都是描写文字,确定艺术手法应优先从描写角度思考。
写“水牛”主要是动作描写,其次是神态描写;
写“我们”则是动作描写。
可按描写对象分别赏析,赏析最后应落实到对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归纳上。
答案
(1)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
(2)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
答案 回答该题,关键之一是理解什么是“黑色幽默”,为此,要先从“牛犊引发的纠纷”入手去理解。
其一,“黑色幽默”所在的句式特点有助于理解,“这”指的是“鉴定费”等“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其二,“黑色幽默”指“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的社会现象。
因此,该词语的语境义含有荒谬可笑、无可奈何、冷嘲热讽等内涵。
关键之二是结合语境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黑色幽默”,原因在本段首句便点出来了。
答案
(1)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喜剧效果。
(2)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
词语含义理解题
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 先找出“牛铃”在文中出现的地方:
第④段“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第⑥段“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第⑦段“牛铃骤响”,第⑨段“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第⑪段“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再思考其艺术效果。
其艺术效果可从两方面审视:
一是行文思路,二是表情达意。
行文思路主要从题意、线索角度考虑,表情达意也从两个视角思考:
从“表情”观之,写牛铃寄寓了作者对水牛及水乡生活的喜爱、留恋之情,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由“达意”观之,写牛铃有所寄托、象征。
答案
(1)呼应题目,点明文旨。
(2)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
(3)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
(4)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物象作用赏析题
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 该题两问。
第一问是概括主旨,可抓住文中能点明主旨的句子,如“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等,概括即可。
第二问是谈谈感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能够选取自己感触较深的内容加以阐发,悟出一点道理即可。
感悟不宜与本文主旨重复,就本文而言,感悟触发点可以是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物质利益、人性本真、社会风气等。
答案
(1)本文主旨:
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2)(示例)①乡村是我的精神家园,但如今,故乡一点一点被毁容,被篡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渐渐消失,真是令人惆怅、叹惋。
②虽然故乡的富裕、文明、美好的产生基本上是以故乡某些风物的消失为代价,但是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
新农村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概括主旨题、个性化阅读探究题
考点1、8
三、(2016·
母 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
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神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边,如果要去火车站。
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世界。
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
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 文学 文本 阅读 散文 基于 理解 感悟 审美 鉴赏 专题 掌握 关键 高考 研究 能力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005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