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48487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71KB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心理实质是什么?
什么是心理实质?
心理实质的内容是什么?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或者概括地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1、心理是脑的机能说明:
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说明: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三、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幼教工作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第二节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二、脑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三、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基础
四、社会生活条件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五、教育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1、了解注意的概念、功用、种类、外部表现
2、领会幼儿期注意发展的特点
3、掌握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策略
幼儿期注意发展的特点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
同学们每天都经过公路上的交通灯,谁能告诉我交通灯红、黄、绿的排列顺序?
其实,除了红黄绿的排列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可能:
一个灯可以亮三种颜色。
这涉及心理学的概念——注意。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举例:
警察和司机的笑话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选择有意义的、符合要求的和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关对象,避开和排除那些无关的对象。
司机不关注刮雨器而注意前方的路况
2、保持的功能---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保持,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5----10----15分钟
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
打瞌睡时想到“我要努力”,立刻打起精神
幼儿园里,老师请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先玩游戏,幼儿会调节注意力
讨论:
注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的和意志努力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外部因素是刺激物的特点:
强烈刺激。
强光、巨响、奇香、艳色。
新异的刺激。
新奇的事物。
活动变化的刺激。
活动的物体,声音的抑扬顿挫变化。
对比的刺激。
强度、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对比特别显著。
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因素是主体本身状态。
需要和兴趣。
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易引起的注意
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的事物
2、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努力的注意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保持有意注意,必须排除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干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注意分散作斗争。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明确的目的间接的兴趣
坚强的意志和干扰作斗争合理的组织活动
根据注意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或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停止3、呼吸运动变化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时间的长短,与对象本身特点及教学方式有关。
3、注意的分配——指把自己的注意在同一时间内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4、注意的转移——指人们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四、注意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1、无关刺激过多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于转移
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幼儿园见习讨论:
教师如何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如何防止幼儿的注意分散现象?
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
多动现象——多动症是不是一回事?
小结:
1、我们如何防止自己的注意分散的现象?
2、及时动手,指出并消除教师内的无关刺激!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功用
2、领会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3、能利用感知觉规律进行幼儿园的教学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带有主观性。
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三、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种类:
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
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定义
2、感受性变化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适应:
连续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感受性钝化和锐化。
对比:
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的现象。
感受性与训练:
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的成为对象,其他成为背景;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视觉
视觉敏锐度:
在幼儿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在提高
辨色能力:
初期能辨认红黄绿蓝等基本色,中期能辨认间色,晚期能调色。
、听觉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
.初步掌握什么是心理,简单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3.初步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心理学与心理现象
教具
自制CAI课件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讲述、自学引导、体验感悟
课时
3课时
教学内容
案例分析
告状行为
某幼儿园中班有20多个孩子,可只有两辆遥控赛车,一天,一个名叫宝宝的小朋友到老师面前说:
“老师,老师,小利不让我玩遥控赛车”
。
导语:
心理学博士谈学心理学的误区
讲解新课
一、什么是心理
或者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
脑的反映。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脑是心理的器官,大脑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人脑的结构:
人脑是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
1)高级神经中枢?
?
大脑
大脑是由大脑皮层构成的。
大脑皮层可以分成四叶: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大脑的机能主要是接受分析、综合、贮存和发布各种信息。
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都把刺激信息由神经传入大脑,经过皮层的加工整理、决策,然后发出信息,控制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活动,从而产生心理现象。
2)低级中枢指的是大脑以下的中枢神经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和小脑。
低级神经中枢除了有传递和过滤神经信息的功能外,还对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维持心跳、血压,发生吞咽、咳嗽,平衡和协调身体运动等。
2大脑两半球各自管理身体对侧的那一半,并且,大脑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
通常左半球的机能是阅读和运算,保障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
右半球
运用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位、音乐知觉,以及对情绪和态度的理解。
3人脑是如何产生心理的——反射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社会生活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源泉,心理是对
客观现实的反映。
狼孩事例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两岁。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
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
据记载,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
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
怕火和光,也怕水,让人们替她们洗澡。
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
每天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
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很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
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
只是在一年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
七,
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
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
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
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
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
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
话
:
四年内只学会
6
个词,
听懂几句简单的话,
七年后才学会
45
个词并勉强地学
会了几句话。
在最后的三年中,
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
也不怕黑暗了。
很
不幸,
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
死去了。
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
卡玛拉死
时己
16
岁左右。
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在反映客观现实时,
并不是一种简单的、
被动的、
机械的、
像照镜子那
样的反映,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所谓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会受到个人态度、兴趣、
风俗习惯、
世界观以有及个人当时的主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使反映带有个
人的特点。
比如:
两可图等。
1.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总是从事物与自己的关系上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所以,
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陈述和规定往往会带有主观的色彩。
2.
心理的主观能动性也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应该说,
转折期和危机期的概念是密切相联,
但又有区别的。
我们说,
转折
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
但危机期却不是必然出现的,
危机期的产生
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发展的不适应现象。
3
岁儿
童的认识能力提高了,
头脑中也储存了许多知识,
迫切需要表述出来,
而他的口
语能力又还很有限,
往往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不能使成人听明白,
由此
产生了愿望和能力之间的较大差距,
情绪上的强烈不安,
于是出现
“口吃”
现象。
这时,
如果成人也产生急躁情绪,
或对儿童过多地指责,或要求过高,
或表示不
满,
就会加剧儿童心理的矛盾,
加重口吃现象。
但是,
如果成人能够对儿童的口
吃现象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
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
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因此,
在成人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情况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化解其一时产生的尖锐矛盾,
“危机”会在
不知不觉中度过,或者说,
“危机期”可以不出现。
儿童心理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
在某一个时期
容易出现,
过了这个时期,
就难以产生,
我们把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
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动作和感知觉方面。
3.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就儿童心理发展的话多方面来说,
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关键期,
也就是说,
许多心理能力和特征,
并不是错过了某一特定时机就不能发展的,
在一般
情况下,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时机问题,通常采用“敏感期”或“最佳期”的提法。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
某种
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
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错过了敏感期或
最佳期,
不是不可以学习或形成某种知识和能力,
但是比较困难,
发展比较缓慢,
知识与技能:
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过程与方法:
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教学难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
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
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
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
“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
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
心思、思想、感情
理:
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logos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①认识过程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注:
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①个性倾向性②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的分类
普通心理学:
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
1、比较心理学:
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
①婴儿、幼儿
心理学②儿童心理学③青年心理学④成年心理学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
①教育心理学②工业心理学③医学心理学④护理心理学⑤司法心理学⑥艺术心理学⑦体育心理学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研究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
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
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
①导论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③幼儿的心理健康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理论作用:
①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
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实践作用——有助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的解
决。
Eg:
梅州市机关幼儿园大班不要求写字。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
提高教师素质。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4、
综合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三、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的含义——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语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观察的程序
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有效观察的条件“外门看热闹,内门看门道”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2、做好观察记录
3、消除观察误差
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1、轶事记录——eg:
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
—性格
2、时间取样eg:
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心理学 教案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