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技巧.ppt
- 文档编号:2003420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PPT
- 页数:100
- 大小:2.72MB
心电图诊断技巧.ppt
《心电图诊断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诊断技巧.ppt(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心电电图图Electrocardiogram吕薇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一、心电发生的原理由体表采集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心肌细胞数量;2、探查电极位置与心肌细胞间的距离;3、探查电极的方位与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
二、临床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Hisbundle)、左束支、右束支及蒲肯野(Purkinje)纤维网构成。
P波:
最早出现,反映心房除极;P-R段:
反映心房复极及房室结,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极;QRS波: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ST段:
心室复极的缓慢期;T波:
心室复极的快速期。
常规心电图导联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右臂(R)、左臂(L)、左腿(F)常规胸导联及电极位置第二节第二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一)
(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
测:
走纸速度为走纸速度为2525/s/s,11=0.04s=0.04s心率心率=60/=60/每一心动周期的时距每一心动周期的时距
(二)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1mv1mv电压描笔移动电压描笔移动10mm10mm,1mm1mm振振幅相当于幅相当于0.1mv0.1mv的电位差的电位差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1.P波:
I、II、aVF、V4-V6向上,aVR向下宽度:
小于0.12s;振幅:
肢体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0.2mv2.P-R间期:
0.12-0.20s,不超过0.22s3.QRS波群:
(1)时间:
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2)波形和振幅:
V1-V6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V5的R/S1V1的R波不超过1.0mv,V5的R波不超过2.5mv标准肢体导联主波向上,I的R波不超过1.5mvaVR的QRS主波向下aVL、aVF的QRS波群可为qR、Rs、R型,也可为rS型,aVL的R波小于1.2mv,aVF的R波小于2.0mv肢体导联各QRS波正向与负向波绝对值相加不小于0.5mv;胸导联不小于0.8mv(3)Q波:
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距小于0.04sV1不应有q波,可为QS型4.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5.ST段:
下移不超过0.05mv;上升:
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V4-V6导联不超过0.1mv6.T波:
(1)方向:
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向下
(2)振幅:
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7.Q-T间期:
心率60-100次/分时,Q-T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Q-Tc不超过0.44s8.U波:
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第三节心律失常(arrhythmia)一、心律失常的解剖学基础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自律性:
包括自动性和节律性,指心肌在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自动地、节律地产生兴奋和发放冲动的特性。
窦房结自律性最高,60-100次/分,窦房结节律为正常心脏的主导节律,称为窦性心律。
兴奋性:
心肌细胞对受到的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能力。
心肌细胞兴奋性最大的特点:
在一次兴奋后有较长的不应期(refractoryperiod),随时间长短不应期的状态不同。
(1)绝对不应期(absoluterefractoryperiod)有效不应期(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3)超长期从绝对不应期到相对不应期前一半的一段时间,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已开始恢复,但不一致,各部分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差异显著,此时若受到一适当强度的刺激,可发生多处的单向阻滞和折返激动而引起颤动,称为易颤期或易损期。
传导性:
一处心肌激动时能自动地向周围扩布称为心肌的传导性。
起搏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其分支、Purkinje纤维。
浦氏纤维及束支传导速度最快,房室结最慢。
二、心律失常概述窦性心律失常:
停搏、过缓、过速、不齐被动性:
逸搏与逸搏心律激动起源异常早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异位心律主动性非阵发性与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律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与脱节失窦房阻滞常房内阻滞房室阻滞激动传导异常病理性传导障碍室内阻滞意外传导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
1.P波规律出现,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2.P-R间期0.12s;3.频率40-150次/分。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的频率在成人超过100次/分。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时。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老人及运动员正常心率可较缓,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受体阻滞剂可引起。
心率低于40次/分者少见。
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2s。
多见于青少年或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者。
窦性静止:
亦称窦性停搏,规律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波,且失去P波之前与之后的P-P间期与正常P-P间期不成倍数关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四、过早搏动(prematurebeat)最多见的是室性早搏,其次是房性早搏,最少的是交界性早搏。
1正常+1早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二连律;2正常+1早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三连律。
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一个宽大变形的QRS-T波群,QRS时限大于0.12s,T波方向与主波相反,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的QRS波前无相关P波。
房性早搏:
变异P,波提前出现,QRS波一般不变形,P,-R大于0.12s,代偿间歇不完全。
五、异位性心动过速异位性心动过速是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异位心律(连续3个或以上),最常见的是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1、QRS形态与窦性者相同;2、频率绝对规整;3、频率范围150-240次/分。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ventriculatachycardia)1、QRS呈室性波形,QRS时限大于0.12s,继发ST-T改变;2、心室律基本规整;3、频率范围140-200次/分。
六、扑动与颤动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1、无P波,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2、波幅一致,间隔规整;3、频率250-350次/分;4、心室律一般规则(21或41下传);5、QRS波不增宽。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1、无P波,大小及形态均不等的f波;2、心室律绝对不规整;3、f波频率350-600次/分;4、QRS波一般不增宽。
.心室颤动(ventriculafibrillation)1、QRS-T波群消失;2、大小不等,极不规整的低小波;3、频率200-500次/分;4、是最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七、传导异常房室传导阻滞(auriculo-ventricularblock,AVB)P与QRS波的关系反映房室传导情况I度房室传导阻滞1、P-R0.20s2、两次测量结果比较,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超过0.04sII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MorbizI型)1、P波规律出现;2、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3、漏搏后的P-R间期缩短,后又逐渐延长;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II型(MorbizII型)1、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2、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P-P等;2、R-R等;3、P波与R波无关;4、P波频率大于R波频率。
束支传导阻滞:
根据QRS波的时限是否大于等于0.12s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1、QRS波群时限0.12s(完全性);2、I、aVL、V5-V6宽而有切迹的S波,时限0.04s;3、V1、V2呈M型;4、V1导联R峰时间0.05s;5、V1、2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6、aVR导联呈QR型,R波宽有切迹。
左束支传导阻滞1、QRS波群时限0.12s(完全性);2、I、aVL、V5-V6以R波为主(宽有切迹);3、V5-V6导联R峰时间0.06s;4、V1、2呈QS型或rS型;5、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原理:
旁道传导1、P-R间期0.12s;2、QRS波群前有“”波;3、QRS波增宽;4、ST-T继发改变。
第四节心房、心室肥大心房肥大(P波改变)
(1)右房肥大:
1、P波高尖,幅度0.25mv,在II、III、aVF导联明显,称为“肺性P波”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一些先天性心脏病2、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双向,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
(2)左房肥大:
1、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在I、II、aVL导联最为显著,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称为“二尖瓣型P波”。
2、V1导联P波先正后负,Ptf-0.04mm.s。
V1负向P波时间乘以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tf)。
(3)双房肥大:
P波既高大又增宽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1)左室高电压的表现a、V5或V6的R波2.5mv或RV5+SV14.0mv(男),3.5mv(女)b、I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aVF的R波2.0mv或IR+IIIS2.5mv。
(2)心电轴左偏(3)QRS波时间0.10s-0.11s。
(一般小于0.12s)(4)ST-T改变(与主波方向相反)。
右室肥大:
1、V1导联R/S1,V5导联R/S1;2、RV1+SV51.05mv(重症1.2mv);3、电轴右偏;4、aVR导联R/S1;5、ST-T改变。
心肌缺血一、心电图类型
(一)缺血型改变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对应导联出现高大的T波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对应导联T波倒置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心外膜导联ST段压低,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心外膜导联ST段抬高。
一般缺血时,缺血部位导联上ST段压低;严重缺血时,缺血部位导联上ST段抬高。
临床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多表现为心外膜下缺血
(二)临床意义典型心绞痛:
ST段压低(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1mv)和/或T波倒置。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持续恒定的ST改变(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05mv)和/或T波倒置,低平,正负双向。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1、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反映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也见于心内膜下或透壁性心肌梗塞。
2、暂时性ST段抬高伴T波高尖及对应导联ST段下移,为变异性心绞痛。
(三)鉴别诊断除外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低钾、高钾;药物影响。
除外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引起的继发改变。
心肌梗塞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及演变规律是确定心肌梗塞诊断的主要依据。
(一)基本图形可先后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改变。
1、“缺血型”改变:
T波高耸或倒置2、“损伤型”改变:
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ST段抬高3、“坏死型”改变: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宽度0.04s,深度1/4R)或呈QS波。
(二)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分为早期、急性期、近期和陈旧期1、早期梗塞数分钟至数小时高大T波,ST段斜型抬高,无Q波。
及时治疗可避免发展为心肌梗塞或使其范围缩小。
2、急性期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电图 诊断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