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专题二 第一讲 下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30131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34KB
小学语文 专题二 第一讲 下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语文 专题二 第一讲 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 专题二 第一讲 下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个农夫,他老是在做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等待那种不太可能再来的偶然的机会,正是这个寓言的寓意所在。
从这两个案例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选哪一个点来进行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柳宗元的《江雪》是这样写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学习这首诗,很多孩子会提出问题:
这么冷的天,鸟都飞走了,路上也都没有人了,这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这个问题孩子们会有多种答案。
我在一次听课的时候听到,有的孩子认为,这个老人大概是家里太穷了,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么冷的天,他还得出来钓鱼;
有的孩子认为,这个老人大概是个钓鱼迷,他最大的兴趣就是钓鱼,不管刮风下雪,他还是要来钓鱼;
也有的孩子觉得,这个老人大概是喜欢清静,越是雪大,越是别人不来,老人就可以独享一份清静……在学生那么多假设的基础上,老师拿出了柳宗元写这首诗的背景介绍:
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失败后被贬官湖南永州。
他在永州感到孤苦寂寞,但是又不愿意跟跟那些贪官同流合污,借这首诗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思想情感。
当老师把柳宗元被贬永州写这首诗的背景介绍给学生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柳宗元是借“孤舟蓑笠翁”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学这首诗,引进柳宗元这样简单的一个介绍是必要的。
同样是古诗,有的背景介绍就没有必要。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句子,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听到有位老师介绍王安石的一个背景,讲了这样一段话:
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的时候,从离开南京的家北上,到江苏镇江的时候写的。
王安石第一次做宰相,他推行变法失败了,最后被罢了官,现在第二次又要去做宰相,他的前途会怎样呢?
有可能改革成功,所以王安石此去踌躇满志;
也有可能推行变法,再次失败,前途未卜,所以王安石此去忧心忡忡。
老师要求学生先用踌躇满志的心情读这两句,再用前途未卜的心情来读这两句,弄小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读。
王安石第二次做宰相的介绍,对这首诗来说是不必要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一种人类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情,完全不需要涉及王安石的政治生涯。
从这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出,究竟要不要引用课外资源,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并非多多益善。
二、对你有用的建议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对教材进行取舍呢?
1、
重点。
课文教学的重点应当是人文精神和语言因素的结合点。
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和教材往往对教学重点有提示。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课文后边的思考和练习,如果说我们把课后思考和练习一些问题抓住了,那么一般来说,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我们大体上也就把握住了。
从理想的状态上说,我们选的点最好是人文精神和语言因素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语言材料。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一篇课文的这两个侧面不能同时存在。
有的点人文精神表现得比较强烈,有的点语言因素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价值。
在一篇课文中,当人文精神和语言因素的点难以统一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侧重选某一方面的点?
语文课程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从总体上说的,到了一篇具体的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的点偏重于人文精神方面,有的点偏重于语言因素方面,是可以的。
我们在考虑教学重点的时候,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2、
难点。
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学生学习上的疑难,是我们必须正视并帮助他们解决的。
对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可以估计到的。
如果难以估计,那么我们可以事先向学生调查,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
根据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什么。
我们来看清代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学生学习这首词,会碰到哪些困难呢?
教材有几个注释,“榆关”就是山海关,“那畔”就是那边,但是学生还是有问题:
为什么要“身向榆关那畔行”?
为什么是“夜深千帐灯”?
晚上为什么住的是帐篷?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帐篷?
……考虑到学生这些学习的疑难,我们就必须向学生介绍清楚这首词的背景。
这首词的作者纳兰性德是清代皇帝康熙的侍卫。
康熙要去巡视中国的东北地区,纳兰信德必须随行。
皇帝出行,随从很多,队伍浩浩荡荡。
晚上停下来休息,那就是上千个帐篷。
“风一更,雪一更”,我们往往觉得没什么难的,但是学生也有好多问题。
首先就是什么是“更”?
今天我们的孩子只看到过钟、表,他们没看到过“打更”。
也许有的孩子看过反映古代生活的戏剧、电视剧,可能对“更”有些了解,但是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更。
还有,“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就是三更的时候刮风,四更的时候下雪呢?
其实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见义”现象,是说风雪一更又一更。
这样看来,《长相思》里孩子们学习的难点是不少的。
对这些难点,学生该思考的思考,该让讨论的讨论,老师该讲的讲,把难点解决掉。
3、
起点。
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上,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增量”。
但现在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不甚了了,相当多的老师不能正确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实行“零起点”教学。
这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也使课堂教学降低了效果。
让学生交流对有关内容的了解、初读后让学生畅谈感受,都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教学的起点。
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是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教学《家是什么》的课堂实录。
虞大明:
问同学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有家吗?
学生:
有。
虞大明:
喜爱家的请举手。
谁能向大伙介绍介绍,你喜爱的那个家的理由,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
我们家很大,有一百多平方,我可喜欢了。
他家确实挺大的,一百多平方。
你说呢?
我家装修得很漂亮,我很喜欢。
我家不漂亮,但是很温馨,我很喜欢。
她的家装修得非常漂亮这是她喜欢的理由。
刚才三位同学介绍了他们自个的家,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家吗?
今天,虞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
警察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
“家?
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
“那是什么?
”“那是我的房子。
”富翁说。
这是第一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富翁为什么说那个不是我的家,而是我的房子呢?
想研究这个问题吗?
想。
富翁拥有一座别墅,但是他为什么却说别墅不是他的家?
那虞老师记住这个问题,这是同学们听的第一个故事以后提出的一个问题。
非常好。
接着听第二个故事。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
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
“我又有家了。
”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问的?
有了女儿,为什么等于有了家?
能不能学着虞老师的样子来记住这个问题,左边写什么?
女儿。
中间等于?
家。
真好。
同学们,那个富翁拥有一座豪华的别墅,但是他却说别墅不等于他的家。
这个叫热拉尔的人,他的亲人在战争中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找到女儿之后,为什么他说女儿就等于他的家?
同学们,家究竟是什么呢?
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
一起来读读课题,预备,起。
《家是什么》。
咱们将问的语气读的再突出一点好吗?
好。
预备,起。
家是什么?
家究竟是什么呢?
咱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虞老师想先请同学们自己学习课文,注意听清楚要求和任务:
第一,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反复读;
第二,家究竟是什么?
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已经回答我们,是哪个自然段?
在这个自然段前边打上勾。
同学们很会自个学习,刚才虞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遇到难读的地方,都回过去读,反复在那练,这样才是会读书,会学习,同学们真不错。
会读课文吗?
会。
虞老师已经将这篇课文中,最难读的词语打在大屏幕上了。
这些词你如果会准确的读了,那么念整篇课文就没有问题了。
总共有三组词,谁能像小老师的样子,领读第一组。
请一位小老师。
请你。
洛杉矶、卢旺达、热拉尔。
请坐,很不错。
当小老师领读词语,读得字正腔圆、掷地有声。
咱们读词语就得这样,非常不错。
而且你看,第一组词非常绕口,都是国外的人名或者地名。
你瞧,洛杉矶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卢旺达是非洲的一个国家。
热拉尔是哪个国家的宫名?
卢旺达的宫名。
这个小男孩读得非常的准,咱们一起把第一组词读一读。
好的,谁能来领读第二组词?
竹篱茅舍、高堂华屋、别墅。
他读词语也非常的好。
请同学们瞪大眼睛,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他们都是房子的意思。
都是房子。
你很会观察。
它们有不同的地方吗?
装饰不一样。
装饰肯定不一样。
哪一种房子的装饰肯定比较好?
别墅和高堂华屋。
哪种房子装饰比较差,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装修。
竹篱茅舍。
对吗?
对。
而且哪种房子是有钱人的。
一起说。
高堂华屋、别墅。
剩下的竹篱茅舍是没钱人的,是贫穷的人住的。
谁来读第三组词语?
辗转数地。
你看得清吗?
离散丧生、温馨。
嗯,不错,咱们一起读读第三组。
辗转数地、离散丧生、温馨。
好,同学们读课文是没有问题了,还记得刚才的第二个任务吗?
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已经回答我们了。
一起说,哪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请你自个读读第五自然段,把它读顺读流畅,待会咱们一起合作,用朗读一起合作来回答这个问题,好吗?
同学们,家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
充满亲情的地方。
他有时在——
有时在——
高堂华屋。
有时也在——
无家可归的人群中。
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
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同学们,这就是家。
现在,咱们可以走进这两个小故事,一起来解答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咱们先走进第一个故事,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那个富翁说,别墅不是他的家?
有答案的同学,可以高举起你的手。
读着读着,答案就自然显露出来,为什么那个富翁说,别墅不等于他的家?
因为他的别墅里没有亲情,他是一个被爱遗忘的人。
你觉得这个富翁是一个被爱遗忘的人。
这个富翁喝醉了酒以后,躺在街头,有家人去关心他吗?
没有。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被爱遗忘的人。
虞老师帮助大家梳理一下,为什么说这个富翁有别墅,但是他却说自己没有家呢?
一种可能,他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
另外一种可能,他虽然有亲人,但是他的亲人不关心他,他的亲人不爱他,他成了一个被爱遗忘的人。
你看,就算他醉倒在街头,也没有亲人去关心他,帮助他。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这样?
不是。
那么你们是怎么样的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把你们的幸福说给你的伙伴听,说给老师听,好吗?
准备一下。
你先开始。
当我带着委屈回家时,妈妈就会过来安慰我,跟我聊天,帮我解除困难。
解除你的那种委屈、伤心是吗?
同学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们有委屈的时候,妈妈的安慰简直就是春风化雨,她一定会让咱们的委屈烟消云散。
同学们,当你们过生日的时候?
当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会送我很多的礼物。
会收到妈妈的礼物,幸福之感油然而生是吗?
你们所拥有的那一切幸福,这位富翁有吗?
他什么都没有。
没有人能够分享他的快乐,没有人能够分担他的痛苦和忧愁,甚至连一个可以听他说话的人都没有。
他所拥有的仅仅是一座虽然豪华,但是冷冰冰的别墅。
同学们,这还叫家吗?
所以,当警察指着那幢别墅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
家,我没有家。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富翁,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请你自个再读读这段话,把你当时的那种心情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咱们再交流一下,一个同学在读的时候,其它同学认真听,看看咱们能从他的朗读当中,听出他怎样的心情。
当警察要送你回家时,你说——
听出什么心情?
听出来了,他非常沮丧,因为他没有家。
家?
一种无奈是吗?
虞老师也感觉到了,他无奈之外,还很平静。
有可能是失去家已经很久了,他都已经麻木了。
来,咱们带着各自的感受,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
警察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
同学们,有豪华的房子,如果没有了亲情,没有了爱,就没有了家。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
它有时在——
无家可归的人之中。
没有心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
咱们接着走进第二个故事,一起来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也是边读边思考。
有答案了吗?
为什么那个叫热拉尔的人,说女儿就等于他的家?
因为他的女儿可以关心爱他。
有一个关心他,有一个人爱他。
他又有自己的亲人了,他又被亲情包围住了。
说得很好,刚才那个表达中,虞老师感觉到,热拉尔和那个富翁不一样,热拉尔找到了女儿之后从此有人分享他的快乐,有人分担他的忧伤,有人分担他的痛苦。
所以当热拉尔找到他女儿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悲喜交加。
同学们,热拉尔为什么而悲,你知道吗?
因为他家一共有40口人,他才找到了其中的一个人,他很悲伤,其他的亲人,都因为这场战争而离散了。
咱们带着痛心,读好这一句话,好吗?
在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
他们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
那热拉尔为什么而喜呢?
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女儿。
找到了女儿,找到了他的亲生骨肉。
他找到女儿容易吗?
不容易。
因为他是——
冒着生命危险。
而且是——
同学们把自己当成热拉尔,再来读读最后的一句。
可以吗?
可以。
如果把自己当成热拉尔,你就能体会到,此时此刻的那种心情——悲中透着喜悦,喜中又透着——
悲伤。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非常的复杂,用一个成语来表示,那就是——
悲喜交集。
学到这里,同学们刚开始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
解决了。
那你能不能用上一个等式,非常明确的告诉大伙,家等于什么?
亲情。
虞老师这还有一首关于亲情的小诗,想朗诵给同学们听。
家是用爱筑成的,家是用情装饰的,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像安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你们一定发现了,这首诗缺了一句。
能带着你自个的感受,来补写这句吗?
打开练习册。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好,不少同学都写出了他们对家的那种感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好吗?
刚才虞老师在你的练习纸上打上五角星的请到前面来。
咱们一起合作一下,第一、第二行虞老师念,第三行、第四行你们念。
然后轮过去,最后一行呢?
一起念。
家是用爱筑成的,家是用情装饰的。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家像安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家像一个巧克力,让我们有了甜蜜。
家像一块巧克力,给我们带来了甜蜜,好。
学到这时候,虞老师又想起了这节课的最开始,还记得吗?
虞老师请两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家,有一位说,我家有100多平方,我很喜欢;
有一位说我家装修的很漂亮,我很喜欢。
第三个男孩说,我家虽然不漂亮,但是很温馨,他很喜欢。
同学们,如果现在虞老师,再让你们介绍你们各自的家的时候,你会怎样介绍?
今天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感到头很痛,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头很痛。
妈妈跑到我的房间,把我抱起来。
你看妈妈发觉女儿头痛了,所以就把温暖的怀抱送给了女儿。
我相信,每一个女儿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当中,任何痛苦都会烟消云散。
真高兴,让虞老师感觉到,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个温馨的真正的家。
虞老师也真诚的祝愿,所有的人都永远拥有一个幸福的,充满亲情的真正的家。
这节课开始时,老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多数孩子介绍的不过是自己家的房子。
到这节课结束时,老师再请孩子门介绍自己的家,他们说的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介绍自己家的房子,而是介绍自己的家人,介绍自己家里洋溢着的亲情。
我们看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认识上有提高,语言上有发展,教学的“增量”比较明显,这才是有效教学。
4.兴趣点。
课堂教学应当具有趣味性,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
在这篇课文当中,哪些东西是孩子感兴趣的,我们要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有滋有味地来学习课文。
但儿童的兴趣点有时会与教学重点不一致,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机智化解这种矛盾。
《三个儿子》是一篇苏联的儿童故事。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可是有的小学生兴趣不在这里。
我们听课时发现,有的小孩子提出的问题很古怪,比如“一桶水很重,妈妈拎不动,一个孩子怎么拎得动?
”有位老师做得好,就想办法化解这个问题。
老师说:
“这桶水很重,妈妈拎不动,小孩子拎得动吗?
确实也拎不动。
这个孩子可能拎着这水只能走几步,只能走几米。
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去拎呢?
”孩子们说:
“他虽然只能走几步,只能走几米,但是他拎几步,也就帮妈妈减轻一点负担,让妈妈少受点累。
这个孩子哪怕拎不动,也要帮妈妈去拎。
”这样,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提出的一个比较古怪的问题,转化为了跟课文的人文内涵一致的问题,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向了教学重点。
这就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思考作业题:
《火烧云》一课可以选哪些内容进行教学?
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篇课文是否需要引入课外资源?
你打算引入哪些课外资源?
老师们可以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写出你在教学设计和资源开发中的教育教学故事、研修感悟、学习花絮和愿意推荐的美文佳作,我们将在课程简报中将它们与全国的老师共同分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专题二 第一讲 专题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