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21211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730.62KB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Word下载.docx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游园惊梦》结构剖析--------------------------------------(40)
第三章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42)
第一节昆曲唱腔的历史成就---------------------------------------------------------(42)
第二节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44)
结论------------------------------------------------------------------------------------------------(46)
参考文献--------------------------------------------------------------------------------------------(47)
后记------------------------------------------------------------------------------------------------(51)
中文摘要:
昆曲是中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优秀剧种,昆曲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声腔艺术之一。
昆曲《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杰出代表作,其代表了昆曲极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运用音乐美学的理论对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进行探究,并且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理论方法对昆曲唱腔进行微观音乐形态学剖析,从唱腔的脉络中探究其音乐本体规律性的特征,并对昆曲的历史成就与艺术价值进行探讨,进而阐释昆曲唱腔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昆曲;
唱腔;
民族音乐形态学;
审美属性;
历史成就
Abstrast:
KunquOperaisChina'
slonghistoryandrichheritageofexcellentdrama,kunquoperaisalsothetuneofthemostancientart.KunquOpera"
PeonyPavilion"
isafamousplaywrightofTangxianzuoutstandingmasterpiece,theoperarepresentsthehighartisticachievement,inthehistoryofChinesetheaterplayedanimportantrole.Thispaperwilluseresearchmethodsmorphologyoffolkmusic,selecttheopera"
ThePeonyPavilion•PeonyPavilion"
astheresearchobject,intheopera"
describesthesocialfactors,basedontheuseofmusicaestheticstheoryKunquexploretheissueofaestheticproperties,andmorphologyusingthetheoryoffolkmusicoperasingingmethodofmicro-morphologicalanalysisofmusic,fromsinginginthecontextofexplor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irmusicontologyregularity,andtheopera'
shistoricalachievementsandartisticvalueof,andthenexplainthepracticalsignificanceofoperasinging.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Keywords:
KunquOpera;
singing;
morphologyoffolkmusic;
aestheticproperties;
historicalachievemen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关于昆曲的研究,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昆曲的历史学、文学、美学、曲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几个方面。
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
第一,专著类
关于昆曲的研究著作,由明代著名曲师魏良辅所作《南词引证》,此书是昆曲曲律和唱论的早期著述,为研究水磨调早期形态的重要史料。
由晚清著名曲学家王骥德所著《方诸馆曲律》,为第一部系统的昆曲曲律论著,对后世曲律研究和曲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著名曲学大师吴梅先生所著《顾曲麈谈》,是近代昆曲的综合性研究曲论著作,此书标志着自明代王骥德曲律以来曲律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由著名曲学大师王守泰先生所作《昆曲曲律》一书着重讲解了昆曲曲韵学和曲牌旋律特征规律,对于曲牌使用方法也有所涉及,此书是昆曲曲律研究的重要成果。
由著名戏曲声腔专家武俊达先生所作的《昆曲唱腔研究》一书是当代重要的戏曲声腔研究专著,此书对昆曲的研究方法系统而详尽,分别对昆曲的曲牌、板式、调式、腔格、曲调、节奏、曲式、套式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对昆曲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现代音乐分析法研究昆曲之先河。
由吴新雷编撰的《中国昆剧大辞典》全书对昆剧源流史论、古今变革、文学声律、艺术表演,剧目唱腔、专业剧团、业余曲社,进行了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介绍,全面反映了昆剧的整体面貌。
《昆曲传统曲牌选》1一书记录了大量的昆曲曲牌,此外还有《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2、《昆曲音乐与填词》3、《昆曲音乐欣赏漫谈》4等。
第二,学术论文类(笔者列举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一)关于昆曲历史的研究成果有:
刘祯撰写的《21世纪昆曲研究概论》5,对近年来昆曲学术视野的拓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提纲式的梳理。
轩蕾《20世纪昆曲研究之简述》6对20世纪昆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
解玉峰《90年来昆曲研究述评》7将90年来中国昆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三)关于昆曲美学的研究成果有:
韩勤《论昆曲写意性的唯美化特征》8对昆曲的写意性美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刘明澜
《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9一文对昆曲作为中国古典声乐的代表,昆曲音乐在六百多年间不断吸收融汇唐宋以来各种声乐艺术的成就进行了论述。
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一文从戏剧文学、音乐传统和表演艺术三个方面对昆曲这一古典戏剧的最高样式进行了阐释。
王文建《昆曲—中国的“雅”文化》11一文对昆曲的文化渊源,昆曲代表剧目、昆曲音乐的韵律美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
此外还有《论“雅”与昆曲之“雅”》1、《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1、《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
牡丹亭>
到新版<
玉簪记>
》1、《京昆声腔美学管见》1、《浅议昆曲在当代的美学风格》1等等。
(四)关于昆曲音乐的研究成果有:
刘明澜《论昆曲音乐的艺术价值》17分别对昆曲音乐继承唐宋大曲、宋金唱赚、诸宫调、元杂剧、散曲以及明清民歌小曲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论述。
樊步义《优美而古老的昆曲音乐》1对昆曲音乐的曲牌、调式以及曲牌来源进行了论述。
付雪漪《昆曲音乐浅谈》2分别对昆曲音乐的曲牌来源、套曲形式、转调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连波《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3对昆曲曲牌“特征腔”、“以字度腔”问题、宫调和套曲问题、以及昆曲音乐所体现出的叙述性和戏剧性问题进行了论述。
田飞《传承与创新:
昆曲音乐的研究方法初探》4对传统昆曲音乐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并采用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法、形态分析与“田野工作”相结合分析法、以及性别研究与语言研究相结合分析法对昆曲进行研究。
《论昆曲<
音乐》5对昆曲《牡丹亭》的剧本来源、音乐的旋律、调式调性,以及南北曲的运用对比手法进行了论述。
(五)关于昆曲唱腔的研究成果有:
《对几首昆曲唱腔在曲式结构方面的探索》6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昆曲唱腔的曲式结构进行了分析,《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本<
长生殿>
的曲》7一文以昆曲《长生殿》为例,对昆曲唱腔的曲牌体结构及其程式性规律进行了论述,还有《谈昆曲唱腔的推陈出新——<
十五贯>
唱腔分析》8等为数不多的几篇,《谈昆曲唱腔的推陈出新<
唱腔分析》一文对昆曲唱腔的体制进行了论述,对其选曲填词的原则,唱腔中宫调曲牌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核心旋律的特征,唱腔旋律的发展手法,以及选用套曲的组合方式等方面做了细致的阐述。
此外还有《昆曲传播的民俗学视角》9一文用独特的民俗学视角对昆曲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进行了论述。
《从文化学视角看昆曲的传承》一文运用文化学的视角对昆曲在当代社会的传承进行了论述。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江苏卷》在对“昆剧”的概述中,对其声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在对昆剧唱腔的论述中,分别对其曲牌来源、曲牌分类、曲牌格律、曲牌板式、以及其腔格与宫调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论述。
《中国戏曲志·
江苏卷》1对昆剧声腔的源流、历史沿革、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在对“昆剧唱腔”的研究中,分别对其曲牌来源、曲牌分类、曲牌格律、曲牌板式、词格与腔型、节奏板式与曲牌联套进行了论述。
何为在《戏曲音乐研究》2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戏曲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
声乐,亦即唱腔,在戏曲音乐中居于主要位置,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唱腔是戏曲艺术赖以表现人物,创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唱腔是指戏曲中的声乐部分。
”骆正在《中国昆曲二十讲》3中对“昆腔”一词有了明确的解释,论述了“腔”、“曲”、“剧”三者之区别,“腔”指音乐部分,其核心相当于乐理中的“旋律”,“曲”指“腔”与“词”的统一体,“剧”指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艺术。
本文研究的昆曲“唱腔”即昆曲中的声乐部分。
目前,学术界对昆曲《牡丹亭》的研究成果诸多,笔者列出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江巨荣的《二十世纪<
研究概述》4一文,把20世纪牡丹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历史时期的划分,并对各时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论述。
王燕飞的《牡丹亭传播研究》5对《牡丹亭》的文本传播、舞台传播和影视传播进行了分类研究。
于岩的《因情而生的昆曲——<
》6对昆曲《牡丹亭》的历史地位和文学特征进行了探析。
原辉的硕士学位论文《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
》7对《牡丹亭》的演出版本进行比较研究的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也进行了阐释。
金鸿达的《昆剧<
的当代解读》8通过对几个不同昆曲《牡丹亭》演出版本的比较
,审视其在当今社会的文化功用。
朱伟明的《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9对昆曲《牡丹亭》的审美属性和艺术特质进行了阐述。
以上论文分别从历史学、传播学、文学、社会学、美学的角度对昆曲《牡丹亭》进行了研究。
对昆曲《牡丹亭》唱腔的研究成果有:
夏琳撰写的《昆曲<
牡丹亭·
游园>
唱腔结构分析》1一文,对昆曲《牡丹亭·
游园》中词格与腔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徐朔方撰写的《<
和昆腔》2一文,对昆腔的历史发展和《牡丹亭》的创作背景进行了阐述。
李砚的硕士学位论文《昆曲<
音乐研究》3一文在对主腔的概念进行确立的基础上,分别对其重点唱腔和主腔形态进行了剖析。
此外还有刘明澜撰写的《论昆曲音乐的艺术价值》4一文对昆曲音乐的具体来源进行了论述,对其继承了唐宋大曲、宋词歌曲、宋代唱赚、宋金诸宫调、元杂剧和散曲以及明清民歌小曲等艺术成就进行了论述。
蔡孟珍撰写的《牡丹亭“声腔说”述论》5对昆曲《牡丹亭》声腔的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探索。
朱仰东的《再论汤本原著<
的声腔问题
》6对昆曲《牡丹亭》的声腔来源进行了论证。
刘海燕的《试论<
闺门旦的演唱艺术》7,对昆曲《牡丹亭》里“旦角”唱腔的发声特点和曲情表达进行了详细的曲牌唱腔形态解析的同时,对其“雅”的审美倾向进行了阐释。
孔亚磊的《浅析昆曲<
》8从其唱词、调式、曲词结构和发展手法几个方面入手,对昆曲《牡丹亭·
游园》中的音乐特性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有明清《<
曲律研究述论
》9、《曲谱中的<
》10
、《再论<
的音律问题》11、《<
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12等论文分别对昆曲《牡丹亭》的曲律关系、音律问题以及版本问题进行了研究。
英文文献中对昆剧的论述,目前所知仅有一篇博士论文和两篇学术论文。
1974年,MarjoryLiu发表了题为《TheInfluenceofTonalSpeechonkunquOperastyle》1的文章,作者研究了中国语言和昆曲演唱风格之间的关系。
1976年,MarjoryLiu在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完成了博士论文,题为《TraditionandChangeinkunquOpera》2,这篇博士论文采用的是传统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对昆曲唱腔的演变进行分析。
另外一篇是由陈浮音翻译的魏良辅《曲律》3论著。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和理论依据,但同时笔者也发现了其中一些尚未解决且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比如:
一、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
昆曲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必然与那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它是那一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产物。
笔者试图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诸多因素综合对其进行考察,将昆曲《牡丹亭》置入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并结合文化思潮对其产生的影响,深化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且探讨这些因素对昆曲的发展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
昆曲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前人的研究往往从文学的角度对昆曲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精神进行阐释,而昆曲音乐本身具有较高的审美特质,笔者将运用音乐美学的理论,对昆曲音乐的美学特征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考,有助于揭示出昆曲音乐深层次的审美品质。
三、昆曲唱腔的形态问题。
关于昆曲唱腔音乐形态的研究成果显示,对其唱腔形态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是由当代著名戏曲声腔研究专家武俊达先生所著的《昆曲唱腔研究》4一书,此书是当代重要的昆曲唱腔研究专著。
此书中记述的昆曲研究方法系统而详尽,分别对昆曲的曲牌、板式、调式、腔格、曲调、节奏、曲式、套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它开创了现代音乐分析法研究昆曲之先河。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昆曲《<
唱腔结构分析》5一文对昆曲《牡丹亭·
游园》一折中的词格及腔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对几首昆曲唱腔在曲式结构方面的探索》6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昆曲唱腔的曲式结构进行了分析。
音乐研究》1一文对昆曲《牡丹亭》唱腔中的词格和腔格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腔”定义以及“主腔”的音乐形态特征进行了论述。
关于昆曲唱腔的音乐形态问题,前人的研究成果仅仅是结论的呈现,缺乏实证性的科学论证。
因此笔者将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从其旋律、调式、腔式、结构四个方面分别对其唱腔进行具体的形态学剖析,利用图表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与系统论证,力图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使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
二、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昆曲作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所具有的高度文学性和艺术性,使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戏剧学的最高范型。
昆曲有着近六百年来漫长的历史,它将诗、舞、乐、戏高度融合,从而达到了极致完美的戏剧表演艺术层面。
其精细雅致的表演艺术,清丽温婉的唱腔音乐,使得昆曲在整个中国戏剧文化史上,占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元末明初形成之日起,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绵延上下数百年,它将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昆曲是集文学、音乐、美学所有中国文化意向为一身的集大成者,它高度的审美品格已经代表了一种文化意向,使其在整个世界文化坐标系中熠熠生辉。
昆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戏曲形式,而且代表了整个中国文化里最深邃的符码。
笔者撰写此文的初衷,源于对昆曲长久以来的热爱,因此笔者选取昆曲著名剧目《牡丹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唱腔进行研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再者,昆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丰富的艺术养料,使其具有难以估量的艺术价值。
昆曲继承与吸收了前代诸多艺术品种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珍宝,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前,在国内的昆曲研究中,笔者发现在昆曲诸多的研究成果中,对昆曲的文学方面进行研究的成果有近百篇,对昆曲的音乐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却仅有10余篇,对昆曲唱腔的形态学方面进行研究的则相对更少了,因此笔者运用音乐形态学的研究理论对昆曲唱腔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期望通过此文的研究,揭示出昆曲唱腔音乐结构的本质规律,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得出其对于当代戏曲音乐创腔理论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笔者相信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扩充昆曲唱腔的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将对昆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本文的材料来源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本文的材料来源
笔者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包括:
典籍类、论著类、曲谱类、论文类以
及网络资源和音像资料等。
其中曲谱资料和音像资料如下:
1.曲谱资料
笔者拟选定《中国昆曲精选剧曲曲谱大成》中的昆曲《牡丹亭》曲谱部分,《昆曲唱腔研究》一书附录中的曲谱部分,《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选译》中的昆曲《牡丹亭》曲谱部分,此外还有刘崇德编纂的《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4中的曲谱部分作为曲谱资料进行研究。
2.音像资料
笔者选取青春版《牡丹亭》(由俞玖林和沈丰英所演出)的音像资料进行
研究。
(二)本文的研究步骤及拟解决的问题
1.搜集昆曲的相关研究资料(其中包括:
文本资料、曲谱资料、音像
资料)。
2.分类和整理所搜集到的资料。
3.记录和分析曲谱。
4.整理相应的研究数据。
在上述的具体研究步骤基础之上,笔者将从理论上探讨昆曲唱腔研究的诸多因素,并考察其相应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
本课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
在实用意义方面,笔者期望对昆曲的创腔理论有所启示,并对我国戏曲作曲理论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材料来源。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昆曲唱腔的音乐形态进行剖析,为昆曲唱腔的理论建设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昆曲的审美属性本章笔者将对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时代背景进行阐释,并且运用音乐美学理论对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昆曲唱腔的形态学研究本章笔者主要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昆曲曲谱进行谱面剖析,以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旋律、调式、腔式、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剖析,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法,音乐形态学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对其音乐本体进行深层的分析与系统的论证,并结合音像资料对其音乐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三)昆曲唱腔的研究意义本章笔者将在昆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昆曲唱腔的形态学研究成果,探讨昆曲唱腔的历史成就,并且阐释其对于当代戏曲音乐创作的重要意义。
四、本文运用主要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在本文的撰写工作中,第一章为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本章笔者将对昆曲《牡丹亭》所产生的社会因素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运用音乐美学的理论,对昆曲的审美属性问题进行探讨。
第二章为昆曲唱腔的音乐形态学研究,本章笔者将运用民族音乐形态学、统计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并结合作曲技术理论相关学科的研究体系,选取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作为研究对象,在微观音乐形态基础上对其唱腔特征进行深层的剖析,从唱腔的脉络中探究昆曲音乐本体规律的特性,并且对昆曲唱腔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探讨。
笔者在对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唱腔进行研究时,运用刘正维先生提出的民族音乐研究“五态、四径、三线”理论中的“四径”理论,分别从“旋律、调式、腔式、结构”四个方面对其唱腔形态进行剖析,并且运用其最新的民族音乐形态学理论研究成果,即以《四度三音列体系——传统音乐的“染色体”》一文中的理论方法为研究基础,对昆曲《牡丹亭》唱腔中旋律和调式特征进行剖析。
通过对昆曲《牡丹亭·
游园惊梦》曲谱进行谱面剖析,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与系统论证,对昆曲唱腔规律性特征进行探究。
第三章,笔者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昆曲唱腔的形态学研究成果,对昆曲唱腔的历史地位与艺术成就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当代戏曲理论建设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第一章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与审美属性
第一节昆曲《牡丹亭》产生的社会因素
“昆山腔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2昆曲《牡丹亭》便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于1598年创作的不朽剧目,而这个创作年代正好是明代的中后期,整个明代的社会发展情况,江苏昆山地区由于交通的便利和运输业的发达,贸易的兴盛,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明·
冯梦龙编《醒示恒言》中描写道:
“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
乃出产锦绣之乡,集聚绫缯之地。
”3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棉纺织业的兴起已经到了繁盛的局面,而工商业的发达也使得社会经济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
经济的繁荣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生存土壤的同时,也为昆曲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明清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为昆曲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也为昆山腔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得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牡丹亭游园惊梦 昆曲 牡丹亭 游园 惊梦 唱腔 研究 硕士学位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