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区域地理教案 东亚精讲精练 内含考向指导 内容精析 典例剖析 高考链接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17735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71.86KB
高考文综区域地理教案 东亚精讲精练 内含考向指导 内容精析 典例剖析 高考链接Word格式.docx
《高考文综区域地理教案 东亚精讲精练 内含考向指导 内容精析 典例剖析 高考链接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区域地理教案 东亚精讲精练 内含考向指导 内容精析 典例剖析 高考链接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0º
E-120º
E,50º
N附近。
(6)朝鲜半岛:
为35º
N,128º
E穿过。
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三、地形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2.地形多种多样:
东部多平原、丘陵;
西部多高原、山地。
3.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四、气候
1.两种不同方向的气候差异:
纬度差异的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东西差异的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
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
分布界线:
秦岭—准河一线(35º
N)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东亚的季风气候及成因
季风是随季节变换而风向相反的风,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因素造成的。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一样,在同样强度的太阳辐射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冬季则相反。
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
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具体为:
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低,于是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
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
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在西北内陆地区形成了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见图4-1-1,由此可见东亚显著的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位置引起的。
②东亚地区冬夏季风比较
冬季
夏季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亚洲大陆
增(降)温快慢
降温快
降温慢
增温快
增温慢
气温高低
气温较低
气温较高
气压高低
气压较高
气压较低
风向
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
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
气流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风力强,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
【例1】读下面两幅图4-1-5,分析回答:
(1)东亚地区冬季盛行 风,夏季盛行 风。
(2)受冬季风的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是 ;
在夏季风的影响下,东亚地区的降水规律 。
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 ,属于 气候。
(3)季风形成的原因 。
⑷根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推断赤壁之战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⑸东亚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A.年降水量分配均匀 B.雨热同期 C.冬季普遍高温 D.年降水量较丰沛
⑹季风气候对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A.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B.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C.容易造成台风灾害 D.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等知识。
首先应了解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同样强度太阳照射下,夏季(七月)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形成低压中心。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偏南风;
冬季陆地冷得快,比海洋冷,形成高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偏北风。
第二了解东亚地区因海陆位置的不同,降水存在差异。
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去,雨量逐渐减少。
第三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冬夏季节气温存在着差异,因而气压就不一样,造成不同季节的风向不同(或相反),就形成了季风。
【答案】
(1)偏北风;
偏南风
(2)寒冷干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很少 温带大陆性 (3)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面临最大的海洋,冬夏温差大,气压差大,所以季风气候显著 ⑷D ⑸BD ⑹ABD
五、人口与经济
1.人口
人口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
黄色人种
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2.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
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3.各国的经济特征:
朝鲜:
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韩国:
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蒙古: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日本:
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
中国:
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六、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
2.纬度(300N—450N);
3.关东平原、富士山;
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⑶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
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
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森林、水力、地热资源丰富。
⑧森林水力丰富:
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2.日本的经济特征
①世界经济大国,亚洲的经济发达国家。
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原料、燃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销往国外。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
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
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3.日本农业生产的特点
人多地少,单位面积投入劳力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
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
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
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例2】读“日本农业特点及成因示意图”(图1-4-3),回答:
(1)将下列内容填入方框内。
季风气候 人多地少 重视生物化学技术
重视水利 田块狭小 山地、丘陵为主
(2)世界水稻主要产区的气候特点是 ,人口分布特点是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农场”特点的形成原因有“B”和“C”,其中一个必然为自然原因“田块狭小”,“C”不可能是田块狭小,因为田块狭小不是种植水稻的原因。
所以“B”为田块狭小,“A”是山地、丘陵为主。
形成小农场还有另一个原因“C”,对照备选答案,只可能是“人多地少”,因此“E”应填“重视生物化学技术”。
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季风气候既是种植水稻的原因,又是农业生产必须重视水利的原因,所以“D”应填“季风气候”,“F”应填“重视水利”。
【答案】
(1)A.山地、丘陵为主B.田块狭小C.人多地少D.季风气候E.重视生物化学技术F.重视水利
(2)高温多雨 人口稠密。
4.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日本是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这就决定了日本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来自国外,日本海沿岸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湾,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且科技先进,造船业发达,为工业分布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来看,日本的这种临海型布局方式,就是利用其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从海外运进高品位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石油(主要来自中东)等工业原料。
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从此日本就能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新兴工业的布局主要取决于人才、交通和环境因素,而传统工业地带一方面地价上涨,另一方面污染较为严重,故它的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九州南部和本州的东北地区,依托现代化飞机场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思考:
1.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是怎样的?
(1)发展条件
①有利条件——富人力,高科技,多港湾等。
②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领土面积狭小等。
(2)经济特点
①经济发达、部门齐全。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②外贸对象广泛。
主要外贸对象有美国、亚洲和西欧。
③工业临海分布。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与濑户内海沿岸,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附近地区的主要工业区。
④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
2.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沿海温带大陆架广阔,又有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
【例3】图4-1-4是日本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
⑴日本是一个东亚岛国,领土由 、 、 和 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平原是最大平原。
(2)从自然资源来看,日本多 、 资源,但是 资源缺乏。
(3)日本 附近因有 寒流和 暖流交汇而成为世界著名渔场,捕鱼量居世界第 位。
(4)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沿岸和 沿岸的狭窄地带,工业区① ② ③ ④ ⑤ 。
工业如此布局的原因是 。
(5)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外,最大的贸易对象是 。
【解析】日本的领土由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本国国内资源与矿产缺乏,但是森林与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应从原料、资源等方面分析日本工业布局的原因。
【答案】
(1)本州北海道四国九州关东
(2)森林水力矿产 (3)北海道千岛日本一 (4)太平洋濑户内海东京名古屋大阪 濑户内海北九州日本缺乏很多重要的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沿海布局可以发展海运以便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5)美国
【例4】如图4-1-6所示,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舰队航行路线。
(图中B表示夏威夷群岛)
(1)日本海军选择了M代表的路线,而没有选择N路线,那M路线的有利条件是:
①这条航线的航程,理由是
②冬季该路线上空天气特色是
③这条航线对舰队的航速,理由是。
(2)在航海上,人们多选择信风带,而很少选择西风带,其主要考虑是。
(3)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成功,美军损失惨重,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和形势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
【解析】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战例它的成功与较好的利用自然条件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关。
第一,M航线从长短上看,似乎M航线长了,实际上作为球面上两点最近距离是通过两点大圆的劣弧。
第二,M航线大体位于北纬40º
附近,既顺风(西风),又顺流(北太平洋暖流),加上暖流易形成多雾的天气,便于隐蔽舰队。
第三,在航海上,为了确保安全,人们多选择信风带航行,而日本军队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地选用了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大大出乎美军意料而偷袭成功。
第四,太平洋战争开始,促使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这对于同盟国共同对日作战极为有利,同时对分析我国作为牵制日军的主要战场有其独特意义。
【答案】
(1)①较短;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孤②大雾天气;
舰队隐蔽性强③加快;
既顺风,又顺水
(2)信风带风向和天气均较稳定,比较安全,而西风带的天气不稳定,常多风暴天气(3)①标志第二次大战中,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②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七、朝鲜半岛
位置: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
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
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
地形:
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
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
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
气候:
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
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锦江等。
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资源:
森林、水力较丰富。
经济:
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战后积极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近些年针对国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注意]朝核问题
【例5】近年来,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经济、文化联系增多,但关系发展历经曲折。
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读图4-1-2回答:
(1)根据图a中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形大势是东北 ,西南 。
(2)填出朝鲜半岛上的重要城市名称:
A ,B ,C 。
在河流的下游分布着一些重要城市,其自然原因是 ,社会经济原因是 。
(3)根据图b提供的信息,四城市气温年较差A→D逐渐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四城市年降水量A→D逐渐 ,主要原因是 。
(4)城市B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范围为29º
01′-75º
53′,则该城市的地理纬度为 。
(5)二战以后,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根源是()
A.日本法西斯对朝鲜分而治之留下的后果 B.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
C.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 D.日本投降后,美苏对朝划线占领
(6)2002年朝鲜核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A.美朝国家利益的冲突 B.朝鲜政府为了加快社会经济发展
C.朝鲜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发展核武器 D.朝鲜半岛为了加快和平统一
(7)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
A.重金属B.废气C.热水D.粉尘
【解析】热点问题是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载体。
本题从朝鲜半岛无核化出发,以组合图为信息源,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定B的地理纬度,可通过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获得,夏至日时:
90º
+23º
26′-纬度=75º
53′,冬至日时:
90º
-23º
26′-纬度=29º
01′。
【答案】
(1)高低
(2)釜山汉城平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河流对城市的区位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3)增大夏季,四城市太阳高度普遍较大,并且AD昼长逐渐增长,四城市气温均较高;
冬季,太阳高度和昼长均由A→D逐渐减小,A→D气温下降幅度增大减少该地区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4)37º
33′(5)D(6)A(7)C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4-1-7,回答1-5题。
1.四图中,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四个岛屿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列各气候类型与图中四个岛屿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②-乙、③-丙、④-丁
B.①-丙、②-乙、③-甲、④-丁
C.①-乙、②-丙、③-丁、④-甲
D.①-丙、②-乙、③-丁、④-甲
4.电子工业发达,日本有“硅岛”之称的是()。
5.影响日本“硅岛”电子工业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原料C.能源D.知识和技术
答案:
1.A 2.B 3.D 4.B 5.D
6.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工业水平比较低
D.商业、建筑业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解析:
分析日本经济结构图,一一排除所给选项中的错误答案或直接找出正确答案,在图中,工业比重达46.5%,不仅说明工业在日本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同时说明日本的工业是高度发达的,而农业、商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却不到10%,不可能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答案B。
读图4-1-10,回答7-9题。
7.当台风中心位于34º
N,140º
E附近时,东京市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
答案:
B
台风中心位于34º
N,140º
E附近时,可据图示经纬度位置推知位于东京的东南方,此时,东京盛行东北风。
8.该地区不宜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技术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C.资源密集型D.劳动力密集型
C
解析:
该地区布局的工业类型应结合日本的资源状况和经济特点分析:
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所以应选C项。
9.图中B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便利B.尖端科学技术水平高
C.自然资源丰富D.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从图中B所处的位置可推知为日本科技城筑波,所以应选B项。
依右图提供的信息回答10—11小题(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
)
10.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11.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C.均为雨热同期 D.都有本国最大港口
10.C 11.C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和首尔气温、降水月分配图,完成16-18题
16.关于图示地区自然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A.地势南高北低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与我国同纬度城市相比,首尔的气候具海洋性特征
D.一般地说,图示区域内最热月的气温均在20℃以上
17.七、八月首尔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A.台风雨B.对流雨
C.地形雨D.锋面雨
18.关于首尔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北部沿海航运发达
B.西部沿海的渔业比东部沿海发达
C.从土地利用看,东部多为耕地,西部多为森林草原
D.为利用我国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该国许多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
16.C17.D18.B
二、综合题:
12.读“东亚地区图4-1-12”,回答下列问题。
(1)将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为 国;
②西侧为 国、东侧为 国;
③为 ;
④为 海;
⑤为 洋。
(2)从A到B,从沿诲到内陆,降水量由 向 递减。
东亚东部受 风影响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获得较多的 ,自古是著名的 区。
(3)东亚西部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 较远,气候 , 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⑷下面是乌兰巴托、平壤、东京三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后回答:
①A城市名称是 ,B城市名称是 ,C城市名称是 。
②城市A的气候类型是 ,其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说明该地气候受 的影响较大。
③城市B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的成因是 。
④城市C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温的年较差最 ,降水量最 ,说明该地的气候受 的影响较大。
⑤从城市A经城市B,再到城市C,其气候具有从 性向 性过渡的特点。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
①东亚5国在东亚的位置;
②东亚的边缘海及所临的海洋;
③在一般地图上识别方向的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④东亚地区受夏季风(来自海洋)的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逐渐减少;
⑤由于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东亚东部地区自古就是著名的农业区,向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较远,气候干燥,草原广阔,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蒙古韩日本朝鲜日本太平
(2)东南西北季(夏季)降水农业区(3)海洋干燥畜牧业 ①东京平壤乌兰巴托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 ③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形成西北季风,夏季形成东南季风。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小 大陆⑤海洋大陆
13.读4-1-13,回答问题。
(1)把图中字母或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空格中。
邻国:
A 、B 、C 。
岛屿:
甲 岛、乙 岛、丙 岛。
港口、城市、山脉:
①首都 ②城市 ③城市 ④港口 ⑤山脉
洋流、海、大洋:
⑥ 寒流⑦ 暖流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文综区域地理教案 东亚精讲精练 内含考向指导 内容精析 典例剖析 高考链接 高考 区域 地理 教案 东亚 精练 内含 指导 内容 剖析 链接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001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