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古文点拨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16620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6.65KB
中考必考古文点拨文档格式.docx
《中考必考古文点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考古文点拨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引用渔歌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7、结构。
结构:
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
(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
三峡蓄水315"
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
11、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
说出喜欢的原因。
如;
用词精当,趣;
表愉快心情。
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
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
如:
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
素"
字修饰"
湍"
,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
绿"
潭"
字。
飞漱其间。
的"
飞"
答:
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二、《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o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
考虑,想到寝:
睡但:
只是相与:
共同,一起闲人:
清闲的人空明:
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
窗户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
闲人"
罢了!
四、填空1、全文以"
月光"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
(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
(4)漫步悠闲。
五、结构: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
(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
(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
(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
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
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五、欣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三、《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见底。
水中游鱼,水底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还快;
凶猛的浪头,好像狂奔的马群。
两岸的高山上生满让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树木。
山峰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它们争先恐后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
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和谐动听;
鸣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群猿哀鸣经久不绝。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又可见到明亮的阳光。
1、作者: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
与"
:
给予。
书"
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
指烟雾。
②共色:
同样的颜色。
③俱:
都。
④许:
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
光景"
左右"
.⑤独绝:
独一无二;
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
急流的水(8)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
高山"
,不是"
寒树"
.(10)轩邈:
轩,高;
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
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
互相和鸣(13)⑥戾天:
到天上;
戾,至(14)息心: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
筹划、治理。
(16)忘反:
流连忘返;
反"
返"
(17)⑩横柯上蔽: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
好像,如同。
(19)交映:
互相掩映。
(20)见:
现"
,显现,显露。
(21)缥碧:
青白色。
3、中心:
。
《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
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
异"
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
奇山异水"
来写;
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
异水"
(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写"
奇山"
(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分)
(1)从"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
6、理解背诵。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_________________.(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_________________.(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总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________________.(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
_____________.(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
奇"
的句子: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
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9、中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
在何处?
奇在"
句中连用"
负、竟、轩、邈、争、指"
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11、练习,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
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中心:
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
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
任:
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
使……痛苦"
使……劳累"
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
违背,逆,不顺。
乱:
干扰,错乱。
句义: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衡:
横"
,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
征验.喻:
明白,了解。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
在里面,指国内。
出:
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
通"
弼"
读bi,辅佐。
恒:
常。
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
生存发展。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
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
是人"
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
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三、思考、应用。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强调了"
逆境能成才"
;
在今天有人认为"
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
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开放题。
1、结合自己生活谈一下读本文后的最深的感受。
(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功或…………)
2、请在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
(张海迪、爱迪生)
(名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例:
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
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
自古英雄多磨难"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
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
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五、桃花源记
1、作者:
陶渊明,朝代:
晋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
(1)线索:
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
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要通"
邀"
,邀请。
(2)古今异议:
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
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
妻子和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之地.鲜美:
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
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
欲穷其林穷:
穷尽。
具答之具:
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
(1)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
津:
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
落英:
落花。
缤纷:
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简答):
生活幸福;
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
从"
桃源世界"
,结果"
不复得路"
,而后"
无人问津"
可知。
(4)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
桃花源"
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或:
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六、醉翁亭记
1、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环滁(chù
)林壑(hè
)琅琊(lá
ng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
ng)伛偻(yǚlǚ)酒洌(liè
)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chó
u)射者中(zhò
ng)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3、重点解词环滁:
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林霏开:
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临于泉上者:
靠近。
泉香而酒冽:
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
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
觥,酒杯。
筹,酒筹。
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
情趣。
深秀者:
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野芳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
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5、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第一段:
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必考 古文 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