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14363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01.76KB
学年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案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8.2
26.7
27.0
8.1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518942
51.2
20.2
19.8
8.8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61078
53.5
16.9
20.9
8.7
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元
38420
57722
32427
31357
46014
注:
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最发达和最落后的地区分别是哪个?
(3)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哪个地区农业经济占的比重最大?
哪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答案
(1)经济发展水平。
(2)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3)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4)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合教材P20表格加以理解)。
练习巩固
进入21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
(1)~(3)题。
(1)关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四个地区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
B.四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
C.四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D.四个地区的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2)下列叙述中,四个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答案
(1)A
(2)D (3)C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歌谣记忆 四大地区差异
四大地区面积广 区域特色不一样
东部地区多沿海 经济发达人奔忙
东北地区重工业 产业调整走四方
中部地区是粮仓 家中有粮心不慌
西部地区资源广 资源调配运输忙
全国各地一盘棋 异彩纷呈百花放
课堂检测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据此回答1~2题。
1.鄱阳湖平原种植水稻,长江三角洲种植花卉,造成两地不同种植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气候B.土壤C.地形D.市场
2.我国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B.开发历史长短不同
C.光、热、水、土等条件不同
D.地质作用影响不同
答案 1.D 2.C
3.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
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答案
(1)科技水平高;
经济基础雄厚。
(2)甲区域:
原料和燃料;
乙区域:
市场。
活动指导
教材P15活动
提示 1.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远小于其他三大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东部大于其他三大地区。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其他三大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
(1)该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是轻工业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重工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的比例来看,该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
教材P19~20活动
提示 1.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
2.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
区域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区
自然因素
地形
位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多低平的丘陵和平原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海拔较高,高原、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
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干旱区、高寒区面积广大,尤其西部大部分省区气候恶劣
自然资源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相对贫乏
丰 富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
平
较高,城市化分布密度较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较低,城镇密度较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
科技、教育和文化
比较发达,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集中
比较落后,人才缺乏
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
对外开放程度目前仍较低,但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积极加强对外联系
经济因素
发展
基础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发展基础好
发展基础较差
产业
结构
相对优越,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交通运
输状况
距海近,有便利的海运,陆路交通也较发达
距海较远,比较闭塞,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
其他因素
地理
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民族
心理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
国际化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程度
国际化程度,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4.略。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4题。
1.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 )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2.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 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④D.①②⑤
3.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
C.西部地区人口最稠密
D.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4.下列四组省区中,全部属于中部地区的是( )
A.吉、皖、湘、琼B.晋、内蒙古、陕、桂
C.豫、晋、赣、鄂D.冀、鲁、辽、粤
答案 1.C 2.D 3.D 4.C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解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东部向西部递减
B.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C.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6.甲地区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能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5.A 6.B
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7~8题。
7.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
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
8.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
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答案 7.A 8.D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长江沿岸形成了六大经济开发区。
读“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在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乙所在省区__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这里交通条件优越,其矿产加工成初级产品,可以经湘黔线、__________线、__________线运往上海。
(3)丙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不可能是( )
A.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B.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C.加快中部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D.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
(4)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属于长江经济带的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名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缺乏。
答案
(1)水稻种植业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土壤(或紫色土)比较肥沃;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农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
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国家政策支持。
(2)有色金属 浙赣 沪杭
(3)D
(4)沪宁杭 能源和矿产资源
[能力提升]
读“我国各省(区、市)某项指标统计地图(图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回答10~11题。
10.该指标最可能是( )
A.人口数量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D.年降水量
11.造成图中东部省区面积大于西部省区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B.矿产资源储量的差异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D.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答案 10.A 11.A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13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12.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13.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答案 12.C 13.B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答案
(1)海岸 江河 铁路干线 边境
(2)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
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濒临海洋。
(3)(甲城市)哈尔滨:
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
(乙城市)广州:
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
(丙城市)拉萨:
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四大地区的差异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必修 三节 课时 四大 地区 差异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001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