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12778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85KB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最新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
(1)摆小棒;
(2)看到除法相乘法;
(3)捂零法;
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
(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
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
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平均分;
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
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
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
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
(1)先不看“0”,6÷
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
我引导学生认识:
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
(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
3=60,也可以算出结果。
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它为学生掌握除法估算,学习笔算除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找准教学起点,探究导入,充分使用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口算乘法的知识和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认知的感性积累来同化、顺应,所以我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乘法,并说说的算法。
这样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在得到反馈后,对学生可以迁移的知识没有详讲,如:
当学生学会60÷
3后,他们可以很快的推算出600÷
3、6000÷
3、60000÷
3….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讨论、研究的“新知”和核心问题确定为:
(1)将所解决的问题先进行分类
(2)我们应先解决哪道算式,再解决哪道算式?
(3)60÷
3得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究空间。
如“再算什么会容易些?
你发现了什么?
”来组织学习活动。
至于再算什么?
能发现什么?
这些我都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且我还改变了“一问一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
口算除法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建构新知呢?
新的数学理念教会我,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
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
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
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
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
想乘算减;
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习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三、充分发挥小组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学生个体掌握新知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课前的复习交流,课中练习的合作订正纠错,对问题的争论归纳总结等等。
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40分钟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新知识,而小组合作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小组里,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优生能很好地帮助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尝试用一定的模式上课。
对于数学来说,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要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根据学校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八个良好习惯,借鉴高年级的学习经验,我在上星期定了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练、我想学、我会学、我收获、我会用。
因为是上星期定出的环节,学生还不是太熟练每个环节做什么,希望下阶段好一些。
在本节课上,课前练环节上让学生复习数的组成,因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想学是就本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贴合本节课的内容的。
(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我会学环节中,我觉得虽然是学生先小组里交流再汇报,但汇报过程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导,还是有带教授的味道。
我收获环节里学生在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加强。
我会用的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要小组里交流订正。
不足之处:
(1)放手方面还是不够。
(2)在知识讲授方面,对于本节课里口算方法的指导,虽然板书了,但没有系统与学生强调,所以从检测的结果看,中下层学生对于表内口诀不熟,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的学习数学,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又能自信地展示自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
自主学习,让课堂处处都有精彩。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
口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
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
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
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
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
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
如我在教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
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
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
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
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
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
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
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
看成60÷
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
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
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周一开始展开了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
口算除法作为单元的开篇,为后面的笔算除法教学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在原计划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位教师研究后决定将教学进度放慢,旨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除法计算。
按照教学计划,我将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内容作为了今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一节常态课,我与三年级4班学生很好地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
课后,与侯主任交流,现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教学流程为: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与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环节利用单元知识树与口算除法习题相结合完成了复习的导入,之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解释;
之后利用单元主题图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关键问题在于结合具体情境如何提出问题,李萌同学很顺利的将“三个人大约平均可以搬运多少箱”,此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我做好了如果学生第一次提不出关键词“大约”二字如何进行引导,从而在计算时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算式符号使用“约等于”号。
此环节很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与估算有关的点拨即可。
在三年级3班试讲时我采用两种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发现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间存在很大跨度,关键在于学生无法通过自学看懂方法二的每一个步骤,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才去的方式是学生自学方法一,学会后立刻巩固练习,学生自学了什么,教师点拨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那么在练习中我们就练什么。
在此处,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缩减例题量和例题难度,在适量且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学。
之后重点是结合小组汇报,通过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体过程,最后对于两种方法进行总结,这是本课的亮点,方法一称为“找近似数估算法”,方法二称为“拆数估算法”,对比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估算的同时可以结合精确计算,此过程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学思想中的类比思想,不足之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两种方法,并在今后的练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方法的筛选,在这里面也有优化思想的体现,这一点,今后教学中要注意。
攻克了方法二的难点后,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另一个难点,在学生学习了方法二的基础上,再来处理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小了很多,此时,教学内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过程相对顺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还算高效。
后面按照计划进行了相应的当堂测试,并通过达标试题量化学生得分情况,组内解决了部分学生残留的个别问题,至此,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
(1)先不看“0”,6÷
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
(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
(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
在方法一的讲授后,有一个问题是今后值得关注的,即应该让学生在一种紧迫的状态下完成学习内容,尽管本节课节奏把握时间控制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对于学生思维的控制还存在问题,侯主任提出后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并进行充分的解决。
可以说,通过一个寒假的反思总结,上学期后半段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不能“放权”给学生的问题,通过开学后主任的两次听课反馈情况看得到了明显的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看似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通过假期的沉淀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之后应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其他缺点,及时弥补,希望自己经过老教师的不断点拨能够在课堂教学方面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子!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
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
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
1992年大纲提出: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渐达到熟练。
20xx年大纲提出: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
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
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执教《口算除法》时,我首先复习数的组成如:
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
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
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
3的口算方法。
4.课后小结,练习设计。
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
反思:
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习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
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
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
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
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
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
学习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
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
”由此引出80÷
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
20、80÷
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
122÷
30、120÷
28。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习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学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
主要内容是包括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
它是孩子们之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学习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初次看到这节课,感觉知识容量比较小,知识点比较简单,生可自主迁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但是听了范老师和苗老师的两节课后感觉自己在平时的备课中不够认真,研究的不够透彻只是从知识本身的表象来上课。
两节不同风格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计算教学的环节设计。
范老师口算导入本课,并且口算练习紧扣本课将要用到的表内除法。
例题的设计和生活紧密连接,在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80÷
20”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算理的处理上,范老师完全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在说出算理后对比之前学习的“80÷
2”让体会商的末尾什么时候应该添0,什么时候不该添0。
在呈现“120÷
30”之后范老师将估算作为第三个例题出现,为之后笔算除法时的试商做准备。
从课堂中孩子们对算理的叙述,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多样的练习活动增加的练习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习热情。
整节课一气呵成,浑然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算除法 口算 除法 教学 反思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