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技能概念简答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11043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2.38KB
教师职业技能概念简答文档格式.docx
《教师职业技能概念简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技能概念简答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指教师对学生最初的认识和感受,也称“最初印象”,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13.现象---本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直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学生有个较客观的评价。
14.效应---本体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开始,抓住事物变化后产生的效应,由认识事物变化后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事物本体。
15.说服教育法: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
16.榜样示范法:
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17.情感陶冶法:
是通过教师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及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性格逐渐完善的一种方法。
18.实际锻炼法: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力习惯的一种方法。
19.自我教育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方法。
20.教师的管理能力:
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管理、学生体育与卫生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班集体管理以及依法从教等几方面能力的总称。
21.反馈辅导:
是新课程讲授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面向全体学生所做的辅导,它需要教师有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问题症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单元辅导:
是一单元的课程结束后,面向全体学生所做的辅导。
23.考试辅导:
是阶段性学习结束后,为了迎接学期考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所作的复习性辅导。
24.教育基本法:
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我国一切教育立法的依据,也是我国一切教育实践的根本法律依据。
25.教育部门法:
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制定的关于某一部门教育的法律。
26.综合教育法:
是根据教育堪本法针对跨部门的横向问题制定的教育法律。
27.单行教育法:
是教育部门法中包括的单个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条文,如各种法规、条例、规程、章程、实施细则、实施方法等。
28.教育相关法:
是指与教育工作有关、教师应该有所了解的法律。
29.教师科研:
从字面上讲,就是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
但是安的意义不仅限于此,而是在于强调教师科研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30.课题:
简单地说,课题就是问题,或者是理论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1.观察法:
是通过感官感知对象搜集资料的方法。
32.调查法:
是通过问卷、访谈搜集资料的方法。
33.历史法:
是指对教育的历史文献、历史遗存所做的发现、整理、考订、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所做的阐述方法。
34.行动研究:
是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者为研究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所做的研究工作。
35.信息:
就是及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36.信息能力:
就是对信息的获到、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运用能力。
37.信息获取能力:
是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的基本能力之一,是非常有用、重要的一种信息能力,此能力是指教育能在信息资源中及时、快速、准确收集到有用信息。
38.信息检索:
是指从众多的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全过程。
39.信息检索系统:
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存储,以供用户检索的系统。
40.手工检索:
简称手检,是以手工方式,利用印刷型检索工具来检索信息资料的一种检索手段。
41.计算机检索:
简称机检,是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里的大量数据中检索出所需要信息的一种检索手段。
42.书面语言:
主要指教师书写出来的语言,即用书写形式表达的语言,如板书、作业评语等。
43.体态语言: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
44.手势语言:
是指教师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达意思。
45.暗示:
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达到,是接受暗示者对暗示内容的知觉和接纳。
46.教师人际交往能力: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他人在思想、行动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47.教师的协调能力:
是指教师根据交往情境和交往对象的变化,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交往策略的能力。
48.教育机智:
是指教师面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作,通过敏锐的观察准确地握行为和事件的实质,果断、迅速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49.道德:
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50.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是建立在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是教师基于长期对学生情绪和行为变化的密切观察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心理能力,是种独创性的艺术,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技术。
51.与学生交往中的教育机智:
是教师在与学生日常交流和沟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灵活、有效地处理交往问题的能力的技巧。
52.教师角色:
就是社会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行为所赋予的期望或规范要求,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责任的期待。
53.教师角色认知能力:
是指教师在意识水平上对其所应表现的行为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表现认识和理解能力。
54.教师角色冲突:
由于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多了,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教师的角色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这种因不相容的期望导致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就是角色冲突
55.教师角色多重性: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教师3.心理健康的维护者4.学者和专业人员5.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6.课程的开发者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学生学业的评价者。
56.心理调适能力:
是指能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侍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的心理适应能力。
57.压力:
是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
58.应激:
是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
59.负性情绪与情感:
实际上包含两层不同的含义
(1)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绪、情感体验;
(2)对行动起抑制或阻碍作用的情绪、情感。
60.中等学校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
主要是指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我心理状态调节能力,包括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排除心理障碍,控制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心态、与人和睦相处等。
61.教师自我提高能力:
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思想、业务、人格等方面不断趋于发展和完善的能力,是教师实现自身潜能和自身价值的基础性能力。
62.教师的学习能力:
是指教师为适应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不断吸取有关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63.教师的研究能力:
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能力。
64.教学创新能力:
是指教师在现行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能力和举措。
简答题:
1.教师职业能力特征:
1实践性2稳定性3发展性4差异性
2.职业能力功能:
1完善个人修养2提高职业威望3增强职业信心4提高工作效率5保证工作质量
3.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能力:
1教学能力2教育能力3管理能力4科研能力
4.中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
1信息能力2语言能力3交际能力4角色认知能力5心理调适能力6自我提高能力
5.心理学把人的一般能力分作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6.加涅学习结果把能力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是加涅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八个半智能”是核心智能。
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博物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存在的智能(半)。
8.关注论的说法中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
1关注他人阶段2关注自己阶段3关注教学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
9.角色认知论的说法中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分为1角色感性认知阶段2角色自我中心认知阶段3角色比较认知阶段4群体角色认知阶段
10.心境论的说法职业能力分为:
1受挫与平静2稳定与自信3保守与低落4抱怨与退出
11.典型行为论认为职业能力分为:
1准备与模仿2积极上进3熟练应变4反思与革新5墨守成规6退缩与退出
12.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种:
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3教学实施能力4教学反思能力5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
13.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对各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手段等的领会分析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了解学生能力。
14.教学认知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包括三方面1领会课程标准能力2分析教材能力3了解学生能力
15.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理解课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2理解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3掌握内容标准4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16.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包括1正确理解教材的特点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
17.教材的重点有两层含义1.它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有价值的内容2.它在现实生活中广泛运用
18.了解学生的能力包括1从整体上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2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每个学生
(1)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
(2)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3)了解学生个体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19.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课前对各种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20.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包括
(一)教学目标确定
(二)分析学习背景(三)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包括1分析内容标准2分析学生的情况
(1)分析学生知识的起点
(2)分析学生技能的起点(3)分析学生的态度
21.学习背景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社会环境或组织机构等因素
22.陈述教学目标常犯的错误1把目标当作教师教学要求来写。
2含糊不清、无法琢磨3只列出了教学内容的提要、主题、原则或概念等。
23.陈述教学目标的标准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2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测
24.整合教学内容是老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必须作的一项工作表现1教学内容心理化2肢解、重组教学内容
25.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
26.编写教案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创造原则5总结性原则
27.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堂调控能力2实施教案能力3教学应变能力
28.课堂调控能力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行为2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3运用注意规律调控教学4运用语言艺术调控教学5利用反馈信息调控教学
29.实施教案能力包括1按已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2按已设计的板书,已选择的方法和媒体进行教学3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
30.教学反思能力包括自我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和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
31.老师反思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内部自我对话方式2外显自我对话方式3同事讨论方式4行动研究方式
32.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的一种教学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
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能力、合作教学能力、综合管理能力
33.德育能力包括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2正确评价学生能力3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
34.正确评价学生能力是指老师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整体素质做出客观评判能力要求一要力求评价客观公正1克服认知偏差(消除第一印象、克服心理定式、驱除晕轮效应、力戒近因效应)2做到恰如其分二要掌握灵活运用各种学生评价方法
(一)刺激反应法1系统的刺激2突然的刺激3模拟自然的刺激
(二)现象本质法(三)效应本体法三要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内容的激励性和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35.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包括一、领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三、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四、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36.说服教育法包括一语言文字说服二事实说服教师在进行说服教育时注意以下几点1老师要懂理2老师要通情3教师要善言
37.榜样示范法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树立的榜样要有时代感、真实感和可接受性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要简单模仿3调动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主动性
38.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
老师要进行情感陶冶时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39.实际锻炼法大体可以分为:
1学习活动的实践2完成具体任务的实践3执行制度的实践
40.品德评价法有三种方式:
1奖励2惩罚3操行评定
41.自我教育法经过自我认识、自我驱动、自我控制、自我发展四个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指导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与动机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习惯三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42.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挫折心理、性心理、考试心理、个性心理等个性心理缺陷包括自卑、嫉妒、虚荣
43.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包括1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2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3明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4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5掌握一些心理引导的技术
44.做疏导就力求三到1是情到2是言到3是眼到
45.组织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应该给学生课堂发言制定规则;
最后老师要讲究向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问题的方法
46.课堂分组活动一要确定分组方法,坐次安排;
二要考虑学生学习要采用形式,如是否需要安排中心发言者、使用练习材料等;
三要督促学生全员参与活动;
四要控制进程;
五要认真总结,提高小组活动质量与效果;
六要考虑学科特点,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语文、数学、外语课程的分组形式要各自特点,应避免流于形式。
47.学校体育管理能力包括一了解体育工作的法规二按照体育合格标准开展工作三组织好“一课”、“三操”“两活动”“一课”是体育课,“三操”是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活动”是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
经验表明组织好“一课”、“三操”、“两活动”一是要有相应的体育知识,以适应指导学生正确活动的需要;
二是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以使这些集体活动得以正常开展起来;
四是要有规章制度,善于利用制度的力量保证活动的规范性和经常性,并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最后,要把握好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几项麦则这些原则是全面发展原则、增进健康原则、全员参加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48.卫生工作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卫生二是体育卫生三是劳动卫生四是生活卫生五是心理卫生,
49.心理健康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一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0.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方法一教师本人熟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并向学生生动的讲解各项规定和要求。
二是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各项规定和要求。
三是训练学生按照规范做事,并养成习惯。
四是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纠正不合规范的行为。
五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提醒的习惯,形成以遵守《中学生日常形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荣的风气。
六是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
七是认真开展批评、表扬和奖励,树立遵守《中学生日常形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
51.管理好一个班级要有以下能力一是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二是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三是解决学生个别问题四是协调校内关系、学生家庭及所要社区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52.教师必备的能力是科研能力,
教师科研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教师以科学工作者的态度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用科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以改进工作效果为目的,将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一体四是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研究合作。
五是强调教师科研是教师成才之路
53.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之父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他们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杂志》是现代教育科研产生的标志
54.科研道德规范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身心和利益不受损害。
二是尊重学生的权益。
三是尊重学生的名益权。
四是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
55.什么是文献查阅及其作用?
选择课题时和课题选定以后,都要翻阅一下报刊、杂志,或者读读书,这就是文献查阅了。
作用:
一是避免重复研究二是思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能性三是思考课题研究的假设四是思考课题研究的方法。
56.文献资料检索知识有哪些?
一是要知道检索途径即到哪去找资料。
二是要懂得资料的类型。
三是懂得使用检索工具,知道书目、索引是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工具及他们的使用方法。
四是知道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
57.文献检索的原则:
一是要有“做冷板凳”精神。
二是要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
三是要注意资料的质量。
四是安排足够的时间。
五是要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
58.实施研究计划的主要工作是:
控制研究工作进程、收集与整理资料、写作论文或报告。
研究报告的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题目页2、摘要页3、引言4、方法5、结果6、讨论7、注释8、参考文献9、附录。
论文的结构由题目、署名、中英文摘要、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部分构成。
59.信息的分类:
按其作用范围把信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按对人们的意义可分为有用信息、干拢信息与冗余信息。
60.教师获取信息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关于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信息;
二是学科专业信息;
三是教育专业的信息。
61.中等学校教师的信息能力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递能力。
62.教师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包括自然信息资源和人工信息资源。
故可供中学教师利用信息资源有学生、教师、学校的资料室、图书馆、阅览室、所在地的图书馆,互联网等。
63.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类、索引类、文摘类三部分组成。
计算机检索包括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互联网信息检索。
64.查找文献一般应该按照下列过程进行:
一是提出问题二是选择检索工具三是确定检索途径四是确定检索方法五是按线索查找六是索取文献七是阅读文献。
65.教师的现场收集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判断信息需求及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能力二是观察学生和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66.中学教师的信息理解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识别教材信息含义。
二是读懂学生方面信息的能力三是评价判断信息的能力。
67.中学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概括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分类能力。
二是信息统计与分析能力。
三是信息重组能力。
四是信息编辑加工能力。
五信息存取能力。
68.信息传递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利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是利用书面传递信息的能力。
三是利用形体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
四是利用教学媒体传递信息的能力。
69.教师语言的特征:
一是科学性,二是规范性,三是教育性,四是启发性,五是激励性,六是审美性。
70.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
71.语言的规范性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必须有普通话授课;
第二,体现在教师语言的遣词造句上。
72.教师语言的审美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体现在内容上,就是语言要深刻、准确、有力;
体现在形式上,则要求遣词、造句和修辞恰当,语言富有感染力。
73.教师语言能力的作用(功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是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
74.教师语言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教师语言表达的动听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75.教师语言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1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2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3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76.教师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是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是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
3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7.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有声语言)、身体语言等几种类型。
78.书面语言的作用体现在:
1准确与简约地表达教学内容;
2影响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79.教师运用书面语言的要求:
1注意遣词、造句和修辞。
2注意字迹正确、规范。
3注意板书设计。
4注意评语设计。
80.教师的评语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是肯定型评语2是欣赏型评语3是指导型评语4是征询意见型评语5是交流型评语。
81.口头语言的作用体现在:
1诠释书面语言;
2灵活把握课堂;
3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82.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注意准确规范,2注意通俗易懂,3注意清晰简明,4注意逻辑性和针对性,5注意语调、语速与节奏。
83.身体语言的作用:
1可以帮助组织教学;
2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3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4可以突出教学重点;
5可以调控教学进程。
84.身体语言的种类:
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手势语言和表情语言;
另一方面是指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修养、风度与学生交往的距离。
主要有手势语言、体态语言与表情语言三个方面。
85.教师运用手势语言的要求是:
1手势应适量、适度、适时。
2手势应自然、得体、大方。
86.教师运用体态语言的要求是:
1举止要恰当2距离要适宜。
87.教师运用表情语言的要求是:
1目光2表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职业 技能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