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排版全国各套高考卷历史试题解析海南历史单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08012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4.35KB
重新排版全国各套高考卷历史试题解析海南历史单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新排版全国各套高考卷历史试题解析海南历史单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新排版全国各套高考卷历史试题解析海南历史单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07年海南)图2为“胡人执犁俑”。
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5、B【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出图片内含信息,胡人所背负的是“曲辕犁”,为唐代所出现。
6.(07年海南)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6、D【解析】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
7.(07年海南)明代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7、A【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明代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可排除B、C;
D为干扰项,张居正只所以有对商业这番态度,主要是因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从整个材料所反映出的信息应正确理解为A。
出自张居正:
《张太岳集》卷8,《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在老家荆州老家病休的张居正看到家乡的商旅十分萧条,主要原因在于朝廷工部遣派官员在该地区设置了抽分衙门,张居正清醒地认识到,要转变这样商旅萧条的景象,只有从整顿榷税制度、减少重复征税入手,为了畅通物资交流,保证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促进贸易繁荣。
他写了《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文章,与工部派来的榷税使周汉浦探讨“始所建榷及后稍异”的原因,文中倡言道: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然至于病,通无以济也。
”充分申述了自己认为农商必应相互倚赖,农与商虽然职业分工不同,但异业而同心,都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都能够对社会做出不同的贡献。
表明自己的“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经济观点。
8.(07年海南)图3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它应该抄写于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8、B【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出图片内含信息,所写文字为隶书。
9.(07年海南,9)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9、C【解析】英国在17世纪所确立起来,并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积极影响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10.(07年海南)彼得·
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
“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D.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10、B【解析】贝多芬生活的年代,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启蒙思想的猛烈冲击。
11.(07年海南,11)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
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B.英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英国《权利法案》
11、A【解析】从日本1889年宪法看,日本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带有明显君主专制色彩,与此相似的是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皇帝同样总揽统治大权。
12.(07年海南)“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12、C【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诵经史、明大义”“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是既要继续维护中国旧统治秩序,又要反对采取措施达到富国强兵的应是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出自《王家璧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奏折附片》(见《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洋务运动》
(二),第129—130页。
)“以章句取士,正崇重尧舜周孔之道,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今欲弃经史章句之学,而尽趋向洋学,试问史学、算学、化学、技艺学,果足以御敌乎?
”当时洋务派官员李鸿章提出科举制所考核的内容不能为经世所用,不能用来抵御外敌,主张改革旧的科举制,选拔西学人才。
他的这些观点受到顽固派的强烈否定,王家璧就在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向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认为西洋学术虽然可以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但不利于江山社稷,治国的根本还在于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13.(07年海南)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13、C【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同时以张謇为首的实业家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14.(07年海南)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14、D【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
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主要是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写作题材越来越广泛,从记风土、写恋情、涉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都纷纷入诗。
”出自《沪江商业市景词》之《报馆》。
当时的上海报刊业比较发达,报纸的销售量很大。
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就称: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15.(07年海南,15)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15、C【解析】五色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寓五族共和,实现民族团结之意。
16.(07年海南)《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
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
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B.L917年C.1920年D.1924年
16、C【解析】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所以与题意较适合的是C。
出自1921年2月25日刊登在《东方杂志》第18卷4号,潘公展:
《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判》。
由于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战后西方社会主义运动高涨的影响,五四时期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其中马克思主义可谓是一枝独秀。
五四运动后,宣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1921年潘公展在《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一文中写道: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合,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
17.(07年海南,17)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B.新四军C.义勇军D.抗日联军
17、B【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取材料信息,“扬子江”“敌后”是指在长江淮河一带的敌后根据地与敌进行英勇斗争的应是新四军。
八路军活动在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活动主要在东北。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斗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社会自由,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地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
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
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创建优秀的革命新军。
为了社会进步,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这是有陈毅原词、项英等同志的集体改词,何士德谱曲的《新四军》军歌。
只用了三个多月就正式诞生了,并在新四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8周年的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演出。
18.(07年海南,18)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
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
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
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18、D【解析】A、B为中共提出的,应排除,持久抗战是毛泽东的观点,排除C,从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多次组织大规模会战看,是在抗战中与敌拼人力、物力上的消耗,从“南京—武汉—重庆”的迁都路线看,是在以空间的转移拖延时间、拖垮敌人。
19.(07年海南)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
它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19、B【解析】爱因斯坦相对沦,提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
20.(07年海南,2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
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
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
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B.周年纪念的时间C.第一枚的图案D.第二枚的图案
20、A【解析】苏联成立于1922年,而非1917年。
所以名称上应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纪念”较准确。
195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日,邮电部拟发行一套纪念邮票。
全套4枚;
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
第一枚邮票图案为毛泽东和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塔楼上;
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
第三枚图案为列宁运河入口处的斯大林像;
第四枚图案为斯大林在演说。
邮票图稿经征求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意见,定名为“伟大的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总局同时设计了纪念邮戳,送到中央办公厅审核,中央办公厅要求加上“苏联”二字,因此邮票名称改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
这套邮票图稿几经变更,未能在11月7日前印完。
于是发行日期改为1953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日。
并1953年1月31日《邮电部公报》上刊登了发行“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的通令。
上海邮局接到邮电部通令后对邮票名称提出意见,中宣部在答复中指出:
纪念十月革命已规定了口号,并无“苏联”二字,因为先进行十月革命,然后产生的苏联,这套邮票应停止出售。
当时邮票已分发到各地邮局,只等2月14日发售。
据统计当时全国已有一百多个邮局出售了四万多枚。
湖南省漏发了停售通知,该省出售的最多。
重印的邮票于1953年10月5日发行。
(此段介绍来自于中国集邮信息网)
21.(07年海南,21)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1、B【解析】冷战是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所致,所以,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2.(07年海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2、C【解析】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3.(07年海南,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
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3、C【解析】本题所考查的是建国初期的主要政治制度,从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在国家机关任职情况可判断。
24.(07年海南)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24、A【解析】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
25.(07年海南)“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
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25、D【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取材料信息,“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体现出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第I卷1.D2.A3.C4.C5.B6.D7.A8.B9.C10.B11.A12.C13.C14.D15.C16.C17.B18.D19.B20.A21,B22.C23.C24.A25.D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须做答。
第29题~第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07年海南,26)(8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这里说的是:
暴君夏桀残民以逞;
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3分)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
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5分)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
(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材料一中“民之主”所指的是君主,材料二中所体现出民主政治,是在多数人手里。
(2)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担任公职,是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26.(8分)答案要点,
(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2分)
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1分)
(2)人民主权,(2分)少数服从多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27.(07年海南)(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
(12分)
【解析】可从表格数据中直接读出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
第一次是因为60年代,尤其是经历三年经济困难后,国家注意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二次是因为80年代,正值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7.(12分)答案要点: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政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
(4分)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分)
(2)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1981-1981年是经济体制改革。
(2分)
28.(07年海南,28)(14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⑴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
(11分)
⑵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
(3分)
【解析】⑴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找准关键词,相同点是“人们生而是自由平等的”。
不同点结合两个文献产生的具体背景进行分析,从适用范围、具体规定等方面思考。
⑵既符合出近代以来,人权运动的主要趋势,又要表现出对人权的新认识。
28.(14分)答案要点:
⑴相同:
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2分)
不同:
二者应用范围不同。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人民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
二者内容不同,《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杜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
(6分)
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
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进—步得到重视,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⑵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集体人权。
选修内容三选一
29.(07年海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变法的要点是:
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
“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
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⑵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解析】⑴不同之处,可从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影响进行比较。
⑵可从人物性格、阶级立场、采取的方式或手段、所受阻力、民众的支持等方面思考。
29.(8分)答案要点:
⑴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新 排版 全国 高考 历史试题 解析 海南 历史 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