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01699
- 上传时间:2023-01-1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1.76KB
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NO3−)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A.Ir的表面发生反应:
H2+N2O==N2+H2O
B.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
H2-2e−==2H+
C.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也能消除含氮污染物
D.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7.某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①和②,在相同时间内,记录现象如下(溶液的温度变化均不明显)。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电极材料
实验现象
①
铂
两极均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两极区的溶液均未见白色浑浊
②
石墨
阴极区未见白色浑浊,
阳极区产生白色浑浊,分离出该白色固体,加酸溶解,产生气泡
根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2H2O-4e−==O2↑+4H+
B.②中,白色浑浊的主要成分是Ca(OH)2
C.②中,产生白色浑浊的主要原因是电解过程消耗水
D.②中,产生白色浑浊与阳极材料被氧化生成CO32−有关
二、综合题
8.化合物N(
)可以增强牙膏、口香糖等制品的香气,其中间体L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R1、R2、R3、R4表示原子或原子团
请回答:
(1)A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2)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4)D→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F→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J的结构简式是_____。
(6)K含有六原子环结构,K→L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7)G和L经过3步反应合成N,路线如下:
结合中间体L的合成路线,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中间产物1:
______,中间产物2:
______。
9.CO2的利用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CO2的电子式是______。
(2)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直接转化为乙二醇和甲醇,但若反应温度过高,乙二醇会深度加氢生成乙醇。
获取乙二醇的反应历程可分为如下2步:
Ⅰ.
Ⅱ.EC加氢生成乙二醇与甲醇
①步骤Ⅱ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研究反应温度对EC加氢的影响(反应时间均为4小时),实验数据见下表:
反应温度/℃
EC转化率/%
产率/%
乙二醇
甲醇
160
23.8
23.2
12.9
180
62.1
60.9
31.5
200
99.9
94.7
62.3
220
92.4
46.1
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EC的转化率越高,原因是______。
温度升高到220℃时,乙二醇的产率反而降低,原因是______。
(3)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电解CO2可制取甲醇,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极a接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或“负”),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4)CO2较稳定、能量低。
为实现CO2的化学利用,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选择高能量的反应物和CO2反应获得低能量的生成物
b.利用电能、光能或热能活化CO2分子
c.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0.工业上用含三价钒(V2O3)为主的某石煤为原料(含有Al2O3、CaO等杂质),钙化法焙烧制备V2O5,其流程如下:
【资料】:
+5价钒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溶液pH的关系:
pH
4~6
6~8
8~10
10~12
主要离子
VO2+
VO3−
V2O74−
VO43−
(1)焙烧:
向石煤中加生石灰焙烧,将V2O3转化为Ca(VO3)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酸浸:
①Ca(VO3)2难溶于水,可溶于盐酸。
若焙砂酸浸时溶液的pH=4,Ca(VO3)2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酸度对钒和铝的溶解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酸浸时溶液的酸度控制在大约3.2%,根据如图推测,酸浸时不选择更高酸度的原因是______。
(3)转沉:
将浸出液中的钒转化为NH4VO3固体,其流程如下:
①浸出液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____。
②已知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3(VO4)2。
向Ca3(VO4)2沉淀中加入(NH4)2CO3溶液,可使钒从沉淀中溶出。
结合化学用语,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
______。
③向(NH4)3VO4溶液中加入NH4Cl溶液,控制溶液的pH=7.5。
当pH>8时,NH4VO3的产量明显降低,原因是______。
(4)测定产品中V2O5的纯度:
称取ag产品,先用硫酸溶解,得到(VO2)2SO4溶液。
再加入b1mLc1mol·
L−1(NH4)2Fe(SO4)2溶液(VO2++2H++Fe2+==VO2++Fe3++H2O)。
最后用c2mol·
L−1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NH4)2Fe(SO4)2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b2mL。
已知MnO4−被还原为Mn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
则产品中V2O5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V2O5的摩尔质量:
182g·
mol−1)
11.某小组研究NaClO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Ⅰ
ⅰ.溶液变为浅黄色
ⅱ.溶液变蓝
Ⅱ
ⅰ.溶液保持无色
ⅱ.溶液不变蓝,溶液的pH=10
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和IO3−的形式存在。
酸性条件下IO3−不能氧化Cl−,可以氧化I−。
ClO−在pH<
4并加热的条件下极不稳定。
(1)0.5mol·
L−1NaClO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实验Ⅰ中溶液变为浅黄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Ⅱ,研究实验Ⅱ反应后“溶液不变蓝”的原因。
①提出假设a:
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设计实验Ⅲ证实了假设a成立,实验Ⅲ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②进一步提出假设b:
NaClO可将I2氧化为IO3−。
进行实验证实了假设b成立,装置如下图,其中甲溶液是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
(4)检验实验Ⅱ所得溶液中的IO3−:
取实验Ⅱ所得溶液,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整个过程均未出现蓝色,一段时间后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测得溶液的pH=2。
再加入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
①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理由是______。
欲证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改进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③实验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A
【解析】过滤利用的是微粒的大小不同来分离的,留在滤纸上的物质颗粒大,不能透过滤纸,滤液中的物质颗粒小,可以透过滤纸,A正确;
蒸馏利用的是物质的沸点不同,B错误;
萃取利用的是物质的溶解度不同,C错误;
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让水蒸发掉,从而获得盐,D错误;
正确选项A。
2.C
【解析】根据周期表提供信息可知,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X为氧;
Y为硫,Z为氯;
W为氮;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
X2-<Y2-,A正确;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
W<X,B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因非金属性氯大于硫,所以还原性:
Y2->
Z-,C错误;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非金属性氯大于硫,所以酸性:
H2YO4<HZO4,D正确;
正确选项C。
点睛:
元素非金属性比较规律:
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化合,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②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3.B
【解析】酸抑制水的电离,pH=3的CH3COOH溶液,酸提供的c(H+)=10-3mol/L,水电离产生c(H+)=c(OH−)=10-11mol/L,A错误;
CH3COOH溶液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后,增大了c(CH3COO-),平衡左移,c(H+)减小,溶液pH升高,B正确;
根据电荷守恒:
c(H+)+c(Na+)=c(CH3COO-)+c(OH-),溶液pH>7,c(H+)<
c(OH-),所以:
c(CH3COO−)<
c(Na+),C错误;
与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混合,NaOH提供的c(OH-)=10-3mol/L,醋酸提供的醋酸c(H+)=10-3mol/L,而醋酸的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浓度,所以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D错误;
正确选项B。
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醋酸钠和醋酸的混合液,由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浓度为10-3mol/L的CH3COOH溶液与浓度为10-3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醋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
当醋酸钠和醋酸按合适比例混合,溶液可以呈中性。
4.B
【解析】CO2-3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碱性大于NaHCO3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Na2CO3溶液红色更深,A错误;
同一条件下,检验同浓度的不同的催化剂对双氧水的分解速率的影响,产生气泡快的,催化能力强,B正确;
蛋白质溶液遇饱和Na2SO4溶液,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产生沉淀,但是蛋白质没有失去水溶性;
而醋酸铅溶液加入到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是蛋白质已经变性,失去了水溶性,C错误;
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钙,不能将二者分离,D错误;
蛋白质溶液中遇到轻金属盐,比如硫酸铵、硫酸钠等,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蛋白质以沉淀的形式析出,但是蛋白质没有失去水溶性,没有失去生理活性,属于物理变化;
蛋白质溶液遇到重金属盐,比如硫酸铜、醋酸铅等,也产生沉淀,但蛋白质发生变性,属于化学变化,蛋白质失去水溶性,失去生理活性。
5.B
【解析】HO(CH2)4OH常温下为液态,CH3CH2CH2CH3常温下为气态,因此HO(CH2)4OH的沸点高于CH3CH2CH2CH3,A正确;
高分子材料PU含有肽键和酯基,在强酸、强碱中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不能稳定存在,B错误;
以b线为中心对称,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
中以a线为对称轴,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C正确;
1,3-丁二烯和溴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CH-CH2Br,然后与氢气发生加成、再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取代生成HO(CH2)4OH,D正确;
HO-CH2-CH2-CH2-CH2-OHa
6.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氢气与一氧化二氮在铱(Ir)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极反应为:
H2+N2O==N2+H2O,A正确;
根据图示可知:
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
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
H2-2e−==2H+,B正确;
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一氧化氮,不能消除含氮污染物,C错误;
从图示可知:
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变为铵根离子,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D正确;
7.D
【解析】惰性电极电解石灰水溶液,在阴极,氢离子得电子变为氢气,2H++2e−=H2↑,A错误;
②阳极区产生白色浑浊,分离出该白色固体,加酸溶解,产生气泡,说明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B错误;
②中,阳极中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变为氧气,氧气与电极材料石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这是主要原因,C错误、D正确;
正确选项D。
8.羟基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解析】
(1)根据A的分子式可知,该物质属于饱和一元醇或醚,根据该物质能够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所以该有机物为一元醇,含有官能团为羟基;
正确答案:
羟基。
(2)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为丙酮,A为2-丙醇,该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根据信息I可知,丙酮与甲醛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C,结构简式是
(4)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为饱和一元醇,D为乙醇,结合有机物F的分子式,可知有机物E为乙酸,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D→F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2个乙酸乙酯分子在乙醇钠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
F→G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5)根据信息III可知,有机物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J,结合J的分子式,其结构简式是
(6)
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生成六原子环结构K,其结构简式为:
,该有机物与甲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有机物L为
,有机物G为
,二者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产物1:
根据信息III可知,该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
9.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温度过高,乙二醇会深度加氢生成乙醇,乙二醇的产率降低负CO2+6H++6e−==CH3OH+H2Oabc
(1)①CO2为共价化合物,碳氧之间形成2条共价键,CO2的电子式是
(2)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反应Ⅱ-反应Ⅰ,可得步骤Ⅱ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EC的转化率越高;
当温度升高到220℃时,乙二醇会深度加氢生成乙醇,乙二醇的产率降低;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温度过高,乙二醇会深度加氢生成乙醇,乙二醇的产率降低。
(3)CO2中碳+4价,甲醇中碳为-2价,电解CO2可制取甲醇,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a接电源的负极,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是CO2+6H++6e−==CH3OH+H2O;
正确答案:
负;
CO2+6H++6e−==CH3OH+H2O。
(4)CO2较稳定、能量低,为实现CO2的化学利用,选择高能量的反应物和CO2反应获得低能量的生成物,有利于反应的发生,a正确;
利用电能、光能或热能活化CO2分子,增加二氧化碳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b正确;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效率,c正确;
正确选项abc。
10.CaO+O2+V2O3====
Ca(VO3)2Ca(VO3)2+4H+==2VO2++Ca2++2H2O酸度大于3.2%时,钒的溶解量增大不明显,而铝的溶解量增大程度更大调节溶液的pH,并提供Ca2+,形成Ca3(VO4)2沉淀(富集钒元素)Ca3(VO4)2的浊液中存在平衡Ca3(VO4)2(s)
3Ca2+(aq)+2VO43−(aq),(NH4)2CO3溶液中的CO32−与Ca2+结合生成更难溶的CaCO3沉淀,c(Ca2+)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使钒从沉淀中溶出pH>8时,钒的主要存在形式不是VO3−91(c1b1-5c2b2)/(1000a)
(1)根据反应流程:
向石煤中加生石灰焙烧,V2O3与氧化钙和氧气反应生成Ca(VO3)2,化学方程式是CaO+O2+V2O3
Ca(VO3)2;
CaO+O2+V2O3
Ca(VO3)2。
(2)①根据信息可知:
pH在4~6之间,生成VO2+,所以Ca(VO3)2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Ca(VO3)2+4H+==2VO2++Ca2++2H2O;
Ca(VO3)2+4H+==2VO2++Ca2++2H2O。
②根据图像变化可知:
酸度大于3.2%时,钒的溶解量增大不明显,而铝的溶解量增大程度更大,因此酸浸时不选择更高酸度;
酸度大于3.2%时,钒的溶解量增大不明显,而铝的溶解量增大程度更大。
(3)①浸出液中含有VO43—,加入石灰乳后生成Ca3(VO4)2沉淀,便于钒元素的富集;
调节溶液的pH,并提供Ca2+,形成Ca3(VO4)2沉淀(富集钒元素)。
②Ca3(VO4)2的浊液中存在平衡Ca3(VO4)2(s)
3Ca2+(aq)+2VO43−(aq),(NH4)2CO3溶液中的CO32−与Ca2+结合生成更难溶的CaCO3沉淀,c(Ca2+)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使钒从沉淀中溶出;
因此向Ca3(VO4)2沉淀中加入(NH4)2CO3溶液,可使钒从沉淀中溶出;
Ca3(VO4)2的浊液中存在平衡Ca3(VO4)2(s)
3Ca2+(aq)+2VO43−(aq),(NH4)2CO3溶液中的CO32−与Ca2+结合生成更难溶的CaCO3沉淀,c(Ca2+)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使钒从沉淀中溶出。
③根据信息可知:
pH>8时,钒的主要存在形式为V2O74−或VO43—等,不是VO3−,NH4VO3的产量明显降低;
pH>8时,钒的主要存在形式不是VO3−。
(4)高锰酸钾氧化亚铁离子变为铁离子,根据反应规律:
MnO4---5Fe2+,消耗KMnO4的量b2×
10-3×
c2mol,则消耗亚铁离子的量为5b2×
c2mol,再根据VO2+--Fe2+关系可知,用来还原VO2+的亚铁离子的量为b1×
c1×
10-3-5b2×
c2mol,因此VO2+的量为b1×
c2mol,产品中V2O5的量为1/2(b1×
c2)mol,产品中V2O5的质量为1/2(b1×
c2)×
182=91(c1b1-5c2b2)×
10-3g,则产品中V2O5的质量分数是91(c1b1-5c2b2)/(1000a);
91(c1b1-5c2b2)/(1000a)。
11.ClO−+H2O
OH−+HClOClO−+2I−+H2O==I2+Cl−+2OH−向pH=10的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振荡,蓝色褪去碘水右侧碘水棕黄色变浅,电流表的指针偏转Cl2溶液中的Cl2或HClO也可将I−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加热pH=2的溶液至无色,使黄绿色气体(或Cl2)充分逸出,使HClO完全分解,冷却后再加入KI溶液3ClO−+I−==3Cl−+IO3−
(1)NaClO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离子方程式:
ClO−+H2O
OH−+HClO;
ClO−+H2O
OH−+HClO。
(2)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水溶液显黄色,离子方程式是ClO−+2I−+H2O==I2+Cl−+2OH−;
ClO−+2I−+H2O==I2+Cl−+2OH−。
(3)①碘与淀粉溶液相遇变为蓝色,向变蓝的溶液中加入pH=10的NaOH溶液,I2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碘反应完全后,蓝色溶液褪去;
向pH=10的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滴有淀粉溶液的碘水,振荡,蓝色褪去。
②根据NaClO可将I2氧化为IO3−,以及左侧烧杯中盛放次氯酸钠溶液可知,甲溶液为碘水,此装置为原电池,右侧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I2氧化为IO3−,所以碘水棕黄色变浅,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碘水;
右侧碘水棕黄色变浅,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4)①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所以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氯气;
Cl2。
②碘离子具有还原性,溶解在水中的氯气或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都能将I−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
若证明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存在IO3−,就应该避免氯气或次氯酸的干扰,因此可以采用加热pH=2的溶液至无色,使黄绿色气体(或Cl2)充分逸出,使HClO完全分解,冷却后再加入KI溶液,来验证结论;
溶液中的Cl2或HClO也可将I−氧化为I2,使溶液变蓝;
加热pH=2的溶液至无色,使黄绿色气体(或Cl2)充分逸出,使HClO完全分解,冷却后再加入KI溶液。
③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实验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lO−+I−==3Cl−+IO3−;
3ClO−+I−==3Cl−+IO3−。
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和次氯酸分子,向含有碘离子的淀粉溶液的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蓝色,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继续滴加氯水至过量,碘单质又被氧化为IO3−,所以溶液蓝色消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届高三 第二次 模拟考试 理科 综合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