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和谐发展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85505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51KB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和谐发展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和谐发展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和谐发展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林果业B.种植业C.修水平梯田D.上述农业活动均不适合
3.此时甲点的地方时为4月23日9:
30,则全球处于4月23日的有
A.一多半地区B.一少半地区C.正好一半地区D.全部地区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
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A.A→B→CB.B→C→AC.B→A→CD.C→A→B
5.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A.杨树B.桦树C.沙拐枣D.柳树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的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
×
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
回答6~7题。
6.19世纪后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造成的后果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
B.由于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C.矿山开采,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D.炼铜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7.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
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9.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汇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10.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所在流域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该河流域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是
(2)近年来该河流域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3)防治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扩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社会热点】
【答案】
(1)不合理该垃圾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
(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
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3)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
【实战演练】
【答案】1.D2.C
3.A【解析】由当地纬度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求出冬至日当地的太阳高度,进而对照图表判断该地熟制,图中比例尺为l:
10000,根据任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和等高距,可求出此地的坡度大小,然后根据资料判断农业的发展,第3题由甲地经度可推知该地位于东8区,判断23日零时的时区所在地,得出答案A。
【答案】4.D【解析】植树造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随着固沙植物的生长,移动沙丘也逐渐得到控制,沙丘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坡度逐渐降低.C→A→B反映了这一发展的过程。
【答案】5.C【解析】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拧条等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杨树、桦树、柳树主要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答案】6.B【解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自l
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剧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
【答案】7.D【解析】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国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
【答案】8.B【解析】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为防洪;
受益最大的应为中下游地区,故B正确。
阿斯旺大坝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修建大坝的主要目的是灌溉。
题干中已叙述,该大坝建成之后对尼罗河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影响最大。
【答案】9.C【解析】年泄洪量可以从年径流量考虑,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上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年径流量大;
阿斯旺大坝位于尼罗河上,附近地区降水量少,故年径流量小。
【答案】10.
(1)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大的地带。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
(3)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向塔里木河流域输水、发展节水农业,营造防护林,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等。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第四部分了解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学习本专题
(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3)掌握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
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
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主要表现为: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
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其继续扩展,此谓“固沟工程”;
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护坡工程”;
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
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
(3)生物措施:
在黄土高原地区,凡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必须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地表植被;
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种草植树,实行乔、灌、草结合,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其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
测试要点二:
流域的开发(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1.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1)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①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
②这里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③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
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⑤除丰富的水资源外,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⑥我国三大阶梯,落差达5400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①上游地区:
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游地区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另一方面,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②中游地区:
平原面积广大,主要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
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
在矿产资源基础上,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治理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源,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另一方面,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此外,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③下游地区: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测试要点三: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德国鲁尔区开发条件: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该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2.鲁尔区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a.环境恶化;
b.传统产业的衰落。
3.方法与途径:
a.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只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b.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的分析思路:
首先需要充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的优势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3.农业区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区开发)的分析思路:
首先需要充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精彩无限
(2019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
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2019
海南地理)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3~4题。
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三年名校模拟图文并茂
1.(2019山东莱芜)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表现在
A.季风活动使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农业气象灾害较少发生
B.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土地类型使本区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
C.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使本区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
D.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使本区酸、瘦、黏的低产红壤广泛分布
(2019广东汕头)读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完成2~4题。
2.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B.柴达木盆地C.天山D.内蒙古高原
3.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B.利用风力发电C.营造速生薪炭林D.修建核电站
4.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D.工矿开发
(2019江苏苏州)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5~7题。
5.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径流输送D.蒸发
6.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②低温冷害③台风灾害④泥石流⑤旱涝灾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⑤
7.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2019江苏南通)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8~9题。
(双选)
8.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气象灾害少B.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C.水源较丰富D.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9.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壤盐碱化D.酸雨危害
10.(2019江苏苏州)以下是我国某地农业发展的四幅统计图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2)根据所给的资料,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
(3)由乙图可知非农业人口的比重约为
%。
若该地区非农业人口以外出打工为主要形式,则他们从事的工作主要有、。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B
【解析】由图知,该河降水集中的月份河流含沙量较大,说明该地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故选B。
【答案】2.C
【解析】水土流失易导致下游输沙量增大,水库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河道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丁内河航运.还易造成决堤泛滥,故选C。
【答案】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D正确。
【答案】4.B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地泥沙量较小,油松幼林地(单一树种)泥沙量大,故①③正确。
开垦坡地泥沙量最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故②错。
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相比,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荒草地泥沙量小,故④错。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其原因是不会运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分析,且评价时不注意优势资源和存在问题的描述。
解答此题的主要思路是抓住关键,由因及果,并进行纵横联系。
【答案】2.D3.B
4.B【解析】根据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的草原牧区,草原牧区风能资源丰富,其因地制宜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是利用风力发电,由于该地区的过度放牧,使荒漠化程度加剧。
【答案】5.C6.D
7.B【解析】该河流的径流量与雨量大致一致,说明该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径流输送;
该河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根据地图可知,河流在4月下旬即进入汛期且汛期较长,所以该河流在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
易出现台风和旱涝灾害;
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即最大流量滞后,且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是由于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加强。
【答案】8.CD9.BC
【解析】河西走廊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祁连山丰富的冰雪融水以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而成为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该地在发展农业生产时,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用水,面临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次生盐碱化的环境问题。
【答案】10。
(1)荒漠化总面积逐渐缩小
(2)①农业人口(人口)增长趋缓;
②林业、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发展;
③粮食单产和总产量的大大提高。
(3)
17%(±
2)建筑业、服务行业或第三产业(商业、餐饮、保洁等)
【解析】从图甲看出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逐渐缩小,具体原因与后三个网幅资料有关,农业人口增长趋缓、多种经营的发展与粮食单产和总产量的大大提高等,审题是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备考 整合 优化 和谐 发展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