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84071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1.74KB
钧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钧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钧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代,北方钧瓷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
钧瓷又悄然兴起,蔚然成风。
特别是一些著名的产瓷区,如浙江金华铁店窑、江西吉安吉州窑,在南宋至元代就烧制出了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铜红釉,其呈色原理显然与宋钧铜红釉一脉相承,甚至成为明清时期宝石红、霁红、郎窑红、美人醉等釉色品种的滥觞。
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等地烧制低温釉艺术陶瓷,都是在钧瓷的影响下生产的新品种,不仅吸收了钧瓷工艺的优秀传统,而且又有所创新,由于历史变动等种种原因,钧瓷在新中国成立前已基本停烧。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钧瓷在她的故乡禹州得到恢复。
如今钧瓷已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发展旅游、对外文化交流、开发和振兴禹州经济的重要载体。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80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
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
“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唐钧”,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
宋“靖康之变”(1126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
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
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
清朝晚期,钧瓷复苏。
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10余家。
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
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
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之传说。
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特点
形式特点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出窑变铜红釉,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色彩,宛如蔚蓝色的天空出现一片彩霞,五彩渗化,相映交辉。
釉中的流纹更是形如流云,变化莫测,意境无穷。
钧窑瓷器釉色丰富多彩,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的单调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天然效果,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这种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后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尤其是钧红釉的烧制成功为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祭红、郎窑红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种的烧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钧瓷以釉色美妙而著称,而它的完美造型更为钧瓷增光添彩,端庄浑厚的造型,简洁明朗的线条,更适于釉子的溢彩流动,经过高温还原气氛,使厚釉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类似兔毛的色线或蚯蚓走泥的痕迹,还有立体感的色点或针尖状的星点,纵横流淌的釉色组成各种奇异的画面,鬼斧神工又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而成为各种绝妙的自然景观,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星辰满天、翠竹生烟、节日礼花、浪激飞舟,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堪称国宝。
钧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尤其北宋后期官钧瓷的制作,无论从造型设计、烧造工艺或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金元明清各代仿钧之风盛行一时。
由于工艺条件和审美的不同,金元以来各地仿钧窑口除继承宋钧的传统工艺,又创烧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品种。
色彩特点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
在国外,钧瓷被称为"
中国宝瓷"
,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
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
最著名的有:
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
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
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
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
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
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
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
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
古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美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艳丽。
钧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却找不到两件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
这就是人们说的"
钧无双配"
,也是钧瓷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
钧瓷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赞赏。
钧瓷的经济价值更为同行业所重视。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
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
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
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美学特点
钧瓷之所以备受世人喜爱,驰名中外,主要原因是釉色绮丽多变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
其独特的窑变工艺与其他瓷器截然不同。
她不采用绘画、雕刻等表现手法,而是靠严格地控制瓷胎和釉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烧制过程中温度、冷却等因素,使瓷器表面的釉料涂层的颜色和花纹千变万化,产生“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效果。
因而颇受青睐,身价不菲。
钧瓷颜色瑰丽,厚重鲜艳,青若蓝天,白如美玉,紫胜葡萄,红比牡丹。
一件器物,可一色纯净,可几色辉映,加上变化莫测的流纹,其自然效果远非刻意追求和人工修饰所能及。
体现出典雅大方,斑斓夺目、飘逸空灵的帝王之浩然之气。
烧制
钧瓷的烧制是一种复杂的高难技术,还原程度很难控制;
加上过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尊贵名声,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
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
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现状
钧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经历了久远的辉煌,既有官窑的盛誉,入主宫廷,又得平民的厚爱,家传为宝。
而如今,“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得到广大民众青睐,而且走向世界。
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钧瓷本身固有的艺术魅力,养在深闺,历久弥新,终有人识。
二是从20世纪下中后期开始的世界性的传统回归意识的觉醒。
钧瓷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人与自然的天作之合,其传统的凝聚和自然之美,超越时空,和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人群都具有强烈的亲合力。
三是国人生活水平、文化水平、艺术鉴赏水平均有提高,注重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质量,有钱而有闲收藏和欣赏。
四是当今的钧瓷产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家居特点,在工艺上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7年香港回归河南省赠送的礼品“豫象送宝”就是钧瓷创新的典型代表。
在器型上,不仅吸收其他陶瓷艺术的造型,如人物和动物造型,而且设计创新,如鱼瓶、花插,体现出现代陶瓷个性化的特点。
在釉色上,采用新的配料,烧制出以前没有的颜色,使钧瓷的色彩更加斑斓。
有一件极品挂盘,上面呈现出七八种色彩,盘折曲绕,互相映衬,精美至极。
在装饰工艺上,采用了以前钧瓷没有的雕塑、雕刻和手绘山水图案的手法,尽管这种创新还略显稚嫩,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烧造设备和技术上,进行了改良。
采用高速拉坯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废品率。
烧造由煤烧改燃气,火力均匀,使釉面洁净,色彩更加鲜亮。
这些创新,给古老的钧瓷注入了新的、强盛的生命力,使钧瓷长上了翅膀,飞遍祖国,飞向海外。
欣赏
欣赏钧瓷要关注以下几点。
造型:
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深刻哲理。
图案:
“白胎烧就彩虹来,无色成窑画作开”,古人之诗赞出钧瓷的图案之美。
钧瓷釉面,在高温烧制中,釉料交融,自然流变,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如同国画艺术中的大写意,形神兼备,似真似幻,意境无穷。
釉色:
釉色窑变,千变万化。
最为人称道的有:
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可谓万紫千红。
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有时还会出现珍珠点。
因此有“画家笔拙,丹青难绘”之说。
而且“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绝对不会有两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钧瓷作品。
窑变如画的效果,早被文人墨客所赞美。
如“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纹理:
钧瓷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典型的如:
冰片纹,看似锤击,抚之无痕;
蚯蚓纹,龙走蛇行;
鱼子纹,繁星点点。
此外还有兔丝纹、蟹爪痕、雨丝纹等。
特别具有审美价值的是冰裂纹,俗称“开片”。
纵横交错,如网状分布,历来以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为佳。
由于这种纹路是胎质和釉面的冷热收缩率不同而自然形成的。
冰裂纹是烧制完成以后开裂造成的,不是在烧制中产生的隐于釉面之中,因此在开片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裂开的声音,一边欣赏着“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的奇妙现象,一边听着轻灵而噼啪悦耳的开片之声,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审美意境。
因此,把玩欣赏钧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
“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
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
正如古人诗云:
“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
鉴赏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
国之瑰宝"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
釉俱五色、艳丽绝伦"
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
古人曾用"
夕阳紫翠忽成岚"
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
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
钧瓷造型既要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必须做到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
其主要表现在:
釉色美,铜红釉的成功运用以及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恰到好处;
纹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和珍珠点等名贵纹路;
流动美,厚釉在相应的器型上,经煅烧熔融流动,釉色与纹路相交出奇,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异的图画,这些流动的画面,变幻莫测,犹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各种绝纱奇景,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满山翠竹、星辰满天、寒鸦归林等,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尤为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历史时刻,河南省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原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的钧瓷,制作成名为"
豫象送宝"
的特大钧瓷瓶,作为贺礼送往香港,表达了河南9600万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良好祝愿。
整件贺礼由瓶、座、墩、展台四部分组成,高贵的窑变紫红釉钧瓷瓶和宝石蓝色的座墩上下叠放,三个部分总高1997毫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归。
其中墩为鼓形,饰有鼓钉。
钧瓷瓶的造型则借鉴于传统的观音瓶造型,古朴端庄,浑厚肃穆。
整体釉色经红色为主,红中泛紫,紫中透蓝,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喜庆气氛。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之后的今天,它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得到了更为空前的发展,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的钧瓷生产无论是造型设计,烧成工艺,还是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日臻完美。
当代钧瓷取"
宋钧"
釉厚均匀,采"
元钧"
聚色成形,继千年传统技艺,融现代美学情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陶瓷爱好者所珍藏,收藏界也历来就有"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之说。
当我们欣赏它的时候,不仅会为它乳光晶莹,五光十色的釉色感到惊奇,而且更会为它浑然天成,极富有诗情画意,绚丽多彩的窑变景观所折服,它的可贵之处也就体现在这一点,钧瓷的窑变釉色是任何美术大师也不可能设计绘画出来的,"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便是对钧瓷窑变的形象说明。
钧窑瓷器不仅具有强烈的古典魅力,使人产生出民族自豪感,而且它还把自然艺术、科学和历史浑然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含蓄、柔和之美。
"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愿这灵性天地的钧瓷珍品,能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断代
断代的依据主要是史书记载、考古发掘等。
钧瓷大的考古发掘最近的有三次,1974年河南省考古所对禹州钧台窑发掘和200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对刘家门的考古发掘,及深圳考古所2004年禹州制药厂的抢救性发掘。
1974年的钧台窑的发掘,从地层结构和出土器物证明此处出土的钧瓷陈设类器物(钧官窑)确切的生产年代是北宋晚期,而且这一区域只生产这一种瓷器,且紧邻当时的州府衙门,确官窑无疑,全世界存世约两百多件。
2003年的刘家门的发掘是民窑,出土大量青瓷、钧瓷等瓷器标本,钧瓷约百分之二十左右,此窑和汝州相邻,说明和流行的汝州青瓷同时期烧造,为北宋晚期,器物造型精美,釉色莹润,铜红釉已开始使用。
2004年的制药厂的抢救发掘因错过最佳发掘时机而发掘面积较小,此地紧邻1974年的钧台发掘地点,发现大量钧瓷陈设类器物和其它很多种类瓷器如磁州瓷等,说明生产种类较杂,对一灰坑发掘发现,钧瓷陈设类器具和具有明代特征的磁州、龙泉等在同一灰坑,据此推论钧瓷陈设类瓷器为明代早期。
有科学家发表观点说:
“钧台窑和制药厂发掘地为同一窑场,且生产时间较长,只是考古发掘在不同时段开发而且开发没有连续性,考古发掘出的器物也没有在同一平台做系统研究,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关联性,因此钧瓷陈设类器物明代说是片面的。
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此窑厂生产的器物为谁生产,为什么除了明清宫廷拥有而民间没有实物呢?
我认为钧瓷陈设类器物出现在北宋晚期,为北宋皇室生产或者有一阶段为金朝廷生产。
”
钧瓷在北宋晚期已开始烧造,因受汝州青瓷影响产量较小,但此时钧瓷精美无比。
金代是钧瓷的全面发展时期,已广泛使用铜红釉。
元代钧瓷迎合了统治者的文化需求,粗狂笨重。
元末明初的战争使钧瓷生产崩溃,明代禹州虽有个别钧瓷作坊但各方面工艺已和前代大有不同。
清末钧州知府主持复烧,具有当时特色。
但是,各个时期不乏价值连城的精品。
价值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掩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钧瓷的釉料配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青瓷那种单纯的以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的传统,采用了以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釉,分层挂釉,加上独特的窑变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钧瓷的釉层结构变得复杂。
经过用光学仪器观察的结果显示,钧红釉系多层结构,大约分为四层:
靠近胎体的一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天蓝釉的上部界面出现起伏很大的波浪形,并有许多气泡;
第三层则是不连接交错的紫红层;
第四层为表面层,是比较整齐均匀的铜氧化层,即淡蓝色层。
这样的釉面结构,对各种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使釉层含蕴光莹,犹如宝石。
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使釉中的流纹变幻无穷,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由于铜在高温下的挥发作用,工艺上较难控制,烧制出色泽质量好的制品更为不易,所以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瓷器历来都被视为珍品。
相传民国时上海大收藏家潘子良曾有葵花式花盆残片标本,有人出过高价买去当作宝石镶嵌戒指。
近来也曾在古玩市场见到有民国时期制作的挂屏和座屏,中间镶有宋、元时期的钧瓷残片,一般为天蓝釉带紫红斑,国内的收购价一般为单件数千元,但遇到的机会已不多见。
这种以带有紫红窑变斑的钧瓷残片做装饰物的出现,更为直接地说明了钧瓷窑变釉的烧制不易及其弥足珍贵。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青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受钧窑瓷器铜红釉制作工艺的影响和启发,南方地区的许多名窑在元、明、清时期相继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名贵铜红釉,如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霁红(祭红)、郎窑红、美人醉等新品种。
虽然其色调和风格因胎釉成份,烧成温度和气氛以及施釉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能就此否认钧窑铜红釉的成功运用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和积极作用。
一、钧瓷的艺术魅力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神垕镇素有“钧都”之称,禹州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
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
由此而得名的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钧瓷之所以名贵,首先在于其禹州神后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
这里既有秉乘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又有含自然之精华的特有的颖河水配料,再加上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这样矿藏丰富的土质,由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就形成了禹州境内独特的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
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
其次是它的“窑变无双,钧瓷无对”。
谁拥有任意一件钧瓷,谁就拥有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
其三是钧瓷那似琴如玲的开片声,拌似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
其四是它的烧制“十窑九不成”。
古往今来,钧瓷的“神、奇、妙、绝”,吸引着不胜枚举的中外名流学者、各界要人纷至沓来,观光玩赏。
禹州神后钧瓷一条街与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已列入国家陶艺旅游专线。
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历代钧瓷的珍品奇品,还可以自己亲手制作陶艺纪念品,任何人的作品都绝对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的。
二、钧瓷的甄别
古朴典雅的造型,变幻神奇的釉色,钧釉瓷器以其特有的魅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