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新冠肺炎应知应会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982169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83KB
妇产科新冠肺炎应知应会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
《妇产科新冠肺炎应知应会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新冠肺炎应知应会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
(1)
临床表现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2)
实验室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
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
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
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
在鼻咽拭子、痰和其它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3)
胸部影像学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
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5、
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
流行病学史
a.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b.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c.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d.
聚集性发病。
2)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6、
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
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RR≥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
mmHg。
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②出现休克;
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7、
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单人间隔离治疗,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仍考虑疑似病例,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在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
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即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建议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
8、
新冠肺炎的治疗场所
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
9、
新冠肺炎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
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第二章
医务人员防控知识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外出活动需佩戴口罩,并保持手卫生。
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
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健康监测与就医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若出现相应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
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务人员开展相关调查。
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
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
家庭备置体温计、口罩、家庭消毒用品等物资。
办公场所高危地带及办公建议
新冠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空气不流通,人员密度较大,人员来往较频繁的地方,都是高危地区,室内空气消毒尤为重要。
(1)高危地带一:
电梯间
1)搭乘电梯一定要戴口罩。
2)使用消毒剂浸湿拖把、抹布,充分擦拭电梯内壁、梯面、按钮等。
3)用喷壶灌满消毒剂,用于电梯内空气雾化消毒。
(2)高危地带二:
食堂/餐厅
1)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脱口罩。
2)避免面对面就餐,避免就餐说话。
3)避免扎堆就餐。
4)消毒剂可以用于食堂的厨房用具、餐桌椅消毒。
同时,还可以用来清洗浸泡瓜果蔬菜,有效去农残。
5)用餐之前与用餐之后可使用消毒剂对食堂进行空气消毒。
(3)高危地带三:
办公室
1)佩戴口罩,谈话保持适度距离,
2)随时保持良好通风,
3)对门把手,键盘鼠标,文具,桌面进行必要消毒。
4)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可以有效灭活病毒。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选择
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
1)外科口罩: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全院诊疗区域应当使用,需正确佩戴。
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2)医用防护口罩:
原则上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进行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
一般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其他区域和在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使用。
3)乳胶检查手套:
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使用,但需正确穿戴和脱摘,注意及时更换手套。
禁止戴手套离开诊疗区域。
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4)速干手消毒剂:
医务人员诊疗操作过程中,手部未见明显污染物时使用,全院均应当使用。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必须配备使用。
5)护目镜:
在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喷溅操作时使用。
禁止戴着护目镜离开上述区域。
如护目镜为可重复使用的,应当消毒后再复用。
其他区域和在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使用护目镜。
6)防护面罩/防护面屏:
诊疗操作中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喷溅时使用。
如为可重复使用的,使用后应当消毒方可再用;
如为一次性使用的,不得重复使用。
护目镜和防护面罩/防护面屏不需要同时使用。
禁止戴着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离开诊疗区域。
7)隔离衣:
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使用普通隔离衣,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使用防渗一次性隔离衣,其他科室或区域根据是否接触患者使用。
一次性隔离衣不得重复使用。
如使用可复用的隔离衣,使用后按规定消毒后方可再用。
禁止穿着隔离衣离开上述区域。
8)防护服:
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使用。
防护服不得重复使用。
禁止戴着医用防护口罩和穿着防护服离开上述区域。
其他区域和在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使用防护服。
医务人员防护要求
分级
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
一级防护
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工作服、一次性使用帽子、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隔离衣、一次性使用手套
二级防护
隔离病房诊疗人员
工作服、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及以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医用防护服、一次性使用手套、一次性使用鞋套
三级防护
近距离治疗操作医务人员
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面罩,或将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具或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表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人员防护分级
1)普通病区(病房)常规诊疗工作、门诊工作人员:
常规诊疗工作:
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白大褂);
接触发热患者时:
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发热门诊、隔离病区诊疗工作人员:
常规诊疗工作或无体液、血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暴露风险:
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穿防护服、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双层)、穿鞋套;
接触或护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或确诊病例并可能有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暴露风险:
执行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心肺复苏、吸痰等有气溶胶产生操作时:
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面屏或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穿防渗透防护服、戴一次性工作帽、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双层,外层要求无菌手套)、穿鞋套。
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1)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穿脱防护用品程序
1)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换工作鞋袜。
2)在进入潜在污染区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进入潜在污染区。
3)在进入污染区前,内层手套、脱工作服换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戴防护眼镜、防护面屏/防护面罩、鞋套,外层手套。
4)高风险医务人员防护着装流程图见附1。
(2)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在缓冲区完成):
脱外层手套→手卫生→更换洁净手套→脱防水围裙(如有)→手卫生→一次性靴套(如有)→手卫生→防护面罩/防护面屏或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如有)→脱手套→手卫生→一次性防护服→脱内层手套→手卫生→一性次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流动水洗手沐浴→更换洁净衣物→进入洁净区。
离开清洁区前,洗手与手消毒,并沐浴更衣,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
高风险医务人员防护脱除流程图见附2。
注意事项:
a.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b.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c.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科室场地消毒指引
(1)物体表面的消毒
病房诊疗设施、设备表面、高频接触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门把手、计算机等物体表面、转运车辆、担架运输工具等等,首选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耐腐蚀(金属等)设备设施表面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至少三遍),每天至少3次。
遇污染随时消毒。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然后常规消毒。
清理的污染物可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也可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系统。
(2)地面的消毒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无明显污染物时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1~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
`
(3)复用物品如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
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
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和物品实行专人专用。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特殊病原体”中“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双层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并做好“特殊病原体”标记。
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套、枕套送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棉絮等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处理,均应做好“特殊病原体”标记。
(4)空气管理和消毒
开窗通风,必要时使用机械通风(如风扇等,患者所处环境处于下风向,切勿将污染空气吹向非污染区)加强空气流动。
疑似或者确诊患者转科或出院及时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可使用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喷雾消毒。
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5)防护用品的清洁消毒
尽量选择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品,应每次使用后更换。
必须复用的防护用品,每次使用后2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诊疗护理、探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指接诊时未按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或与患者(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有类似近距离接触(指在距离2
m范围内,未按照要求进行防护的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出现暴露后,需正确处置暴露部位(包括洗脸洗手、漱口等),并报告科室领导,报告预防保健科,进职业暴露微信群,指导填报相关登记表;
感染管理科指导院内感染防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产科 肺炎 应知应会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