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形势与政策.docx
- 文档编号:1998081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20KB
中国教育改革形势与政策.docx
《中国教育改革形势与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改革形势与政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摘要:
说到高考改革的问题,首先要对比国内和国外的招生制度。
以美国为例,大学招生的审核,涵盖了所修课程及成绩、入学考试成绩、课外活动和作文等等,而国内招生的审核,却仅是一次高考的成绩。
假若招生制度近期不作改变,则高考的内容、形式、制度之改革迫在眉睫。
而近年,政府部门也已清晰认识到此问题重要性,开始着手高考改革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
高考改革,原因,对策
首先分析高考改革的三个主要亮点:
1.更多省份将使用“全国卷”。
地方自主命题工作量大,在国家已提出方向性要求之际,相信不少地区将结束自主命题,这对老师及全国考生来说无疑都是个好消息。
使用全国卷,地区差异造成的分数影响会大幅降低,高考的公平性会更加明显。
2.打破“一考定终身”将有更多试点。
之前高考政策的弊端,最大的一项莫过于试点只有一个。
而打破“一考定终身”,则说明考生在考场上遇到突发情况时或发挥失常时,他们还有机会,对考生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多试点的制度,能大幅度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是高考改革人性化的体现,也是高考改革重视公平公正的又一重要体现。
3.奖励性加分渐消失、“小高考”推迟。
2015年起,高考将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自主招生将在高考后进行。
对于奖励性加分的消失,个人觉得这还应商榷。
一开始引入加分政策,是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是对某些特长突出的学生的高考保护政策,是对学生整体素质检测的体现。
但加分考生,应先符合资格,再由相关人员综合评估投票后选出。
因管理的缺失,当年的加分政策,已成为高考制度的一大漏洞,成为“不公平”的代言词。
“少数民族”可加分,便有人出卖祖宗篡改身份;“三好学生”可加分,便催生了各种带有“官气”、“商气”及“人气”的所谓的“三好学生”;“体育特长生”可加分,则成了一些成绩平平,无心向学的学生的后路;“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可加分,更是催生了花钱买“事迹”的种种荒谬成果。
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则是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只认资料,不验真伪,也没人进行相关的跟踪调查评估。
只要在审核方面加强把关,加分政策可以在社会上起到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积极作用,能在青少年中营造良好氛围,为祖国发掘某些方面特长突出的人才精英。
此外,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也将是2015年高考改革的亮点。
我认为高考改革的意义重大,取消各种不公平政策,有助于减少高考中鱼目混珠的事件,实现培养真正的人才。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考试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检测手段,这样的手段难免会有失误。
但假若考生知道在这样的考试中一旦失误可以再进行一次检测,我想考生才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从而达到真实的水平。
弱化考试对考生的消极影响,使考试为考生带来的是更多积极的对教学的良性循环,我想这才是我们想见到的结果,也是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让总理揪心,更牵动着盼望国富民强的13亿百姓的心。
何谓杰出人才?
钱老生前曾明确指出:
“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想到中国的长远发展,最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该问题中的“杰出人才”应该是指世界级的、在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应该是能和“三钱”相提并论的人才世界一流的哈佛、剑桥等大学,每年收到的捐款达几十、上百亿美元。
而我国大部分"211"高校,每年也只有几亿人民币的财政拨款收入。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论产值总量已居世界第二。
然而我们有着庞大的人口数量使我们的人均产值,还远未及任何发达国家。
于是,我国的教育经费自然无法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因此,我想,经济因素是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客观原因。
百亿美元的经费,还怕请不来"诺贝尔奖"大师吗?
既然改革需要经济的逐渐发展与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改革难以"一蹴而就",我们不如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做些实在的事情、想想当下可行的办法。
我想这也是渐进式改革必经之路。
1、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人才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包括高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降低课程标准减轻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基础上有闲暇全面发展,有闲暇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2、学生缺乏自主独立性
中学教育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期间的各种经历经常影响人的一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人生的意义等问题,是充满了理想激情的年代。
对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然而,我国中学教育长期以来把知识传授和考试检验作为中心,使很多学生日渐失去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让夺取高分的好胜心占据他们的头脑。
当其中的一部分人胜利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也只会习惯于接受知识而缺乏创造力,在精神上也缺乏独立性。
大师共有的一个特征就是个性突出,创造力丰富。
其之所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大都是因为在某种兴趣的导引下孜孜以求探索的结果。
他们曾经是人们眼中失败者,或者凡品。
如爱因斯坦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被看作平庸的学生。
达尔文对于尊贵的神学和流行的医学都学不进。
但是,他们却成了历史上的杰出人才。
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文素养非常高。
很多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艺术家。
他们对人的尊严与价值有相当深的思考,正是这种素养驱使他们积极为人类做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最终,我们的学生也许能成为各个行业的专家,但是却成不了大师。
3、大学教育的去行政化
目前大学的管理体制,各级管理人员从科级到部级,都有行政级别,正如朱清时院士所言:
“如果中国的大学中都用级别代表权力,用官印掌权,就没有人追求学术卓越了。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教育的“去行政化”即管理工作由教学科研骨干主导,管理工作岗位不设行政级别。
学校的每个人要得到社会尊重,只能靠自己的学问、科研成就和管理水平,而非行政级别。
同时各学校尤其是大学也要强化内部治理结构,依法治校,真正实现“教授治校”
和“学术自由”。
4、让大学重回真正的大学
逐渐配置大学精神和现代大学文化,一所理想中的大学应该回归大学的魂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回归其培养精英人才的目标和宗旨。
只有大学回归到真正的大学,我们的高等教育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大学教授静心研究学问、精心培养学生,搞好科研的同时,重视本科教育通识教育,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问、不断创新、学科融通、品行端庄。
5、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今后十年要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培养各种外语人才;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鲁迅先生说过:
“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
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
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鲁迅先生的话明白告诉我们,为了培养天才,我们先要做培养天才的泥土,创造适宜的天才成长的环境,营造杰出人才辈出的精神文化氛围。
中国教育之所以培养不出像钱学森那样的杰出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高校改革方向性的错误和为高校输送精英人才的基层中学教育体系的畸形变化所致。
为了改变钱老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的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的尴尬局面,我国必须着手于高校和基层中学教育内在本质的改革上来。
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更为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沿着改革之路,相信中国的大学必将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杰出人才",让13亿百姓满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教育 改革 形势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