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等差数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978132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26KB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等差数列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的通项公式。
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d即:
a2=a1+d
a3–a2=d即:
a3=a2+d=a1+2d
a4–a3=d即:
a4=a3+d=a1+3d
猜想:
a40=a1+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此时指出: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a2–a1=d
a3–a2=d
a4–a3=d
an+1–an=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an–a1=(n—1)d即an=a1+(n—1)d
(1)
当n=1时,
(1)也成立,
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
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n—1个等式相加。
证出通项公式。
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的教学要求
接着举例说明:
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n=1+(n—1)×
2,即an=2n—1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同时要求画出该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
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
(三)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
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
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第30项;
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
如果是,是第几项?
在第一问中我添加了计算第30项和第40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
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首项a1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是一个实际建模问题
建造房屋时要设计楼梯,已知某大楼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为3米,第三层离地面5。
8米,若楼梯设计为等高的16级台阶,问每级台阶高为多少米?
这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注意每级台阶“等高”使学生想到每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等差数列:
(学生讨论分析,分别演板,教师评析问题。
问题可能出现在:
项数学生认为是16项,应明确a1为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a2表示第一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而第16级台阶离地面高度为a17,可用展示实际楼梯图以化解难点)
设置此题的目的:
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目的:
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书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最低一级宽110c,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
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3、若数例{an}是等差数列,若bn=an,(为常数)试证明:
数列{bn}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五)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
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
课本P114习题3。
2第2,6题
选做题: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目的:
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五、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2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数学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张(内容见下面)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师:
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
(放投影片)
(Ⅱ)讲授新课
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2,3,4,5,6;
①
10,8,6,4,2,②
③
生:
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
(2≤n≤6)
对于数列②-2n(n≥1)
(n≥2)
对于数列③
(n≥1)
共同特点:
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
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
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
即:
由此可得:
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
数列②:
(n≥1)
数列③: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
则:
=
三、例题讲解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
解:
(1)由
n=20,得
(2)由
得数列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Ⅲ)课堂练习
(口答)课本P118练习3
(书面练习)课本P117练习1
组织学生自评练习(同桌讨论)
(Ⅳ)课时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为:
①等差数列定义。
即(n≥2)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n≥1)
推导出公式:
(V)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8习题3.21,2
二、1.预习内容:
课本P116例2—P117例4
2.预习提纲:
①如何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②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定义
1.(n≥2)
一、通项公式
2.公式推导过程
例题
教学后记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
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
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两字的把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二、新课探究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1)定义中的关健词有哪些?
(2)公差d是哪两个数的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一)
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如何表示?
呢?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
探究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二)
将以上-1个式子相加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
三、应用与探索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等差数列-5,-9,-13,,的第几项是–401?
(2)、分析:
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例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0,=31,求首项与公差d.
由,得。
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过程中,对an,a1,n,d这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余下的一个量,这是一种方程的思想。
巩固练习
1.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
2.一张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
求公差d。
四、小结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公差;
2.等差数列的计算问题,通常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求余下的一个量;
3.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只需看是否为常数即可;
4.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去发现数学系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必做题:
课本第40页习题2.2第1,3,5题
2、选做题: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求:
1+2+3++100=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A.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B.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法分析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
(一)复习引入
(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表示鞋底长,单位是c)分别是
21,22,23,24,25,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38,40,42,44,46,48,50,52,54,56。
3.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
)是:
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二)新课探究
1、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③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d即:
=+d
–=d即:
=+d=+2d
=+d=+3d
=+(n-1)d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n-1)d即=+(n-1)d
当n=1时,上面等式两边均为,即等式也是成立的,这表明当n∈时上面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1+(n-1)×
2,即=2n-1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d、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
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10,=31,求首项与公差d。
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最低一级宽110c,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
2、若数列{}是等差数列,若=,(为常数)试证明:
数列{}是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1)d会知三求一
(六)布置作业
课本P114习题3.2第2,6题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四、板书设计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5
教学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并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
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数列的定义,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表示数列有哪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
(1).国际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的由下表给出:
你能看出这4次撑杆条跳世界记录组成的数列,它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48、46、44、42、40、38、36、34、32、30
引导学生观察:
数列①、②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总是一个常数,数列①先左到右相差0.2,数列②从左到右相差-2。
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
1.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以下几点: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所以上面的2、3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0.20,-2。
在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我将给出练习题,以巩固知识的学习。
[练习一]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哪些不是?
如果是,写出首项a1和公差d,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1.3,5,7,√d=2
2.9,6,3,0,-3,√d=-3
3.0,0,0,0,0,0,√d=0
4.1,2,3,2,3,4,×
5.1,0,1,0,1,×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采用边引导边提问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n}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a2-a1=d即:
a2=a1+d
a3–a2=d即:
a3=a2+d=a1+2d
a4–a3=d即:
a4=a3+d=a1+3d
猜想:
an=a1+(n-1)d
n=a1+(n-1)d
a2-a1=d
a3-a2=d
a4-a3=d
an–a(n-1)=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a1=(n-1)d
即an=a1+(n-1)d(Ⅰ)
当n=1时,(Ⅰ)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Ⅰ)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三.应用举例
例1求等差数列,12,8,4,0,的第10项;
20项;
第30项;
例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
如果是,是第几项?
四.反馈练习
1.P293练习A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上述题目,教师提问)。
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五.归纳小结提炼精华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会知三求一
六.课后作业运用巩固
课本P284习题A组第3,4,5题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6
1等差数列学案
一、预习问题: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通常用字母表示。
2、等差中项:
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与的,
即或。
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等差数列的公差时,数列为递增数列;
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时,数列为常数列;
等差数列不可能是。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5、判断正误:
①1,2,3,4,5是等差数列;
()
②1,1,2,3,4,5是等差数列;
③数列6,4,2,0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④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⑤数列是等差数列;
⑥若,则成等差数列;
⑦若,则数列成等差数列;
⑧等差数列是相邻两项中后项与前项之差等于非零常数的数列;
⑨等差数列的公差是该数列中任何相邻两项的差。
6、思考:
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二、实战操作: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是不是等差数列中的项?
(3)已知数列的公差则
例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
例3、已知5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5,平方和为求这5个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等差数列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