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何在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76441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0.21KB
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何在Word下载.docx
《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何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何在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分层评价技巧
“十个指头有长短”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但在教学上我们的教师却很容易忽视,总是把班里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以至学困生经过了多次的失败,信心殆尽,优等生则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们学习兴趣全无。
分层评价是指在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一种技巧。
一是基础层次评价,主要评价音乐教学中基本的乐理知识、演唱知识、演奏内容及欣赏表演等内容,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此时的评价对象重在对音乐感受及音乐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评价形式以鼓励的语言为主,重在引发兴趣,激励自信,如“老师听到你把这条节奏拍出了强弱、强弱对比的感觉,说明你掌握了四二拍的强弱规律,相信你以后会掌握更多的节拍规律”等。
二是普及层次评价,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在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到相对比较容易的领域,用以对较大面积的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审美意识的熏陶,此时的评价对象重在音乐感受及音乐基础正常的学生,评价形式以点评式或者得分制为主,重在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自己应该做到的。
如“这首歌你演唱的非常准确,节奏也很稳”等。
三是发展层次评价,这是对音乐感受能力突出的学生给与的评价。
要求是在完全掌握基础、普及内容的前提下增加难度,如分析歌曲、为歌曲进行伴奏、音乐创编等,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形式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重在让学生有挑战高难度或者个性突破的勇气,极大限度地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假如你是导演,你会如何给你的演员描绘这首作品的意境,如何让他们用声音、动作或者乐器表现出来”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听众”等。
分层评价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满意的评价结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分层评价鼓舞了所有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延缓评价技巧
延缓评价的一种形式是当学生自己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暂不作为评价成绩,可给学生再一次(甚至两次)接受评价的机会,将评价结果好的一次作为评价成绩。
班上的小才女张冰玉在考试的前几天感冒了,轮到她考试的时候,她的声音还是嘶哑的。
唱完之后,她很难过。
我说:
“没有关系,你是很优秀的,我知道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孩子,这样吧,等你感冒好了,再为大家展示一次你的歌喉好吗?
”过了几天以后,她主动找到我说感冒已经好了,并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补考”
延续评价的另一种形式是“预支”较好成绩。
当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可以“预支”给学生满意的成绩但学生必须承诺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目标,能实现诺言的,就将“预支”成绩作为正式评价成绩。
我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宣布可以自己给自己打音乐分数时,学生们都不太相
信,我接着说:
不过这个分数是预支给你们的,如果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你们能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你们定的分数就真正是属于你的了!
”班上的“无所谓大王”
左晨提出要给自己一个“优”,同学们都不信任地望着他。
我当即拍板:
“没问题,
老师相信你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之后的学习里,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左晨,上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上台表演也很有特色,最后在大家的见证下,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得到之前“预支”的成绩。
由上可见,不论是学生选择再评价一次,还是“预支”一个满意的成绩,都能
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语言评价技巧
语言评价就是以语言为手段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的评价。
语言以其独具的节
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韵律美、线条美等特点成为人类情感交流的独特工具。
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有声语言是直接进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无声语言则是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肢体、仪表等配合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的一'
种方式。
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施展无声语言的魅力能让自己的课堂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用语言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个性特点,选用激励性语言进行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
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对教学活动作出价值判断。
所谓激励性语言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业情感的语言,既包括正面赞扬语言,也包括反面刺激性语言。
教师可以经常用这样的语言来夸奖学生:
“同学们的音乐感受真好,这首歌学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明白了你表演的内容。
”你的舞姿真优美。
”……同时,也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激励学生:
“他是这样表演的,你呢?
”还能想出别的与众不同的方法吗?
”对于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讲述,进行由衷地赞赏,送上掌声。
对于有独特发现的学生,教师甚至可以运用无声语言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无言地给他力量,给他
加油。
语言具有交流情感的良好功能和亲和能力,赞扬性语言能激发深化学生情
感,刺激性语言能激活学生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活跃起来,而无声语言能使师生的感情得到交流。
4•情景评价技巧
情景评价是在一定情景中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的评价。
情景既包括自然情
景,也包括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创设的情境,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进行情景评价,首先要选择或创设情景,选择或创设评价情景要以评价目的为依据。
如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选择能展现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情景。
如在一次欣赏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进入森林情景,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中的一员,用了这样的引导语:
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小星星眨着眼睛出现在夜空,森林使者开始装扮他们的王国了。
瞧,他们给花朵装上了美丽的彩灯,给小草缀上了闪闪的珍珠,连蜘蛛网都变得晶莹剔透起来,洒在地上的花瓣和树叶
好像为我们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花地毯。
多美呀,它们都在静静地等着我们的到
来……通过一系列流动的画面,配以优美的音乐和老师动情的解说,以绝美的意境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森林的美与神秘,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入情入境,把自己的角色调整好,在下一个环节中,各种“小动物们”就快乐登场了。
5.过程评价技巧
过程评价是通过对资料的系统搜集和分析整理,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过程评价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而评价;
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
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尊重评价的多元性、差异性;
强调评价的多角度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具体到日常教学,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
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学习活动;
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教学、合作学习、探索研究等互动交流。
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音乐知识“变奏”时,采用了画面辅助乐理知识学习与学生整理、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我用四幅以春夏秋冬为背景的同一个房屋图案作为“我家”,用“闪烁的小星星”为主题旋律作为参观“我家”的钥匙,即藏在画面背后的一条简单的变奏旋律,只要找准了钥匙就能打开门上的锁去参观这幅画。
这种看似游戏式的互动是一种隐形评价,把进入小屋参观作为对学生付出努力的回报。
参观完之后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经过集体讨论,总结出这些画是以房子为主体,季节的变化让房子周围的内容丰富多彩,而这些变化的旋律则是以“闪烁的小星星”为主题的,只是在情绪、力度、速度、拍号等方面有一些变化,旋律变化后更丰富。
就这样,学生在思考、对比、总结中轻松地掌握了变奏的知识。
这种通过分析、探究、归纳、整理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的规律,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成功的评价信息反馈,鼓舞师生斗志,激发师生努力搞好互动交流,从而使教学过程评价成为激励师生、生生互动、学习交流的动力。
6•代表作评价技巧
代表作是指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业成绩,如作业、测验、小制作、活动方案、实施方案、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各种获奖证书等凡能代表学生某一方面水平的学业成绩。
代表作评价就是对学生自己满意的具有代表性的学业成绩或作品,如
学生的自制小乐器、自己创作的歌词、被广播室和电视台选用的推荐音乐、音乐散文、参与学校特长班的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的奖励、社区活动的证书、奖章或奖杯的照片等进行的评价。
代表作评价一般在学期中、学期末进行。
评价时,由学生本人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通过自评、互评、各学科相关老师评价等方式取得评价结果。
代表作是学生自己最满意的成绩,是学生某一方面智慧才能的表现,可以反映不同学生的个性。
对代表作进行评价本身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代表作评价必然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你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做的?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音乐感受与鉴赏情趣
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往往是喜欢的音乐听一听,不喜欢的就不听,对于
一些应掌握的知识也不重视,音乐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
要提高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并参与音乐鉴赏的兴趣。
首先要根据学生学习中强烈好奇心的心理,这些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形象的语言或是其它艺术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具有价值的欣赏,唤起学生对美感的共鸣。
音乐感受与鉴赏的核心就是“情感共鸣”共鸣是音乐审美体验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必须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感受、想象、理解、鉴赏音乐作品。
黑格尔说过:
“音乐的节拍具有一种我们无法抗拒的魔力,所以我们听音乐时常不知不觉地打着节拍。
”音乐以其特有的优美动人的音调和无比感人的节奏来激起人们甜美的回忆,唤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及向往。
可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一系列的音响变化,旋律的绚丽等引起心灵的共鸣。
欣赏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就等于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融合为一体。
因此,要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
同时老师也要从学生的多样化情感中捕捉灵感,获得对教学设计的启发与改进。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抒发温馨的心曲,衬托美丽的梦幻,展现炽热的情怀。
二、包容姐妹艺术,拓宽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视野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教育属于艺术的范畴。
艺术思维是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经联想、想象形成审美意象,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或以外化动作展现内心体验的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因而音乐欣赏课中将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运用,使他们相辅相成,达
到通过事物表象进而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
音乐教学过程是智慧与情感、知识与理想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离开美。
学生有追求美的天性,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的侧面显示和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及艺术之美。
教师应努力追求音乐课堂教学多侧面、多层次的美。
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音乐美的实践中受到音乐的启迪,获得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力,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此,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美、利用美。
在教学活动中,单纯性倾听式的音乐聆听,学生不会产生主动地欣赏音乐的热情,感受音乐与其它姐妹艺术的关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通感”,从不同角度获取多种信息,所以,还要和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和、催化,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其它姐妹艺术的通感与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感受与表现,突出美感体验,增强理解与感受力,吸引学生产生聆听的欲望,在音乐课中,教师应努力追求音乐课堂教学多侧面,多层次的美,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美的实践中受到音乐的启迪,获得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力,以利于实现音乐艺术在人类情感教育中的健康、高尚的审美功能。
要利用音乐艺术与其它姐妹艺术的通感与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感受与表现,突出美感体验,增强理解与感受力,吸引学生产生聆听的欲望。
女口:
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
首先可以介绍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让学生了解到伏尔加河就象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
然后向学生介绍俄罗斯的历史背景,结合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褴褛,远处纤夫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当时社会劳动大众的悲惨生活。
学生通过综合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了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充分利用艺术通感体会音乐形象,挖掘音乐作品蕴涵的丰富情感。
音乐感受与鉴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情感体验,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解认识。
教师通过其它姐妹艺术,结合音乐作品,在聆听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达到能分析音乐要素与音乐作品的独创性、表现力之间的关系,能理解音乐作品唤起情感和情绪所使用的音乐表现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潜能、开拓视野、增强自信、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三、审美内化、培养高尚品质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自然起着别的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或许我们不知道作曲家怎么创造音乐的,但我们却可以直接触摸到音乐作品的情感。
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高尚的灵魂使人在困难面前增强勇气,在痛苦中变得坚强,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
也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的基础。
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方面有着巨大的渗透力与内化力,德彪西说:
“唯有音乐能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
”音乐艺术是心灵化的艺术,是内容和形式最为浑融的艺术。
如果说德育是一种行为教育,采取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去施教,那么美育则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在“自由状态”下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情景,获得精神愉悦与审美体验,其本质在于“以美引真”“以美导善”“以美化情'
音乐艺术自身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情感性,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的多。
它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
“节奏与
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润心灵,使心灵因而美化;
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所以我们要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心灵,启迪心知,从而美
化内心世界、培养高尚品质。
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我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流离失所渴望回归祖国的游子的牵挂,将具有思想性、音乐性、时代性共通之处的作品加以组合与延伸,使单一的教学内容走向多元化,可使学生对音乐形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欣赏与感受。
别林斯基说过:
“在活生
生的现实里有很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象里。
”然而,要发现美,找到美,都需花一番“审美”的功夫。
而音乐艺术的特性不仅在于它的审美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还在于它的感性材料(音响)不
具有可视性。
在这种情况下,它驱动着人的意识将听觉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转化为视觉意象,然后在形象化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有方式把握音乐。
运用形象化的欣赏方式欣赏音乐能与学生的体验、经验相沟通。
在聆听音乐过程中自然注入到学生的思维中,使学生的创造性充满活力,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
当我们聆听音乐时,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就是对音乐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它通过联想、反应、共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去感受由旋律、节奏、和声、风格等组合而成的音乐美;
音乐家李斯特在《论柏辽兹与舒曼》中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觉与火焰;
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
”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灌输,是依靠音乐对人思想感情激起的强烈共鸣,潜移默化地产生教育作用,使学生形成对美好、崇高的境界作为追求向往的目标,而追求没的目标必须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和行为规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要求音乐教育由仅注重音乐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人的整体生命存在,由有
限的知识把握转向无限的情感理解。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依据。
音乐的力量就在于它能悄然而肯定地使社会的人文素质得到升华,但是要
真正使音乐艺术教育体现出它的作用,关键是要在音乐课中,把感受与鉴赏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提倡致力于训练受教育者的“获利”功能而注重培养人的精神、关注人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依据音乐课的特点,把感受与鉴赏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点,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联系,为终身学习音乐和感受音乐奠定基础。
为实现人的审美能力的挖掘与培养建够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陶冶心灵,塑造人
格的课程目标。
5、让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体验需要聆听具体的音乐作品并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实际教学中你是通过对哪些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
获得情感深入体验,首先要聆听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
生产生美的体验。
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影响,它能激
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
聆听的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听,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声情并茂的解说,更容易
抓住学生的“心。
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
例如:
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
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
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
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
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
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
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
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
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
引导聆听歌曲一引领体态律动一引发情感歌唱。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
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
象地表现出来。
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6、你认为对学生音乐创造的评价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对音乐创造的评价有:
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活动,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声音作为音乐素材融入音乐课堂,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潜能。
我在教授节奏时,我会先说一个生活中和这个节奏有关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像说。
比如节奏XXX学生会在桌子上敲打,嘴里会发出声音来,会用扯、拽、吹等等手段来发出音响。
有孩子就说:
“老师,我在草原上骑马,这是马跑的节奏。
”老师我喜欢奥特曼。
奥----特曼!
我喜欢这个节奏。
”电影里有敌人出现了!
气氛一紧张,这样的节奏也会出现。
”同学们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时候,我问道一个小胖同学,他回答:
“我妈喜欢跳舞,瞧,嘭---恰恰!
嘭---恰恰!
嘭---恰恰!
”说着还用手做跳舞的动作。
同学们和我都高兴的笑了。
自己在反思时,我想以后教学一定多采取一些教学形式,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学生们一定会被挖掘出更多、更深的潜力。
不要嫌孩子们课堂纪律混乱,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寻
找、自主研究、自主表现,激发他们的深层兴趣与创造力,从而更深层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观察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
学生主动、自信、有表情地参与律动、歌曲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和简单的音乐剧、歌剧、戏曲、曲艺等综合艺术表演活动称为“综合性艺术表演”。
“综合性艺术表演”在课堂上具体开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可以把他们的动作进行律动化、舞蹈化,表现的形式可多样化,不应该只着眼于现实生活的再现,而应该着眼于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让学生从音乐艺术的充分表现中来感受表演的快乐和艺术的美。
在学习故事片《音乐之声》插曲《doremi》时,我在播放多媒体教学视频时,坐在后面的几个学生扭来扭去的,我仔细一看,原来是被美妙的乐曲所陶醉,我随即改变了教程,马上就说,你们太陶醉了。
动作优美极了。
我们一起表演好不好!
我播放了一段比利时中央车站的舞蹈视频,所用的音乐就是《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内容是几百个普通市民听到《doremi》时,情不自禁大跳舞蹈的情景。
我和孩子们一起随着激昂热烈的音乐,模仿或即兴的忘情的舞蹈着!
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我就顺势播放了好几遍。
每一次感受都不一样。
我对他们说,你们跳得比我好啊!
有活力,有激情,佩服!
孩子们笑得开心极了!
真实的评价,可以唤醒精神,鼓舞行动。
我们要用真实的评价去寻找学生生命中的亮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学生 学业 评价 意义 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