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教学大纲.doc
- 文档编号:1997547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64.50K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教学大纲.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教学大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400015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
总学时:
54(其中理论课学时:
48实训学时:
6)
周学时:
4
学分:
3
适用专业:
全日制本科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注:
以上内容根据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填写)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性课程,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其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并为学好各专业知识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七章。
绪论(4学时)
了解: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理解: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掌握: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
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2学时)
了解: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理解: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掌握:
物质、意识及其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6学时)
知识点: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4学时)
知识点: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学时)
知识点: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8学时)
了解: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理解: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掌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4学时)
知识点: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2学时)
知识点: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学时)
知识点: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二、从必然走向自由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学时)
了解: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理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掌握: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高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学时)
知识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学时)
知识点: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学时)
知识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0学时)
了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理解:
价值规律及其应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掌握: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4学时)
知识点: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应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4学时)
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学时)
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发展趋势(3学时)
了解: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理解: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掌握:
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新变化及其原因实质;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学时)
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学时)
知识点: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学时)
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3学时)
了解: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理解: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掌握: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
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学时)
知识点: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1学时)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2学时)
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理解: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掌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1学时)
知识点: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学时)
知识点: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绪论
重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难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重点:
世界的物质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难点:
世界的物质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重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难点: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重点: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重点: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难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重点: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难点: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重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难点: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重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难点: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五、实验实训环节及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按照“开好头,起好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院具体实际,特制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学生实践教学“五个一”活动方案。
实训教学大纲:
1、一次演讲(征文)活动(1学时)
要求学生进行一次演讲(每节课前或自行安排时间),演讲前必须把演讲稿写好,时间为三分钟左右,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2、一次社会考察(2学时)
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作一次热点问题的考察,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3、一次课程演义实践(1学时)
要求学生按照本课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设计一次课程讲授,时间为5分钟左右,讲课要制作PPT(或微课),写出教案,明确讲授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4、一次公益(义工)活动(2学时)
要求学生以个人名义或小组(寝室、兴趣小组都可以)联系一次无偿服务性的劳动(打义工或做志愿者),时间不得低于4小时,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5、一次爱国主义教育(2学时)
要求学生亲身参观二七纪念馆或其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一起,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
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大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这门课开设在第一学期,先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再修其他课程。
七、课程学时分配表
章
学时分配
(根据课程实际可增列填写)
合计
理论(讲授)
实验
实训
上机
讨论
绪论
4
一
12
二
8
三
6
四
10
五
3
六
3
七
2
6
合计
4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大纲 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