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答案1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966984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26.17KB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答案1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答案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含答案1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AB.BC.CD.D
【答案】D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胃酸过多,胃液pH不断变大,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胃液的pH不能增大到7,更不能超过7,故A错误。
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断减少,故B错误。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变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无沉淀产生,然后氢氧化钾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沉淀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下列选项中符合如图曲线所示变化规律的是
A.向一定量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钠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
C.向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
D.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A.刚开始是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等于0;
当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当氯化钠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质由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每160份质量的硫酸铜转化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溶质的质量减少,选项错误;
C.刚开始是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溶质硝酸钾的质量大于0;
当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当硝酸钾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选项正确;
D.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转化成117份质量的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又增加了溶质氯化氢,故溶质的质量继续增加,选项错误。
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像应该是呈一条水平直线,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
铜>
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
铁过量时,得固体为铁、银、铜,所得滤液所含溶质只为生成的Fe(NO3)2,加铁粉为0的时候,溶质只有AgNO3和Cu(NO3)2两种,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
7,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至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pH<
7,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5.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A.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B.
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
C.
少量硫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D.
常温下将足量的Na2CO3、块状CaCO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
A.氨水易挥发,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质量减小;
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溶解度所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分别加热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将足量的Na2CO3、块状CaCO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因为碳酸钠是粉末,碳酸钙是块状的,所以碳酸钠反应速率较快;
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每73份质量的氯化氢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加入的盐酸少量,盐酸完全反应,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所以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一样,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一样,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图象的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7,但是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气泡,故B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铁的反应速率快,故C错误;
D、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
B.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质量
C.向一定量氧化铁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A、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稀盐酸前不能产生氢气,起点应从原点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当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氧化铁不断溶解,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不断减少,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8.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向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答案】A
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逐渐变小,当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生成的水将稀盐酸稀释,最终得到的溶液的pH应大于3,选项错误;
B、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C、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多,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则镁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比氧化镁多,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也比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选项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Al2(SO4)3+3Cu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与生成的铜的质量比为54:
192,即反应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大,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反应停止,选项正确,故选A。
9.已知CO2+H2O+CaCO3═Ca(HCO3)2,下列图象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B.
D.
A、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如下反应:
,故溶质的质量先逐渐减小,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待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会继续与碳酸钙沉淀、水反应,故沉淀的质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无碳酸氢钙生成,后碳酸氢钙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题意。
10.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到最后保持质量不变,选项A错误;
B、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硫酸亚铁质量减小,因此溶液质量随着加入铁粉之后,质量减小,当硫酸铜全部反应完毕,质量不在变化,选项B错误;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加入盐酸后,二氧化碳就已生成,所以只要盐酸不为零,则二氧化碳质量不为零,等大理石全部反应完毕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本身含有一定质量,因此未加入盐酸时,氯化钠质量不为零,加入盐酸后,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质量增加,当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随着盐酸的加入而增加,选项D正确。
11.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向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故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不同颗粒大小的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常温下,烧杯中的KNO3的饱和溶液中,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
CO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A、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等质量,不同颗粒大小的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常温下,烧杯中的KNO3的饱和溶液中,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部分硝酸钾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因此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最终固体质量不能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
1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用水稀释KOH溶液
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过量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
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A、用水稀释KOH溶液时,pH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之后,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直至降低至原温度,符合题意;
D、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时,根据化学方程式
,
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故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14.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
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步骤①: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
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而图像中最终有固体剩余,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据此分析回答此题。
A、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选项A错误;
B、B→C段对应是硝酸不断加入,不在反应,所以溶液酸性增强,溶液pH逐渐变小,选项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选项C正确;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并未提及有硝酸,选项D错误。
C。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继续溶解质量会增大,当硝酸钾溶液饱和时,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变,但溶液的质量是从0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开始时是降低,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消耗完后,氯化钡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由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2CO+O2
2CO2可知,一氧化碳燃烧前后分子个数发生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冬季路面积雪给交通带来安全隐患,抛撒融雪剂是融雪的常用方法。
融雪剂的种类繁多,其中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氯盐融雪剂价格低廉、融雪快,但其中的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
CMA类(乙酸钙镁盐)融雪剂除冰效果好、腐蚀性小,但价格高,多用于机场道路等重要场所。
此外,乙酸钾(CH3COOK)、磷酸二氢钾(KH2PO4)、碳酸氢钾(KHCO3)等物质也常用于融雪。
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如图),并与CMA类和NaCl融雪剂进行性能比对(见下表)。
不同融雪剂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项目
技术标准
A组
B组
CMA类
NaCl
pH
6.5~9.0
7.2
7.4
9.0
7
冰点/℃
<-20.0
-23.2
-21.0
-18.0
融雪化冰能力/mL
≥7
12.5
10.7
10.3
11
溶解速度/s
≤190
132
167
152
106
混凝土质量腐蚀/%
≤1.0
1.12
0.40
0.13
1.10
(本文中冰点指加入融雪剂后雪水的凝固温度)
研究发现,将不同融雪剂混合使用,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其他两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性能更好的融雪剂。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A、B组融雪剂均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A组比B组腐蚀性强的原因是______。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最强
C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
【答案】24:
71混合物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碱性AC
(1)MgCl2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是24:
(35.5×
2)=24:
71。
(2)根据图示可知,A、B组融雪剂均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根据题意,氯离子对路面等腐蚀性大,A组中含有14%的氯化钙、36%的氯化镁,B组只含有15%的氯化钙,A组比B组氯离子含量高,故A组比B组腐蚀性强。
(3)CMA类融雪剂的溶液pH=9.0,大于7,故呈碱性。
(4)A、融雪剂可以降低雪水的凝固温度,使其难以形成冰,故选项正确;
B、CMA类融雪剂的融雪化冰能力对应的数字最小,能力最弱,故选项错误;
C、根据表格,B组融雪剂性能指标符合表中全部技术标准,故选项正确。
故选AC。
17.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氨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
1909年,弗里茨·
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
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左)所示。
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
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
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右)所示。
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
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其中大约85%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甲烷和H2O高温下反应得到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备考 金属 酸碱 反应 图像 压轴 突破 训练 培优篇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