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54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966310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46.54KB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54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54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54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某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所得结论合理的是
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浓度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的分化
C.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
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
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不能促进生根和发芽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
7.下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
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该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2)图乙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c点示_______________。
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细胞中的CO2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
在c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______呼吸作用(填“大于”、“等于”、“小于”)。
(4)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__。
j点与e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5)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6klx光照下12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2小时,则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_________mg。
8.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请回答下列与突触传递相关的问题:
。
(1)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对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
(2)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功能。
若发现某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严重超标,则可确定该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病。
(3)神经-腺体接头处也通过突触传递兴奋。
如寒冷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促使其分泌______;
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还受______等信息分子的调节。
9.某生态农场,以种植的玉米做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子粒可被人、鸡食用,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词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
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
功能是能量流动、______和______。
(2)牛与鸡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
(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
作为饲料养鸡,
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
的玉米养鸡,4/5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10.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上种植的玉米都是杂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现有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种品系,要培育非糯紫株杂合品系(AaBb)。
①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来培育非糯紫株杂合品系(AaBb)。
让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种品系杂交,理论上得到的种子中非糯紫株杂合品系(AaBb)占______。
②若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非糯性紫株杂合品系(AaBb),可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请写出以上述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种品质为亲本培育非糯性紫株杂合品系(AaBb)的思路:
______
(2)①已知玉米粒色受两对基因E\e、F\f控制,其中E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粒色产生的机理为:
研究人员用纯种白粒和纯种黄粒杂交得F1,F1自己交得F2,实验结果如表中甲组所示,重复该实验,结果如乙组所示。
组别
亲本
F1
F2
甲
白色×
黄色
红色
红色:
黄色:
白色=9:
3:
4
乙
白色=3:
1:
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
由此推测乙组中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情况为如图哪种情况:
______。
②有人用基因型为eeff的白色玉米品系作母本授以纯种黄色玉米品系的花粉,在大量的后代中却发现了一株基因型为EEeff的三体玉米植株,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
11.某地输油管道发生原油泄漏,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导致大面积的土壤受到污染。
为了消除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到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
(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___________,对培养基常用_____法进行灭菌。
(3)初步得到菌种后,还要进一步纯化。
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的方法有两种,如图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纯化培养后在单个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菌种降解原油的能力越____________
12.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1)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是通过精心设计,用“分子工具”构建成的。
培育转基因抗虫棉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取抗虫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必须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
,此外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获得用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棉花细胞中是否有抗虫基因,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需从抗虫棉中提取蛋白质,用_____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有_________出现,表明抗虫基因已经成功表达形成毒蛋白。
(5)除了分子检测外,转基因抗虫棉是否具有抗虫特性,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即抗虫接种实验,请你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解:
A、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蔗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A正确;
B、葡萄糖、果糖是单糖,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
C、脂肪和固醇属于并列关系,都属于脂质,C错误;
D、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
A。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
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
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糖类、脂质的分类、分布的识记,并利用集合图形归纳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
2.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A.0.9%的生理盐水与红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相当,红细胞形态基本不变,A错误;
B.0.5%的淡盐水浓度小于红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B错误;
C.蒸馏水中没有溶质,红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C错误;
D.15%葡萄糖溶液大于红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红细胞会失水而发生皱缩,D正确。
故选D。
3.答案:
A、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判断,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或Y),A错误;
B、如果这个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段,就不一定表现出性别差异了,B错误;
C、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会出现四个染色体组,C错误;
D、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或Y),这些染色体上含有控制本物种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基因,D正确。
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果蝇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三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病。
一个染色体组不能有同源染色体,也就是说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同时还必须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所需要的全套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的组成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①细胞内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该细胞中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两条为两个染色体组。
②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几次,该细胞或生物体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性别决定和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该果蝇是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并且能熟记染色体组的概念。
4.答案:
本题结合教材实验考查误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实验误差是高中生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为了减少偶然误差,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平均取样、多次取样并计算平均值等。
在做探性状分离比模拟的实验时,增加试验次数能使统计的结果更准确,减少实验的误差。
A.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B错误;
C.过酸、过碱会使酶失活,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延长实验时间不能减少误差,C错误;
D.在做探性状分离比模拟的实验时,增加试验次数能使统计的结果更准确,减少实验的误差,D正确。
5.答案:
A、复原过程中,吸水速率逐渐减小,没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该图不可以表示已经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转移到清水环境中的质壁分离复原时的吸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A错误;
B、该图若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d两点温度对酶影响的作用机制不同,B错误;
C、b至d间的浓度不能反应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这两个浓度范围下均在促进,C错误;
D、该图若表示池塘某鱼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建议在c点对应的数量水平之后开始捕鱼,D正确。
故选D。
本题借助曲线图,考查识图能力和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形转换能力和识记理解能力。
A.当细胞分裂素浓度较低时,无论生长素的浓度高或低,都不发芽,可知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A错误;
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芽的分化,B错误;
C.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
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C正确;
D.当两种激素浓度适中且相等时,既可促进生根也能促进发芽,D错误。
故选C。
7.答案:
(1)大于
(2)在光照强度为零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或植物的呼吸速率);
光照强度为2klx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或光补偿点);
一部分二氧化碳从线粒体基质移动到叶绿体基质,另一部分从线粒体基质移动到细胞膜外
(3)2;
大于
(4)h;
f、h;
减少
(5)216
本题结合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点、线段的含义,并能根据题中和图中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据图分析:
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
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点表示光饱和点;
图甲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除了供给线粒体,多余的还释放出去,表明此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
(1)可以看到图甲绿色植物需要从外面摄取CO2,释放O2,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2)图乙中的a点,光照强度为0,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呼吸速率);
c点表示光补偿点,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点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所以一部分二氧化碳从线粒体基质移动到叶绿体基质,另一部分从线粒体基质移动到细胞膜外;
(3)只有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时,植物才会生长,所以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
在c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4)丙图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二氧化碳的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二氧化碳量最少时就是氧气积累最多时,即氧气浓度最大的是h点。
图丙为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图,f点和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j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e点,表明j点时消耗的有机物更多,与e点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减少;
(5)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才会积累,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该曲线中光照强度大于c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才会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6klx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为12mg,在黑暗处呼吸速率为6mg,因此8klx光照下12小时,净光合作用量为12×
12=144mg,然后移到黑暗处12小时,呼吸作用的消耗量为6×
12=72mg,根据正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可知推知,该植物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44+72=216mg。
故答案为:
(5)216
8.答案:
钠离子;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自身免疫;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1)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动作电位的产生依赖钠离子内流,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模,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2)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与肌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严重超标,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出现异常,从而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自身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结构属于自身免疫病。
(3)体温调节中,寒冷时,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增多时,可以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使其分泌的激素减少,因此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还受甲状腺激素等信息分子的调节。
(1)钠离子(Na+)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自身免疫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要求学生熟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节的过程,以及神经递质在这三种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9.答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第二营养级
能量的输入、传递、转换和散失的过程
1.49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牛与鸡都捕食玉米,所以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第二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换和散失的过程。
(3)设该农场生产的玉米总能量是a,则改变前人获得的能量为
a×
10%×
10%+
10%=0.055a,改变后人获得的能量为
10%=0.082a,该农场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0.082a÷
0.055a=1.49倍。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2)第二营养级
能量的输入、传递、转换和散失的过程
(3)1.49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
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其写法是:
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有两条:
水稻→人,水稻→牛→人。
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间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等考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0.答案:
分别取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交品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正常植株,然后筛选出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进行杂交,由此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非糯性紫株
B
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同源染色体为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染色体未分开。
(1)①杂种品系非糯性绿株的基因型是Aabb、糯性紫株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后代符合要求的基因型是AaBb,占
②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所需非糯性紫株杂合品系(AaBb),可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分别取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交品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正常植株,然后筛选出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进行杂交,由此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非糯性紫株。
(2)①由代谢途径可知,E_F_表现为红色,E_ff为黄色,ee__为白色;
甲组实验,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
4,说明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乙组黄色基因型是EEff、白色是eeFF,子一代基因型是EeFf,自交后代红色:
4,红色少了6,黄色少了2,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于E存在2号染色体上,因此发生的变异是图中的B。
②母本基因型是eeff,父本纯种黄色玉米品系的基因型是EEff,杂交后代出现EEeff的三体玉米植株,e来自母本,EE只能来自父本,因此可能的原因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同源染色体为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染色体未分开。
(1)①
②分别取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两个杂交品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正常植株,然后筛选出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进行杂交,由此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非糯性紫株
(2)①B
②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同源染色体为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染色体未分开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由题意知,A(a)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单倍体育种过程及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11.答案:
(1)原油;
选择培养基
(2)外来杂菌的入侵;
高压蒸汽灭菌
(3)平板划线;
稀释;
强
本题结合图解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的分析与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要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应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
(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对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如果要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灭过菌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题图是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纯化培养后在单个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菌种降解原油的能力越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54含答案解析 学年 上期 生物 复习 54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