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说课稿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66026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25KB
《挑山工》说课稿Word下载.docx
《《挑山工》说课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山工》说课稿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并说说他们为什么这样登山。
教学难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根据此要求,同时为了达到上述各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选用的基本教法是:
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法。
让学生带着疑问充分地读书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
3、为了解决好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画两种路线图。
三、说学法
人们常说:
“授人以鱼,仅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法:
1.读书质疑法。
2.批注图解法。
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在课本的空白处,用精练的词句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点滴感受,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理解、感悟,而感悟文字的方法很多,能根据语言文字画出相应的图,也是一种方法。
教学本课时理解挑山工的“折尺形”路线,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图形。
3、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的确定,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二、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在弄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
四、自由练读课文。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说的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是挑山工?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同时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
二、学习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
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齐读第六自然段,让生质疑。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过渡,引出上文:
师: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
”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
(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
(1)、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3)、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读书最大的收获在于:
从读书中提出疑问。
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第一、二段(第1—5自然段)。
(一)品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
”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
(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
”(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学生上讲台画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并让学生上讲台用线示意:
理解折尺形线路图。
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
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4、引读:
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交流。
6、师:
对此,我觉得很奇怪。
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
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谜。
(二)品读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
用“()”括出。
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师小结:
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
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抓住以下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师:
“随便”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
“耽误”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总结主题。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体会: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5、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如:
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等。
6、分角色朗读课文。
阅读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以上教学环节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探究第三段,解疑。
是啊,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1、出示幻灯片(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
第二个意思指什么?
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师小结:
(1)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2)师小结:
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师:
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
(齐读“总结主题”一段话。
通过解疑,让学生学生真正理解挑山工的精神,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挑山工
(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挑山工背负重物走折尺路线上山是工作
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上山是游玩、享受
让学生对挑山工与游人有什么不同一目了然,同时对文章的中心也一清二楚。
)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1
学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节奏、平衡、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读出“我”的诧异和钦佩,读出挑山工的得意和憨厚。
3
感受挑山工朴素而平凡的人物形象,学习挑山工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目标如一才能顺利达到终点的人生智慧。
对此,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变序教学法。
不采用从段到篇的程序教学,而是围绕着挑山工人物形象,感受、品析,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演示教学法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对于折尺形路线是直线的两倍如果借助于简笔画,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了。
文本细读法
引导学生抓住意蕴丰富的词句深入挖掘,如“得意”、“二十年”、“笑”等等,感受一字一词下所包蕴着的人的精神世界。
4
对比导析法
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挑山工讲的理到底是什么,对这些难点的理解,要通过游人与挑山工在攀爬的态度上比较。
5延伸拓展法
联系自身,这是一个将挑山工的精神品质,深刻的认识内化升华为学生的精神营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学法:
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有用,相同与不同进行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合作、讨论法
合作、讨论,既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智力上得到互补,在思维冲撞中有新的发现。
说教学程序:
一
导入:
同学们敬佩什么人?
有没有人敬佩干体力活的?
有一篇文章是写泰山挑夫的,他们长年干着又苦又累的活,靠气力吃饭,但是就是这样的人还让作者这样的大作者敬佩不已,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可以缺的一些东西,想不想知道呢?
好,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挑山工》。
这样的导入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让学生从情感反差中认识到干体力活的人也有可贵的品质,这样的开头能为学好课文定下一个好的情感基调,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是一种切实的引导。
二
自学生字词。
当堂听写一些词语。
完成教学目标1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其中包括两个小环节:
(1)选你喜欢的一段,在由四人组成的小组里读。
每人都试读一段,其它同学纠正。
(2)再次读文,以默读为主。
同时想想读完课文了,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跟我们介绍挑山工。
初读部分是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大体上的认识,让学生自由言说,教师不做评议,为后文提升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感到有新的收获做好准备。
四
细读文本,感受挑山工朴实的形象。
挑山工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挑山工的行走路线?
什么是折尺形?
用简笔画,一目了然。
为什么要走折尺形?
(归纳出三点)。
折尺形的有没有缺点?
“走的路程大约比别人多一倍”暗含着挑山工的辛苦和不易。
品读有关于挑山工外貌、神情描写的句子,体会挑山工不畏艰劳,乐观开朗的精神。
比如“一天一个来回”“二十年”、“黑黝黝”、“长不高、又矮又粗”等。
生活这么艰辛,工作这么辛苦,他们是怎么面对的?
笑对人生。
体会挑山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过渡语:
这样的挑山工多吗?
对,从“随处”一词可以看出来,但就是这样毫不起眼的挑山工却让“我”感到奇怪,“大吃一惊”,还"
心悦诚服"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挑山工说“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
引导学生能过对比,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
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
游人是走走停停,玩玩闹闹,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
这就是挑山工所说的“理”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读出那种厚道质朴的口气。
挑山工这些话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想得更宽一点,例如做事上是否也跟走路一个理儿呢?
进而揭示出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深刻的普遍哲理:
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看准目标勇敢直前,就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能不能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理儿”?
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5
挑山工的话对"
我"
有没有什么影响?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理解“需要”“它”等词。
五
小结挑山工的形象,和精神品质,联系生活,合理迁移
使学生对挑山工精神领会得更深刻、更具体,有助于贴近生活的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挑山工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