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含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54020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188.81KB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含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含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含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动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习题除了基本的练习外,还设置了一些实际应用及拓展性题目。
在学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后,练习中设计了寻找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寻找6的倍数的特征等题目。
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中要充分发挥这些习题的作用。
4.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本单元属于数论领域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活动加以引导,如研究问题的提出、学生思维方法的定向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6课时
课题
课时
因数与倍数
1
2、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分解质因数
我学会了吗
总计
6
1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1页,因数与倍数。
⏹教学提示
在这节课先揭示整数的概念,再利用整数认识因数和倍数,而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来认识倍数与因数。
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材提出“可以怎样排队”的问题。
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以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究找一个倍数的方法,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并提醒学生,在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般不讨论0。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过程与方法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1、谈话引人
师:
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
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非常好看,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会上团体操排练时,队型排列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情境图
(1)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信息。
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活动:
分一分。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汇报,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队形如何排列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的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解决:
可以怎样排队
2.学生列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x6=123x4=121x12=12
(1)说明含义,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看其余两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
说一说。
第90页第一题先自己试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3.解决:
你能找出24的因数吗?
(1)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汇报。
先说一说24的因数,再说出找出24的因数的方法。
(24)x
(1)=2424和1是24的因数
(3)x(8)=243和8也是24的因数
……
24÷
(1)=(24)24和1是24的因数
(3)总结24的因数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
4的倍数有哪些?
(1)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找因数的方法找出4的倍数。
先说一说4的倍数,再说说找出4的倍数的方法。
预设:
4x1=(4)(4)÷
4=1
4x2=(8)(8)÷
4=2
4x3=(12)(12)÷
4=3
4的倍数有:
4、8、12、16……
5.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说明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
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相机给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般不考虑0”这个规定。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新知让学生多说,多练,才能使知识掌握更牢固,学生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现自己找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小组内交流自己找的方法。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
同时使学生领悟到:
这个数是谁的倍数,那么谁同时也是这个数的因数。
2.试一试:
你能找出7的倍数吗?
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同桌练习:
你说我写。
在学生弄懂题目意思后,再开展活动。
活动后让中后生进行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第五题:
分别找出4和5的倍数。
(1)自己找,比比谁找得快。
(2)组织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好,比比谁找的对。
4.独立联系:
写出100以内全部6的倍数。
交流时,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一步明确方法。
5.讨论:
根据除法算式如何人说倍数和因数。
例如15÷
3=5
6.了解完全数。
学生阅读教材91页“你知道吗”,教师作必要讲解。
通过当堂练习,学生能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老师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达标反馈
1.根据算式25×
4=100,()是()的因数,()也是()的因数;
()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
2.判断:
15的倍数有15、30、45。
()
3.找一找.
60186803612924636
12的倍数:
12的因数:
4.写出24、36的因数。
答案:
1.2510041001002510042.×
3.12的倍数:
6012243612的因数:
361296
4.24的因数:
1234681224
36的因数:
123469121836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学生通过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印象,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出100以内所有9的倍数()。
2.42的因数有( )个.
A.6B.7C.8
3.已知42=6×
7,6和7都是42的( )
A.素因数B.合数C.因数D.倍数
4.( )是任何自然数的因数.
A.0B.1C.2
5.找出30的所有的因数.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
(2)一对一对地写:
.
6.18的全部因数:
7.17的倍数:
8.用边长8分米的小正方形铺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短是多少分米?
1.918273645546372819099
2.C3.C4.B
5.
(1)12356101530
(2)13021531056
6.18的全部因数:
1236918
7.17的倍数:
1734516885……
8.
最少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即8×
2=16(分米)
答:
正方形的边长最短是16分米。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这一节课利用团体操表演中“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
让学生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让学生体会了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
提出要求:
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
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
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
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讲述: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
以3×
4=12为例,3×
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
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
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
7、说明:
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
“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
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
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教学资源
1.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30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1.8的倍数:
8,1624,32……12的倍数:
12,24,36,48……
因为这个数小于30,所以这个数是24.
2.5的倍数:
5,10,15,20…30的因数123101530
这个数可能是10,也可能是15.
资料链接
①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②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
如a÷
b=c,就是说a是b的c倍,a是b的倍数。
一个数能整除它的积,那么,这个数就是因数,它的积就是倍数。
3×
5=15↑↑↑因数1因数2倍数例如:
A÷
B=C,就可以说A是B的C倍。
③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
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5页,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我们后面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也是后面学习通分和约分的必要前提。
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的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后面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奠定基础。
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多媒体课件
练习本、1-100的数字表格。
我们学校最近在举行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咱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吧。
(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
(1)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
(2)跳圆圈舞的可以派多少人?
……
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
1.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派多少人参加呢?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
都是双数等结论。
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
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
小结:
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
(0、2、4、6、8)。
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
(个位上的数字)
(4)学生小组交流。
(5)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6)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
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
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
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2.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利用百数表)
学生独立研究。
学生汇报交流:
个位上是5或0。
学生举例验证。
3.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总结:
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师生与生生的互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做自己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然后获得新知。
1.自主练习第2题。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2的倍数5的倍数
3.按要求组数。
0、6、9、7
奇数:
()
2的倍数:
5的倍数:
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2、5倍数的特征。
(四)达标反馈
1.是2的倍数叫作(),不是2的倍数叫作()。
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3.自然数1----100内,偶数有()个,奇数有()个。
4.把下列数归类。
9211628153033707812550110
(1)2的倍数:
(2)5的倍数: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这些数的特征是:
再写出这样的三个数:
答案:
1.偶数奇数2.√3.5050
4.
(1)9262830707850110
(2)15307012550110
(3)307050110末尾数字是0120150300
这节课的研究了什么问题?
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总结。
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是学生在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记忆不清,通过小结,让学生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六)布置作业
1.100后面的5个连续偶数是(),(),(),(),()
2.在2、6、10、18、45、60、48、90、100、105、111中,
能被2整除的数有( ),这些数都叫( );
其余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 ).
3.把下列数字恰当的填入()里。
(1)是2的倍数:
5(),9(),2()
(2)是5的倍数:
8(),7(),6()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0
4.用5.2.7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
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
5.猜猜我是谁。
(1)我是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十位上的数字是比4大的偶数,我可能是多少?
(2)我是一个两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我是多少?
6.解决问题。
五
(1)班35名同学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
如果每2人分一组,每组人数相等吗?
如果每5人分一组,每组人数相等吗?
1.102104106108110
2.2、6、10、18、60、48、90、100偶数奇数
3.
(1)480
(2)505(3)01
4.572275
5.
(1)160
(2)60
6.不相等相等
2和5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特征:
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
个位是0和5的数都是5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
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了倍数,谁能说几个2的倍数?
(只要是对,学生们随便说)谁能说几个5的倍数呢?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
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
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
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
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自主探索
1.出示1~100的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 青岛 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六 单元 教案 因数 倍数 教学 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