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研究生论文写作方法步骤技巧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925192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75KB
全研究生论文写作方法步骤技巧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研究生论文写作方法步骤技巧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研究生论文写作方法步骤技巧详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认真聆听并做好发言记录。
在同学发言和老师点评的时候自己需要认真倾听并做好相应的笔记,以便自己在课后进行阅读和思考。
课堂讨论是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形式,也是大家相互学习的一个绝佳机会。
只有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积极参与讨论,耐心倾听并记录,才能集“大家之所长”,为自己的论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知识并拓宽个人的视野。
二、立论成型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一篇论文的核心和方向,确定主题是正式开始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只有先有了写作主题,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写作计划。
写作的主题包括标题和摘要两个部分。
如果说标题是论文主题的集中体现,那么摘要就是论文主题的具体说明。
好的标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论文标题要能反映全文主旨,能让人一读标题就能猜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
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摘要应该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方法和结论。
摘要要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有些行家一看摘要就大概知道论文的内容和质量,因此摘要也起着装点门面的作用。
标题和摘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标题必须能够统领摘要,摘要也必须围绕论文标题进行写作。
当然摘要可以在确定好全文框架后再进行创作,但是一定要紧扣标题,不能脱离论文的标题。
好的主题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主题鲜明。
文章的标题和摘要必须能突出本文的中心思想,突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切忌空洞无物。
第二,主题新颖。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文化创新既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主题,同时也是难题。
创新的标题和摘要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增添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构建框架
如果把论文写作比作建筑大厦,框架就是大厦的支模,论文的具体内容就是混凝土。
一旦支模做好了,只需要往里填充混凝土,这栋大厦就基本成型。
论文框架要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凸显文章的脉络思路,切忌东拼西凑,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状况。
论文框架就像是人的骨架,人需要骨架的支持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同理,论文也需要有框架的支持才能将作者的思想或观点传递给读者。
很多情况下,我们觉得论文无从下笔,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支撑文章主题的框架。
一旦框架成型,我们往里填充文字就显得容易多了,可以说,框架成型意味着论文已经成功了一半。
好的论文框架要满足两个特点:
第一,逻辑性强。
论文框架是我们论文最终成型的“骨架”,也是论文的论据,因此论文框架要呈现很强的逻辑性,让读者能根据论文的框架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逻辑性强的框架也能体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减轻论文的不连贯程度。
最常见的框架模型是“现象—原因—对策”,这个模型几乎可以说是文科论文的“万金油”,在探讨社会现象的论文中基本都用得上。
第二,紧扣主题。
主题是论文的核心,框架一定要围绕这个核心构建。
如果框架不切题,即使它再完整,再有逻辑性,也是于事无补。
论文框架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必须能够为本文主旨提供论据支持。
三、锦上添花
(一)理论支撑
论文写作最忌“空洞无物”,写了长篇大论,却不在点上。
限于自己的科研水平,研究生很难提出新的理论,但是我们可以对前人的理论进行新的解读和说明。
如果通篇都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和话语,而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持本文的论据,会让人产生作者的准备工作不足或知识面狭窄的感觉。
通过阅读一些大家的论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专业人士在其论文写作中从不吝啬引用相关的理论。
引用专业理论一方面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彰显作者的知识水平;
另一方面能让读者觉得本文的论据是有理论作支撑的,能够增添文章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除了直接引用理论,我们还可以间接引用知名学者的话来支撑文章的观点。
名人的话往往透露了其理论的来源和依据,引用名人名句也相当于引用了其理论。
当然理论的引用要注意与本文论据的契合,不能为了增添文章的专业性而胡乱引用相关理论,错误引用理论反而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巧用图表
一篇文章若通篇都是文字,而没有任何的图片或表格,会显得本文格局单调。
引用图表可以丰富文章的结构,让人一目了然,直观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图表也是论文立论的依据。
有时,图表的应用也可以成为论文的“点睛之笔”,让论文显得更加丰富饱满。
图表主要有两种:
第一,数据类图表。
如果论文有数据支持,可以将数据进行整理,形成相应的图表,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如果是作者本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引用问卷得出的图表则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如果是引用他人的图表要注意标明引用来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第二,文字类图表。
文科研究生在写理论性文章时没有数据资料,该如何插入图表呢?
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线索或概念分类制作图表,按照时间线索制作表格,比起我们直接用文字叙述能更加直观地显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按照概念分类制作图表,会使概念的表述更加具体形象。
图表一定要简洁明了,如果图表过于复杂也会影响图表的表达效果。
图表可以说是论文的“调味料”,在通篇都是文字“主食”的时候,偶尔出现一两个图表会给论文增色不少。
四、完稿收尾
(一)一鼓作气
前面三步只是为论文下笔打基础,论文的形成最重要的还是要动笔书写。
作为一名文科硕士研究生,自己和周边的同学经常感慨论文写作的艰难。
论文写作之所以难,一个是自己“胸无点墨”,没有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
另一个是因为自己拖拉松散,总是要等到临近截稿之前才完成。
但是,在论文截稿之前,我们反而会更加焦急,越急躁,文章反而越写不出来或质量难以保证。
大部分研究生或多或少地犯有“拖延症”,喜欢将论文拖到最后上交的时间才完成。
如果你有思路,就马上开始写,不要想着还有很多时间,越拖反而写得越糟糕。
如果写作断断续续,会造成论文前后思路衔接不上、论文逻辑不通、结构混乱等问题。
论文写作一定要动笔,及时记下自己的思路或想法,以免出现遗忘。
有人说,三万字的毕业论文只要三天就能完事,我们不主张这种做法,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写作潜力。
在我们做足了前面的准备工作,论文框架已经成型的前提下,我们要抓紧时间进行论文写作。
时间跨度太大,反而影响我们的写作思路,降低论文的质量。
(二)反思检查
初稿完成后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认真耐心的审查工作。
论文审查主要是检查格式、漏字、错别字和句法语病,以保证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检查是论文写作的最后阶段,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正所谓“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需要沉得住气,对文章进行一定反思和调整。
论文的检查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自查。
在写作完成之后,研究生应该自己调整好格式,按照学校或杂志的要求,对论文进行排版和校对。
从头到尾阅读一遍论文,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进行改正。
第二,他查。
鉴于作者本人的思维习惯和写作风格,有时自己审查自己的文章往往很难发现问题所在,由他人帮忙审查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在论文提交之前,研究生之间可以互相检查,找出自己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发现的问题,再进行修改。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采用自查和他查相结合的方式,能在最大限度内降低论文的出错率,提高论文质量。
五、小结
论文写作并非要按部就班地遵循这四个步骤,它们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或者交叉进行。
上面的写作步骤只是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和参考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但是一篇论文的最终成型基本上离不开上述四个步骤。
论文写作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之一,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论文写作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论文写作技巧、格式一条龙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
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
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
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
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
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
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
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
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
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
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
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
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
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
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
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
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
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
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
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
故意不引,自鸣创新;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
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
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
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
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
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
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
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
常放篇首。
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
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
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二、写好论文的关键
(一)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
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
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
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
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
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
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
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
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
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
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
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
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
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
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
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
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
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
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
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
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
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
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
写写停停,停停写写。
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
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
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
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
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
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
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
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
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
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
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论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论文。
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
“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论文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
“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
“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
“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
所以会写论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
这整个过程就是论文的中期准备。
可见,中期准备以论文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
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论文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
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
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
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
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论文写作——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论文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
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
论文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
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
但论文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
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论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
写论文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论文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
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
论文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己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
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
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
但有时论文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
论文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这时论文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
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
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
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
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
论文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
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论文退稿后改投他刊。
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生论文 写作 方法 步骤 技巧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