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材料研读课标年段目标与内容关注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24678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46KB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材料研读课标年段目标与内容关注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材料研读课标年段目标与内容关注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材料研读课标年段目标与内容关注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抓篇章结构: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是在“教理解”,其实质是让孩子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而课标中要求孩子不但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甚至了解还可以怎么写等内容。
(3)抓读的训练:
以感悟式阅读,探究性阅读为主要方式,加大思维训练力度。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将学生的视角从美丽的图画转移到优美的文字,在与文本的对话及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适时移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4)抓语言积累:
积极运用积累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大量词汇、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语段,只有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被调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底蕴。
学以致用,强化积累,并对自己语言仓库中的存储进行激活、调动、重组,学用结合,增强底蕴。
(5)抓文体的辨别:
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教学重点。
在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有所区别。
诗歌宜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熟读成诵。
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
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
说明性文章,宜在初步了解说明了什么之后,有重点地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这样,就能避免不同文体的课文教法大一统、抓不住不同体裁文章特点的局面。
当然,具体到教学某一篇课文的侧重点,则要因文而异。
同样是写景的课文,课文不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二部分:
梳理本册教材的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壮丽山河
单元共性:
从内容上考虑,单元主题可概括为“壮丽山川”。
这一单元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还要让他们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此外,还要关注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一是抓住景物的特点;
二是不同的观察顺序。
文本个性:
课题
体裁
教学要点
长江之歌
现代诗歌
围绕中心句来突破结构教学,要以读代讲,补充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歌曲、音像视频等。
三亚落日
写景散文
抓住时间顺序梳理课文,品读比喻句体会落日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特点,感受动词之准确精巧。
烟台的海
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理文脉。
“总—分—总”的整体结构突出了文章重点和景物特点。
先品景后悟人。
“景”与“人”相得益彰。
《记金华的双龙洞》
按游览顺序理清文脉,洞口的高、大,从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窄、险,内洞黑、奇、大。
全文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溪流的路径。
感受作者匠心独运和用语简练准确。
第二单元:
正义必胜
共3篇文章,都是叙事性的。
三篇文章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中心各有侧重,英勇抗击、巧妙周旋、菩萨心肠,很好地反映了“正义之歌”的主题。
题材
《卢沟桥烽火》
历史事件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情节,紧紧扣住关键性的细节描写,通过敌我双方语言、行动和战斗表现对比,感受词语的感情色彩,领会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
《半截蜡烛》
小小说
感受小说情节之一波三折,感受小说人物之形象鲜明。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历史故事
聂将军的话是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抓重点词语,理解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三单元:
诗文精粹
共四篇文章,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
从文章体裁上看,一篇是改写的名著内容,一篇是古词,还有一篇是讲古代寓言故事的,说“诗文精粹”不错,讲“古典熏陶”也行。
《三打白骨精》
古典小说
分析人物形象,欣赏经典的动作描写、传神的语言刻画,以及具有文化意义的“三”的篇章构思。
《词两首》
古典诗词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想象,从而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要扣住词眼,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螳螂捕蝉》
寓言故事
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少年这一人物形象的具体感受上。
引入古文片段,八字成语等教学资源。
《读书要有选择》
说理文
自读自悟,学会选择读物,养成读书习惯。
第四单元:
科学有道
共3篇课文,第一篇文章告诉我们,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第二篇文章说明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要科学开发海洋,保护海洋,让它成为21世纪的希望。
第三篇文章讲了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功的道理。
用“科学有道”来概括单元主题还是可以的吧。
《夜晚的实验》
科普小品文
说明文
运用表格梳理4次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自学实验的过程,通过品读相关语句和引号用法的指导,发现人物身上的品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用拟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脉,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读写结合,相机渗透一些说明方法的指导。
《学会合作》
这是一篇演讲稿。
按说理文的特点划分段落。
注意语言的逻辑性,事例的典型性。
第五单元:
感悟人生
本单元共3篇文章,主题为“感悟人生”,所写的内容有扫路人、哲学家和他的弟子、雪松,有人有物,无不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散文
感受人物形象与品质,学习正面描写(语言、外貌等)、侧面描写、反面衬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最大的麦穗》
哲理散文
先事后理,事中明理。
“最大的麦穗”“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分别指是什么,联系实践谈感受。
《山谷中的谜底》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有时也可以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第六单元:
咏物抒怀
共3篇文章,两篇文章是状物散文,一篇是古诗,写了四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身上蕴藏的高贵品质。
作者咏物,正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啊!
因此,单元主题为“咏物抒怀”。
《广玉兰》
抓描写部位厘清文段,抓中心句与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喜爱之情。
注意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
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咀嚼。
《夹竹桃》
立足语言,通过侧面衬托、句式训练、移情想象等来感受夹竹桃最突出的品质。
文如其人”,可以把夹竹桃的特点与季先生的为人联系起来组织教学。
《古诗两首》
古诗
咏物言志诗,所以要将补充课外资源,将人与物比对阅读,从而入诗情,解诗心。
第七单元:
师恩难忘
共4篇课文,都和老师有关。
前三篇文章突出的是个体,后一篇文章讲的是群体。
四篇文章里塑造了古今中外的老师形象,讴歌了令人难忘的浓浓师恩。
教学完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以老师为题材的众多名家名篇。
《莫泊桑拜师》
记叙文
概述事例,引发疑问,找出成长的两个关键问题,再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同时也从莫泊桑的学习过程中习得作文的方法。
《理想的风筝》
拟小标题抓三个事例,抓“文眼”理解“理想风筝”的双重内涵,抓景物描写,典型事例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孔子游春》
以游春为线索,“观水施教”和“师生论志”。
潜心读文,了解谈了什么,深入感悟水之品质,悟做人之道,感受师生之情,感悟师之魅力。
《明天,我们毕业》
紧扣课后的问题,整体把握教材;
要结合课文的语言,真切体会作者火热的情感;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然进入文本的意境。
第三部分:
例举各文体的教学设想
我市小语教学研究的主课题是《以课例为载体的小学语文基本课型序列化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
本人在课题组内主持一项子课题的研究,因此对课型的研究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接下来的讲述,我想针对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分出几种课型,谈谈不同文体课文的不同教学设想。
何谓文体?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
作者撰文是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总是要选择恰当的文章样式,这样就形成了不同个性的文章体裁。
不同的文体有独特的功能和语体特点。
因此,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了解文体,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准确的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
其次,了解文体,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
再次,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可以这样说,语文学习中的诸多问题都和文体问题有关,没有文体,阅读、写作无章可循,阅读写作教学也会不得要领。
所以,拿到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判断它是什么样式的一篇文章,弄清文体之后,依据《标准》设定适当地教学目标,依据目标再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我们在教学中通常将一篇课文分成两个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以理清文脉,教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则侧重于精读感悟。
在不同的课时,在不同的教学进程中也要进行不同的思维训练。
在阅读的认读阶段要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对段落、篇章有整体的感知,侧重概括和综合的训练。
在阅读的理解阶段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阅读的鉴赏阶段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联系性,通过联想训练,指导学生发现此与彼的关系,并作出自己的评价与判断;
在阅读的创新阶段侧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想象、推理等训练,克服从众心理和思维定式,多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
1.散文教学心得:
本册教材中的散文可以分为两类——写景状物散文和哲理散文。
前者就引导学生去解读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抓住关键词语诵读、感悟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景与物的。
后者呢,要理清事与理,物与理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明理。
《三亚落日》《烟台的海》——情与景的交融
《三亚落日》教学时文章的整体结构应该让学生了解,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关于三亚热带风情的刻画,渲染了气氛,对落日之美起到了一定的烘托作用,可以放到第一课时组织教学。
重点部分的讲读要扣住三个关键的比喻句,由扶到放,逐层推开,至于相关资源的拓展应立足文本,不宜过多,还是要以品味课文的语言为主。
课后可以与《海上日出》进行比照阅读。
《烟台的海》生动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课文在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而且,语言文字非常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烟台海的绮丽壮观。
(要求:
第一,明确作者表达的思路——总分总;
第二,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进行叙述和描写;
第三,在写景的时候,不仅描写了自然景物,而且描写了周围的人,使人和景融合在一起。
揭题后,让学生依据时间(冬、春、夏、秋)顺序梳理文脉,初读找出各季节中描写海的语段,此时的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虽然题为“海”,可文章仅仅写了海吗?
还有烟台的人,那这人与海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着重抓住结尾段品味、畅谈。
教学时要采用重点突破的方法,着力指导学生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自然段,切忌平均用力:
可以先以冬天的海这一语段为主进行示范阅读。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让他们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体会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学完全文后,要回归整个篇章,为什么作者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把“冬”置前呢?
了解作者谋篇的原委,知道形式可以为内容服务。
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可以学得谋局部篇的方法。
《最大的麦穗》——事和理的相通
《最大的麦穗》教学中可以有两个指向,首先要立足文本的核心价值,即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要把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苏格拉底的话语结合起来体会。
其次也可以在再次整体回顾时涉及苏格拉底的育人智慧。
引导品读重点语段,了解“事与理的关系”——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1)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2)面对机会,往往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错失良机),一种是——(不失时机)
(3)小组讨论:
这里的“最大的一穗”“那颗粒饱满的麦穗”“眼前的麦穗”分别指什么呢?
把握眼前的机会
追求远大的理想。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用恰当的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
(6)总结:
大哲学家就是大哲学家,他通过这样小的事情向弟子们,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从中让我们可以感悟到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充满智慧、循循善诱)
拓展提高,深化对“理”的认识——
1、学习有关机会的名人名言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gěn)科尔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2、自己写一句有关机会的凡人名言
3、阅读有关苏格拉底的另一则故事《最优秀的的人是你自己》,画出让你感悟深刻的词句,说说你对苏格拉底有哪些新的认识。
2.说理文教学心得:
在课文的结构上应该让学生渗透文本的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以及具体事例的作用,同时更应让学生感受到说理文用语的准确、严密。
说理文在引导品味文字时,应重在品味文字的准确性,严密性,条理性。
可关注特殊句式的运用,比如设问句、反问句的运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
关注逻辑,精选事例——《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文章分三个部分,先讲人人都离不开合作;
再讲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
最后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文章论点鲜明,层层递进,所举事例十分典型,缺一不可。
教学时要充分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让学生体会说明道理与所举事例之间的内在匹配关系。
要让学生感知演讲稿的一些语言特点,如多处设问、“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等。
在此基础上,练习演讲这篇文章。
1、学习第一个事例,了解其侧重点——团结合作。
交流对交响乐团的认识。
(看插图说:
人数多,乐器种类多)听过交响乐团的同学应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演奏的乐曲如何?
(生:
和谐、完美)又有谁知道,他们为什么合作得这样完美呢?
(齐读:
这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协作精神。
)讨论:
假如他们中的个别人不合作了,结果会怎样呢?
2、学习第二个事例,了解其侧重点——自我牺牲。
了解实验(模拟火中求生)的经过。
理解关键词“依次”“才用了3秒钟”。
朗读并理解外国专家的话,特别是“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指导朗读:
“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精神。
”——合作时目标统一,各司其职,关心集体,自我牺牲。
3、交流: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
(要具有团结协作和勇于自我牺牲精神,才能……)
4、感悟“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5、小结拓展:
讨论:
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如果只举前面那个例子够不够?
3.说明文教学心得:
说明性作品讲究说明方法,语言精确凝练,结构严密,条理清晰,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此类作品时,应抓说明方法,品读、感悟重点词句,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
感受语言,学会方法——《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一篇非常典型的说明文,重点从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洋发电、解决水荒、建设海底城市等方面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海洋的神秘莫测、绚丽多姿,定会使学生们遐想联翩,激发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不要仅局限在教材知识上,课前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查阅、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写读后感或制作摘记小卡片,感受人与海洋关系密切,激发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而且知道人类可以从5个方面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并懂得了要保护海洋。
同时习得了写说明文的方法,了解作者的说明思路,那就是总分说明、形象描述、强烈对比。
人与海洋关系怎么样呢?
什么叫“密切”?
从哪里看出来人类与海洋关系密切呢?
正面看:
(1)提供航行的便利,水路运输,成本低、大数量、长距离,干线运输主要形式。
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
(2)给予人类水产品、食盐
A、你知道哪些来自于海洋的水产品?
真是“丰富”呀。
拒估计,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
它们有什么营养价值?
(蛋白质、钙、维生素AD)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么多的水产品,他们均来自于海洋,可见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密切)海洋就在我们身边。
B、为什么说食盐是“必不可少”的呢?
而食盐的主要获得途径是哪里?
可见,我们离不开它。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密切呀。
反面看:
给人类带来灾难
(1)从什么词可以看出是可怕的灾难?
(2)从“冲垮、掀翻、毁灭”你能感受到此时的海浪怎么样?
?
(浪力量大、后果严重)谁来读出浪的力量大、后果的严重?
(3)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能把你想到的描绘一下吗?
(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真是太可怕啦,谁来读一读?
(4)最可怕的是什么现象?
出示图片,这是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当海啸发生时,海浪以每小时600多公里的速度向岸边涌来,掀起十几米高的巨浪,波浪滚滚,势不可挡,海啸过后,整个城市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更有许多无辜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丧生,还有些孩子也过早地离开人世,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这真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再一起读。
瞧,海洋既能提供给人类帮助,又直接影响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可见它与人类的关系也很怎样?
(密切)
3、小结:
这一自然段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回顾这一自然段的写法,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吗?
提示:
从结构上看,(总分结构),这样显得纲目分明,条理清楚;
从语言修辞手法上看,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你读起来觉得怎样?
说明文为了避免语言的枯燥无味,常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述,这样读起来就生动、有趣多了。
(板书:
总分说明、形象描述)这样的写法下文中也有。
4.小说教学心得:
小说的教学要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指导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掌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了解小说情节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推动人物的性格形成的。
我们苏教版教材中选择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的有关章节改编的,如《三顾茅庐》(《三国演义》)、《林冲棒打洪教头》(《水浒》)和《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另一类就是小小说,如《爱之链》、《船长》和《半截蜡烛》。
阅读小说对孩子的阅读提出了较高要求,教材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才陆续呈现根据名著有关内容改编的小说,直到六年级才出现完整独立的小小说。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初步体验,所以他们在学习小小说的时候,不仅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感悟人物的形象、了解故事完整的情节,而且要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写作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
学生在阅读时要同时关注内容和形式,把小说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有机融合。
扣住情节,认识人物——《三打白骨精》、《半截蜡烛》
《三打白骨精》是对《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遂美猴王”的改写。
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突出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
文章与原著的出入比较大,教学时可以参阅相关的资料,作必要的补充,但也要注意还得以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当然,对第三打的后半部分可以根据原著进行复述。
笔者在执教《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就仔细地将课文与原文进行比较,并在教学中引入了三段原文中的描写。
片段一: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对环境的描写)
片段二: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
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对白骨精外貌的描写)
两段文字音韵和谐,用词考究,读来朗朗上口。
课堂上,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再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这样来写。
前者可以体会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俗话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
”此处的描写正是为下文“白骨精”的出现埋下伏笔。
后者则让学生感到白骨精“诡计多端”,就是想依靠美丽的外表来迷惑师徒,降低他们的警惕,以达到险恶的目的。
这样的外表又与她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孩子们学得饶有兴味,对课文的理解越发深入。
片段三: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
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对孙悟空离去时情景的描写)
“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故事中写了孙悟空“三打”,又写了唐僧的“三责”,课文改写后,删除了第三“责”,补充片段三能够让故事完整,有助于研究“三”这样一个文化现象——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宋江三打祝家庄,刘备三请诸葛亮……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语文 教材 培训 材料 研读 课标年段 目标 内容 关注 语言文字 理解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