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以及近三年高考文综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15710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55.51KB
历史题以及近三年高考文综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题以及近三年高考文综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题以及近三年高考文综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湘、闵、浙、徽、辽、赣、陕、翼、豫、晋、桂
①我国水利水利工程问题(芍陂、邗沟、筒车、葛洲坝)
②中外宪法问题(法国1791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如何认识社会舆论,宣传工具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顾炎武、新思潮、时务报、文学改良诌议、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④美国民权民主问题
⑤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秦国。
秦朝的盛衰表现及原因)
①政治机构与政治制度的变化
②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史
③法德关系与欧洲的联合
④14-17世纪欧洲与中国文学作品的比较
⑤古代民族关系与中华文明的发展
⑥近代的对外开放与当代的改革开放
1帝王改革,武周代李唐”是“社会之革命
2中国军队的性质、特点、组织等方面的演变,
3民教冲突和赫德路问题
4中美关系美国修改中立法(美国对世界的贡献)及对中国的援助
5改革创新与区域文明的发展(金迁都燕京)。
Ⅱ
甲
新、藏、云、贵、青、蒙、吉、黑、甘
1对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2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建安文学、杜甫歌颂开元盛世诗、宋代话本小说出现原因、八一南昌起义)
3中美关系问题
4正确认识民族主义问题(法国大革命,凯末尔革命)
⑤万隆会议与中国外交思想
①近代不平等条约与现代中国外交
②工业化进程中的各国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④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儒学的影响
⑤近代以前中西科技比较
⑥一五计划与铁路建设
1新疆西藏相关的历史问
2隋唐官制,(三省六部制)
3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
4儒家思想及其演变,
5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孙中山民族主义与联俄思想),
6经济全球化与整体史观(世界粮食问题、三农问题)。
三、注重知识的重组、整合,注重能力立意,强调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考查,强调考生的专业化素质。
选择题中考查理解能力的题明显增多。
在考查知识内容的选取上,07年一改以前06年综合题出中国古代史的思路,体现了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冷热交替,突破思维定势;
近三年选择题的命题风格和能力要求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题型上没有出现否定型试题,表述型试题中出现大量的材料型试题和不完整表述题,突出对重大历史概念的考查;
能力考查更具综合性,更能体现高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史料的功能发生变化。
往年的历史试题,史料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答案的直接或间接来源,而且学生往往要花相当的时间去发现、收集和理解史料中蕴含的有效信息。
而近三年(尤其是06、07年)试题提供的史料作为答案来源的作用大大降低,更多的是以提供背景信息的姿态出现。
四、立足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科能力要求,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和人文综合素养的考查。
如07年试卷特别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如全国甲卷第13题、第16-18题涉及新疆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显提高了对学科能力的考查,基本没有简单地考查对史实的再现和再认的识记题了,更多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能力。
非选择题38题和40题的历史部分都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视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全国乙卷第40题
(2)小题只有掌握相关史实且具备较强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人文综合素养才能对金迁都原因和影响这一问题作出较好回答。
也体现了答题的开放性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五、突出了学科知识内在联系和外在的渗透,也就是说加强了对学科间知识的有机渗透方面的考查。
六、试卷整卷更注重与高中新课程的过渡和衔接,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要求与新的历史学科学科体系。
突出了新课程以文明发展史为学科主脉和专题史的形式,考查内容与要求向课程方案、课程标准靠拢,充分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
同时注重汲取了近年来我国史学界的研究成果;
体现了文明发展的主题。
如试卷特别注意汲取了近年来我国史学界以文明史观重新构建学科体系这一研究成果,并以此做为命题和考查的主脉。
如05年秦朝盛衰题;
06年第37题春秋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及原因、汉唐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谈启示;
07年甲卷第23题全球史观,第38题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问题,乙卷第40题金迁都的原因及影响(原因要答出燕京的文明程度较高、影响要答出加快了社会文明的进程)
2007年高考历史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外文明的差异、交流、碰撞,世界经济与科技,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等,突出文明的内涵。
如历史学科分值最重的非选择题文综甲卷第38题、第40题
(1)、乙卷40题
(1)
(2)都以文明发展史立意,关注不同文明的碰撞、交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此外在关注高中新课程上,还关注新课标教材中的综合探究专题,这些探究专题或是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或是与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或是兼而有之。
其中有的专题在近三年的高考中已经出现过,
如2005年的如何正确认识民族主义题,2007年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就和岳麓版“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这一专题有关;
有些答案语言基本上来自这一课文中的叙述(如甲卷38题答案“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教材上说“民族主义成为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的思想武器”)。
2006年全国卷II(新疆)第38题(中西科技对比题)考查的就是岳麓版“李约瑟难题”,此题的材料也出自岳麓版教材。
2006年全国卷I第37题(中华文明题)的立意与人教版“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这一专题就有相通之处。
2007年文综甲卷(新疆)第40题
(1)“玉米传播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的立意与岳麓版探究专题《探索历史的奥秘》“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相通。
2007年文综乙40题
(2)“金迁都的原因及历史影响”的立意与人教版必修一探究专题“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相通”。
课标教材必修本综合探究专题列表
人教版
岳麓版
必修一
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必修二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
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讨论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
破解“李约瑟难题”
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课标教材选修本综合探究专题列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商鞅变法、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体会移风易俗
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中、日近代改革比较(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读雨果的《九三年》
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
政体比较(立宪君主制度与共和制)
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
——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反思民本与民主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模拟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追寻孔子的足迹
春天的故事
《探索历史的奥秘》
我们身边的历史学
尝试从文献中获取历史信息
走进历史博物馆
调查身边的历史文化遗存
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明年将迎来课改后的第二次高考,为实现新旧课程的平稳过渡与衔接,今年试卷注意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
七、从06年和07年全国各地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向的分析来看高考的命题
2006年、2007年历史主要考点考查方向比较表
看2007年命题特点
试卷类型
2006年
2007年
全国I卷
④古代民族关系与中华文明
⑤近代对外开放与现代对外开放
①武周代李唐”是“社会之革命
②金迁都燕京
③中国军队性质与特点的演变
④民教冲突和赫德路问题
⑤美国修改中立法
全国II卷
①儒家思想及其演变
②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③西藏相关的历史问题
④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
⑤经济全球化与整体史观
⑥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
北京卷
①历史图片释读
②谈判与和平的关系③制度创新
④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
⑤亚洲发展史
⑥18世纪以来的中西文明对话
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民族关系问题
②儒学思想源远流长的历史影响
③实业强国与中国的近代化
④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⑤大世界意识和全球化
⑥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
⑦大运河在唐朝的历史作用
天津卷
①制度变迁反映政治文明
②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国共关系
④国际会议与国际关系
⑤古代赋税制度⑥美国西部发展
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②和社会与和谐世界
③日常生活现象折射着社会文明
④国共两党的政策和策略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⑤立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⑥君民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的探索
⑦环渤海地区的相关历史
四川卷
①元明清三朝中央对地方管理
②历史上杰出女性的贡献
③国际组织
④历史上的社会转型与体制创新
⑤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联系
①整顿吏治是制度文明建设
②民生问题足关系社会稳定
③德国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④民俗文化遗产与四川地方文明史
⑤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⑥中苏关系问题
重庆卷
①古代职官制度
②政党与国家政治
③近代思想探索
④国际关系
⑤英国经济地位的兴衰
⑥古代农本思想与农业的作用
①古代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②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反映社会的需要
③近代社会巨变中的杰出历史人物
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⑤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⑥古今中外的教育改革与成就
⑦中非关系问题
1.从考查的内容比较分析来看,现行高中历史的三大块知识内容都有考查
2.从考查的方向比较分析来看,近两年的试题仍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侧重于学科
能力的考查。
例如2007年全国6套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历史部分,12道选择题都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追求纯粹的知识覆盖面,比如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的选择题部分都涉及到中国古代史,很多考生为此而懊悔不已。
实际上,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重建知识体系,形成主题线索,恰好就是一种能力立意考查的倾向。
能力立意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2)密切联系社会现实,不回避对社会热点知识的考查,努力反映时代热点,充满时代气息,凸现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充分体现了教化的育人功能。
6套文综历史试题都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功能,整个卷面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有显性的考查。
例如2007年文综甲卷的第20题恢复高考制度体现社会公正的建立(恢复高考30年);
38题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联俄思想(1927年大革命结束80周年),
文综乙卷第14-17题中国军队的性质、特点、组织等方面的演变(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80周年);
还有隐性考查,如全国卷文综乙卷比较巧妙地将热点问题冷处理,2007年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的特殊年份,为此,试卷设计了第38大题的一小问“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以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实际上第38题以美国改变中立态度为切入点,与今年抗战爆发70周年相关。
例如全国乙卷第40题“金迁都燕京”问题实际隐含着社会热点的考查,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北京作为主办城市为世人瞩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这道题考查北京作为都城的由来,是热点问题,但它不是从现实角度出发命题,而是从金迁都北京考起,巧妙地把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问题结合起来,但考查角度比较隐蔽。
江苏高考历史卷第30题“大国崛起问题”也是热点。
再例如2007年四川卷第39题的历史部分侧重考查“中苏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对“中俄文化年”这个时政热点的命题回应。
2007年以来,和谐发展不仅为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而且为中国政府所高度重视。
针对这一问题,山东文科综合试卷设计的27题“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能反映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又可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民族主义、民族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各国国内关系的重要而敏感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山东卷第14题以1953年版人民币设计为主题,围绕民族关系设问,以考查考生对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相关知识的了解。
全国甲卷(新疆)第13题、第16-18题、第38题都与围绕民族问题、民族主义问题展开。
3.以文明史观重新构建学科体系看,注重综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区域历史文明包括中国和世界两个大的方面,世界文明史就狭义上而言主要有两大主线构成:
一个是资本主义的文明史,2007年上海卷二期课改34题“美国边疆”问题,侧重对美国有形和无形“边疆”拓展的考查。
再例如重庆卷21和22题“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考查了二战后亚洲新独立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关比较;
另一个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史,例如:
2006年全国II卷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考查。
区域文明史就中国而言,2007年主要侧重于五个经济圈的开发与发展命题,如西部交通问题,东南沿海的对外开放问题,全国甲卷古代中央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辖问题。
四川卷23题“四川地方文明特色”问题,侧重于对四川地区文明史的考查。
上述两个区域文明史的命题都体现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潜能的命题思路。
4.渗透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八、从题型考查特点来看高考试题的特点和教学启示。
1.选择题
[考查特点]
①运用主题解说词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构成知识框架;
②利用图表或文献史料等创设新的历史情景;
③多数试题以考查对专题型的主干知识的理解能力;
④注意对联系和比较等知识进行整理技能的考查;
⑤有些试题以教科书的小字或图表内容作为命题素材,并要求掌握相关的内容;
[教学启示]
①复习中,对考纲中规定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熟、记透,不忽视小字。
②对相类似的历史现象要注意联系和比较,分析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③注意在历史知识结构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④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对有关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2.非选择题的命题特点
①以一定的历史主题重组整合历史知识体系,形成新的历史情景
②以历史学科的专题型主干知识为依托;
③突出考查对史料信息的整理、应用能力及其阐释能力;
④对基本的历史理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⑤渗透情感与价值观的考查
⑥对社会问题格外关注
[教学启示]
①加强专题教学,形成系统的专题知识结构;
②注意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归纳与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
③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④注意获取和处理历史材料信息的方法与技能的训练;
⑤结合历史知识掌握基本的史学概念和理论;
⑥运用已考过的历史试题进行训练;
⑦加强表达能力的考查(让学生写、说);
总之,要针对不同的试题类型,分析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第二讲从考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高考
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
1、从选择题来看:
13、17、18、19、21、22题
得分特低,主要原因是
1人文综合素养不足(19题、21题)
19.1944年11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
国驻华使馆在
A.西安B.昆明C.桂林D.重庆
1944年是抗战时期,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这时美国驻华使馆也相应设在重庆。
21.战争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
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
A.西西里登陆战B.阿拉曼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D.中途岛海战
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事先掌握了日军的作战意图,改变作战方式,不去拦截飞机而是去袭击日军舰队,并且四个选项中只有中途岛海战,体现出有航空母舰和飞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无线电破译技术的应用,美军军舰是改进的,增加了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能够抵挡住巡洋舰主炮的轰击。
此外,弹药库的位置被安置在吃水线以上,这样
可以保障弹药库免遭水下武器攻击。
②综合分析能力较差(13题、22题)
13.图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
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
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
这印证了
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
图5是官印,印中“归义”二字说明羌族正式归顺西汉政府,且西汉封国只分封刘氏皇族,盟国和附属国不会授与官印。
所以正确答案为C.
22.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银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7年又成立了关贸总协定,与近代相比,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且A、C、D在近代已出现过。
因此,正确答案为B
2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善变化,以为小字内容不考。
(17题,18题)
17.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起,
其继承人由
A.金瓶掣签确定
B.宗教上层人士推举
C.中央政府直接任命
D.达赖、班禅互相指定
18.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
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
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两道题是考课本中国古代史第123页和中国近代现代史第29页的小字内容,很多学生存在思维定势,以为小字内容不考。
2、从非选择题来看:
(1)审题不清,不重视题干中的限制词,不善归纳,知识的系统性不够,答题丢三落四。
如40题
(1)玉米传播世界各地的原因包括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等。
但很多考生只答出了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2)答题语言不简洁,不能一语中的,理论观点不能内化,答题不规范,杂乱无章。
如38题
(2)小题写了一堆话,但说不清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搞不清楚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是互相联系和转化的,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必要条件,不能把这一理论观点内化为“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互相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人文知识的素养明显不足,知识学得过死,视野太窄,一遇到探究性试题、开放性问题不知从何下手,答题时灵活性方面显得严重不足。
如答200年内玉米传播世界各地的原因时,不知道答“移民”。
(4),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略显不足。
面对众多的材料,许多考生不知如何着手,要么照搬照抄材料原文,要么完全用自己的语言随意发挥,不会对文字材料进行分层和抓关键词,不会很好地概括出来并适当表述。
有的简单罗列材料或照抄材料原句或围绕材料打圈圈。
如38题
(2)把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答成“把弱小民族联合起来,打破强权以后才可以讲世界主义”;
有的完全脱离材料,离题万里,不知道围绕主题组织答案。
如有的考生一见到孙中山就答三民主义;
如38题(3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强调民族主义,有的同学根本不从材料一得出结论,大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等,根本不看题目的答题指向。
(5)答题的语言不规范,语言表述的逻辑性不强,口语化严重,很多学生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学科问题,。
如考生答玉米在世界传播的价值时,把“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说成“除了种水稻小麦外还可以种玉米”。
把“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说成“有饭吃”或“不饿肚子”。
(6)不知道历史理论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如38题
(2)(3)(4)(5)。
所以此题实际难度为0.29,
(7)字迹不清,错别字严重。
主观题答题技巧
●评分尺度:
1、超出了题目的时间范围答题会得不到分。
2、学科知识拓展得太宽也容易失分。
3、答案若紧扣题干,言之有理会酌情给分。
●失分原因:
1、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审题不够严谨,答题不能答到要点上。
3、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不正确。
4、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差。
●答题技巧:
1、1.看清楚题干,根据题目的答题指向和要求答题。
审题时可以用笔划上重标记,或打上圈圈,圈圈越多表示其限制性条件就越多,答题时离标准答案就越近、准确率越高。
2、2.开放性题,答案的要点要尽量有一定的开放性,在题目的范围内进行拓展,有紧有松。
3、3.答题时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
因为老师阅卷是“按点给分”,所以学生答题时要“依分答点”。
4、4.回答原因时主客观相结合;
回答措施时要注意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的结合。
5、5.尽量用课本语言,处理好自己语言和课本语言的关系,根据题目的要求,形成思想上指向性,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课本的语言进行加工,使自己的表达更贴近试题所考查的主体思想。
6、6.历史材料题以材料中有效信息为主,答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教材,文字要简练完整,回答问题时要看相关材料,看分数回答要点。
另外还要注意题目提出的要求,如让你“依据材料”,就是说这个题目答案可从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以及 三年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