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14165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8.78KB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应着重“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认为对流层和水圈参与太阳能所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积极的物质循环,沉积岩则是由所有三个无机圈和有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从对流层到沉积岩石圈的范围也是生命有机体可能生存的区间,而在这一区间之外,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就显著减弱了。
所以主张自然地理环境的上限在对流层顶,下限在沉积岩石圈的底界(约在地面以下5~6公里)。
5、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部门自然地理以某一个自然地理要素为研究对象;
B.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有哪些阶段?
(了解)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有四个阶段:
A.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
B.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C.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
D.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2.古代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古代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A.从远古到18世纪中叶,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
B.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
C.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
D.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
一是”博杂派”,另一是”宇宙派”。
3.洪堡、李特尔的主要学术贡献有哪些?
洪堡的主要学术贡献有:
A.创立了一门科学的自然地理学;
B.创作了<
<
宇宙>
>
一书,奠定了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C.创立了多种重要的自然地理研究方法;
D.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
E.明确指出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客体的综合特征。
李特尔对科学的积极贡献有:
A.他把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结合起来研究,强调变化中的“人和自然统一”;
B.他把地球表面作为人类活动的舞台,认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住宅的地球表面;
C.他把古代的地志学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
4.简述李希霍芬、道库恰耶夫的学术思想.(了解)
李希霍芬的主要观点有:
A.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
B.首先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同时还要考察地球表面的更细小片段;
C.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区域是自然多要素的集合体,对它们必须进行全面地描述;
D.区域地理不限于单纯地描述独特现象,还要寻找现象发生的规律性,提出假说,简明特定地区各种事物的相互因果关系。
道库恰耶夫把土壤看作是地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面镜子,由此他看到了整个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本质特征。
道库恰耶夫的伟大发现以及由此而转入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促进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首先,他创立了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概念,认为地表的一切自然组成成分都是密切地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作为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断发展着。
其次,他开创了自然地带学说,在<
关于自然地带学说>
一文中,他指出:
整个无机界和有机界,从其一般性质看,都带有显著的鲜明的世界地带性特征。
最后,他强调了为论证自然地理综合体而建立一门特殊科学的必然性。
●外部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输入地球的太阳能大部分为自然地理环境所得,几乎所有的自然地理过程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能源,它不仅为各种自然地理过程提供了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产生自然地理环境三大规律-----整体性`差异性`节律性-----的能量基础。
2.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地球自转的影响:
A.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从而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的昼夜节律性变化.B.地球绕地轴自转这一事实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C.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发生向右偏转的效应,在南半球情况相反.D.由于地球自转,使潮汐变为绕地球传播的潮汐波.E.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质时期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F.地球所具有的两极稍平,赤道凸出的椭球体球状,也是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水平分力长期作用的结果.G.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使地球转动能发生变化。
地球公转的影响:
A.使得自然地理环境中许多现象和过程都以年为周期而变化.B.地球公转的效应涉及到自然带的性质及分布.C.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沿纬度的分布.,改变了不同类型热量带的范围.D.使得天文四季不等长.E.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大小,决定着地球轨道的形状.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一方面使地球在一年内接受到的太阳日辐射量随之改变;
另一方面又使地球在远日点和近日点获得辐射量的差异也发生变化.
3.地球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地球因素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和地球内能两大方面.其重要作用在于参与塑造地壳的外部形态,奠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骨架.
4.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了解)
A.支配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基本过程的能量几乎全部都从外部进来。
B.自然地理环境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地不断进化发展,并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
C.宇宙因素和行星因素合称为天文因素.天文因素给予自然抵地理环境以数学规则性的影响,即使得自然地理过程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带性。
而地球因素则破坏着这一数学规则性,两者共同作用,支配了自然地理环境演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规律。
D.自然地理环境附近的地圈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什么说地球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四大圈层、五大要素)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
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4大圈层);
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5大要素)。
3、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潮汐能、宇宙射线、地球内能等。
其中以太阳辐射(99.98%)和地球内能(0.02%、地热能及重力能)最为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循环。
4、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太阳辐射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能源,它不仅为各种自然地理过程提供了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产生自然地理环境三大特征-----整体性、差异性、节律性-----的能量基础。
5、简述能量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转换和传输的过程.
太阳能作为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最重要的热源,进入地理环境后一方面在无机界被大气、水、地面和土壤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在时空上将进行重新分配,经过多次转化并将最终返回宇宙空间;
另一方面在有机界(生态系统)传递和转化,形式为:
光能(辐射能)→生物化学能→热能。
6、简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交换的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蕴含着能量转换)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即大气循环、水分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
从大规模和大范围着眼,四类物质循环相互交织、相互嵌套,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中得一切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即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得以实现和完成。
7、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
A.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由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所建立起来的一定结构,并完成一定的功能和形成一个整体效应.B.物质循环必然伴随着能量转换与传输.C.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与物质平衡是不可分割的.D.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不是简单的往复运动,而是旋回发展的复杂过程。
8、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特征
答:
(1)垂直分层性:
4个圈层上下分层;
各圈层内进一步分层。
(2)相互渗透性。
(3)地域分异性: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4)多级自然综合体相嵌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1.论述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
在地球的45亿年生命史中,自然地理环境沿着一定方向而发展,它的发展依赖于整个地球的发展;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演化进程中某一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地球物质分异成地圈有关;
各个地圈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一样,是不可逆的,总是沿着”时间”前进,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2.生物圈的发展演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A.原始生命体产生之后,生命演化就从化学演化阶段进入到生物进化阶段,自然地理环境便从无机界的寂寞处所发展为有机界的繁盛世界了.B.生物圈的出现标志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高级的阶段.
3.何谓节律性?
简要叙述节律性的表现形式.
我们把自然地理过程及其现象随时间重复出现的变化规律称为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简称节律性或节奏性,韵律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可概括为三类型:
一是周期性节律(分为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
二是旋回性节律(分为地质旋回和气候旋回);
三是阶段性节律(分为生物生长节律和生物进化节律)。
其中按周期长短又包括:
秒分时节律、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年节律、世纪节律、超世纪节律、百万年节律等。
各类节律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叠加、互相干涉影响,任何长周期节律都作为中短周期的背景而对其有制约作用。
4.何谓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自然地理环境不断向前演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一段相当长的阶段内维持着相对的稳定状态.在这样的阶段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着平稳的联系,物质及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动态平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外界变动或人为干扰所致的不稳定影响受到自然地理环境自我调节机制的制约.使得自然地理环境总是力图恢复原态,维持稳定.虽然稳定性是很大一部分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但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是相对的稳定,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
5.辩析自然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
自然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既相互联结,又彼此有别的三大耗散结构的进化.自然地理系统是太阳能进入地球形成负熵流,在三个圈层中流通而形成无机的自然地理系统.生态系统是在自然地理系统中孕育出来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使生态系统获得的负熵流较之自然地理系统多得多,作用更大,形成更复杂,更有序的耗散结构.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群类中脱颖而出,成为支配物种,形成人类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什么是地域分异?
什么是地域分异因素?
所谓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或其整体(自然综合体)按照确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而产生差异,以致形成多级多种自然区域的现象。
导致这种分异的原因,即是地域分异因素。
2、地域分异基本规律及相应的分异因素?
地域分异尺度有几种?
地域分异基本规律包括:
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
地带性分异即指纬度地带性分异,表现为各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随纬度(南北向)更替、沿纬线(东西向)延伸的地域分化。
地带性分异因素是太阳辐射。
因为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南北分布不均、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在热量分带的基础上,各自然要素气候、水文、风化壳、土壤和生物群落,乃至外动力所形成的地貌都具有相应于该热量带热力特征的性质,于是产生了各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纬度的地域分化.
非地带性分异是指非纬度地带性,表现为各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差异分布明显偏离纬线方向,近似呈东西向更替、南北向延伸。
包括:
全球性海陆分异、海底和陆地各自地貌分异、陆地上大致由沿海——内陆间的干湿分异、山地高原的垂直分异、地方性、局地分异等。
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地球内能。
来自地球内部,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导致的不沿纬度方向的分异。
地域分异尺度有3种:
大尺度分异(全球性、全大陆全海洋、区域性)、中尺度分异(地方性)、小尺度分异(局地性)。
一般来说,次级的(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总是在较高级(较大尺度的)分异的背景上发生,因而总是带有高级分异规律的烙印,并受高级分异规律的制约。
反之,低级地域分异特性的逐级综合也将把高级分异反映出来,从而构成高级分异的基础。
3.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分异的方向不同,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即非纬度地带性;
分异因素不同,地带性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非地带性的能量来自地球内能,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互不从属,两者具有矛盾性。
联系:
二者共同作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两者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联系,具有统一性。
4.为什么说经向地带性是非地带性?
5、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学说”(P49-51)
自然地带学说是地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是表征空间地域分异规律的最早的重要学说。
俄国土壤学者道库恰耶夫是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正式提出者。
“自然地带学说”要点:
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2)由宇宙—行星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
3)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态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另一种规律(即非地带性规律)
6.什么是水平地带性?
试述自然带水平地带性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水平地带是低海拔地区(或水平方向上)兼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特征的自然地带,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异常常相互影响,使得实际的水平自然地带很难被截然划分为纯粹的纬度地带或非纬度地带,往往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的综合表现,人们习惯称之为“水平地带(或水平自然带)”。
它是地带性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平地带性可用“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来表示,平面结构图式为:
⑴某些大平原或低山丘陵区,无论是大陆内部或边缘的大平原,纬度地带性表现明显。
⑵干湿度分异占优势的地方,如中纬度地区,水平地带延伸方向接近南北方向或与海岸线平行。
7、什么是垂直带性?
影响垂直地带谱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垂直带谱具有哪些特征?
垂直带性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
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降水在一定范围内递增,之后减少,以致不同高度的水热组合特征各异,首先形成气候垂直分异,进而导致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植被、土壤等)发生相应变化,最终形成上下更替、沿等高线延伸的自然景观垂直带,这就是垂直带性分异。
垂直地带的形成取决于山地热量与水分的组合,对水热组合状况起着深刻影响的山地位置(纬度、距海远近)和山体性质(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是决定垂直地带谱性质和结构的基本因素.
垂直带谱特征:
见课本P74-79。
8、海洋性垂直带谱与大陆性垂直带谱的差异?
海洋性垂直带谱:
海洋性气候影响地区的山地,基带为海洋性地带时,整个垂直带谱都会具有海洋性特征,即各类森林在垂直带谱内占优势,雪线较低,故又称森林型带谱。
具有海洋性垂直带谱的山地如果发育现代冰川形成高山冰雪带,其冰川也必然成为海洋性冰川。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所见。
大陆性垂直带谱:
基带为大陆性自然地带时,山地垂直带谱都将具有大陆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山地荒漠带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森林带退居次要地位或完全缺失,山地草原、高山草原带带幅宽阔,出现高山寒漠带等,如果有高山冰雪带,其冰川也必然为大陆性山岳冰川。
如我国西北内陆的山地。
9、水平地带和垂直带的关系?
1、水平地带是垂直地带发育的背景和基础,不同水平地带上具有不同的基带和垂直带谱。
2、某纬度上的垂直地带与相应的随纬度更替的水平地带相比,自然带貌似相同(由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但实质不同,表现在:
1)山地垂直带在数千米高度距离内完成了纬度地带需要数千千米才能完成的地带更替;
2)水热变化特点及原因不完全一致;
3)地貌生物土壤变化不完全一致(有时缺失水平面上某个地带,有时出现水平带所没有的地带。
)
3、受海洋性气流影响的水平地带上发育海洋性垂直带谱。
受大陆性气流影响的水平地带上发育大陆性垂直带谱。
10、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由特殊到一般、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其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是进行自然区划的基础,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规划、开发和生产布局有指导作用。
●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1、什么叫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的类型?
自然区划即自然区域的划分。
是以自然环境要素或综合体为对象,以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为依据,在空间上把多级自然综合体进行区域划分:
将自然特征相似的区域划为同一自然区,而自然特征差异较大的区域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界线;
同时按区域尺度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类型:
按区划对象,自然区划分为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以自然环境整体为对象。
部门自然区划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成分为对象(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依据某成分地域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区域划分。
如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植物区划、动物区划等。
2、自然区划的意义何在?
全面综合的自然(地理)区划是地理学家研究区域差异及区域相互联系的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是地理学者综合能力和区域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
更为重要的是,自然(地理)区划是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成果,是区域规划开发与整治等工作的科学依据和重要基础。
因为自然(地理)区划力求反映客观存在的地表自然镶嵌状况及分异规律,有利于人们从宏观和微观上清楚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确评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全世界最早的自然区划?
P94
4、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哪些?
各自含义?
根据陈传康等学者的见解,可以把区划原则分为两大类:
一是一般原则,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考虑的原则,包括:
A.发生统一原则;
B.相对一致性原则;
C.区域共轭性原则。
二是基本原则,这是综合自然区划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A.综合性原则;
B.主导因素原则。
各自含义(见课本P98-100)。
5、自然区划的方法(P101-103)(了解)
原则的正确贯彻有赖于运用相应的区划方法。
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根据客观情况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方法,灵活运用,才能取好的效果。
6、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地带性单位有哪些?
非地带性单位有哪些?
从高级到低级,地带性单位有:
自然带—自然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非地带性单位有: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7、单列系统和双列系统有何区别?
双列系统的赞成者是从分析观点出发,主张拟定两个独立的有某些联系的等级系统来分别反映地域分异的两个方面,并以这两列单位为基本单位。
单列系统的赞成者则从综合观点出发,主张拟定综合单一系列的等级系统来反映客观实际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以此作为基本单位,两个不完全的等级系统,只是获得单列系统的工作步骤或分析手段,而不是区划的最终成果。
单列和双列两种等级系统并不是相互排斥和截然对立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双列系统中的联系单位恰好相当于单列系统的区划单位.单双列之争的分歧之处主要是拟定等级系统时所强调的方面和使用的术语有不同。
8、“景观”的概念及特征?
P126\127
●土地科学(四~七章)
1.简述土地的科学概念和基本内涵.
土地是陆地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科学的土地概念包含着以下基本内容:
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其综合自然特征主要取决于各组成成分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性质和特点。
B.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垂直厚度和水平范围的地段,各具体的地段有大小之别,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地域组合关系。
C.土地作为地球表层的自然客体,必然受自然规律制约。
空间上,受地域分异规律制约;
从时间演变规律看,具有发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
D.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场所,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因此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利用和改造。
所以,除自然属性之外,土地还具有经济和社会属性。
2、土地和耕地、土壤、生态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见课本P154。
3、土地分级的概念
土地是自然地理系统的低级单位,但其本身也是一个多级系统。
土地分级是指土地个体地段的划分和合并,即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或自下而上逐级合并,区分出一些综合自然特征有差别、级别有高低和大小不等的土地个体地段(即土地单位)。
从地域划分的角度来看,土地分级实际上是一种小区域内的地域个体单位划分,可视为综合自然区划的延续,故也称为“小区划”或“景观内区划”。
其理论基础是:
地方性和局地性地域分异规律(中小尺度)。
4.土地分级系统一般采用的三级土地单元(单位)是什么?
土地分级是指土地个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 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