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914010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0.57KB
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文档格式.docx
《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一项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女性,在配带手机时大都喜欢把漂亮的手机以及五颜六色的物挂在胸前。
A、一起更加装饰B、一齐更加妆饰
C、一齐越发妆饰D、一起越发装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B、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大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了。
C、曾几何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四大发明,但今天我们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侵入我国的寒流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来决定。
B.专家们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桥横跨河面的部分,没有一个桥墩,桥身全靠铁索拉起,这在中国还是先例。
C.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D.看完中央实验话剧院创作演出的《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又一次使人们增强了对戏剧创新的信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2006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
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波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
就连往常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
为什么今年这么冷?
科学家们纷纷提出各种解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地球在温室化的同时,也面临着突然降温的可能。
2004年2月被媒体曝光的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称,21世纪初期,将出现一场巨大的气候突变,会导致包括美洲、亚洲在内的北方地区出现干冷气候。
这份报告引用了两个很重要的科学依据。
第一个科学依据是在历史上每当气温逐渐升高到一定的数值,不利的天气状况可能会相对突然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很可能发生突变。
另一个科学依据跟大洋温盐环流有关,来自赤道的温暖海水不断向北移动,途中不断释放热量,海水的不断蒸发使得海水的盐度逐渐增加,这部分原本温暖的赤道海水到了北大西洋就变成了又冷又咸的深层海水,在重力的推动下,温盐环流继续向南移动,沿南大西洋、南极洲流进印度洋,最终回到赤道,完成“环流”。
大洋温盐环流,形象地说是一条“热能传送带”,正是它维持着海洋的热能交换。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格陵兰岛的冰也在不断融化,越来越多的淡水通过陆地上的河流,汇集到了北大西洋,这样北大西洋的海水盐度不断降低,盐度的降低导致海水失去了这种重力的推动,不再形成环流,使海洋的热量交换机制失效,导致热的地方更热,冷的地方更冷。
对于全球异常寒冷的现象,我国科学家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也是一种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有近20年的降温期。
事实上,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根据“深海巨震降温说”的理论,海洋巨震减弱了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冷的放大器。
对于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的地球而言,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辽宁省气象气候预测中心的李辑高级工程师认为奇冷缘于“拉尼娜”。
科学家们将赤道中东太平洋区的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相比,连续6个月偏高0.5℃定义为“厄尔尼诺”现象;
而“拉尼娜”现象则是该海区的表层海水温度连续6个月偏低0.5℃,因此这两种气候现象也被形象地描述成“一对孪生兄妹”。
海水的温度高低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海水温度升高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冬季变暖,夏天变冷;
但与之相反的“拉尼娜”小妹妹就暴躁多了,它具有将冬、夏两个季节温度极端化的威力:
使冬天变得更冷,让夏天变得更热。
6、下列对“大洋温盐环流”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大洋温盐环流是一条从赤道到北大西洋,再到南大西洋、南极洲、印度洋,最后回到赤道的“热能传送带”。
B、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格陵兰岛冰的融化,格陵岛冰的融化导致大西洋海水盐度的降低,大西洋海水盐度的降低会影响大洋温盐环流的形成。
C、大洋温盐环流维持着海洋的热能交换,使全球的气候呈现出季节性特性;
一旦大洋环流不能形成,海洋的热量交换机制会失效,使冬天更冷,夏天更热。
D、大洋温盐环流中来自赤道的温暖的海水在北移途中不断释放热量,逐渐增加盐度,到了大西洋时变成了又冷又咸的深层海水。
7、下列对“2006年的新年异常寒冷”的原因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当气温逐渐升高到一定的数值,不利的天气状况会相对突然增多,气候会发生突变。
B、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影响了大洋温盐环流的形成,使海洋的热量交换机制失效。
C、海啸使海洋深处的冷水上升到海面,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
D、海水温度持续偏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06年的新年异常寒冷,科学家们纷纷提出了各种解释,认为全球性的干冷气候将会降临。
B、“大洋温盐环流”说、“深海巨震”说及“拉尼娜”说均与海水温度有关,可见海水的温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C、出现巨大的气候突变,极度的低温突然降临,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厄尔尼诺”使冬季变暖,夏天变冷,给人类带来便利;
“拉尼娜”使冬天更冷,夏天更热,给人类带来不便;
两种气候现象相互对应,毫无联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唐河店妪传
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
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
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
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呼妪汲水。
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
因胡语呼虏为王;
且告虏曰:
“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
”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
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
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
常山吏民观而壮之。
噫!
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
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
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①。
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
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
顷年②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
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
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
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
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
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
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
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
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
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
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注:
①静塞、骁捷、厅子:
皆为当时地方武装的徽号。
②顷年:
近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防捍之捍:
抵御。
B、妪持绠缶趋井绠:
井绳。
C、常山吏民观而壮之壮:
认为……英勇。
D、或父母辔马辔:
缰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
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马之介甲具焉
吾未见其忠也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D、
C、
多用边兵,盖有以也常山吏民观而壮之
以“静塞”骑兵之勇也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作者“贻于有位者”的建议一项是()
①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②兴兵以来,始防捍之
③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④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
⑤国之备塞,多用边兵⑥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和平时期,唐河店常有“虏”进出,人们不以为怪,“兵兴”时期,人们提高了警惕,“然亦未甚惧”的情况,为后文的叙述和议论张本。
B、文章描述“妪”智毙“虏”时运用的是典型概括的方法,用毙“虏”这件事概括了“妪”智勇双全的典型特征,又用“妪”的智和勇来概括唐河店人乃至整个边民的精神状态。
这种不于大处着笔,而从细微处着眼的写法,可以收到借一叶而知秋的艺术效果。
C、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详细地叙述了唐河店一位胆量过人的“妪”,利用智谋英勇毙“虏”而使“常山吏民观而壮之”的故事,突出了“妪”智勇双全的性格特征。
文章的主题重在歌颂“妪”毙“虏”之智之勇。
D、王禹偁为人耿介正直,敢于直面规讽。
本文非常明显地体现为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在文中他毫不隐讳地批评“有位者”,并把矛头直接指向“谋人之国者”(朝廷),这是一种忠毅人格力量的体现。
第II卷(共114分)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3分)
译文:
(2)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3)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1)-
(2)题(6分)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溢”字或“转”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2)宋代诗人梅尧臣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句诗所表达的“不尽之意”。
15、补写出下列各题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6分)
(1)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苏轼是我国(朝代)的一位(流派)词人,《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他的代表作,词中“乱石穿空,惊淘拍岸,”一句描写了赤壁险峻的地势。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
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
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
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
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
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
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
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拚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
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
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
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
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拚搏。
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象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大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
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
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林希(1935-),当代作家,诗人。
本文写于1983年。
16、“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中“倔强的生命”具体指的是什么?
请根据文意分条简要概括。
(6分)
17、为什么“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请联系全文简要作答。
18、文章第七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19、作者从“石缝间的生命”的生命历程中,发掘出的生物、哲学和美学三个层次上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六、(12分)
20、以“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对于2005年12月17日结束的原计划从全国评选60名院士而实际上只从五个部委和两个省市评选出完全符合条件的51名院士的2005年中国院士评选感到十分满意。
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新年初一上午,记者在沈阳市铁西新区沈新园吴女士家里看到了蝴蝶,“除夕晚上出现蝴蝶,这是好兆头啊!
”吴女士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一口一个“宝贝”叫着。
回忆起花蝴蝶的出现,吴女士既兴奋又惊奇,“除夕晚上7点50分左右,家里人都在客厅等着看春节晚会,自己在卧室里突然发现有个东西在飞舞着,一会落到窗帘上,一会落到灯罩里面,急忙招呼家人进来观看,费了好大劲抓住,发现是一只蝴蝶,全家人都不敢相信,大冬天的屋里怎么会突然出现一只这么漂亮的蝴蝶呢?
”
吴女士21岁的女儿拿着蝴蝶更是兴奋,“过年前几天,我们屋里都打扫好几遍,也没有发现什么蝴蝶啊,这么冷的天不应该有蝴蝶飞进来啊,屋里突然冒出个蝴蝶,真是太神奇了!
吴女士家出现一只蝴蝶的消息传开后,亲戚、朋友、同事都纷纷过来观看,看过蝴蝶后都纷纷表示,除夕夜蝴蝶来给“拜年”真是太吉利了。
关键词:
22、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
要求:
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
①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
从年初一到初七,家住广州海珠区、供职于一贸易公司的魏泽霖先生总共发出了400多条短信息。
其中主动发送和回复对方,各占一半。
近200条回复信息中,大概有50条左右是“盲送”的,就是说祝福了对方,却不知对方是谁。
七、(60分)
23、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句句诗词名句犹如一串串闪亮的珍珠,给你无穷的遐想和深刻的启迪;
又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你前进的道路;
更似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抚慰你受伤的心灵。
请你从下列诗词名句中,任选一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答题纸
班级:
学号:
姓名:
……………………………………………………密……………………………………封……………………………………线……………………………………………………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
第I卷(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0分)
①译文
②译文
③译文
14、(6分)
(1)(2分)
(2)(4分)
15、(6分,任选两小题)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6、(6分)
17、(4分)
18、(4分)
19、(6分)
20、(4分)
21、(4分)
关键词:
22、(4分)
题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音 正确 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