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相关论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911873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55.80KB
关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相关论文文档格式.docx
《关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相关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相关论文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抗癌的辅助药物………………………………………12
9、结语……………………………………………………12
参考文献………………………………………………………12-14
摘要
癌症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死因之一。
尽管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种化疗或辅助抗癌药物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但大多数药物只能使病情缓解,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虽然一些儿童的癌症或成人皮肤肿瘤有治愈或长期缓解的可能,但大多数死亡率很高而又很常见的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肺癌等仍缺乏有效的抗癌药物。
近年来,各国都在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所突破。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抗癌中西药的研究对比,抗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发应,其他抗癌药物等,还有纳米技术的应用和抗癌的辅助药物。
关键词:
抗癌药物;
研究发展;
中西药对比;
其他抗癌药物;
辅助用药
Abstract
Cancerisoneofthemaincauseofdeathinmostcountriesintheworldtoday.Althoughsofartherehavebeendozensofchemotherapyorauxiliaryanti-cancerdrugscanbeusedinclinicaltreatment,butmostofthedrugscanonlymaketheremission,unabletoreachthepurposeofcure.Althoughsomechildrenoradultskincancertumorscureoralleviatethepossibilityofforalongtime,butmostofthemortalityrateisveryhighandverycommonsuchasgastriccancer,esophagealcancer,lungcancerisstilllackofeffectiveanti-cancerdrugs.Inrecentyears,allcountriesontheanti-cancerdrugresearchanddevelopmentinvestedalotofmanpowerandmaterialresources,hopetoabreakthroughinthenearfuture.ThemaincontentofthisarticleistheresearchofanticancerChinesecomparison,classificationandactionmechanismofantitumordrugandadversereactionofotheranticancerdrugs,aswellastheapplicationofnanotechnologyandcanceradjuvantdrugs.
Keywords:
cancerdrugs;
Researchanddevelopment;
Chineseandwesterncontrast;
Othercancerdrugs;
adjuvant
前言
癌症(cancer)也称恶性肿瘤,和它相对的是良性肿瘤。
癌症是由于机体细胞失去正常调控,过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
过度增殖的细胞称癌细胞,癌细胞常可侵犯周围组织甚至可经体内循环系统和/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癌症转移)。
癌症有许多类型,而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癌细胞所在部位、恶性程度及是否发生转移。
一旦确诊,常以结合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如果癌症未经治疗,通常最终结果将导致死亡。
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可能患癌症,由于去氧核糖核酸的损伤会随着年龄而累积增加,年纪越大得癌症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美国每年逝世的4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是因癌症而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十万分之一百到三百五十。
在古代中国殷商时代的古人就对肿瘤有所认识,并将它定为“瘤”的病名,且在中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就有瘤的分类及记载,并提到瘤的起因等。
而一直到了宋代车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中(公元1171年)才第一次使用“癌”这个名词。
但这些论述及症状的描写,似乎较倾向于肿疡或痈疽,和“恶性肿瘤”并不完全相符合。
直到150年后,明代杨士瀛在其著作《仁齐直指方》中才明确指出:
“癌者,上高下深,如岩穴之状,颗颗累垂……男多发于腹,女多发于乳。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种因素的影响,癌症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
抗癌药物的研究刻不容缓。
1、概述
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近年来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多采用综合手段,除了手术、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以外,化学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癌症死亡数字如此之高,据分析除了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相关外,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生存率一直较低也是重要原因。
现有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杀伤恶性肿瘤的同时,对一些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新药的研究刻不容缓。
2.癌症的病因
人类为什么会患上癌症?
众多医学研究及临床试验揭开了病魔的面纱:
人体细胞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
该畸变分子由于自己缺少电子,又要去夺取邻近分子的电子,又使邻近分子也发生畸变而致癌。
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形成大量畸变的蛋白分子,这些畸变的蛋白分子繁殖复制时,基因突变。
形成大量癌细胞,最后出现癌症。
癌症病情凶险异常,癌细胞的繁殖、扩散的速度极快,现代医药常常束手无策。
目睹癌症肆虐,难道人类就要坐以待毙吗?
其实不然。
俗话说:
一物降一物。
临床试验证明:
人体得到负氧离子后,由于负离子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大量电子,从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另外,负氧离子通过调节因恶性肿瘤引起的体内的酸碱失衡及氧化还原状况失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正常的细胞代谢,减轻,消除化疗的不良负作用,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
简言之就是负氧离子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细胞转移更能从根本上预防癌症的发生,绝杀癌症毫不留情。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
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
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
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3、抗癌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及不良发应
3.1抗恶性肿瘤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抗嘌呤药:
即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如巯嘌呤、硫鸟嘌呤、喷司他丁等。
抗嘧啶药:
主要靠抑制嘧啶的生物合成而起到抗瘤作用,如:
氟尿嘧啶。
抗叶酸药:
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丝裂霉素、顺铂、丙卡巴肼等可与DNA交叉联结;
博莱霉素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
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DNA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门冬酰胺酶、紫杉醇、秋水仙碱、长春花生物碱类等。
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注·
新型抗癌药物
传统抗癌药物都是通过影响DNA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
3.2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明显,可导致感染及出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细胞下降。
(2)、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
(3)、口腔粘膜反应,如口炎、咽炎、溃疡等。
(4)、脱发。
(5)、神经系统毒性,如周围神经炎。
drugs)
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
~150种。
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大约有1300~1500种。
此外全球正在研究之中但尚未获得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约有800多种,其中属于小分子的化学抗癌药物约400种。
这些抗癌新药将是人类未来20年~50年内与癌症抗争的新型武器,也代表了目前人类抗癌药物研究的最高水准。
癌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抗癌药物的使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拥有活下来的希望,目前最为常见的抗癌药物有化疗药物、中药、生物制药、靶向药物等。
而且由于基因重组技术于1973年的发明,造成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蓬勃发展,蛋白质癌症药物的发展也随新技术的开发而进入了新的时代;
其中成功研发上市的药物有细胞激素类药物(Cytokine)、治疗用拟人单株抗体(Humanized
monoclonal)等。
抗癌药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
目前在抗癌药物根据其治疗特点的不同分为西药和中药两大类。
西药中包括化疗和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等,而中药包括临床上常用的方剂药物和中成药。
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化和人口的老龄化、生存压力的增大等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第一位致死疾病。
肿瘤药的销售也水涨船高,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2006年,抗肿瘤药市场增长率为33.22%,2007年上半年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33.86%。
抗肿瘤新药不断出现,众多患者在选择上也出现了茫然。
在众多抗肿瘤药中,天然植物类抗肿瘤药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据了27.0%的份额,其次为抗代谢类肿瘤药,占26.1%。
在单品排名前10位的抗肿瘤药中,植物类抗肿瘤药占据了两个席位,为紫杉醇和多西他赛,分别占据了前两位。
自2002年以来,植物类抗肿瘤药年复合增长率为25.5%,低于肿瘤药的平均水平,这与抗肿瘤药近年来新品推出较少、多数产品销量已到平台、主要产品紫杉醇增长速度趋缓有关。
相比之下,多西他赛是此类产品中增速最快的产品。
在2007年上半年植物类抗肿瘤药中,紫杉醇以44.1%的份额占据了市场的第一位,多西他赛紧跟其后,占据了39.7%的份额。
这两个品种占据了植物抗肿瘤药83.8%的份额,其他品种中,长春瑞滨占据了6.7%,榄香烯占据了3.3%,羟基喜树碱占据了3.2%,其余的品种仅占据了3%的市场份额。
5、其他抗癌药
铂类配合物的合成已历经三代。
顺铂是第一代铂类抗癌药物。
目前它已成为广泛用于治疗睾丸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和膀胱癌的化疗药物之一。
该药的使用局限性是它的耐药性及剂量毒性尤其是对肾脏的损害较大。
第二代铂类配合物结构,其中以卡铂为代表,其水溶性优于顺铂,肾毒性低于顺铂,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第三代铂类代表化合物是奥沙利铂(Oxalip
latin)和乐铂(Lobap
latin)。
奥沙利铂全称是草酸-(反式-L-1,
2-环己二胺)合铂,实验研究表明,对大肠癌、卵巢癌以及乳腺癌等多种动物和人类肿瘤细胞株,包括对顺铂和卡铂耐药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乐铂全称是环丁烷乳酸盐二甲胺合铂(Ⅱ),由德国爱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
研究表明,该药的抗肿瘤效果与顺铂、卡铂的作用相当或者更好,
毒性作用与卡铂相同,
且与顺铂无交叉耐药。
有机锡类配合物1972年Brown首先发现Ph3SnOOCCH3对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后Crowe报道了一些二烃基锡衍生物具有抗癌活性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80年代后,人们对锡的络合物进行了研究和筛选,发现其中有些锡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比顺铂高出很多,但其缺点是副作用大、抗瘤谱狭窄。
目前对其抗癌机理不甚明确,正在进一步研究。
6、基因工程药物
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寻找到癌症的致病基因,然后用生物技术将基因修复,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癌症。
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药物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应用较广的有干扰素a和Y,白细胞介素2和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它们对一些肿瘤病人的治疗及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用反义寡聚核苷酸与一些癌基因或mRNA形成互补链,选择性地封闭或抑制癌细胞的表达,或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已有一些制剂进了临床试用,如G3139对淋巴瘤显示了作用,目前仍在深入研究中。
7、纳米技术的应用
与普通抗癌药物,相比纳米控释抗癌药物具有可靶向输送、缓释药物、延长给药时间和减少毒副作用等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控释系统常有纳米粒子(nanoparticals)和和纳米胶囊(nanocapsules)两大类,它们是直径在lO500nm之间的固态粒子,活性组分(包括药物生物活性材料)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位于粒子内部;
或者通过吸附作用位于粒子表面。
因此纳米控释抗癌药物可建立一些新的给药途径,有些药物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通常只限于肠胃途径给药,为了能使其适用口服,可以制作纳米粒子或纳米胶囊以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的给药途径;
消除生物屏障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载药纳米微粒可透过生物膜并穿透血脑屏障治疗现在不得不手术治疗的颅内疾病。
抗癌药种类繁多,毒副反应多种多样,抗癌药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也不局限于上述介绍。
烷化剂,抗代谢药,芳香酶抑制剂,抗肿瘤抗生索等药物的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相信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许多选择性好、抗瘤活性强、毒副作用低的抗肿瘤新药将不断进入临床,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8、抗癌的辅助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大多毒性大,单一用药疗效不满意,为了增强抗肿瘤作用、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常在抗肿瘤药治疗时合用其他一些药物如免疫调节剂、中枢性镇吐药、含巯基的保护剂、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等
9、结语
出现失败是研究新药不可避免的规律,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十分重要。
必须深思熟虑,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克服困难,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或另辟佳径。
从新理论和新用途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
要使研究课题或研究项目适应周围环境的需求,包括国内外大环境,与其紧密结合,适应客观的要求,谋求多方面支持,把握有利时机,把研究方向和目标推向更高层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勇义,郭启华,古学新.抗癌药物研究动态简介[J].化学教育,2004,5:
10~13.
[2]
叶幼珠.试谈我国抗癌药物发展态势[J].海峡药学,1995,3(7):
63~64.
【2】陈聪颖,陆阳,陈泽乃.天然产物在抗癌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中草药,1999,30
(2):
144-147
[4]
陈平平,申贵隽.天然抗癌药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5,25(3):
61~62.
【3】吴少华,张仲海,赵建斌.补骨脂素体内外抗癌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
303~306.
【4】董志峰,李新萍,秦松,曾呈奎.基因工程与海洋药物研究.海洋科学,1998,1:
16-20
[7]
谭仁祥,杨玲.浅谈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战略.中国新药杂志,2000,9(7):
435
【5】马仲才,胥彬.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实用肿瘤杂志,2001,16(5):
298-300
[9]
胥彬.抗癌药物研究的新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1,16(5):
289~291.
【6】纪小龙,申明识,尹彤.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2001,81(11):
703-704
【7】常津.具有复合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高分子材料———阿霉素免疫磁性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试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6,15
(2):
【8】吕华东,王志强,潘玉榕.福建省胃癌高中低发区人与癌症患者锌铜硒的比较.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8,15
(2):
37-38
【9】李伟,李星,申姜颖.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1,18(3):
11-14
[14]
纪小龙,申明识,尹彤.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2001,81(11):
【10】常津.具有复合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高分子材料———阿霉素免疫磁性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试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6,15
(2):
97-101
【11】Embleton
M
J.Drug
targeting
by
monoclonal
antibodies[J].Br.J
Cancer,1987,55(3),227~231.
【12】M.Gielen,Appl.Organomet.Chem,2002:
16,481.11,HuberF,VornefeldM,preutHetal.Appl.organomet.Chem,1992,6:
597.10,HuberF,RogerG,carlLetal,J.chem.Soc,Dalton.Trans.1985
【13】AsaiGermaniumRes,Inst.Jpn.Kokai84-31785.
【14】
PerezR
P.Cellular
and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cisplatin
resistance[J].Eur.JCancer,1998,34(10);
1
535~
542.
【15】Groll,
M.;
Huber,
R.;
Potts,
B.
C.
J.
Am.
Chem.
Soc.
2006,
128,5136.
【16】
Ishii,
Y.;
Waxman,
S.;
Germain,
D.
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2007,
7,
359.
【17】耿宝琴,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实用肿瘤杂志
2004
【18】吴楠
查锡良,
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
生命的化学
【19】杨春娥
李宏力
高苏莉,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与研究进展,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
【20】尹卫平
梁菊
吴文澜,抗癌天然药物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
2009
【21】商丹,张朝平.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现状,贵州大学学报
20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抗癌 药物 研究 发展 相关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