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课怎么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900482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52KB
名著导读课怎么上Word文件下载.docx
《名著导读课怎么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课怎么上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并练习运用、培养学生从故事情节入手,领会作品丰富感情和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欣赏高尚的情感的习惯。
《繁昌》、《春水》以诵读、背诵为主,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的语言,培养摘抄笔记和大胆评价诗人、鉴赏诗歌的习惯。
《伊索寓言》重点指导学生复述寓言故事的方法,读寓言准确把握寓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对寓言故事内涵提出自己观点和看法的习惯。
七年级下册:
《童年》指导学生抓住线索理清小说情节的方法,借助阅读相关作品加深理解作品的方法,以及体会以孩子的眼光叙事方式的好处,培养学生善于从丑恶的事件中分析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习惯。
《鲁宾逊漂流记》体会第一人称叙事的优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抓住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跳过不影响理解主要情节难懂的词语或段落的读书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电脑等媒体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习惯。
《昆虫记》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科普知识的读书方法,引导体会和学习作者赋予物以人的举动的叙事方式的特点和好处,培养上网查阅资料加深理解拓展视野的习惯。
八年级上册:
《朝花夕拾》指导学生运用先粗读、再反复精读,不懂或是不甚懂先放一放,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再体会理解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继续运用联系实际理解作品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将故事和人物放在大社会背景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骆驼祥子》通过朗读体会小说语言特色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作品理解的习惯。
八年级下册:
《西游记》指导学生跳过文字障碍,抓住故事情节,展开联想想象,理解小说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复述小说情节加深理解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思考评价小说人物的习惯。
《海底两万里》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理解科幻小说的读书方法,联系实际理解凡尔纳科幻小说的特点,学习培养评价小说的写作方法,培养阅读相关作品加深理解科幻小说的习惯。
《名人传》结合名人经历对照自己谈心得体会的读书方法,通过名人故事分析其不同凡人的个人信仰和追求的读书方法,体会名人传从优缺点两方面塑造真实人物的传记写法,继续培养读相关作品理解人物生活时代背景和环境的读书习惯。
九年级上册:
《水浒》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讲述书中故事、评价书中人物和作品思想价值的读书方法,培养继续使用读相关资料理解作品的读书方法,评价书中人物品质、评价人物根据内容谈谈自己生活感受的读书方法。
《傅雷家书》指导学生体会书信体第一人称对表达真情实感的优点,要求学生继续使用读相关资料理解作品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通过作品分析概括作者思想品格,结合书信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感受的读书方法。
《培根随笔》指导学生将不同篇目对照来读,体会随笔不同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作品来分析作者思想情感和读、背诵、摘录名言、警句的读书习惯。
总观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关于名著阅读,先是指导读书的一般方法《关于名著阅读》;
再是具体导读篇目,涉及小说、科普作品、诗歌、人物传记、散文随笔,其中以小说最多,每篇都有作家作品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点评、探究思考题,实际上隐含有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和读书具体习惯的要求;
最后是分体裁的常识介绍和读法指导如:
《怎样读诗》、《谈谈小说》等。
如果统观初中语文教材,就会体会到编者的匠心。
整个编排中,阅读内容从寓言、短诗到小说,再到科普作品、书信、随笔;
读书方法指导从一般到具体再到一般;
读书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读书能力的培养由低级向高级(摘抄、诵读到理解、感悟到评价鉴赏)。
如果语文教师,不论任那个年级的课,都能对整个教材编排体系、意图鸟瞰俯视,通读熟识、了然于心,那么就不会出现名著导读课设计定位的偏差了。
三、只重视课内指导,忽略课外阅读任务的落实。
名著导读课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学生读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方法和习惯要靠读书落实,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重视了课内指导,却忽视了课后阅读任务的落实。
笔者就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过专项调查,能做到课标要求的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在260万字的人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在此作崇,另一方面恐怕与我们老师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有关,为了应付考试,有的语文老师干脆投机取巧,将名著常识编成许多题让学生记,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谓机关算尽。
就怕读书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不过最近看到一些着意创新的题目:
如摘录原著中的一段文字,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学生若不阅读原著就无法应对,可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自己听出来、说出来的、读出来的、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更不是做题做出来的,有错误观点的教师真应想想鲁迅先生的“救救孩子”的惊呼,好在许多有识之士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督促学生落实读书任务,有的还召开读书报告会,专门开辟课堂时间利用网络,让学生读名著,可谓开风气之先,抓住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名著导读课也该有春天
【内容摘要】名著导读是新课标增加的一项新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名著有所接触,有所了解。
但尴尬的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
谁都知道,名著导读的教学意义深远,上好名著导读课大有必要,广大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名著导读不同于名著本身,它的主要作用在“导”,老师如果从导的方法上下功夫,导读方法灵活到位,就会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喜爱,这对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名著导读
激趣
导读方法
首先说说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
新课标教材特别设置了名著导读环节,也许为了不打乱正常的教材设置,也许为了不干扰常规的教学秩序,也许理解学生的时空有限,名著导读环节被放在教材的最后。
为了督促师生对名著的重视,语文考试也开始加大了名著考核的分值,但是,名著导读的教学仍然苍白应景,学生并没有真正揭开名著的真实面纱。
“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大多是这样的,临考试前,老师勾画出课本上导读部分的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国籍,主要人物及其主要性格特点,主要情节或思想感情等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
即使为了避免投机局面,现在考查名著改成了名著文段的阅读考试,师生们也是见招拆招,以应付考试的方式学习名著
导读。
看看老师们挖空心思总结的名著知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别】苏联
【主要人物性格】保尔•柯察金:
1.刚毅坚强,有着非凡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毅力。
2.平凡中见伟大,在烈火中成长起来的钢铁战士。
朱赫来:
沉着干练,富有组织能力,长期做地下工作
冬妮亚:
对劳动群众有同情和同等对待,但对生活更向往安逸。
【主要情节】1.保尔的爱情故事。
2.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
【写作特色】穿越历史地域时空,真切震撼人心。
《骆驼祥子》:
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作者】;
老舍
【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主要情节】:
骆驼祥子为买一辆自己人力车辛苦的拉车,起早贪黑等。
【人物性格】:
老实,朴素,吃苦耐劳等。
【祥子的三起三落】【作品主题】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显而易见,这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名著导读的教学已经被高度功利化了,接触名著并没有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快感和求知的满足,只是变相地为了应试而准备充电。
走近名著并没有使学生走入名著,他们并没有得到精神的熏陶和启发,
名著更没有发挥其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功能。
其次谈谈名著导读的教学意义
1.因为学习任务的繁重,因为学习时间的限制,大部分中学生基本上没有在课内阅读名著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里对文学名著有所接触有所认识,名著导读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从指导方面讲也足够了,毕竟对于课外阅读,
教师只能做简单的指点,更多地是依靠学生自己摸索方法,总结规律。
2.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因为时代浮躁的心态,快餐文化成为了主流,学生的文化积淀不大可能形成,文化精华日渐被丢弃,国民的素质逐渐在降低,而文学名著有着被证明了的历史文化厚度,因为初中学生年龄和认识水平的原因,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他们才能有目标、有方向去靠近名著。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蒋绍愚说:
“如果不加以引导,完全让他们‘自由选择’,那么,就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意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名著无缘”,名著导读起到了最好最恰当的阅读方向引导作用,旗帜作用,导航作用显而易见。
3.如果从一本语文课本来讲,前面的六个单元,我们可以着重解构文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韩军语),那么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就应该着重落在名著导读这一块,在这一小块土地上,我们可以致力于学生内在精神的构筑,导读的作用虽然不是显性的,虽然也显得单薄,但毕竟长久的隐性的持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4.名著导读的设计意图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它的目的是想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
从而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这一点做好了,不但会提高学生的课内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的习惯。
“在人类的一切消遣活动中,阅读无疑是最高尚的”(培根语),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都是有意义的。
接着议议名著导读课怎么上的问题。
1.“导”的作用
名著导读包括全书的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实际上是起个示范作用。
名著导读只有故事梗概,它无法体现名著所蕴含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所以不能把名著导读当作名著本身或鉴赏名著的唯一标准。
名著导读作者本身也只是一家之言,我们如果把它作为标准去介绍名著,显然有失客观,有失公正,有失准确。
因为名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才会产生“一个个读者就会有一个个哈姆雷特”这样的阅读差异和效果。
而阅读名著导读乃是学生对名著的间接阅读,导读作者因为个人的主观倾向而导致对名著理解有偏差也是难免,所以,在教学名著导读时,我们必须摆正它的位置,只能作为“导入”“引导”“激趣”的抓手。
借名著导读这个平台,我们把学生引进名著的大门就可以了。
另外,名著导读有助于对名著的普及和传播,有利于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世界名著,适合时空有限的学生最快了解名著,但过多依赖于导读,把名著减缩然后广而传之,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这不是导读而是误导,长期的负面影响会很大。
2.“导”的方法
以亮点吸引学生。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亮点。
比如《西游记》的奇幻神话色彩,《水浒传》的反抗暴政的英雄传奇色彩,《鲁滨孙漂流记》的冒险探索色彩,《海底两万里》的科学与幻想色彩,《伊索寓言》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等等这些,都是熠熠闪光的精髓亮点,我们老师在导读时就可以借助这些亮点来诱导学生去阅读。
借名家名言或精辟语言推介。
许多名著都有名人名家或民间俗语做过评价,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名人名家的名言来给学生引荐,因为名人效应,这个方法应该见效很快。
比如,我们就可以借卢梭的话“每一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它”来宣扬《鲁滨孙漂流记》,可以用中国古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来刺激学生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挖掘诱点刺激学生好奇心,推介《红楼梦》:
这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
推介《三国演义》:
这一批兵荒马乱下的足智多谋又无力回天的人;
推介《水浒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盔甲;
推介《西游记》:
把热闹跌坐成永不死亡的寂静,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被激发起来。
用精彩片段让学生获取感觉。
名著里面不乏精彩片段,出彩的片段层叠不断,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可以抛出这些精彩片段做诱饵,吸引学生走进阅读名著。
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
高老庄娶亲。
比如,武松打虎,三大祝家庄,真假李逵;
大闹野猪林;
倒拔垂杨柳。
比如,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
七擒孟获;
空城计。
比如,黛玉葬花;
三姐饮剑;
晴雯之死;
钗黛掉包;
金钏投井等等。
这些精彩片段人人耳熟能详,从它们入手,学生自然会寻找到它们的精彩之处,从而找到阅读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那怎么会对相关的名著不产生兴趣呢?
用教材名篇之“点”带动相关名著之“面”。
课堂教学内容里,有很多名著的选读,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全部。
比如,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就可以联系《水浒》,学习课文《托尔斯泰》,就可以联系《名人传》,学习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以联系《骆驼祥子》,学习课文《葫芦僧判葫芦案》可以联系《红楼梦》。
因为是课堂学习,学生对这些选读部分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同时又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自然有探求的愿望,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走进名著。
用具体方法指导学生。
从方法上指导学生,让学生会读然后爱读。
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可指导学生采取随性随意式的阅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取喜欢的类型,这样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
学生不会因为紧张枯燥而半途而废。
对一部名著而言,可指导学生分为必读部分和选读部分。
必读部分要求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检测,也方便同学之间的讨论。
必读部分指导学生仔细体会其中的精彩章节,探究书中的疑难问题,领会书中的深意,最后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读书报告或读书笔记。
这样,日积月累,必能有所收获。
对名著阅读方法而言,可指导学生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做点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
对不同类型的书而言,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
对小说类的图书,要指导学生不能只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可以先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这样才能在多方面受益,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再比如诗歌,要注重诵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对促进阅读积极性而言,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编文艺墙报等。
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
总之,名著导读教学可以做得风生水起,可以找到自己的教学春天。
名著导读课上该如何导读?
今天在一学校听了一节名著导读课。
这种课以前也听过,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使他们在课余也有兴趣把整本书看完。
以为这种课教材里是没有的,看了一下人教版十二册的目录,才知道这种导读课已正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老师应该把上好,使学生有缠着父母买整本书的冲动,毕竟有些名著学校图书馆里不是很多的,满足不了人手一册的愿望。
我听的这节课是十二册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分为“梗概”和“精采片断”两部分,按平时的教学进度应该排为二课时,现在因为时间有限,执教老师只用了一课时多一点。
课上得比较成功。
教研员徐秀春老师说名著导读课其实就解决两大任务,一是激趣,是根本的任务,二是导法,包括猜测阅读,做情节梯(也就是梳理主要情节内容),赏析片断。
在导法上有两大指向,一是指向内容情节,二是语言形式。
其中语言形式往往是学生在读整本书时容易忽略的,当在导读课上有意识地培养。
名著导读课的基本操作步骤
名著导读是新课标增加的一项新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经典篇目的内容、情节、主题和写作手法,也为学生扩展阅读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做好了铺垫。
怎样上好名著导读课,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实值得每位语文教学者深思。
笔者对此稍有思考,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利用文本资源提前预告阅读任务
“疏不间亲”,闲书不能挤正书,正书不能挤用书。
应作为一个原则。
学生首先应吃透教科书,然后把课外名著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
老师应利用文本资源适时适度地为学生进行适量的阅读推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积累、模仿、运用与创造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
但名著虽好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看,尤其是刚迈人中学的初一学生。
要培养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首先要选择他们喜欢的、熟悉的名著。
老师应把初中六册语文书后面的推荐阅读书目,以及六册书本要学到的著名作家的相关代表作作一个统筹安排。
在学期放假前向学生提前预告新学期将要导读的名著。
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通读全书,做好读书笔记。
初中第一个学期我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阅读《城南旧事》、高尔基的《童年》、《伊索寓言》、《三国演义》。
告诉学生前三部著作都与下学期的课文有关,《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歌颂了一大批“忠义”英雄……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已经在下面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了。
可能是刘备、关羽、张飞之间名为君臣,却情同骨肉。
生死不渝的义气。
恰好是青少年十分推崇和敬仰的;
再加上《三国演义》的影视剧特多,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爱看的,所以学生在接受这个阅读任务后,非但没有皱眉抱怨,反而马上讨论起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来。
第二个学期则布置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苦旅》。
因为暑假时间长,这些名著又与下学期要上的课文有关联。
第三个学期我布置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第四个学期则布置阅读《水浒传》、《傅雷家书》、《红楼梦》、《简爱》。
最后一个假期学业任务很重,我就布置学生阅读《培根随笔》、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契诃夫的小说,让他们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积累一些哲理性语言。
这样的安排既完成了课标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目,又对深入理解文本大有帮助。
二、通过读书笔记展示体验阅读成就
阅读名著首先要激发学生们对名著的兴趣,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不能把兴趣强调过头,光有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还要有意志。
人往往有惰性,所以即使暂时并不感兴趣,也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完成应背应读的篇目。
教师应该“扶上马,送一程”。
阅读名著一定要让学生做笔记,养成看书必动笔的习惯。
每一本看过的课外读物都有摘记。
有批注或评点,也有成篇的读书笔记。
“名著导读”课实施前,收齐并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进行公开展示点评。
激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逐步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
去年我让学生读《三国演义》,他们读后均写了读后感,其中《我眼中的曹操》、《一个传奇式的英雄赵子龙》、《忠肝义胆关将军》、《三国英雄列传》等,文理皆有可观之处。
我就举行了一次笔记展示和评比活动,还把优秀作品装订成册,配上精美的封面,入手一册。
三、借助精彩的导读课增强阅读兴趣
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肯定希望和他人交流探讨心得体会,老师应该在导读课上给学生这个机会。
可以专门设计一个环节,在课堂中对名著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情节、思想主旨等进行交流。
形式可以多样一点:
以提问检查、知识竞赛、新闻发布、集中展示等方式进行。
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读有所获。
第二个环节,教师可以围绕节选部分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
可以是环境描写、人物形象、遣词造句、主题思想,或是情感倾向等等。
以下是我执教《三国演义》的片段:
师:
下面请大家观看“官渡之战”的有关片段(点击投影片)。
思考:
曹操处于不利的形势下,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学生边看边思考)
从影片片段中能否看出曹操取胜的原因?
生1:
许攸来投靠他的时候,他来不及穿鞋子。
光着脚去迎接。
说明他求贤若渴。
生2:
曹操不像袁绍那样多疑,说明他善于用人。
生3:
袁绍不善于用人,爱猜疑。
生4:
我从书里看到,曹操听从了许攸的计谋。
亲自带领5千精兵去鸟巢,焚毁了袁绍的全部粮草。
使袁军军心大乱。
同学们分析得太精彩了!
曹操礼贤下士。
知人善用;
袁绍刚愎自用,忠言逆耳。
他与袁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走上了争霸天下的道路,直至在政治、经济、人才和军事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统一了北方。
四、鼓励学生大胆评价。
踊跃质疑名著
读书尤需问,王充有《问孔》、《刺孟》。
凡有创造者,无不从发问开始。
你对前人的著作敬若神明,高山之下,自己变成了一坯黄土,还能有什么创造。
读完一本书,如果连一个问号都没有得到。
那是不能说有真正收获的。
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读名著进行自主评价,评价可以围绕作品的思想倾向、现实意义、人物形象、遣词用语等内容展开,鼓励学生作出自主的评判。
有时学生的独到见解会让老师惊叹不已。
请看我执教《三国演义》的片段:
刘关张确实情深意重。
关羽死后,刘备不顾大臣们的反对。
亲自率领70万大军穿着白衣素服,讨伐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著 导读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