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893602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60.23KB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栏8国际粮油产业园区升级工程23
六、着力提高监管水平24
(一)全面加强依法管粮24
(二)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协作25
(三)创新粮食信息化和信用监管模式26
(四)加强粮食法治宣传27
七、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28
(一)推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28
(二)推进承储企业和库点信息化应用28
专栏9信息化平台工程29
八、保障措施29
(一)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考核29
(二)利用扶持政策和配套政策30
(三)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30
(四)推进节粮减损30
附件: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创新、开放、品质、幸福的关键期,更是加快建设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高效物资储备体系的攻坚期。
为指导“十四五”时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根据国家《“十四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十四五”规划》《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发挥港口优势,夯实储备基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提质增效,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物资储备能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粮食储备
供应取得新成效。
落实地方粮油储备规模,全市地方储备粮规模11.97万吨,其中2020年底晚粳稻占比增加至30.45%,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积极稳定粮源,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
稳定的合作关系,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二是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
全市成品粮储备量能够满足15天的市场应急供应,基本实现全市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城乡全面覆盖。
完善
粮食流通监管体系,强化履行粮食流通监管职能,成立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具备粮油全指标检测能力。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期间新建标准粮食仓容8.24
万吨,市级与普陀区均已建成与储备规模相匹配的现代化中心粮库,科学储粮新技术、新装备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民营企业建成52万吨浅圆
仓。
四是港口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不断完善港口仓储物流
设施,建设集进口大宗粮油中转、加工、仓储、交易于一体的大型粮油产业基地,建成2个5万吨级兼靠8万吨级码头、
1个15万吨兼靠20万吨级码头,能够接纳、疏运国际最大
级别运粮船型,粮食流入与流出实现了散粮化和无缝化衔接,
服务体系和集疏运网络不断完善。
2020年园区粮油工业产值共计57.4亿元以上。
综观“十三五”时期粮食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土地和淡水资源缺乏,本地粮源不足,产需缺口仍然较大,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继续扩大。
粮食种植生产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成本高、粮食种植同其他行业比较收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持续下降。
加工业以大豆加工为主,品种单一,产业发展尚处低端,产业关联度不强、融合度不高、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粮油品牌价值低。
仓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县区仍以地下洞库为主,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应急加工企业运转困难,岛屿较多且交通运输不便,粮食市场主体发育不足,粮食流通组织化程度较低,应急供应体系有待完善。
物资储备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储备品种有待优化。
(二)发展形势
从国际国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
球粮食供给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作为洲际、南北海运以及江海联运的枢纽,迫切需要增强粮食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
大豆等品种进口依存度过高、来源地集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对我国粮食进口稳定性带来巨大风险,对依托港口进口原料的粮食产业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实施,有利于借势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强优势产业、补齐科技人才短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都市圈发展中更好发挥优势和作用。
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保障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等作出重要部署,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内循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该充分发挥区位和港口优势,提升发展质量,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粮食枢纽节点,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和物资供应链稳定的重要载体。
从省内看,浙江省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
率25%左右,粮食生产总量不断下降,虽然近三年有所缓和,
但三大主粮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来满足的状况将长期不会改变,同时,随着浙江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持续上升,食物需求结构转型将加速,对动物性产品以及饲料粮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将加大对玉米、大豆等的供应压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是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所在地,是覆盖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的粮食物流节点,具备得天独厚的粮食安全保障优势,应充分发挥自
贸区作用,打造粮食产业园和物流中转基地,优先推动粮食枢纽、基础设施和保税交易中心建设,打通浙江省高效率、多样化粮食流入通道,从而有效地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成为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基地、长三角地区进口粮食“龙头”物流枢纽、国家重要的粮食宏观调控基地。
从市内看,“十四五”将加快“四个”和“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建设,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重点加快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发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江海联运枢纽港,全面优化江海联运物流体系,率先建成国家江海直达运输示范区;
推进与长三角城市在港口发展、基础设施、产业联动、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作;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做大油气、矿石、煤炭、粮油等大宗商品贸易规模,推进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进口粮食保税储存中转基地建设,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
统筹群岛全域发展,增强城镇、港口、工业区、物流区、商贸区等功能区块的有机联系,促进港产城一体发展;
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具备一定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的特色农副产
品,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深化“星级粮库”创建,提升现代化
粮食仓储管理水平,对在更高层次上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发展粮食产业提出了新要求。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第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统一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储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总体要求,对标对表浙江省“重要窗口”的目标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紧紧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统筹的“五大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聚焦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产业经济、健全物资储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高效物资储备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政策和标准等方面引导,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健全粮食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监督机制,持续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市场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粮食物资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夯实市场发展基础,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增加有效供给。
坚持创新发展。
强化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强大动力和支撑作用,科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绿色生产、绿色存储、绿色加工、绿色消费。
有效促进节粮减损,坚持资源节约、低碳循环发展,推动建设爱粮节粮型社会。
坚持融合发展。
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导各类资源向行业集聚,推进产业融合、区域融合、粮食和物资储备融合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
紧扣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以及“十三五”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集中优势兵力在重点方向上持续发力,整合存量资源,优化增量资源,提升整体功能,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产业经济竞争优势突出,仓储体系绿色化现代化,物资储备效能明显增强,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实现市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目标,即提升粮食储备供应能力,加强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推动国际粮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监管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
全面建成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现代应急体系,粮食和物资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粮食储备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储
备粮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品种结构更加合理,轮换运行机制灵活高效。
全市储备粮数量增加至12.87万吨,满足6个月
市场供应量,晚(籼)稻比例达到40%以上,成品粮油储备增加到5150吨,地方食用油储备足额到位。
——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到2025年,全市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立,储备物资管理机制逐步建成,品种规模和结构布局更加优化。
物资储备库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形成多元储备方式,科学储备调配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形成“统筹规划、分级负责、资源共享、集中调配”的物资储备体系。
——国际粮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
园区建设完成集装箱泊位1个,引入亿元规模以上物流类企
业2家,提升3家粮油产业龙头企业,加工能力超过300万
吨/年,仓容超200万吨,码头吞吐能力达4000万吨/年,
着力建设国家和浙江省主要粮食储备和调控基地、国家级粮食物流枢纽、进境粮油保税交易加工基地和长三角综合应急保障基地,园区综合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打造链接内外、多式联运、辐射力强、成链集群的国际粮油产业园。
——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绿色高效。
到2025年,仓储物流实现绿色化、智慧化发展,利用港口和区位优势,实现洲际粮食运输船型升级,建成设施设备现代化、绿色储粮生态化、仓储管理规范化、物流网络智慧化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信息化智慧化程度大幅提高。
到2025年,强化价格监测、统计调查和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打造升级现有粮食监督检查平台,建设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基本实现政务业务服务、储备动态监管、应急指挥调度
协同高效,粮食和物资核心业务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
专栏1“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指标
序号
类别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1
安全保障
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数量(个)
—
预期性
2
综合性应急物资储备库数量(个)
约束性
3
政府粮食储备规模(万吨)
11.97
12.87
4
政府储备粮中晚稻比例(%)
≧30
≧40
5
社会责任储备规模(万吨)
6
救灾物资储备规模(万元)
690
1800
7
其中:
政府实物储备规模(万元)
1500
8
产业支撑
粮食产业总产值(亿元)
57.4
70
9
主营业务收入过十亿企业数量(个)
10
粮食物流枢纽数量(个)
11
国家粮食现代物流(产业)示范园区数
量(个)
12
绿色发展
高标准粮食储备仓容(万吨)
52
62
14
绿色储粮比例(%)
48
≧60
15
三星级以上粮库数量(个)
16
创新驱
动
“浙江粮仓”覆盖率(%)
100
17
综合性应急物资储备库信息化覆盖率
(%)
18
节粮减
损
粮食储存自然损耗(%)
≦0.2
三、提升粮食储备供应能力
(一)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
提高粮食订单奖励力度,加强对优质品种的奖励,适当调整政府储备规模,根据人口变动,合理确定市级储备规模,到2025年全市地方储备规模达到12.87万吨,落实相关扶
持政策和责任义务,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制度,积极探索社会化储粮,鼓励城乡居民储粮。
根据市粮食供求现状和市场调控需求,建立地方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相结合的多元粮食存储体系。
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政府储备
口粮比例不低于70%,晚稻储备比例达到40%以上。
持续
推动储备粮品种向优质化发展,开展优粮优价、优质优价轮换,提高储备粮原粮品质质量。
在遵守国家对轮空期和月均实物库存规定基础上,推进地方储备粮库存统筹动态平衡管
理模式,确保储备库存常年不低于70
,通过增加省外异地代储(不超过20%)、储备与加工相结合等方式,探索储加模式,创新储备轮换机制。
(二)完善粮食产销衔接体系
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产销衔接体系,重点发展与东北、江苏、安徽等地以合同、订单和建立种植基地的形式开展产销合作。
稳定粮源采购渠道,引导本地粮食企业到粮食产区建立收、储、加基地,建立一定数量的异地粮食储备。
构建稳健的、统一的销售网络,借助长三角区域性粮食产销合作洽谈会、交易会品牌效应,构建长期稳定、高效精准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
发挥粮食物流枢纽优势,引入主产区粮食企业和经销商在建立储、加、销一体化的粮食经营企业;
深化与宁波等省内粮食产业基础较好市县的成品粮油购
销合作,通过行业协会或开直营店的方式,保障岛屿间粮油供应。
推动发展“互联网+粮食”新模式,搭建粮食产销网上
合作平台,开展精准营销。
鼓励省外粮食企业将优质粮源调入,由粮食物资部门提供费用较低甚至免费使用的“公共
仓”,具备条件的可与储备结合。
通过进口补充优质粮源,依
托港口优势,打通巴拿马型大豆洲际运输通道,适度多元化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三)优化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优化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布局,通过应急保障中心、应急储备库、配送中心、应急网点的合作共享,形成辐射全市的粮油和重要应急救灾物资的24
小时基本救助保障圈。
利用“甬舟一体化”建设机遇,建立
以和粒粮食物流批发市场为中心、大型骨干粮食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为一体的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借力优质粮食工程,扶持大企业,在各岛屿建设直营店等方式建设完善的销售体系,保障海岛粮食应急供应。
维护升级现有的粮食应急加工设备,保证粮食设备正常运转,提高粮食应急加工能力。
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制机制。
完善粮食应急供应预案,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建设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保障到位。
强化升级监测预警体系,全面融入浙江省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优化信息监测网点布局,加强粮食市场价格动态情况巡视工作。
专栏2应急保障中心建设
发挥“甬舟一体化”发展优势,建设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实现应急保障与市场体系有机结合,重点推动市和粒粮食物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等,联接本市和粒物流粮食批发市场和宁波粮食批发市场,以及大型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加强应急加工和配送能力,形成甬舟两市一体化的应急保障能力。
加大粮食和物资储备设施整合优化力度,建立各类储备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储备体系,提高应急储备整体效能,提高粮食应急保
障能力。
专栏3岛屿应急能力提升
强化粮食市场应急监测预警,修订完善了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细化成品粮供应预案。
制定多元的成品粮保障机制,加强与企业等组织的协同合作,构建地方成品粮储备、军粮、加工企业成品粮库存共同组成的成品粮体系,保障应急成品粮供应。
调整补充岛屿应急供应网点,加强海岛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和升级,借力优质粮食工程,引进大型成品粮油购销企业,通过在个岛屿建立直营店的方式,构建稳健的、统一的销售网络,保障岛屿间粮油应急供应。
构建驻军船、运输船目录储备,打造岛屿应急运输保障主力军,强化岛屿应急物流设施装备。
完善岛屿应急处置协调联动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应急事件处置部门间应急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各项联动工作内容。
与交通、港航部门建立应急车辆通行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开辟绿色应急运输通道,保障应急运输计划立报立办,采取定期会商、重大突发事件随时会商的应急联络制度。
建立应急救援人
才队伍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专业培训、应急演练常态化机制。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专栏4洞库提升行动
按照试点先行,升级改造一批、疏解腾退一批、调整功能一批的分类优化原则,系统推进地下洞库提升行动。
试点推进洞库升级改造,加强与科研单位产学研合作,于定海区择优选择1个洞库进行试点。
从地下洞库仓门保温密闭性改造,优化仓门组合设计,满足启闭灵活、保温、气密、防潮、防鼠、防
汛要求;
墙体防渗防潮防霉防结露改造,结合安全性检测进行局部修补加固和内墙防水隔热处理;
通风系统改造,探索吸出式负压通风;
洞库适宜运输设备配备,探索采用包散结合进出仓方式,探索应用负压管道输粮等气力输送装置等,提升机械化水平;
以及防暴电气系统安全改造、防雷防静电系统改造和消防监控系统改造等方面着手,形成洞库升级改造可推广方案。
酌情逐步扩大改造范围,优选仓容量大、交通便利、运行较好的洞库,充分发挥洞库绿色储粮作用。
原则上对仓容量小、分布偏远、长期闲置的洞库采用逐步退出
机制,置换土地用于后续发展;
对地理位置优越且不宜储备粮食的
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
完善两区两县中心粮库布局,推动储备向现代化中心粮库集聚,提升粮食储备仓容设施水平。
重点推进岱山县中心粮库的规划建设,升级改造市本级中心粮库现有设施,扩大普陀中心粮库储粮规模。
系统推进地下洞库提升行动,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充分利用洞库低温恒湿节能储粮特性,改善洞库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分类优化全市地下洞库布局,打造地下洞库储粮特色名片。
进行用途转移升级,盘活资产改善运营。
专栏5绿色仓储工程
以现有储备粮库为基础,以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重点园区为示范引领,重点建设市本级中心粮库二期工程和岱山县中心粮库建设项目,加快市县两级粮食仓储设施的绿色升级。
发展分仓储存升级技术,根据粮食质量品类进行分仓储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标准,完善现代粮仓功能性仓型和功能性构造。
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包括粮食保质干燥洁净能源和新工艺、现
代低温保鲜储粮技术、氮气等气调储粮技术、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浅层地能控温储粮技术及装备,静音储粮通风风机技术设备等,提升仓储环保节能性能。
推动智能化升级,包括智能化仓库管理、多参数粮情检测装备、巡仓机器人等,提升高效设施设备应用、自动化清理干燥和智慧化
运输调度等水平。
推广应用绿色智能仓储技术。
新建工程优先考虑建设高标准仓储设施,采用绿色建筑,选择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推行分品种、分类、分仓储存,推广低温保鲜技术、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和高效进出仓技术,提升高效设施设备应用、自动化清理干燥和智慧化运输调度等水平。
每个县打造一个绿色仓储示范库,因地制宜在设施建设、仓储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仓储设施的提升,为全市仓储设施的升级奠定基础和引领示范。
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精细化。
全面升级粮库的标准化管理,优化仓储作业流程、细化各环节仓储管理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量化管理标准,完善考核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
方法,强化协作配合,对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实施准确、快捷的规范和控制,打造粮食储备和中转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以仓储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工作模式、行业标准和监督管理,促进粮食储备库在硬件条件改善、管理能力提升、业务流程规范和环境设施美化等方面取得实效,推动粮食储备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上档次。
四、加强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一)调整优化物资储备规模布局
调整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应急救灾储备总量原则上按照满足自然灾害救助预案Ⅲ级响应启动条件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的生活保障需求进行落实,并兼顾其他类应急物资储备。
市级储备总量至少满足1个县(市、区)的应急抢险救
援和受灾群众安置需要,县区级储备总量至少满足2个乡镇
(街道)应急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安置的需要。
按照“储为所用、储优适需、规模合理”的原则,建立市物资储备品种目录,酌情适时调整。
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按照就近储备、调运迅速、保障有力的原则,在多灾易灾县区、乡镇(街道)分散代储,适当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和储备规模,以满足快速应急救灾的需要。
(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制机制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储备体系,将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政府储备和商业、企业以及社会储备有机集合,依法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的统筹管理,推动区域合作,提升物资储备效能。
立足大应急、大储备、大统筹,建立政府统一管理体制,由专设部门统一归口统计全市物资储备品种、数量、存储库点等,建立全市物资储备一个平台、一本账,强化物资储备的集中管理和统筹协调,完善市、县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区域统筹、协同保障的的物资储备体制。
强化物资储备体系分工协同机制,实现各级政府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密切配合、协同高效的治理模式,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合力,提高应急保障效率。
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规划对接、平台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急共保的长效机制,加大储备防风险跨区域的协同保障。
(三)加强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浙粮〔2020〕14号)文件精神要求,建成以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和嵊泗县救灾物资储备库为骨干的分层次、多品种、广覆盖的多级物资储备网络。
采用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充分利用已有库
房和设备,加快统筹推进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救灾物资储备库,每个县区至少建成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便利、调运快捷、储存安全、保障高效的现代化救灾物资储备库,推进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和嵊泗县
专栏6救灾物资库建设工程
以补齐短板、提升效率为导向,统筹全市物资储备存量资源,弥补县区级物资储备设施缺口,提升智能化及机械设施设备,实现与本级救灾物资储备规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食 物资 储备 发展 十四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