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28页精选文档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92206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2.75KB
广州市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28页精选文档Word下载.docx
《广州市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28页精选文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28页精选文档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序言3
一、“十五”时期广州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特点3
(一)总量大、增速快3
(二)结构日趋优化4
(三)效益竞争优势突出6
二、发展环境7
(一)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7
(二)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0
三、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1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1
(二)主要目标12
四、“十一五”工业重点发展产业13
(一)汽车产业13
(二)石油化工产业16
(三)电子信息产业17
(四)医药产业19
(五)机械装备产业21
(六)钢铁产业24
(七)轻纺产业26
五、工业布局调整规划28
(一)工业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导向28
(二)工业布局调整目标30
(三)工业分类布局调整要点30
六、保障措施38
附件:
广州工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草案)
广州工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表(草案)
“十一五”期间广州工业空间布局总图及支柱产业分图
广州市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送审稿)
为适应“十一五”时期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
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对“十一五”时期全市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进行宏观指导。
一、“十五”时期广州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一)总量大、增速快
广州工业经过“九五”时期的调整,“十五”时期特别是后半段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19年,工业总产值6770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倍,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五年净增产值3670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净增量的2.7倍;
2019~2019年年均增速18.3%,比“九五”时期年均增速加快2.6个百分点;
尤其是“十五”后半段工业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后三年合计新增工业总产值约3000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新增额5倍左右,基本相当于“九五”末期2000年全年工业总产值。
2019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867.53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以上,年均增速16.5%,比“九五”时期加快2.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经济增速2.7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5%,比200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4.4%。
(二)结构日趋优化
1.广州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五”以来,在汽车等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增产带动下,重工业生产不断加速。
2019年2月,全市重工业产值首超轻工业,标志着全市轻重工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工业化进程步入重化产业为先导的新经济周期。
2019年,全市轻重工业比重为41.6:
58.4,重工业比重较2000年大幅上升了15.2个百分点,工业重型化态势明显。
2.支柱产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目前,汽车等机械装备、石化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钢铁、制药、轻纺、新材料等全市七大重点发展产业的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
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化、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年均增速约31.3%,高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28.0%上升到42.8%,同比提高了14.8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所占份额不断扩大。
2019年,支柱产业实现利润232.0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比重超过六成,充分显现其强有力的龙头带动作用。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2019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10.4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3%,比2000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速30.1%,高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速11.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约50.5%,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市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
4.名牌战略取得新进展。
2019年,全市新增工业产值中约有四成来自名牌产品企业的创造,名牌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5%,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
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名牌21个,省名牌产品146个,分别占全国、全省的2.27%和16.57%。
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32个,超5亿元的品牌56个,超亿元的有143个。
5.各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
“十五”时期,我市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国有、三资、民营企业同步大发展,多元结构生机显现的良好局面。
一是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2019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以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7.5%的比重,创造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35.7%;
与此同时,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273.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6.8个点,充分显示我市国有企业经过改革重组生机勃勃。
据统计,2019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和职工人数分别比2000年减少118户、6.66万人,但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却分别增长了37.7%和111.7%。
二是三资企业仍是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2019年三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99.77亿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65.0%,比2000年提高约18个百分点,在我市各类企业中比重最高,增速最快,是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三是民营企业发展步伐加快。
2019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1458.1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5%,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9.1%,比2000年提高6.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1.09亿元,比2000年增加0.5亿元,户均产值提高91.2%;
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700多户、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77户、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8户。
(三)效益竞争优势突出
1.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屡创新高。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点以上,比全省高30个点以上,比2000年大幅提高61.5个点。
2.工业盈利水平持续高速增长。
2019年,广州工业以不到全省1/5的产值创造了全省近1/4的工业利润,利润率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19年,全市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84.09亿元,相当于2000年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3.2倍,分别相当于东莞、佛山利润总额的3.5倍和4.8倍。
在全国六个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上海、北京、天津、苏州、深圳、广州)中,广州工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工业资产贡献率和资金利税率均排名第一。
3.综合能耗水平不断下降。
近年来,我市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每元工业利润耗电量均比国内主要工业城市低。
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在逐年下降,分别从2000年的每万元0.46吨标准煤、1.60吨标准煤下降到2019年每万元0.36吨标准煤、1.31吨标准煤,与全国工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上海、苏州、深圳、天津、北京等五城市比较,广州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最低。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万元工业产值粉尘排放量及污水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约一倍和50%以上。
虽然“十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成效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中,既有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有近年暴露出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包括:
产业发展环境有待继续优化;
产业组织结构层次不高,实力不强;
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集中度不够高,带动力强的特大型企业少,部分行业的产业链缺乏关键环节;
工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规划滞后于城市规划,工业集聚地的专业化和特色不明显,难以充分发挥产业相互支撑和配套效应;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能力不强等。
二、发展环境
(一)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国际产业链的全球化延伸和再配置为广州工业融入世界经济利用两种资源和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目前,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有利于我市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工制造业方面有很强的国际比较优势,而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在发展工业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
广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着每年近3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
截至2019年末,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140家落户广州(占全省的比重高达80%),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州设立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和2000多个办事机构。
一年近2000亿元的市场购买力,使众多外商越来越看好广州的前景,广州正日益成为他们投资及创业的乐土。
二是国内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为广州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氛围。
“十一五”期间国内城市化、工业化的双重推动,使经济又具备了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条件,另外整个世界经济在此期间将保持较高增速,因此可以预期进入国内的外资以及对外的贸易总量将继续扩张,我市工业发展将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领域将在外资外贸企业的带动下紧跟世界发展步伐全面链接国际生产与营销体系,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加强;
传统产业在竞争刺激与高技术改造下不断更新装备、优化产品结构,竞争力将日渐增强。
这种优化产业结构的增长模式,将为我市的工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的前提。
从国内的重点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一批特大型冶金、石化和原材料等重化工业产业和消费产业(如汽车)加速发展,我市正是在汽车、石化、钢铁等产业上具备相对的规模和优势,这样国内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内涵将为我市工业的优势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三是CEPA协议实施和泛珠三角等区域的发展给广州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粤港澳“大珠三角”整合成功和优势互补以及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和实施,意味着这个地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现,对广州而言则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广阔和深远的经济发展腹地,在转移低附加值产业的同时,通过“腾笼换鸟”,为承接高档次的产业转移腾出了空间,也使珠三角周边区域甚至周边省区可以获得广州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而发展壮大自身的区域经济,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为广州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四是广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加强为充分发挥广州工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供了重要条件。
珠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对工业原材料等重化工业产品需求极大,而广州作为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从产业链的配套衔接看,正好可为珠三角发达的加工制造业提供石化、钢铁等上游产品,从这个方面说广州在区域内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
2019年省八次党代会明确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2019年初,又进一步明确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国家有关部门也对广州的汽车、钢铁等重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和南沙开发等给予了较大的支持;
省委、省政府制订的提升产业竞争力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全省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的规划布局作出引导和调整,强调既注重促进珠三角产业加快升级和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又充分考虑东西两翼和山区的特点、资源优势,提高区域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这更为我市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机遇。
(二)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新一轮城市竞争加剧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对广州工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压力。
一方面,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近两年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产能严重过剩的不良后果逐步显露。
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间各城市与区际竞争将更趋激烈,而工业又处于其中的焦点地位。
各城市都力争获得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工业资源的战略地位,同时在争夺、占领和控制工业市场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对我市工业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构成了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二是环境承载力的约束对广州工业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要求将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逐步降低。
而依据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十一五”期间又是我市重工业高速增长的阶段,环境承载力将受到进一步挑战。
同时,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政策力度以及社会民众对环境标准的提高,从政策和社会层面进一步减弱了环境的承载力,这些都对我市工业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广州工业的发展后劲产生了严重制约。
虽然我市工业近年来在速度、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比之下,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还不够快,创新链条中的研发、转化环节还有待加强;
现有的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还比较低;
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仍未从根本上得到确立,拥有核心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够多。
这种状况如得不到及时的改变,将严重影响我市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削弱我市工业的发展后劲。
四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广州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了较大障碍。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的市场。
而我市目前围绕消费者的生活服务业十分发达,而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设计管理、咨询为核心的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体系发育明显不足。
这不仅影响我市工业门类中主要产业链的延伸、优化和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而且影响区域内与区域间的产业关联、融合与拓展,将会制约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我市现代制造业发展及传统工业在改革改组和改造中重新焕发活力构成较大障碍。
三、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以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格局,推动产业链条集聚从工艺性向价值性转变,把广州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带动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基本原则:
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重点发展汽车、造船等机械装备、石化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制药、钢铁、轻纺等产业,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集中力量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的竞争力。
二是集约经营的原则。
通过资产重组、推进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是以点带面的原则。
突出抓好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针对薄弱环节,努力促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竞争力的提升。
四是发挥聚集效应的原则。
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主要工业集聚地。
五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
要把发展广州工业与发展循环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环境对工业的承载能力,牢固树立发展绿色工业的理念,更加重视节能降耗,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全面增强广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主要目标:
规模目标——工业总产值超过13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工业增加值3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5%左右。
品牌影响目标——形成超过200个国家和省级工业名牌产品,全市名优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0%左右。
发展后劲目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超过55%。
环境支持目标——循环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迅速发展,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
四、“十一五”工业重点发展产业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努力形成广州工业新优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继续重点发展以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以广石化扩能项目、南沙石化基地等为重点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业,以计算机及零部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软件(嵌入式软件)、新型光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业,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机械装备工业、钢铁工业、轻纺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
(一)汽车产业
1、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零部件与整车协调发展,按照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零部件产业为突破口,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努力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根植性。
到2019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左右,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把广州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亚洲地区主要汽车文化发展中心之一,形成以电子商务平台与连锁销售店相互支撑的全国汽车营销体系和物流体系。
汽车整车:
到2019年,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产值2000亿元左右。
零部件:
到2019年,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
重点培育一批外向型出口产品,把广州发展成为部分零部件全球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
摩托车:
到2019年,摩托车年产量达到350万辆左右、产值200亿元左右,培育壮大5—8个在国内有突出影响的摩托车品牌。
2、发展重点
利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汽车需求迅速增长的大好时机,发挥我市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优势,利用“外资外技”和“民资民营”两方力量,以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等大型汽车企业为载体,以先进汽车制造技术为支撑,积极参与世界汽车产业分工,做强做大,尽快形成以轿车产品为拳头,龙头企业积极带动,汽车工业、摩托车工业齐头并进,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协调配套、同步发展的现代汽车工业体系。
(1)乘用车产业:
扶持乘用车生产企业做强做大。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中高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产品。
重点扶持广州本田汽车扩能、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扩能和广州丰田汽车等项目建设。
(2)商用车产业:
以合资建设商用车项目为契机,加快大中型客车、专用汽车、轻型货车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促进企业的联合重组,整合做强。
做强做大五十铃、骏威等客车生产企业,形成客车生产高、中、低三个档次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
依托广州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日野商用车、广东明威专用车、广日专用车有限公司等重点商用车生产企业,研究开发各种型号的载货汽车、牵引车以及各类专用汽车等商用车产品;
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汽车,争取2019年批量生产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产品。
(3)汽车零部件产业:
把汽车零部件工业作为产业的重点,与整车共同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引进吸收和联合开发相结合之路,努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并逐步参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设计。
通过合资合作,主动融入国际研发体系。
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系统化、模块化配套能力,加快零部件产业升级,由单一零部件向总成转变,由单纯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产品转变。
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产品,加快发展汽车电子类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底盘零部件、车身及附件、通用零部件及满足现代汽车生产要求的安全、环保、节能等功能性零部件和轮胎、汽车化工等相关产品。
促进重点乘用车项目的零部件企业发展,力争使其产品进入乘用车生产厂的国际采购网络之中。
(4)摩托车产业:
鼓励摩托车生产企业整合做强。
通过引导企业整合,兼并重组,组建大企业集团,提高整体实力。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适应海外和农村市场需求的不同档次的新车型。
在提高摩托车行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持适度发展。
(二)石油化工产业
加快发展炼油、乙烯及石化深加工、汽车和电子化学品、涂料及其他有原料和市场优势的精细化工产业和产品;
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低污等高新技术产品;
加快发展壮大中间学科产品。
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推动向化工园区聚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
到2019年,石化工业总产值争取达到2200亿元,年均递增18%左右。
主要目标是:
炼油:
加工能力达到2500万吨/年。
乙烯:
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年,建成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合成树脂和化工新材料聚乙烯和聚丙烯:
总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年以上。
建设3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装置。
精细化工:
精细化率大于50%,初步形成表面活性剂、高档涂料油墨、食品饲料添加剂及电子、汽车、造纸专用化学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的开发、生产基地,使其具备经济规模及系列化、专业化的行业特色,精细化工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水平。
以炼油、乙烯为龙头,重点发展原油加工、乙烯、石化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等产业。
(1)炼油和乙烯。
按“就地发展、加快进度、注重环保”的发展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油化一体的优势,大幅提高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建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基地。
(2)聚乙烯和聚丙烯。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设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化聚烯烃装置,建设百万吨级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其他树脂生产基地。
应用新催化剂技术、聚合技术、应用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提高聚乙烯和聚丙烯产品的竞争力。
鼓励发展达到经济规模、技术先进、具有竞争力的ABS、丙烯酸及其酯类、芳烃等其他市场短缺的石油化工产品。
(3)聚氯乙烯。
发挥中直企业和地方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各自优势,积极引进技术和投资,平衡乙烯资源,建设30万吨/年PVC装置,配套建设20万吨/年离子膜氯碱装置。
(4)涂料。
汽车漆:
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和合资合作,发展高档轿车用涂料,高起点地建设万吨级汽车漆生产基地。
高耐候建筑乳胶涂料:
发展耐候性能10年以上、耐沾污性好的建筑涂料,如硅丙乳液和氟碳乳液等高档基料乳胶漆。
功能性涂料:
利用广东稀土资源丰富的条件,开发稀土发光涂料;
开发耐热涂料、防火涂料等。
(三)电子信息产业
1.发展目标
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大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发展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
至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要超过1800亿元,年均增长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 工业 发展 空间布局 28 精选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