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 2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83420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63.95KB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 2Word下载.docx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 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 2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22:
大学的专业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基础教育上移,通识教育增强。
如何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我们的基本理念。
P23:
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教师综合意识与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
第二,培养教师的大学改进课程结构,跨越学科界限,拓宽学术视野,培养适应综合性教学的新师资;
第三,改进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结构,突破单科进修的固定模式,为教师的跨学科进修提供机会。
P24:
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也非得在高中才能进行,那就大谬不然了。
简单内容的学习同样可以具有探索性,而复杂、深奥知识的学习照样可以是接受性的。
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
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P25:
天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正是研究性教学的心理基础。
研究性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P26:
研究最重要的是要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然后或者通过实验、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等等,去验证或推翻假设,然后把研究的过程、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最后,如果有可能或需要的话,提出某种建议。
P28: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
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P30:
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P35:
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并且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和检查他们。
没有一个国家的教材是完全一样的,有些相同年级教材的内容相差三分之二。
就说明对基础的理解本身就是主观的选择。
散点教学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P38: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
P39: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能不能得到真正贯彻的关键。
课堂内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非但不会与升学相矛盾,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科教育,因此课堂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落实到学科教育中去。
P40:
科学分为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对知识的理解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知识是预设的,也就是预先早已具备的;
第二,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凯洛夫《教育学》;
第三,人格化的,即知识和人的品行联系在一起。
这些特征决定了传统知识教育的特征:
第一,被动接受的;
第二,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
第三,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
P41:
在科学教学中,是把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还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
P42:
科学又是发展的,而且发展性才是科学的本质。
P43:
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却不是确定性。
P44: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系统——作概括和结论;
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作业)。
杜威的五个教学步骤:
设计问题情境;
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P46:
杜威的这一思想,开启了现代科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大门,对我们变革科学学科的教育有深刻的意义。
科学教育的过程就不再是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而是发展学生富有个性的综合科学素养的过程。
P47:
科学呼唤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
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
P54:
人文学科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神学等研究领域。
我国图书被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国外的图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文科被消融在科学之中,文科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被涵盖在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中,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被认为适合于解决文科问题,甚至于只有用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文科问题才是正确的,才有发展前途。
标准化测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科学意识形态主义。
P56:
人文学科的价值被瓦解了,人文学科的独立性和人文学科教育的特殊性被忽视了。
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
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
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
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强调主观感受。
P63:
王国维先生、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不是德育,美育也不等于艺术教育。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超功利的境界。
P69:
美育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但如果不能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不能体验一种美的情怀,不能接近和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那只是活动,而不是美育。
P70:
美育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这只是从文学艺术的典型性、深刻性来说的,而不是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的。
P74:
班级授课制的祸根?
班级授课制一开始就种下了教育的一系列祸根;
非针对性、去个性化。
班级授课制的另一个祸根在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消磨。
传统教育顺带种下了第三个祸根——师生间的尊卑差异。
P76:
存在着第一种误解是,认为信息技术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电化设备一样,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
P80:
体育精神是一种强力的冶炼,是一种冒险精神的培养,是一种运动习惯的形成。
P82:
有运动不等于就有体育。
P83:
体育是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表现。
P84:
原始动力的第一个基本特点是自发性,是自由自在的放纵。
第二个基本特征是攻击性。
第三个基本特点是情绪性的、非理性的超越。
P87:
艺术教育是一种语言教育。
P89:
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无疑是要使受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某一艺术所蕴涵的基本意义。
P92: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传情,检验传情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打动学生。
而感情对于艺术来说却是一回事。
艺术与情感分离开来就不再是艺术了。
P96: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P98:
卢梭希望通过自然主义的教育培养“自由发展”的人,美国的杜威希望通过“无目的”的教育培养有民主意识的公民和建立民主的国家,全世界1%的教育经费支撑了15%的教育人口。
P101:
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P103:
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概念。
P104:
应试教育虽然不一定是英才主义的教育,但基本上也是以英才为核心的,是为了英才和有利于英才的教育。
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位的素质教育。
P105: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的美国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就是:
8岁学会阅读,12岁学会使用互联网络,18岁完成大学教育进入终身教育系统。
P106:
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
P109:
误解之五,素质教育有一种统一的标准模式。
因此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一个标准模式,将来也不会有一个标准模式。
P111: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数字化不仅可以传送文字,而且可以传送声音、图像、色彩甚至动态画面、集音、型、色、态于一体。
P112:
创新能力是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核心。
P113:
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P114:
比尔•盖茨在信息革命方面的贡献,不仅使他个人的财富不断增值,连续4年蝉联世界首富,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信息、电脑技术方面的贡献,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关系的认识。
P116:
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什么呢?
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
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是创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
培养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崇尚的新教育质量观。
P118:
创新人才是具备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基本素质的创新人才。
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
P119:
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道路哪些道路?
第一,实现多元化的高考制度。
第二,建立弹性教育制度。
第三,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
第四,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目标。
P122: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
P123:
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P129:
修道之为教——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P135:
培养哲学王——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
从柏拉图的理想图开始,到法国涂尔干的社会化说、美国帕森斯的社会角色说,同样具有社会理想主义的明显倾向。
P142:
动物性,简单地说就是行为受欲望、本能和情绪支配的特性;
所谓神性就是行为受理性、智慧和意志控制的特性。
P145:
逻辑、文法、修辞是西方教育史上始终受到重视的内容。
文法、修辞、逻辑与柏拉图提倡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一起,称为“七艺”教育。
文法、逻辑、修辞又被当作“三艺”。
P150:
斯宾塞把科学知识分成五类,构建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第一类:
生理学、解剖学。
第二类:
读、写、算。
第三类:
心理学、教育学。
第四类:
历史学、社会学。
第五类:
文学、艺术等。
P151:
赫尔巴特以伦理学、道德哲学为基础,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的手段。
P157:
教育的人文主义常常是以批判主流教育的姿态出现,它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人为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
代表者当首推老庄。
P160: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老子》四十一章)
P163:
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教育观最重要的代表当数夸美纽斯和卢梭。
P168:
人文主义教育的第三个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P169:
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并普及欧美,其代表人物有海德洛尔,萨特。
P171: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创造人格的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
P172:
1970年,法国的保尔•朗格朗根据他以前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时给联合国的报告,写成了《终身教育引论》。
P174:
人文主义教育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
第一,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矛盾。
第二,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道德纪律的矛盾。
P177:
杜威倡导“在做中学”。
P181:
学术的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非常注重学科逻辑体系、理论范畴的构建,注重形式的研究。
P182:
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
比如教育政策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课程研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P183:
政策研究成为学科发展的主题和新的重心,并不是教育独有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门综合性学科——公共政策学异常迅速地发展起来。
P184:
国家地位的日益突出,使得国家决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P185:
重点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从静态研究转向了动态研究,从形式研究转向了功能研究。
P186:
把政策本身——政策的内容、政策制定的过程、政策执行的结果、评价政策成败的标准等——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我国近年来明显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内容:
首先是一项政策的绩效性;
第二,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第三,政策制定的民主化。
P188:
学术研究分成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技术理论研究和工艺研究四个层次。
P190:
所谓决策者的研究意识,是指决策者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看待政策现象和处理政策问题。
P192:
研究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特征是它的客观性和反思性。
所谓客观性是指政策虽然是主体决定的结果,是决策者思想、情感、意志的表现。
P197:
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
P199:
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首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将教师列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
P200:
教师是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关于教师的专业特征,从静态的方面说,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专门化的学术知识,这通常以学历标准来衡量。
第二,教师的职业倾向性,比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
第三,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有人称之为教育形态的知识。
P202:
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要形成课程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每门课每周开几节都是有国家统一确定的。
所以我们长期以来只是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
P210:
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的线形观。
问答题和论述题汇编(附答案)
1、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指导、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
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
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2、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
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3、什么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4、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P14怎样理解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答: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在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5、实现综合性教学的关键和相关要求是什么?
P18
综合性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要求有三点:
一是教师综合意识和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
二是培养教师的大学改进课程结构,跨越学科界限,拓宽学术视野,培养适应综合性教学的新师资;
三是改进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结构,突破单科进修的固定模式,为教师的跨学科进修提供机会。
6、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
P24
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7、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P144
(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2)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3)系统——作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8、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P37
(1)暗示——设置真实的情景;
(2)问题——在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维的问题;
(3)假设——做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推理——根据假设推导结论;
(5)验证——验证结果并得出结论。
9、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
非标准答案的。
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10、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的区别是什么?
直线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完全安排好的,既不能跳过也不能旁骛,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知识,并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和检查他们。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的,是无法跳过的。
可是这样的假设既缺乏事实根据、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散点教学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它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
而是选样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11、对中国传统知识教育的理解以及知识教育的相应特征有哪些?
中国的知识教育具有了—些自身的特点:
第一,知识是预设的。
第二,所传授的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学习者只是消极接受;
第三,人格化的,即把知识和人品联系在一起。
这些特点决定了知识教育具有相应的特征:
第一,重结果甚于重过程。
其实、所有后续的知识都是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知识都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因此知识过程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所有习题都有标准答案。
第三,教育者对知识重要性的看法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超过了市场、社会的需要,
12、科学教育包含哪四个层面的教育?
四个层次的内容:
13、文科教育的整体的教育观是什么?
整体的教育观首先是感悟,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
其次是理解,理解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理解作者看问题、分所现象的视角和方法;
第二是表达,能够以课文为例子,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
最后,也是最终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自由.个性化地感悟事物、体察社会和人情,创造性地表达人生。
14、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P46
15、美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美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技能技巧,而在于培育美的精神.即对美的境界的追求。
16、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
61—62
(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强化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
(3)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17、当今对信息技术存在着哪些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认为信息技术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电化设备样,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以电脑为核心、以网络为纽带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功能和对教育可能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估计个足,对已有的功能也只是采取消极的等待态度。
第二种误解,即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的原理,所以有极大的畏难情绪,有种非我辈所属的自卑心理:
其实,运用信息技术未必懂得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与人交朋友,它追求的最大目标是比电视机操作还简单。
18、知识增长方式的变革与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知识的增长方式呈现四个明显特征:
一是知识加速增长;
二是知识综合化趋势成为知识增长的本质特征;
三是理论迅速向技术转化;
四是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其中知识的传播方式经历了四次革命,从文字的诞生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电子通信的发展,再到现在的信息化、网络化,每一次革命都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深的变革,其速度之快,超出了一个人的想象。
比如移动通信的变化。
我们现在叫手机的东西,最早叫“大哥大”。
登陆上海时,都感到很新奇,怎么没有线就能打电话呢?
当时的宣传资料上说,到2000年中国的手机用将会扩展到300万户,可是实际到了2000年,中国的手机用户达到了2.5亿,现在中国的手机用户超过了4亿;
当时的手机入网费是2万元,而当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每月只有五十几块钱。
现在的手机几百块就可以买到;
当时申请入网要一个月多,手续很复杂,现在钱一付立马开通。
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多,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而价格却越来越便宜。
因此知识增长方式的变革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9、你怎样理解知识增长方式的变革对传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挑战?
知识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方式能不发生变化吗,传统的学习中有几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循序渐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专业对口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 三新一德 考试 教育 新理念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