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繁育大黄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988301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136.22KB
组培繁育大黄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组培繁育大黄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培繁育大黄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培繁育大黄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保密
精品项目咨询
组培繁育大黄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组培繁育大黄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2.1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
2.2建设内容:
2.2.1组培室彩钢板房1200平方米;
2.2.2净化室及净化系统400平方米;
2.2.3控温控湿系统;
2.2.4给排水系统和300kv双回路供电系统;
2.2.5组织培养设施设备;
2.2.6建成10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
2.2.7建设10000亩大黄GAP种植示范基地。
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4、项目建设期:
五年
5、项目的技术创新:
工厂化大黄组培苗是发展大黄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技术措施。
5.1繁殖速度快,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年四季都能进行生产,极大地满足大黄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高原地区可以缩短大黄生长周期2年。
5.2组培苗性状一致,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和生育期的一致性;
5.3组培苗纯度高,变异少,大黄的成熟期和收获生育期基本一致,比用传统方式种植,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保证大黄种苗达到:
种性纯优,质量可靠,无毒无病,高产优质。
济南安特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技术先进实
用、成熟,从事苗木组培10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基础,公司建有研发中心,有博士2名,各类研发技术人员70多名,技术力量雄厚。
组培苗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一直将大黄作为科研重点,采用工厂化大黄组培苗可以实现大黄优势潜力最大发挥,大大推进种苗质量升级,经试验比较分析:
大黄的经济性状大大提高,亩产量由8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提高20%,产品价格提高30%;公司先后引进国内大黄品种多个,建立了品种园,在大黄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栽培模式等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6、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为银行贷款,企业自筹资金2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中申请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1000万元。
7、效益分析
7.1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后,年均营业收入6416万元,新增利润总额440万元,税后利润332万元,年可上缴各类税金777(其中增值税574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95万元,企业所得税108万元)。
经测算: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3%,投资回收期五年(税后,含建设期),总投资收益率13%,资本金净利润率40%,盈亏平衡点60%。
从财务主要指标看,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均优于行业基准值。
清偿能力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债务清偿能力。
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析,认为该项目各项经济指标都在财务许可值以内,经济效益较好,风险承担能力强,财务评价可行。
7.2社会效益:
由于大黄的经济性状大大提高,亩产量可提高20%,产品价格提高30%,仅收购大黄一项就可以使当地农牧民年收入达到4666万元,能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使当地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促使门源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经济优势,真正实现农牧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需要。
通过有组织地开展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在保证中药材质量和来源的同时,还可改造低产林、绿化荒山、荒坡、防沙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青藏高原生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广谱性,形成了特色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高原无污染的地貌特征和高原独特的气候状况是中藏药材生长的最佳地点。
这也是青海中藏药对外竞争的最有利条件。
济南安特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组培繁育中材药大黄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将大黄做成青海省中藏药材的首席品牌,打造“西宁大黄”这一国际品牌。
该项目的建设,在整个经营期内可为农民增加劳务收入,相当于平均每年需要0.5万个劳动工日,从事大黄栽植、管护、采收等药业生产,不仅缓解了项目区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增加周边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8、结论与建议
常规育苗向组培苗发展,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小而散”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中药材生产向现代化转变,使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成为门源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项目符合国家、省、州政府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业项目发展思路,不仅解决了农牧民种植大黄生长周期长,难以受益,发展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且使大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既满足了医药工业对大黄的需要,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
青藏高原生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广谱性,几乎包含了我国所有气候带的生物种类,为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可选择空间,分布着大量的特有动植物资源种类,形成了特色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高原无污染的地貌特征和高原独特的气候状况是中藏药材生长的最佳地点。
这也是青海中藏药对外竞争的最有利条件。
建议该项目早日建成,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项目业主
济南安特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三、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
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手册》。
3、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
四、编制单位
1、单位名称: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2、工程咨询等级:
甲级
3、工程咨询证书编号:
工咨甲20120070066
4、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章项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项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地理位置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
距省会西宁150千米,距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地海晏县250千米。
北靠祁连山脉,南依达坂山。
面积6902平方千米。
总人口约15万人,少数民族占51.82%。
1953年成立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门源回族自治县。
门源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
浩门镇、青石咀镇、泉口镇、东川镇、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北山乡、西滩乡、麻莲乡、阴田乡、仙米乡、珠固乡。
有煤、铜、金、铁、铅、锌及稀有金属等16种矿产资源。
尤以煤分布广,探明储量5500余万吨。
农牧产品有油菜籽、青稞、小麦、马铃薯、浩门马、牦牛。
2、地形地貌
地处祁连山系东端,地形复杂,高差悬殊。
北部祁连山麓群峰耸立,南部达板山高拔陡峻,大通河谷地较平坦。
平均海拔2866米。
大通河自西向东流径全境,宁缠河、老虎沟河、讨拉河等28条大小河流汇入大通河。
3、气候、气象
属高原亚寒带气候。
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区。
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
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凉爽湿润。
具有春季多雪多风,夏季凉爽多雨,秋季温和暂短,冬季寒冷漫长的特点。
1月均温-13.4℃,7月均温11.9℃,极端最低气温-30.6℃,最高气温24.5℃。
年均降水量520毫米。
全年日照时数2264.8--2739.8小时,年太阳辐射130.68--154.0千卡/平方厘米,气温日较差11.6--17.5℃,年平均气温0.8℃,年蒸发量100毫米。
4、自然资源
门源物华天宝、得天独厚。
山、水、谷、滩、兼有,田、草、林、矿、水样样具备,农、林、牧、工、贸业业俱全,号称绿色净土。
现有耕地面积48.71万亩主要种植青稞、小油菜等农作物。
是北方小油菜的故乡,全省的油料生产基地。
已经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建材、化工、采矿、能源、食品加工等基础工业。
动植物资源丰绕,有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青鹿、马鹿、麝、雪豹、猞猁、水獭、天鹅、雪鸡、兰马鸡等1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有大黄、虫草、黄芪、秦艽、雪莲等62种,将是门源县未来经济腾飞的坚实支柱。
5、经济概况
门源是海北州主要的农业县。
农业开发历史较短,工业污染水平低,农业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原始的优良状态,是国家确定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
已成为青海省商品油料基地,青海省最大的油菜籽产出县和全国蜂产品生产的重点县,青海省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和青海省最大的青稞产出县。
在种草养畜,特色蔬菜的培育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门源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多领域小规模向资源型、支柱型转轨的两个历史阶段,到目前形成了水电、煤炭、农畜产品加工、建材四大工业体系。
6、基础设施
在国家的有力支持和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县通车总里程达1219公里,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村三级公路为网络,三纵三横的公路网日臻完善,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全面铺开。
电力建设、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网络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乡村。
人畜饮水工程遍及城乡。
城镇建设强力推进。
县府所在地浩门镇政区面积扩大近10倍,石嘴、东川、泉口的集镇建设初具规模。
二、中药材资源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段,是青海省的重要森林分布区之一,植被类型丰富多彩,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门源山川众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受东南季风影响和现代的冰川的发育,形成了辽阔草原,莽莽林海,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有青海省最大的林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
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野生植物药材资源和野生植物食用资源,无论是菌类生物,还是草本植物,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并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门源昼夜温差大,植物的光和作用强烈,是野生植物药材生长的天然王国。
现已查明县境内野生药用植物达380余种,遍及全县,尤以林区最多。
其中分布面积较大,数量较多,经济价值较高,可以采集利用的主要野生药用植物有:
除大黄外,主要有冬虫夏草、大黄、雪莲、秦艽、羌活、柴胡、黄芪、杜鹃、沙参、红景天等40余种,储量约2500万千克。
三、大黄生产开发情况
1、大黄简介:
大黄(学名Rheumofficinale)亦称"马蹄大黄"、"南大黄"、"川军"、"将军"、"锦纹"等。
个大色黄,蓼科。
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种类有30多种。
门源产大黄有两种:
掌叶大黄(R.palmatum),亦称"北大黄";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亦称"鸡爪大黄",前者叶掌状分裂达叶片之半,花较小;后者叶片分裂极深,花序分枝较密。
这两种大黄形状基本相似。
根粗壮,茎直立,高2米左右,光滑无毛,中空。
根生叶大,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基部浅心形,掌状浅裂至半裂,裂片为较窄三角形,裂片再作二回羽状裂,上面疏生小乳头状突起,下面疏生短柔毛;上部叶片渐小,具短柄;托叶鞘膜质,密被短毛柔毛。
圆锥花序,具多枝分枝,花序轴密被乳头状毛;雄蕊9,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棕色。
瘦果呈三角形,有翅,成熟时褐色或棕色。
适于生长在3000米-3700米之间的高寒地带。
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和高山灌丛、山坡草地、林缘阴凉的环境。
2、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是高原特有药用植物,是一味常用的重要中药,也是藏医、蒙医常用的良药。
"大黄有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之功。
"
现代临床证实,大黄具有清热泻火、润肠通便、安和五脏、通利水谷之功效。
大黄以其根茎入药。
根茎肥大粗壮,呈萝卜形,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黄色,故名"大黄"。
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排毒将军"之称。
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即蓖醌衍生物的甙尖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
大黄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
大黄的抗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另外,还有降压和利尿作用。
3、生产开发利用
目前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对大黄、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十分重视,种植面积已达到一定规模。
特别是甘肃省已达90多万亩,其大黄产量在全国占有相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繁育 大黄 种植 示范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