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感恩与克己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75964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31KB
角色感恩与克己Word文件下载.docx
《角色感恩与克己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色感恩与克己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舍弃另一方而孤立存在。
构成角色的另一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集体(包括家庭、家族、民族、祖国、单位·
·
)、物品、动植物·
所以角色双方不局限于一对一,可以一对多,也可以多对一,也可以多对多。
这里,有三个要点:
一、角色是一组,必须有其对立的一方与之共存,不可单一。
如:
无丈夫的女子不称其妻子;
无子女的男子不成其为父亲;
同样没有学生的人称不起老师·
。
二、角色的“对立”,强调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有自己独立存在的意义,各有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尊严,谁也不能取代对方,即父就是父,子就是子·
都需要对方尊重,否则就产生矛盾。
三、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存在都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语言习惯上就可以看出来:
“俺家”“俺爷爷”、“我弟弟”“我爸”、“俺姐”、“俺班”、“我的祖国”·
失去任何一方,角色就如“唇亡齿寒”一样发生质的变化,甚至导致解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也属于亲人,属于“集体”(家庭、家族、单位)和祖国。
“人”字虽然两笔,但却深刻而形象地揭示出角色之间既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易经》谓之“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角色双方中必有一方起决定的主动付出的作用,是施恩方,另一方则是受恩方。
角色的兼容与转移。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自己的发展、对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如一个女子:
从姑娘到媳妇,再到母亲,最后到老太太。
角色的每一次迁移又同多种对方发生角色关系,牵涉着角色的改变,这种纵向变化叫着“角色的兼容”。
仍以女子为例,在父母面前是女儿,在兄姐面前是妹妹,在嫂子面前是小姑子,在弟弟妹妹面前是姐姐,在侄儿面前是姑姑;
出嫁以后,到另一家,在丈夫面前是妻子,在公婆面前是儿媳,在丈夫的哥哥、嫂子、姐姐面前是弟媳,在丈夫的弟弟妹妹面前是嫂子,在丈夫的侄子面前就是伯母或婶子,这种横向的变化叫做“角色的迁移”。
角色的迁移不仅牵动着角色的兼容量成倍地扩展,而且带动了角色性质的变化,处理的原则、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
成功的人生价值,就是演角色认真,当什么都出色,角色迁移转换得快,对于兼容的每个角色都演得很到位、很精彩。
角色的价值。
1,角色的价值最根本的是责任。
每一种角色都是一种责任。
抛弃了责任,角色因失去价值而成了空外壳。
什么叫责任?
通俗地说,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这就是责任!
责任是对方的需要,是付出,与享受相比,它属于“吃亏”行为;
与独往独来,为所欲为相比,它要受约束,不自由;
但是人之为人,与他人和万物结成角色关系,必须担责任才能成就自我存在的价值——人不是为着自己活在世上的,别人也不是因为你一个人才活在世上的。
作为一个教师,无论是国家公办学校的教师,还是民办学校的教师,责任都是一样的重要。
引导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显得特别重要:
师德师风,学校教育的生命!
今年夏天,二
(2)班的连景景老师因病被校车送往医院就诊。
作为校长,我也随着车去了。
就在这天傍晚,她班的陈美彤因为端热水洗头不慎摔倒在地,导致烫伤。
当时我们尚未归来,部政教主任当即买来治烫伤的药膏。
其家长却责怪班主任不负责任,要求立即赴烫伤专科医院就诊,连景景老师实在是力不能支、但是仍强忍着病痛前往陪护。
家长们对初小部的老师口碑是:
既像老师,更像妈妈。
同样,作为学生,尽管初小部的学生大多是6——9岁的儿童,我认为,只要是人,都担负着相应的角色,是角色就必然有责任。
人是带着责任来到世上的,不是仅仅来享受亲人和其他人创造的幸福,从小就应给予责任的教育,当学生就要符合学生的要求,当儿女就要尽孝合乎子女的要求。
责任的教育是做人的起码教育,我们初小部的《小学生一日常规》从责任感上坚持不懈的给予儿童养成性教育:
“起床号,把我叫,叠被洗脸去跑操。
下操检查红领巾,衣着整洁好仪表。
早上背书读课文,饭后练字比艺高。
餐前便后洗净手,常洗头发常洗脚。
预备唱歌背经典,伏案休息静悄悄。
上课音乐坐端正,拜罢至圣问师好。
老师讲课看、听、想,举手发言比智高。
看书写字“三个一”,爱惜书本不卷角。
写字恭敬又整洁,答题慎重多思考。
爱护桌凳和门窗,废纸脏物不乱抛。
就餐礼让食勿语,浄碗净桌饭不掉。
楼梯走廊危险多,右行慢步要记牢!
进出教室拜先师,见了老师鞠躬早。
未入寝室先止语,脚步轻轻别吵闹。
放学回家四件事,感恩亲人比孝道。
”
我们用管理评比等方式对儿童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性培养。
取得了初步效果。
许多家长打电话惊讶地询问班主任:
你们当老师的用啥“魔术”把俺这“跳天猴”调教得这样孝顺?
确实,真正的好学生一般是不会让家长由免费的家门前公办学校舍近求远送到髙费的民办学校的。
2,角色责任教育的价值再升档就是包容。
角色合作,岂能尽如人意?
在条件不利之时,为了生活、生存、工作,也为了角色的完整,一方需要尽力包容对方。
包容有两个方面:
(1)、“包”,把本属于对方的责任,尽自己的能力给包揽过来;
这是对自己责任范围的延伸、扩大,自我加压。
(2)、“容”更重要,它的含义:
一是研究对方的特点主动改变自己,积极适应对方;
探讨对方的需要,尽力给予,满足对方。
母亲对儿女像农民种庄稼一样,从怀孕那时起就以积极的态度适应,一直到长大成人,仍然精心呵护;
二是对方的过错、失误以宽厚的容量宽恕、原谅。
去年一个冬夜,三三班的吴英磊、谷一可因想家而私自逃出校门。
我和我们初小部五位老师连夜四处寻找,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找到,一宿半天的担心、疲倦,烦恼一起涌上脑门,但一见两个孩子脸没洗、饭没吃、担惊一晚的可怜相,我先帮他们洗净手脸,然后把他俩搂在怀里,噙着泪叮嘱以后可别这样。
尽管没训一句,但他俩比受批评触动更大。
再也没犯类似错误。
二、感恩
角色,是我们初小部做人教育的基本理念。
作为角色的主要方施恩于次要方,是支撑角色存在的主导因素。
作为角色的次要方,也绝不是消极被动地蒙恩就可以保证角色存在的。
他接受恩惠的反应态度,也反作用于施恩方,对角色的巩固与解体起着积极的作用。
感恩,作为蒙恩方的品德,属于角色这个整体,但由于社会上出现严重的“角色错位”反常现象,究其实质在于感恩教育缺失。
因此,我们初小部把“感恩”作为学校角色教育的重点专门强调,从生命的素质训练上强化反作用力对角色的支撑、加固作用。
感恩是蒙恩方对施恩方给于恩惠的感激,并以积极的态度反作用于对方,与施恩方共同促进角色和谐,支撑角色的巩固与发展。
感恩的对象。
感恩的对象也是施恩的一方。
最普遍的施恩方是天、地、君、亲、师。
即大自然、祖国、亲人、老师。
对我们部的教师来说,“君”,还指学校董事会。
我要求教师放下自傲心态,管住自己,恭敬老董们,为其尽忠竭智。
我们初小部的感恩教育涉及面广,主要的是在校实施文明礼貌养成教育,我们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
就以佩戴红领巾为例,从入队的那一天起。
就把佩戴红领巾作为责任来教育学生:
红领巾有三个角,前面两个,代表着父母,后面的大角代表着祖国,要牢记祖国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就要坚持每天认真佩戴红领巾,才是好孩子。
在餐厅里我们坚持餐前背《悯农》古诗,向老师让餐。
在我们初小部的餐桌上总是干干净净,即使谁掉饭菜,也马上有几个小指头争着去捡起放进小嘴里。
最干净的是饭碗,吃晚饭之后,总是再自觉掰一块馒头把碗擦得干干净净,以至于炊事员和生活老师怀疑孩子们没吃饭又把净碗拿回来了。
二是把每个师生的生日作为“父忧母难日”来感恩。
学生生日这天尽量邀父母到校,为子女讲述十月怀胎到出生以及从小至今的抚育辛苦,让子女当面向父母叩头谢恩;
三是学生大休日和节假日的孝亲感恩四项实践:
1、回家、返校对亲人鞠躬感恩;
2、生活自理,为亲人“减负”;
3、孝行,为父母长辈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贴心服务;
4、家务,帮亲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其次是感恩朋友和对手。
感恩朋友对常人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感恩对手似乎有悖于人之常情,难以理解。
一切给与自己困难或给自己制造逆境的人,是对头、政敌、情敌、冤家,记仇还不解恨呢,谈何感恩?
这就需要从做人教育的角度来看待对头的价值,一个人的潜能只有在困难面前、逆境之中才能超凡脱俗地激发出来,使人的才干能耐展示,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与命运。
孟子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所以“对头”是提升自己素质与才干的“天使”,没有他们自己是难登成功的宝座的。
因此感恩对头不是糊涂,而是大智若愚。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情有独钟之处,也是我们初小部教师以超凡脱俗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点。
感恩的条件。
施恩方为对方的奉献,是付出;
而蒙恩方的感恩与报答,也需要付出。
凡是付出都需要耗费自己的代价。
在会计记账属于“支出”,在世俗眼光看来,属于“吃亏”行为。
同是付出,施恩方往往是无条件的,也是无私的。
但是蒙恩方的付出往往是有条件限制的,依赖后天的教育(尤其是家风的影响)。
这些条件有以下五个方面:
1、善良的感悟。
施恩是正义的善良行为,而感恩属于善良的道德品质,只有具备善良品质的人才能感悟到施恩方所付出的代价和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感激的心情。
但是这种纯真的善良品质,并非人人都具备的。
“人之初,性本善”,往往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还具备感恩之情,而许多青年、成年人却习以为常、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不是生命的成熟,也不是智慧的进步,更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习相远”导致“性乃迁”,原因在于“苟不教”,谁不教?
首先是父母——“养不教,父之过”;
其次是老师——“教不严,师之惰”仅重视“术”的教学,忽略、淡化人道的传承。
2、特殊的经历与体验。
生活往往是最好的老师,战争年代的许多战斗英雄之所以珍重自己的战友情,居功不傲,满怀感恩,就在于特殊的经历与体验。
有过痛苦经历者对雪中送炭者特别感激“5·
12”大地震中的许多感恩事例,尤其是郎铮被救之后忍着伤痛,在担架上顽强地向解放军叔叔行举手礼的镜头感动了多少人!
从逆境中熬过的人,对人情感受得特别深,地位低下受人鄙视的弱势群体,对尊重和帮助从内心感恩。
这些蒙恩者“得人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因为心灵深处的急需得到满足,而同样的蒙恩,在锦上添花的蒙恩方就未必有同样的感恩。
3、施恩方的严慈相济。
子孙的感恩美德不是靠一厢情愿的溺爱所能培养的。
爱有两个档次,低档次是溺爱,高档次是慈爱。
胸有分寸,对子孙施爱有度,不忘恰当的插入感恩回报教育。
而溺爱则是对晚辈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无条件地迎合所需,以显示自己的“慈”,结果“护犊”失度成“糊涂”。
溺爱、慈爱仅一字之差,全在于一个“度”的把握。
今年春,我们初小部针对家长的教育失误,专门举行《“生命之河”家庭教育研讨会》纠正家庭教育的失误。
4、健康向上的环境陶冶。
“钟灵毓秀”是说美好的环境可以造就优秀的人才。
淳朴的家风、厚道的乡风、和谐的班风、校风,都是生成感恩图报的沃土
5、蒙恩方的自身修养。
前面四点都归于此——自身修养。
自身修养好,就能时时处处发现恩惠:
赏识对方的善良用意、处世的智慧·
最大限度地享受对方为自己创造的美,从内心深处感激对方的恩,激励自己时时处处伺机报答,反作用于对方;
反之,对恩惠心安理得,似乎天经地义,他们误认为受感动是不成熟的幼稚行为;
还有以攀比的口吻挑刺儿,抱怨美中之不足,为施恩者泼冷水;
甚至反咬一口、恩将仇报,那么,不仅到处得不到恩惠,即使在家庭也享受不到——再多的恩也填不平他私欲的深渊!
就像功能差的手机难以接收更多信号一样。
感恩的认可与表达。
因为施恩方有恩于蒙恩方,处于尊的位置,是源;
蒙恩方在角色中得了对方的恩,处于卑的位置,如果能感恩且报答,巩固了角色,则属于流。
所以对施恩方要谦卑自我、恭敬对方——从态度上敬畏,称呼上恭维,才称得上感恩的认可,反之虽然心中默认对方有恩于自己,但不能谦卑自己放不下架子,就会释放出不良的信息,不在乎对方的施恩。
我对师生们的要求是,态度上敬畏,称呼上恭维,谦卑自我,恭敬对方,是感恩的认可,也是前提。
尊卑既明,然后郑重表达。
《弟子规》是针对感恩方的具体要求,我们初小部的学生正处于“童蒙养正”教育阶段,特别重视这些具体的礼节演练,搞好习惯养成教育。
三、克己
做人是做“自己”的,角色是演“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深层次上讲,自己与自己是更特殊的角色关系,一个人要实现身与心的和谐,提升素质,实现理想人生需要克己,克己首先是对自己的生命和事业负责,是自尊、自强的表现;
从人的社会属性上讲,一个人的生命,才能、财富等不完全属于自己。
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要让学生从小就不以自己为核心,当“小太阳”,而是严于律己实现自己与他人、与家庭、与集体的和谐。
懂得感恩、当好角色,达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要求,必须以“克己”为前提。
若一味放纵私欲,为所欲为,就是缺德。
一位农民曾这样解释“道德”一词:
道德,道德,倒过来就是德。
专门针对自己,把自己做真了,就是德。
俗话说得好“要得好,打颠倒。
”做人的根本在于“克己”。
有教育家指出:
现在的敌人已经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也不再是美帝国主义,更不是国民党反动派,而是“自我”。
在和平年代里的英雄,已经不是托起炸药包的董存瑞,也不是面对敌人的铡刀英勇不屈的刘胡兰和奋不顾身扑向敌人机枪的黄继光,而是严于律己去做必须做而自己不愿意做、当初不敢做、一般人又做不出来的事。
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去心甘情愿的做自己本来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但又必须做的事。
克己最难的是三个方面:
1、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做人是门硬功夫,人品是长期修炼出来的。
这个漫长的实践过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初小部面对的是幼儿,对他们讲不成大道理,只有引导他们在生活小事上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从小就养成善于克己的美德,正己化人,从量到质改变着他的周围世界。
2、慎独谨微。
《弟子规》通篇要求的都是小事小节,做到不容易。
刘备教育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部的《小学生一日常规》,做起来似乎毫不费力,正是这些所谓的举手之劳、细枝末节,若养成习惯,才更见出做人的真功夫。
对于教师、家长谨言慎行,对学生的做人示范作用力要胜过空口说教和打骂惩罚。
餐厅里,作为校长,我在巡视中发现有人桌上掉了饭菜,自己捡起来吃掉,“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楷模本身就是教育。
防微杜渐,严于克己;
越是无人之境的“慎独”,越显出君子高雅。
3、迁移与兼容。
人往往在羽毛未丰时还能尊重别人,当好角色,这时多为“他律”的心理所左右,随着自己羽毛渐丰,就忽视与对方合作的共性,开始放纵自己的个性,高傲、目中无人,甚至为所欲为伤害对方,破坏角色的整体和谐。
兼容的角色越多,角色的质量越差。
做人教育的“接力”必须引起重视。
随着年龄的成长,接触环境的扩展,角色的迁移、兼容的复杂,教育的力度也要随着克己的难度而提升。
如果因为年级越高,学业、高考、就业压力越重而放松或放弃克己的修养和教育,就导致家长所说的孩子长“跑”了,越大越不争气。
“厚德载物”,每一“棒”都不可掉以轻心。
从做人处世的角度来观察,克己对于角色的迁移与兼容更为重要。
我们初小部许多单亲子女、父母离异与祖辈相依为命的现象,都是因父母的角色迁移、兼容而导致地位改变,发生大量“陈世美”式的家庭悲剧。
这种角色错位现象也是因为克己不严。
我们初小部的校训分学生、教师、家长三个侧面。
本文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性培养,至于以身作则、正己化人,从源头上,把住做人教育的关键要结合成人特点对教师、家长专门论述、另行研讨。
汝阳县圣陶学校李泉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八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角色 感恩 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