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875435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60.81KB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
(1)C
(2)这;
才能;
担心,害怕
(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
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解析】【分析】
(1)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ABD停顿正确。
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
上/默然惭。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注意“是”做代词用,这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面:
当面;
谀:
谄谀逢迎。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以:
因为;
誉:
夸奖;
毁:
诋毁。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阅读选文,理解每段所讲的事件,然后按照人物(季布)+事件结果的模式概括每段内容即可。
选文第一段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
第二段写季布劝说文帝。
结合事件背景及季布的动作语言分析季布的性格特点,季布在殿上皆恐的情况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以及竟然敢指出皇上为人处世的不足,可以看出季布正直,不畏权贵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
⑴
C;
⑵这;
⑶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⑷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⑷①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
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chá
n,缠)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
“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
“好。
”季布说:
“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
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
这是当面撒谎!
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
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窺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
“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_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
③伛偻提携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答案】
(1)清;
离开;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②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3)B
(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去”:
离开。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洌”“伛偻”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得”:
领会。
“寓”:
寄托。
还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判断句的翻译。
“醒能述以文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B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被贬谪后痛苦抑郁”错。
本文通过描写滁州的山水美景、太守与民同乐一起游玩的乐趣,表达了醉翁醉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情怀。
⑴清;
⑵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
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
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
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
驳倒。
③易置:
撤换。
④纵奇兵:
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竟不可得
竟然
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佯败走
假装
而绝其粮道
截断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如其言
代词,他(的)
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
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
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答案】
(1)A
(2)C
(3)B
(4)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②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解析】【分析】⑴A项有误,竟不可得:
到底没有得到,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竟:
终于,到底。
⑵C项有误,以天下莫能当:
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以:
动词,以为,认为。
⑶B项错误,《河中石兽》一文中,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动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讲学家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运动的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推断,石兽在下游。
⑷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
是非木杮:
这不是木片。
是,这。
杮,削下的木片。
岂能:
怎么能。
为:
被。
暴涨:
洪水。
暴,突然(急大)。
使:
假使。
将:
担任将军。
⑴A;
⑵C;
⑶B;
⑷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注意词语和句子的关系:
虚实、结构、句位、呼应、语气。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
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
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使赵军失败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轻率的任用军官。
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
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他们活埋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
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
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
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
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
呜呼!
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注】①颜真卿:
唐朝名臣、书法家。
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
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
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
谥“文忠”。
②啻:
止,仅仅。
③球:
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
表被动。
(1)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宋祁称其“笔力遒婉”
其真无马邪(《马说》)
今披阅遗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②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
【答案】
(1)B
(3)①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4)C
【解析】【分析】⑴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根据句意:
天下不用姓名称而独称他为“鲁公”。
后为奸臣卢杞所忌。
颜真卿被派前去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为敌所害。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⑵A代词,代颜真卿/表诘问语气。
B遗迹/送,赠给。
C都是“厌恶”。
D谋反/通“返”,返回。
故选B。
⑶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专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