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及答题要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72677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3.13KB
古诗鉴赏及答题要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诗鉴赏及答题要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及答题要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为什么写?
哀景哀情,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二、答题要领【全面把握鉴赏要领,做到三练:
练判断,练理解,练表述】
(1)我们说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的是的志向、思想和情感,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应当从景情关系方面去探寻和体味。
写景是抒情的基础与铺垫,抒情是写景的目的和升华。
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2)分辨把握四种类别诗词的答题规律和不同特点:
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咏史怀古、即事感怀、边塞征战(送友、思乡、闲情、人生感悟等,也称杂感)。
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
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
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
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
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时还可说山水田园诗。
(3)把握诗词起承合(尤其七绝)的结构、思路和脉络及大多数先景后情的特点。
(4)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叙写表达出来的。
(5)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首诗歌见景不见情,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无比欢快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见情不见景,首句写寒雨连江,夜幕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
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的离情。
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6)描写的角度:
正面、侧面、白描、细节描写,视觉:
形、色;
听觉:
声;
触觉:
味;
状态:
动和静、远与近、时间与空间;
情感:
虚与实。
(四描、三觉、三态、一情感)
三、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
2.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3.咏物(叙述: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描绘类(作用:
生动形象):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
结构类(作用:
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
排比、对偶、反复、顶针;
语气类(作用:
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
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表现手法的作用有: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
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
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
边塞征战的诗词:
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
即事感怀的诗词:
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勃的《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
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
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
《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心中的地位。
7.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
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心中的主要地位。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8.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化动为静。
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
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11.抑扬。
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
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
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
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
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抑,讽刺性极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2.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如苏轼的《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13.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
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4.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
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5.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
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7.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
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
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
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
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的身世感受暗合。
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
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18.铺垫。
铺垫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
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9.虚实。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
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
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20.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1.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
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22.对比。
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
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23.叠词。
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24.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
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25.双关。
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如韦庄的《忆昔》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
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6.倒装。
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西江月》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最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溪桥(头)忽见,应为溪桥路,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
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7.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8.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9.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30.照应。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四、答题方法和步骤
(1)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
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鉴赏 答题 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