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69937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3.20KB
精品解析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解析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原料,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
C.加快关键核心材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进程
D.做大做强芯片制造,设计与销售依托国际知名企业
【答案】1.C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半导体被称为“信息化时代的粮食”,可知半导体行业属于资金与技术高度密集行业﹐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的地区。
中西部地区不具备资金与技术优势,A错误;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在高科技产业上没有优势,B错误;
珠三角相对于长三角人才,技术优势较弱,C正确,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巨资并购日本﹑美国相关企业,不仅花费巨大,而且在技术上并没有突破,A错误;
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原料,没能改变依赖度高的困境,B错误;
加快关键核心材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进程,能提高原料的供给量,C正确;
芯片制造环节利润较低,设计与销售利润高,D错误。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包括:
(1)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
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
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等。
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
下图示意2019年中国收缩城市研究基本态势调查情况。
下表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种类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
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地位越高。
甲
乙
丙
丁
城市经济总量指数
人口总量指数
用地面积总量指数
用地面积指数
人口总积量指数
1980年
2
1
4
3
5
2019年
3.图中被提及的东北地区城市属于表中四种类型中的()
A.甲B.乙C.丙D.丁
4.东北收缩城市的出现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B.房价、物价上涨
C.人口对耕地压力减轻D.机械迁移率为负值
5.图示广东省区域城市收缩的主要类型与主要原因是()
A.甲生态环境严重破坏B.乙行政区化的调整
C.丙矿产资源接近枯竭D.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答案】3.B4.D5.D
本题考查城市发展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提到“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
,据图可知,东北被提及的城市是收缩城巿﹐应表现为材料中提到的“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即在前两项数值上减小,据材料可知,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地位越高。
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为乙。
故选B。
4题详解】
东北收缩城市的表现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会使得老年人的比重上升,机械迁移率为负值,D正确,A错误;
人口外流,经济相对衰退,房价、物价下跌,B错误;
东北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C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图示广东省区域城市收缩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出到中西部地区,因而流入人口减少,而经济效益更好,其所属的主要类型为转型增长型。
【点睛】除了资源依赖,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也容易造成城市收缩,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北地区。
改革开放前,东北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成熟,但在工业化后期,由于产业升级相对滞后,工作机会比较少,收入相对低,造成了东北很市人口的外流。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
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高度2261m.研究发现,西宁城区的夏季城市热岛强度呈减弱趋势。
下图示意1986~2015年西宁城区夏季热岛强度年际变化。
6.影响西宁城区夏季热岛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A.温室气体含量B.大气环流
C.下垫面性质D.纬度位置
7.西宁城区夏季城市热岛强度呈减弱趋势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最高气温下降B.平均气温升高
C.降水日数增加D.人为热源减少
8.为缓解西宁城区夏季热岛强度可采取的合理措施包括()
①道路铺设透水砖②发展光伏发电③加强通风廊道建设④增加绿化面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6.C7.A8.D
【6题详解】
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会对全球产生影响,同一地区基本无变化,故A错。
大气环流会使得不同地区的热量进行交换,使得热量差异缩小,且一个区域大气环流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故B错。
城巿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各类生产活动集中,大量人为热量的排放导致的,而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路面硬化面积大﹐加剧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差,导致热岛效应增强,故C正确。
城市与郊区的纬度没有差别,故D错。
故答案选C。
【7题详解】
由图可知,西宁城区近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均呈下降趋势,故选项中最高气温下降是导致西宁城区夏季城市热岛强度呈减弱趋势的直接原因,故A正确,B错误。
降水日数增加不能说明夏季城市热岛强度减弱,故C错。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为热源会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城区﹐会进一步加大西宁城区夏季热岛强度,故D错。
故答案选:
A。
【8题详解】
道路铺设透水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地表水下渗﹐减轻城市内涝危害,故①错。
城区面积较小,不适宜发展光伏发电,故②错。
加强通风廊道建设可以增加空气流通性,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故③正确。
增加绿化面积,可调节局部气候,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故④正确。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熟练掌握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月底,我们沿着米亚足河逆流而上,古岗山谷的杜鹃花正开得如火如荼,河边民居炊烟袅袅,各色野花拥挤着盛开在房前屋后。
青稞苍翠,天空湛蓝,布谷鸟的叫声从山巅飘到沟底,整个山谷笼罩在森林氤氲的气息中。
之后,我们来到了本次考察的目的地吉岗,考察当地一个装满了“擦擦”的岩洞。
”这是一位地理学者考察日志中的一段话。
9.此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云南省西南部B.湖南省西部
C.四川省西北部D.广东省北部
10.近年来当地青稞种植面积明显扩大,该现象会导致()
A.米亚足河流量增大B.米亚足河流量减小
C.米亚足河含沙量增大D.当地年内温差变小
11.“擦擦”是当地人制作
一种泥塑模型,主要用于消灾祈福。
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在当地人们祈祷范围的是()
A.洪涝灾害B.滑坡和泥石流C.地震D.火山爆发
【答案】9.C10.C11.D
本题主要考查了“擦擦”所在地及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9题详解】
由材料“青稞苍翠,天空湛蓝”和“考察当地一个装满了“擦擦”的岩洞”可知,此地应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B、D错误。
云南省西南部山高谷深,相间分成,不符合题意,A错误。
最有可能的是四川省西北部,C正确。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为山区,森林面积较大,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土地较少;
种植业面积扩大会导致当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C正确。
植被被大面积破坏会导致雨季河流流量增大,早季河流流量减小,A、B错误。
使得河流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当地年温差会变大,D错误。
【1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省西北部地区火山活动不明显,不在当地人们祈祷范围,D符合题意。
但因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雨量相对较多,容易发生季节性的洪涝灾害,A正确。
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震多发,C正确,在雨季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比较多,B正确。
依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在当地人们祈祷范围的选项,故选D。
点睛】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2.读世界甲、乙两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乙河MN河段河流的开发方向及原因。
(2)与乙河相比,甲河存在显著的水文特征差异,分析其原因。
(3)从气候角度推测甲河中游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
生态问题。
【答案】
(1)开发方向:
航运,旅游,原因:
流经(刚果)盆地中部,水流平缓,适于航运;
热带雨林广布,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2)甲河支流少,流域面积小,因而甲河的流量较小;
甲河部分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有明显的干湿季,因而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
甲河所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含沙量较大。
(3)甲河中游地区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而降水季节变化大。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干季时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强烈的蒸发使盐分积累在土壤的表层,形成土壤盐碱化。
本题主要考查了尼日尔河的水文特征及农业问题,刚果河部分河段的特点。
【详解】
(1)由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疏密可知,该地地处盆地,地形相对平坦,水流平缓,适于航运。
由经纬度可知,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广布,动植物资源丰富,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2)由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乙河支流多,支流流程较长,流域面积大,甲河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支流流程较短,因而甲河的径流量较小;
乙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多,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甲河部分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有明显的干湿季,因而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
乙河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甲河所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含沙量较大。
(3)由图中信息可知,甲河中游地区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大。
在农业发展容易出现旱涝,尤其是干季时,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强烈的蒸发使盐分积累在土壤的表层,形成土壤盐碱化。
【点睛】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南岸,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仅800公里。
20世纪80~90年代,冬春季节的北京饱受沙尘暴之苦。
1999年位于库布齐沙漠境内的穿沙公路修通,沙柳、柠条、甘草、沙棘、梭梭等治沙先锋植物,为库布齐沙漠披上绿装。
沙生植物甘草既能固沙、改良土质,也是药材。
沙柳、柠条、羊柴等灌木,每隔3~5年平茬一次,平茬后会越长越旺,这种“平茬复壮”的特性,可源源不断地为灌木饲料、人造板、生物质发电等林沙企业提供原料。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和穿沙公路绿化对比图。
(1)据图推测库布齐沙漠的可能性沙源。
(2)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20世纪末北京的沙尘暴与库布齐沙漠间的关联性。
(3)从气候角度简述库布齐沙漠中固沙植物的特点。
(4)分析库布齐沙漠披上“绿装”产生的有利影响。
(1)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来自狼山山前洪积物﹔就地起沙等。
(2)库布齐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丰富的沙源;
冬春季节冬季风强盛,库布齐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西北季风吹过沙漠携带沙源至北京形成沙尘暴。
(3)耐寒、耐旱、耐盐碱、抗大风。
(4)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利于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农牧民的农产品产出增加,增加经济收入;
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本题主要考查了沙漠水源的来源,固沙植物的作用,绿化产生的意义。
(1)由图示信息及村料中信息可以看到,“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南岸,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泥沙有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来自狼山山前堆积物﹔库布齐沙漠中就地起沙产生的沙源等。
(2)由图示信息可知,库布齐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丰富的沙源;
冬春季节受冬季风影响,库布齐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对风产生的阻力小,风力强,西北季风吹过沙漠携带泥沙至北京,形成沙尘暴。
(3)由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大,常有土地盐碱化现象,所以固沙植物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抗大风的特点。
(4)由所学知识可知,沙漠披上“绿装”,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有利于本地的防风固沙,同时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沙生植物甘草既能固沙、改良土质,也是药材”可知,农产品具有极强的营养价值,产出量增加,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可源源不断地为灌木饲料、人造板、生物质发电等林沙企业提供原料”可知,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专业化是指产业在某个地区的就业量在该地区就业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与该产业的就业总量在全国就业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之比。
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是旅游产业的核心企业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效应。
下图为2018年我国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SPE)的地理分布。
分析2018年我国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SPE)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答案】分布特征:
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
西部地区西藏﹑青海、宁夏三省区最高。
原因: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工农业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高,专业化程度高;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高,旅游业比重小,专业化程度低。
本题考查我国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分布及其原因。
【详解】由图可知2018年我国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总体呈现西高东低
分布趋势。
原因可以从经济因素着手分析。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工农业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高,专业化程度高;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高,旅游业比重小,专业化程度低。
【点睛】专业化是指产业在某个地区的就业量在该地区就业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与该产业的就业总量在全国就业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之比。
因此对于旅游产业专业化集聚指数分布原因的衡量还要考虑区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总量。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珠江三角洲地区东部、西部、北部为三面环山的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平坦开阔的三角洲平原。
2013~2016年某研究团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监测,并对区内地下水铁含量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图所示。
分析珠江三角洲2013~2016年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大部分地区含量低于0.3mg/L;
含量较高的样点位于佛山.惠州、广州等区域。
近年来,环境保护力度大,地下水中铁的含量相对较低;
四周的地下水顺着地势向中部的平原地区汇聚,使得中部平原地区的铁含量较高;
佛山、广州等地经济发达,排放的污水较多﹐地下水中铁含量较高。
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下水铁含量为载体,考查水体污染和保护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
【详解】根据图文材料,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中铁含量低于0.3mg/L。
主要是近年来环境保护力度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含量相对较低。
含量较高的样点主要位于惠州市、佛山市、广州市等区域。
珠江三角洲地区东部、西部、北部为三面环山的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平坦开阔的平原,四周的地下水顺着地势向中部汇聚,使得中部平原地区的铁含量较高。
中部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佛山、广州等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排放的污水较多,因此地下水铁含量较高。
【点睛】地下水体污染需要考虑地势、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治理政策影响因素。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尤其在平原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与部分地表河流的污染程度更是密切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广西 河池市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