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中学课改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66049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11KB
马桥中学课改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马桥中学课改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桥中学课改工作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先培训,方能上岗。
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到来,必须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
我校认真贯彻“先培训,后上岗”的精神,组织全体行政领导及每年进入新课改年级的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培训;
组织各课改年级的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并进行考核。
通过宣传发动,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意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2.走出去,寻经问道。
为了及时地了解并学习其它课改地区的经验与做法,学校先后选派了多名学科教学骨干,赴省内外参加新课程培训或研讨会议。
如到北京、上海、浙江等课改区学习经验、参与研讨。
他们回校后把培训内容向全校教职员工作详细的传达,让全校教师共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对于区教科培中心举办的新课程培训,学校更不放过,培训参与率达百分之百。
3.请进来,释疑解难。
为了让我校教师在新课改中少走弯路,并尽快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近几年来,邀请全国课改专家、教授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给老师们答疑解难。
积极争取市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教科研课题开题会等在我校进行,为教师提供听课、交流、学习名校名师先进的教学经验的机会,对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4.学同行,共同进步。
在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同时,立足于学校,深入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真正形成同行互学互助的局面。
如“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教师电脑培训班”,教科室组织的学习专题“自主学习培养能力自主发展提高灵性”、“解读‘以学生为本’”、“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新课改下教师的四个转位”让教师在讨论中认识,在切磋中提高。
先后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公开课、优质课、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的活动,实施了“推门课”活动和“教学常规”研讨课,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密切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5.广宣传,全员参与。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
我们广泛开展了“校长谈课改”、“教师说课改”、“家长看课改”活动,组织教师、家长学习专家、媒体有关新课改的专题报告和报道,让社会、家长理解课改;
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动员家长和全社会支持课改;
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课改,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改。
(三)突出课堂,优化教学,全面发展
1.深入课堂,跟踪指导。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为了使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领导经常深入到课堂,检查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落实情况,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措施,师生对新教材实施的反映,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办法等问题,通过听课,对检查中出现的好做法收集积累、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注重学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力推进“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3.驾驭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师们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
4.加强科研,推动课改。
学校重视以教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题带动、提升课改,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
近几年来,学校围绕新课改进行课题研究,选题务必切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以确保教师能够广泛参与。
实施新课改以来,积极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但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改善了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教师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营造了一种读书、科研的气氛,从而边教学、边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形成了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局面。
5.转变角色,融洽关系。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要求教师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情感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过不断努力、改进,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6.密切合作,加强交流。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这就要求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和不同的人合作。
形成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一致、共同合作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7.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是实施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校各学科都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制订了较为详细的评价标准及评分表,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并在实践当中进行验证和完善;
注意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从实际操作中扭转“一卷定乾坤”的应试倾向,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情况给予客观科学评价,对未来发展予以指导、引导,鼓励学生从德、智、体诸方面建构自我,完善自我。
(四)整合资源,拓展课程,突出特色
1.强化课程资源意识。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我校充分发挥各类资源,把敬老院等作为德育教育基地;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劳动、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结合时代需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积极开发使用《马桥中学德育》等教材,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与实施,学校将写进先进教研组的评比条例中,作为教研组、教师评比的内容之一,这将更好地推动校本课程的落实,形成体现我校学生实际及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3.创新开设活动课程。
我校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根据追求学生在活动与发展中完成教育的建构性教育理念,倡导师生一起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个体价值。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努力拓宽课程渠道,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了“参与、互动、探索、创新”的活动课模式。
根据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兴趣,学校广泛开展了包括电子钢琴、合唱、美术、足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电脑等专项和中、英、数、政、史、地、科学等知识学科类主题讲座共30余项活动课程。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全校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美术、腰鼓、体育等品牌特色。
4.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之初,我校根据实际先后成立了马桥中学阳光志愿者服务队等社团组织,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讲座、参观、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环保、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绿色家园创建、法制与安全等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增加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的能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及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5.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积极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实行“五全教育”,形成自己的德育管理特色。
“五全教育”即是“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全方位育人、全程管理、全面发展”。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工作为首,通过“五全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全教育”中的“全员参与”不仅是全体教职工参与德育活动,而且要求全体家长也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共同担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还要求全体学生更是要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接受良好的规范要求,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转而表现为具体的行为。
6.创建绿色家园活动。
我校“绿色家园”创建活动是家校协作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家庭、社区环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7.推行“一师一优课”活动。
学校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带着研究课题教学,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二、新课改已见成效
1.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教育工作者、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
五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
课改之初,大家对新课程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
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新课程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
受惠于新课程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
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
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
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
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3.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
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教育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几年来,尽管教师们先后接受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课程改革培训,并参与了新课改的实施,但是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所形成的观念、态度和习惯等,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转变的。
同时,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本身也需要深入探索,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所有这些都影响到教师观念的更新。
新课改中不仅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更新家长的观念。
尤其是家长,他们受了多年被动教育,思想上也会有不少不合时宜的东西。
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步伐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课程改革双赢的结果。
2.如何处理好课改与中考的关系。
中考虽然在不断革新,但笔试成绩仍然起决定性作用,广大的师生仍然淹没在题海战术中而不能自拔。
可以说,现行的中考模式与新课改的理念仍存在较大的距离,难以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全面考核。
中考成绩对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现阶段是不可低估的,怎样处理好课改与中考的关系,始终是困扰课改实践者的一大难题。
因此,真正体现能力,重视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是中考改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要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并且容易操作。
当然,任何教育改革都会伴生许多的问题,但只要其方向和主流是正确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去追求。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其所倡导的民主教育,鼓励人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对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马桥中学
2016.07.0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