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网core4 GPR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864615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947.76KB
核心网core4 GPR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核心网core4 GPR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网core4 GPR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话语音通信无疑满足的是听觉需求,当人们用听和说已经不能表达情感的时候,自然需要新的通信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通信技术带来了新的方式,PS作为一种底层的网络架构,所支持的就是多媒体信息的传播。
PS的出现,首先要感谢互联网以及IP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同样促进了手机的发展,当传统的功能机发展到多媒体手机,带来了移动数据承载网的巨大发展。
移动承载网,典型的就是GPRS,而GPRS起源于GSM,在GSM的网络架构上叠加了分组交换业务的网元,使得语音和数据分别走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从而实现了移动多媒体数据通信。
特别说明的是:
从图中可以显见的是GPRS相比GSM在核心网层面叠加了分组交换域,实际上在无线接入侧,GPRS相比GSM也有很大变化,本贴聚焦于核心网,不在无线接入侧做太多展开。
PS核心网架构---------------GPRS架构
GPRS的核心网中核心的网元有GGSN,SGSN。
无论UMTS,还是LTE的核心网,在架构上基本和GPRS一脉相承。
演进到EPC系统,SGSN变成了S-GW,而GGSN变成了P-GW。
理解好GPRS也为更好地理解LTE的核心网(EPC)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在GSM中,GPRS引入两个新的网络节点:
一个是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节点SGSN通过帧中继连接到基站系统。
另一个是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GGSN支持与外部分组交换网的互通,并经由基于IP的GPRS骨干网和SGSN连通。
用户数据在手机和外部数据网络之间透明地传输,它使用的方法是封装和隧道技术:
数据包用特定的GPRS协议信息打包并在手机和GGSN之间传输。
这种透明的传输方法缩减了GPRSPLMN对外部数据协议解释的需求,而且易于在将来引入新的互通协议。
用户数据能够压缩,并有重传协议保护,因此数据传输高效且可靠。
关于为什么需要使用隧道协议,后面在LTE的核心网(EPC)系统中会详细介绍。
关于SGSN和GGSN的功能,协议中是这样描述的:
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
执行移动性管理、安全功能和接入控制和路由选择等功能。
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
负责提供GPRSPLMN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的接口,并提供必要的网间安全机制(如防火墙)。
这里我给出我的一个简单理解:
GGSN作为GPRS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一个互通网元,可以看着是整个GPRS网络对外的一个出口,因此所有的终端(手机)的数据都需要经过GGSN才能到达外部网络(比如手机上使用微信,产生的微信数据包,必须经过GGSN才能到达腾讯的服务器。
也就是说,腾讯公司唯一可见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设备就是GGSN,除此以外的其它网元,腾讯是不知道它的信息的);
而SGSN则可以看着是整个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的互通网元,GPRS核心网以及后端网元的所有数据都必须经过指定的SGSN才能到达BS基站,进而传输到用户的手机。
PS核心网---------------GPRS数据传输
GPRS中,数据的传输示意图如图所示:
MS表示手机,BSS表示GPRS接入网(基站和基站控制器),SGSN和GGSN是GPRS核心网设备,GGSN之后的设备室互联网服务器。
数据的传输是这样的,上行数据(手机发往互联网服务器)首先达到BSS(基站),基站把数据解码后转换成BSS-SGSN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然后发送给SGSN,SGSN和GGSN之间采用GTP通道进行传输,因此SGSN受到BSS的数据后,需要将数据再转换成GTP的数据格式(具体就是给数据打上GTP的数据头格式),在发送到GGSN,GGSN由于直接连接到因特网服务器,因此GGSN和internet服务器之间直接传输的IP包,所以GGSN受到SGSN的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拆包(即将GTP的数据头去掉),并剥离出真实的IP数据静荷,发送给internet服务器。
下行的数据传输过程和上行刚好完全相反,这里不再说明。
GPRS网络系统中涉及到多个网元,网元和网元之间的接口协议非常复杂,我们知道OSI模型一般将网络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数据传输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存在相应的对等关系。
我们知道在通信网络中存在控制面和数据面,控制面就是一些信令的交互,通过信令的交互,可以获得相应数据面的资源;
而数据面就是数据的传输,如封装解封装等的处理,GPRS也不例外,包含数据面的协议结构和控制面的协议结构。
在GPRS系统中,各个网元也包含相应的协议层级,如图所示是GPRS网元在数据传输面(数据面)的协议结构,对于GPRS网络的控制面协议结构,这里暂时不说明了。
图中MS表示GPRS手机,BSS表示基站,Um是MS和BSS之间的接口(接口可以理解为通道),同理Gb是BSS和SGSN之间的接口,Gn是SGSN和GGSN之间的接口,Gi是GGSN和外部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GPRS数据从终端发送到外部服务器,需要经历从左到右的所有网元设备,每经过一个设备,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协议层的处理,比如手机上的微信客户端,首先形成微信数据包,这个数据是应用层(application)的数据,然后在IP层封装成IP数据包,然后在SNDCP中封装成SNDCP数据,依次类推,在LLC,RLC,MAC层都要将数据转换成各层规定的数据格式,最后通过物理层转换成基带数据,基带数据最后通过中射频单元和天线单元发送到基站;
而BSS收到MS发射的无线电波以后,首先中射频进行捕获,转换成物理层可以理解的原始基带信号,通过对基带信号进行一系列解码,最终得到MAC可以理解的数据包格式,最后转换成RLC层的数据包;
然后将RLC层数据报文分别转换成GSSGP(framerelay)的格式,进而转换成Gb接口上可以传输的数据包。
SGSN收到BSS发送的BSSGP的数据格式后,同样需要转换成上面各层可以理解的格式,最终发送到GGSN的时候是以GTP数据包的格式进行发送的,GTP数据报文承载在IP/UDP数据包之上,可以理解成UDP数据包上封装了相应的GTP格式的头。
GGSN收到GTP报文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拆包,提出IP数据最终是生成新的IP数据报文发送到外部服务器。
各个网元各层数据的处理,实际都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要深入的话,确实都可以独立成篇进行说明,需要了解详情的人士可以去查阅3GPP的文档,本贴就不展开说明了。
为形象描述数据包的转换过程,这里以SGSN为示意,给出了数据包从BSS接收后,发送到GGSN的大致示意图。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包经历各层都需要进行格式的转换,转换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各层可以理解的格式,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传输。
4G的核心网-----EPC系统
我不属牛,所以不是牛人;
我属鸡,所以起得和鸡一样早,我生于1982,所以睡得和狗一样晚;
我比猪大,所以吃得比猪还差;
我没有小弟,所以我干得比任何人都多;
我--------是屌丝,我-------------为自己带盐。
过去的32年,我最痛恨一种人----装B的人,无奈生活所迫,这种人无处不在,在外漂泊这么多年,纵然经历生活的磨练,知道如果左右逢源,低三下四,人后使得出飞镖,人前练就金刚不坏之躯,喜怒无形于色才是成功之道;
但无奈心性一直未曾改变,我还是曾经的我,练不成汝等钢铁侠的体魄,装不了B,得不了A,使不了坏,喜极而泣,痛极而啼,怒极而口出“去年买了个表”,人生在世,吃一口饭,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求大富,但求于心不做作,便是心安。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有一天我明白了........每个人无拘无束地移动上网,曾经是UMTS的梦想,可是至今UMTS遍布全球,依然受制于无线空口的限制,以及无线网络架构的设计,无法满足当初的美好愿景。
LTE是继续UMTS的愿景,设计之初便定下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愿景是如此地美好,现实则是如此地残酷,无论是LTE-A,LTE-B,LTE-C还是LTE-U,都是一味地拼着所谓的峰值速率,好比全球国家都在拼着GDP,但是GDP和普通的我们有多大关系呢?
GDP高企不代表收入高企,同样峰值速率高不代表网络实际带给用户的业务速率有多高!
整个网络技术的竞争已经彻底无序,这就是CT的思维,不从用户出发,而总是从技术出发寻找所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殊不知,作为用户来讲,无处不在地使用稳定的网络连接,远比所谓的系统峰值吞吐率有意义,这就是IT的思维,从用户出发,关注用户感受。
LTE的物理层相比UMTS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本人不专业,所以本帖不去讨论物理层的内容,只聚焦LTE的核心网的具体技术。
LTE的核心网又叫EPC(EvolvedPacketCorenetwork),中文名称:
演进型分组核心网;
严格来说EPC算是LTE在PS(packetswitch)侧的核心网系统,而在会话控制侧的核心网则是IMS。
搞物理层的人,一般都不怎么看得起搞核心网的人,因为物理层就是搞数学,传统的工科思维认为只有数学才是学术高富帅能驾驭的武器,于是就有一种说法“无线通信的灵魂是算法,算法的灵魂是数学”,可惜我接触无线太晚,而且至今尚未搞懂这些复杂的公式,自然无从在无线上创新,加之天生愚钝,相必即是继续搞下去,若干年之后也只是个屌丝中的三流水平,于是我只能从网络层的角度去看问题。
回顾ICT技术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价值链的转移有着让人惊讶的规律。
我把ICT整个行业分为如下几块:
1.物理层技术:
基带芯片厂商(博通,marvel,MTK,高通,展讯,意法半导体,NXP,三星等);
2.网络层技术:
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厂商(cisco,juniper,huawei,ALU,H3C等)3.服务器厂商:
IBM,HP,DELL,Lenovo等;
芯片技术:
AMD,Intel,威盛;
4.应用层技术:
系统平台厂商(微软,redhat,IBM,谷歌等);
互联网服务商(谷歌,微软,facebook,苹果,box,twitter,腾讯,阿里巴巴
Line等);
5.消费电子:
苹果,索尼,松下,三星,飞利浦,LG等。
从价值规律的转移来看,底层芯片技术的价值链小于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价值链小于服务器技术;
服务器技术价值链小于系统平台技术;
系统平台技术价值链小于互联网服务技术;
纯粹的消费电子已经沦为红海,门槛之低,山寨泛滥,只有像苹果之类的极富创新的公司,依靠软硬件+互联网服务才能获取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的顶端丰厚利润,其它山寨之流则只能陷入无底线的厮杀。
尽管物理层依然有着巨大的门槛,但是从价值链的转移来看,物理层技术可能已经位于价值链的末端。
与价值链的转移惊人相似的是人才的转移,如今的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工程师可能是谷歌,微软,vmware等争相抢购的宠儿,而一个搞网络技术的工程师,可能最完美的去处只能是Cisco..........
回到EPC的网络架构,相比GPRS已经有了巨大变化。
说点题外话-------关于市场调研
今天回家比较晚,看了一下C114的论坛,有一些感想。
在我本科的时候,我是不知道C114的,研究生毕业那年,为了找个什么写论文的素材,才第一次光顾论坛,上班以后,难得上太多外网,看C114成了我为数不多的乐趣。
今天打开论坛,我特意看了下今天发帖排名靠前的几个版块,有点小发现,同时也对我的帖子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定位,也可以说今天我实际上是做了一次市场调研。
如果说“夜话核心网”是我的一次创业,那么创业前的市场调研实际上是必须的,至少我应该明白我帖子面向的读者是哪些人。
但是在2013年6月30号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想那么多,至于为什么发在现在的版块,其实也是随机的,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可能看本帖的都是些业务爱好者,可能最多的是运营商或者是设备商,但是今天看到的情况,结果似乎有些例外。
在分析之前,我明确了一下几个问题“回帖多的版块是参与度高的版块,参与度高的版块读者群比较稳定”。
于是我选取了回帖作为一个分析出发点,今天的论坛统计结果表明:
最活跃的是资料下载版块,其次是设计院相关的通信工程设计版块,然后是无线移动,通信原理与基础,次之是核心网和综合技术。
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资料下载和通信原理与基础进入top3,表明论坛的活跃人群是技术人群,而且侧重于通信资料获取;
因此一个好的技术贴如果形成完整版的资料,还是能够受欢迎的;
通信工程设计版块进入top3,表明大量的读者实际侧重于工程技术,并不是我曾经以为的技术开发类人员或者学术研究的人员,因此帖子的风格可能不适于描述通信协议细节,highlevel的描述力度可能是恰到好处;
无线移动排在核心网之前,表明无线网络的内容将优于传统核心网的内容,因此如果内容侧重于无线核心网,帖子欢迎程度会高一些。
总结一下,大家对本帖的期望可能是:
从highlevel的角度阐述核心网技术,侧重无线核心网系统,满足工程技术人员的阅读需求。
4G的核心网-----EPC网络架构
EPC是LTE的PS核心网,核心的网元有三个,分别是MME,SGW,PGW。
怎么理解这三个网元呢?
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中文名称叫移动管理实体,可以看着是一个用来信令控制的网元,故名思意它需要做移动性的管理,此外还需要做会话相关的控制处理,其它的功能则是一些辅助的功能,比如鉴权控制,信令面加密,与eNB之间的一致性保护等这些本帖不会太多介绍。
SGW叫做服务网关,它是数据面的网元,所谓数据面可以理解成数据传输的处理通道;
PGW是PDN网关,所谓PDN(PublicDataNetWork),中文名称叫做公共数据网,可以理解成核心网后端的网络系统,比如电信应用服务器,OTT服务器等等。
为什么需要两个gateway呢,曾经我也一直不理解,而且读协议的时候,还很困惑,很质疑eNodeB,SGW,PGW之间为什么需要搞这么多的GTP隧道,曾经觉得一个网关足以,年轻时,怎么说了,多了些年少轻狂,少了些成熟稳重。
正如人到中年,对生活越发了解,明白了人为什么是一撇和一捺组成,而不是两横或者了两竖,一撇一捺意味着相互支持,协助才能走的稳,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性别,所以需要同伴,需要结婚,需要家,成家了有个人相互搀扶,才能站起来抗起头顶的这片天。
同样在工作中,接触到内容多了,知识面广了,才对某些技术有了更深切的领悟,为什么需要两个Gateway呢?
其实光看协议,你是无法真正理解的,是在迷糊了好多年之后,在某一天的夜晚,我突然顿悟,PDN实际上是一个核心网数据出口锚点(所谓锚点,实际上就是一个固定的业务节点,可以理解成抛锚的地方),正因为有了锚点,所以能够容易做到和外部的互通,也更容易做到数据流量等的计费。
谈谈对认识的鸿沟
这是我的一个小感悟,工作久了总是会陷入一个怪圈,就是自我认知和周围环境对自己的认知,总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实很多人都是自命不凡,而别人却觉得他相当普通,知识分子基本都是如此,所以古代有句话叫做“文人相轻”。
很多年前做过项目,当时我算新手,恰逢我人生最转折的时刻,偏偏项目的交付又是最紧要的关头,家里事情太多,每日工作只能疲于应付,俗话说你最疲惫的时候,往往就是最虚弱的时候,于是周围曾经默然的一些角色感觉自己异军突起,对我形成强大的攻势,现在看来太过好笑,尽管攻势很强大,最后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此事之后,我思考很久,深刻明白了真是认知的差异,才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枝节,正是他对自己的认知和别人对他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一些紧张的氛围。
为什么总是存在这种认知的差异呢,我也想了好久,其实我也没有想明白。
可能是因为太熟悉,太接近,所以大家心中彼此都看不起?
霍金的老婆曾经因为崇拜霍金而嫁给他,然后却对他施展家暴;
李亚鹏找到了天后,无奈天后一直觉得自己是天后,而李亚鹏觉得定她就是个女人,于是日子注定是无法过下去;
同样apple的员工可能并不觉得apple有多niubility,甚至timcook还觉得jobs是个SB;
当然我没有接触雷军前,我觉得雷军就是雷布斯,可能我到了小米,我觉得自己创业也能搞个黑芝麻糊。
认知的鸿沟可能是因为身体近了,心却不在一起.........
距离才能产生美,这也许才是和谐的根基...................
有个疑问呐,,数据层面的上网不是SSGN-GGSN然后直接连到外面的INTERNET嘛,这个PDN也是公共数据网络,PDN网关是不是连接在GGSN后面的?
(其实这个问题,说起来还真有点复杂。
需要指出的是,前面我选的图是GPRS和EPC融合的架构图,并不是单纯的GPRS或者单纯的EPC。
1.在GPRS网络中,基站(PCU)和SGSN之间是采用Gb接口,传输协议采用的帧中继或者是IP,但数据不是按照GTP协议进行传输,而在LTE中,eNodeB和SGW之间采用基于IP的GTP协议,因此协议不同。
2.GGSN是GPRS网络中的网元,GPRS网络演进到EPC后,GGSN实际进化成了PDNgateway。
而我前面的图列出了GPRS,EPC融合的架构,在这个融合架构里面,GPRS网络的数据面,是由接入网----SGSN---SGW--PGW----internetserver;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是因为,GPRS的接入网,要连接进来必须要有SGSN(在融合架构中,确实是没有可以取代SGSN的网元),而连接到SGSN之后,出来的是GTP数据了,此时在EPC+GPRS融合的架构中,SGW实际上已经有GTP数据的处理功能,因此SGSN直接连到SGW是比较合理的,并且EPC中的PGW这个网元已经完全可以取代GGSN(即可以认为PGW是功能更为powerful的GGSN),所以没有必要担心GPRS网络中GGSN的数据出口功能,故而就没有必要再搞个GGSN在里面。
3这样可能又有新的问题出来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将SGSN直接连接到PGW呢?
我认为这其实也是一种备选方案,至于到处为什么标准最后没有用这个方案,我想可能是考虑到PGW本身的功能定位还是在EPC网络,标准这样设计可以做到通过SGW屏蔽了接入网的一些差异问题,实际上SGW有一些承载管理的功能,如果让SGSN直接和PGW互通,相当于SGW就丧失了部分对PGW的管理,好比两个项目在一起搞,而A项目经理想让B项目组的人干活,需要找B项目经理协商一样,如果A项目经理直接越过B项目经理,指挥B项目组的人,这种搞法在现实中肯定有争议;
4.当然如果是单纯的EPC架构,则只有MME,SGW,PGW三个主要网元,而不会有SGSN和GGSN;
如果是单纯的GPRS,则只有SGSN,GGSN,而不会有SGW和PGW。
由于都是晚上比较晚发帖,有些示意图,我都是用搜索引擎获取,如果我说明不够细致的话,确实会引起了你不必要的误解,这里澄清一下吧,不知道是否解除了你的困惑。
^-^。
后期全贴完成后,时间充足我会再做一次修正,相信到时,你很多的疑问会有更多的澄清。
)
下篇内容是EPC核心网元介绍。
EPC的网络架构
前面已经说过EPC最核心的就是三个网元,分别是:
MME,SGW,PGW。
3GPP中对三个网元的功能做了详尽的定义,这里简单做一下说明:
MME,英文名称叫MobilityManagementEntity,属于EPC的控制面网元,负责信令处理部分;
SGW,英文名称叫ServingGateway,负责本地网络用户数据处理部分;
PGW,英文名称叫PDNGateway,负责用户数据包与其他网络的处理。
尽管我尽量不去讲述接入网的网元,但是在EPC中,如果完全抛开基站(eNodeB),很多内容确实是无法说清楚的,因为EPC的三个网元核心的目的都是为eNodeB服务,因此相应的信令流程,承载建立都是围绕这和eNodeB的接口进行。
所以这里我有必要对eNodeB做一些说明。
LTE的网络架构中,简单来说只有一个网元,如图所示叫做eNodeB(当然如果说明relay什么的也要扯进来的话,那也算LTE的网元,但是本帖这里还是聚焦在eNodeB本身),图中eNodeB组成的网络叫做E-UTRAN,即LTE接入网,eNodeB和其它eNodeB之间的接口叫做X2接口,eNodeB和MME之间的接口叫S1-C接口(信令面接口),eNodeB和SGW之间的接口叫做S1-U接口(数据面接口)。
和UMTS相比,相当于UMTS中的NodeB和RNC融合为LTE中的eNodeB网元,LTE中少了UMTS架构中Iub接口,而LTE中的X2接口类似于UMTS的Iur接口,LTE中的S1接口类似于UMTS中的Iu接口。
UMTS的网络架构如下:
为什么LTE相比UMTS,在网络架构上有如此大的变化?
根本原因在于LTE的设计需求,LTE在设计之初,定下了20兆带宽,下行100兆bps,上行50兆bps的速率要求,决定了空口技术需要根本性的变化;
除此以外LTE设计需求中,还定下了网络时延的需求,具体3GPP规定,对时延要求最严格的实时游戏类业务,从用户终端到服务器的端到端单向时延为50ms,其间传输时延需要在10ms以内。
因此为了达到时延的要求,采用了eNodeB取代NodeB+RNC的架构,减少了RNC网元和Iub接口,相应的处理和传输时延也得到了降低。
------这里暂时先埋一个伏笔,未来我对SDN的架构阐述中,可能大家又会看到SDN怎么又有了UMTS的影子?
难道又转土重来?
这是不是历史的倒退?
也许大家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网络的演进从来都是螺旋式上升,变化中蕴藏着不变,不变中隐含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心网core4 GPRS 核心 cor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