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60271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34KB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透过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可以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一样,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其中,在我国56个民族中,大多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然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过年习俗。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和大鼓奏乐,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
新年早晨,妇女们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高山族:
除夕,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旁聚餐,叫做“围炉”。
“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
若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他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的思念。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
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文化的多样性是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而言,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文化多样性,可见诸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例题:
透过我国不同民族的过年年俗不同,我们可以感受到
A.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尊重
D.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题目设问的是“不同民族”“年俗
33
不同”,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A的回答“相互交融”,显然不合题意。
c、D所说的“得到尊重”和“一律平等”是强调其他民族对这个民族文化的态度,也与题目不符合。
本题应选B。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
民族是一个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社会共同体。
由于起源、居住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心理素质不同,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我们每个人都从属于一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因此,文化首先应该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区别的特色和个性,同时民族文化的长期存在而形成的传统和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
2.文化是世界的
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一样,文化也是“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产生稳定性”。
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一种文化,失去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的五彩缤纷的景象,人类的文化必将停滞下来,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最终走向灭亡。
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民族乃至人类的共同遗产。
XX年9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
尊重文化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应该是在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基础上,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我们应该习惯于看待那些和自己文化大不相同的其他文化,学会尊重人家的文化和人家对自己文化的看法和态度。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文化的长处和优势,只有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保护和促进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从而维护国际和平,推动世界发展。
三、学习自评
单项选择题
.被评为世界“口头遗产”的纳西古乐曾是唐朝的宫廷音乐。
近年来,丽江纳西古乐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演出,大获成功。
老外惊闻中国边陲保藏着古典音乐的“活化石”,纷纷到丽江寻访,称赞纳西古乐是“修身明性”、“延年益寿”的雪山神曲。
纳西古乐的演出成功说明1.B
34
①文化遗产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民族文化不仅属于各自的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文化遗产有着广阔的市场,不需要保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句话表明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是2.B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
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
c.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3.c
3.“入乡随俗”这个成语主要体现了
A.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景象
c.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
D.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4.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民族文化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4.D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发展独立的原则
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非选择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一个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即使灭亡了,只要它的文化还存在,就有重建的希望;
如果连文化也灭亡了,这个国家就将万劫不复。
请运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观点,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本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成为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XX年5月1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19个项目中,昆曲荣登榜首。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
从文化多样性角度,你如何看待“文化遗产”?
你认为昆曲被评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意义何在?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娄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昆曲被评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世界文化,也有利于保护昆曲这一民族文化。
35
四、能力拓展
.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以餐具为例,目前世界上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三类:
欧洲和北美国家的人们用刀、叉、匙,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国的人们用筷,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的人们以手指抓食。
在使用不同餐具的问题上,有人说“用两根筷子夹住东西太困难了,也可能会把嘴捅破”,“用手抓饭吃,多不卫生啊”,“刀又是饭桌上微缩的武器,影响食欲”。
作为中国人,你是如何看待使用筷子、刀叉和用手抓食的呢?
.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造成了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都有保持各自不同生活方式的权利。
中国人的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主食是米饭或馒头,副食以蔬菜为主,佐以少量鱼和肉,主副食都可用筷子。
欧洲的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最为方便,面包之类是副食,可以直接用手拿。
许多用手抓饭的民族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
如果有外国客人到你家做客,你会拒绝他使用刀叉或用手抓饭吗?
对待不同民族的进食方式,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饮食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
因此,不应该拒绝外国客人使用刀叉或用手抓饭进食。
2.“中国印&
#8226;
舞动的北京”是北京XX年奥运会会徽。
会徽既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又展现中国古老的文明,而且是体育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请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观点分析“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为我们阐明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有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奥运会会徽是向全世界展示的,其设计必须注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再现民族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如果会徽脱离了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具有中国特色,当然也就失去了世界意义。
北京奥运会会徽从整体构思上是一枚印章。
印章与书法的组合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元素。
主体图案基准颜色为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力,代表着中国文化喜庆、热烈与祥和的气氛。
将“京”字变成奔跑舞动的人形,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以毛笔撰写的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XX与奥运五环一起,展现了奥林匹克和平、和谐、和爱、和美的新境界。
3.二胡、小提琴是中国与西方弓弦乐器的不同代表。
欣赏两首由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的片段,体会不同民族的乐器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根据你的感受,说说它们有哪些差异,并由此说明文化的多样性。
3.提示:
此题无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自主发挥。
要说明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相对于世界文化总体而言的,民族乐器是民族文化的呈现方式。
五、相关信息
我国的世界遗产
地域名称
批准时间
遗产种类
长城
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甘肃敦煌莫高窟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山东泰山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
990.12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x藏布达拉宫
994.12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996.12
四川峨眉山一乐山风景名胜区
996.12‘
云南丽江古城
997.12
山西平遥古城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
998.11
北京天坛
重庆大足石刻
999.12
福建武夷山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XX.11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
清东陵、清西陵
十三陵、明孝陵
安徽古村落:
西递、宏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XX.12
云南三江并流
XX.7
吉林省集安市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37
中国的四合院与欧洲的歌特式建筑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也有沿着纵轴多至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居住在四合院中,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理解、信任。
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院内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吉祥的追求。
数代人的居住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哥特式建筑是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歌特式建筑最突出的风格是高直细尖,有尖拱门、尖高塔、尖屋脊、尖房顶和尖望楼。
具体而言,歌特式建筑通过尖形拱门力求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减少内壁、内柱和支柱的厚重度;
外部有许多高耸的尖塔,墙壁较薄,窗户较大,并饰有彩色玻璃图案,室内光线充足,门前饰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和石刻。
哥特式风格的代表性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文化 多样 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