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乌沙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59368
- 上传时间:2023-01-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74KB
贵州省乌沙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贵州省乌沙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乌沙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侵华日军遗弃毒气弹对中国公民伤害,日方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欺欺人的托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
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②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③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
④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
⑤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
⑥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4.从下面各项中,概括第①句这个长句的要点,必不可少的几种是(
①研究物种起源的背景
②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
③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
④对错误学说的批判
⑤对物种起源的认识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是对文段中第⑤⑥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
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6.对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物种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生物是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的。
B.物种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外界条件不是唯一引起物种变异的原因。
C.生物是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的;
D.生物是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的;
啄木鸟的完善构造和槲寄生的情形都是这样典型的例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2分)
张辽字文远。
雁门马邑人也。
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
少为郡吏。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
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
还,进败,以兵属董卓。
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
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数有战功,迁裨将军。
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
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
“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
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
”乃使谓豨曰:
“公有命,使辽传之。
”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
“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
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豨欢喜,随诣太祖。
太祖遣豨还,责辽曰:
“此非大将法也。
”辽谢曰:
“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
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诸将皆疑。
辽曰:
“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李典亦与辽同。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
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
“将军弃我乎!
”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
张辽传》)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从事:
刺史的下属官吏
B.辽谢曰:
”谢:
感谢,道谢
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比:
等到
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椎: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杀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
以兵属董卓
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B.乃:
众心乃安
乃聚辽数重
C.函:
函梁君臣之首
署函边曰:
“贼来乃发。
D.夺:
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9.下列句子正面体现张辽胆识的一项是(
①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②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③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④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⑤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⑥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辽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为昌豨已与张辽暗中约降,所以是万无一失的。
B.张辽约降昌豨一事充分表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
C.“‘将军弃我乎!
’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
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
第Ⅱ卷(120分)
四、(30分)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4分)(文中有下划线句子)
。
(2)古之人不余欺也。
(4分)
.
(3)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分)
12.阅读李煜的《虞美人》,然后回答问题。
(9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问君能有几多愁?
”这句千古名句应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妙处?
(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21分)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
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
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
河上没有浪花如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
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
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浑……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头扯出淡淡的乡愁。
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
我在沙滩上久久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冰冷冷,所以叫做冷水河;
我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
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让我觉得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
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类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生存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
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
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问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
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
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14.“我”是一个由蜀地入秦塞的异乡人,在与冷水河相依相亲的两年时间里,“我”的感受渐渐发生了变化,根据文意,依次概括出“我”的感受(每项不超过4个字)。
(3分)
15.请赏析“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这句话。
答:
16.为什么说“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
17.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但人类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请根据文意概括出人类的流浪与河流的流浪有哪些不同?
六、(9分)
18.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
(不超过10个字)(4分)
(1)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2)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3)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
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4)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
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19.为使下面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可删去哪三个词语?
(只写序号)(5分)
曾经①有人②谈过③这样④的⑤一个⑥事实⑦,在⑧图书馆⑨里⑩寻找资料,同一著作的不同文本排列,最薄的文本总是中文本。
七、作文(60分)
20.有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累了,出于同情用剪刀小心地把茧剪破了些,让这只幼蝶轻而易举地爬了出来。
然而,不大一会儿,这只幼蝶竟然死去了。
原来,幼蝶在茧中挣扎是在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和飞翔。
可见,恰恰是那同情的“爱心”害死了这只本可以翩翩起舞的蝴蝶。
要求:
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②文体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
1.B
2.D
3.D
二、
4.C
5.B
6.B
三、
7.B
8.D
9.B
10.A
四、
11.
(1)(这是)因为您的威信在四海之内都很著名,我奉您的旨意,昌豨一定不敢害我的缘故。
(以……故,因为……的缘故。
)
(2)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3)祸患常常是从细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情困扰。
12.
(1)亡国之君,内心痛苦。
以乐景写哀情;
乐景更添哀情。
(2)设问,一对一答,一起一伏,增强文章的气势。
比喻,把无法排遣的满腹愁绪喻成东流不尽的满江春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形象贴切,令人无限遐想。
13.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千呼万唤始出来(3)花自飘零水自流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五、
14.忧伤(孤独)→羞愧→皈依心灵
15.将冷水河拟人化(或“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河流窄小、安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冷水河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16.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时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过程,达到最终的成熟;
而在大地上流动的河流,只是这个生命过程的一个阶段。
17.
(1)河流的流浪殊途同归,它们最终都抵达了大海,完成了生命的过程;
而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人为地制造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
(2)河流流浪的目的是为了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而人类的流浪多半缘于远方(希望和美好前景)的诱惑。
(3)河流的流浪是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生存;
人类无谓地长年累月颠沛流离,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
(4)河流因为有强大的的精神内力而在流浪中获得强大的生命,而人类却因内心的虚弱贫瘠而导致生命的衰竭。
(5)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6)河流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人却因为受到世俗的束缚(无法回归自己的心灵、太看重物质的力量)而丧失了生命的意义。
六、
18.中学生渴望沟通和独立。
19.①⑤⑩
七、作文
20.参考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译文: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
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失败告终)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
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
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
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
辽募兵尚未还,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
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於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於骑兵队长,地位略低於将军)。
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领鲁相、北地太守等任,时年二十八岁。
又后来,曹操破吕布於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一代名将张辽,至此方觅明主。
张辽从曹操以后,随军征讨,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
及曹操击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
后来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於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
「数日以来,辽每次行於重围外时,昌豨都会特别看著我。
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
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吗?
」於是命人向昌豨说:
「曹公有命,使辽为其传达。
」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
张辽便说:
「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赏」。
於是昌豨便答应投降。
张辽知其肯降,於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
昌豨见辽如此诚而无诈,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
「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
」张辽却拜答道:
「因为辽凭著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昌豨必不敢加害,所以才会这样做的。
」
当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於合肥。
后来曹操往征张鲁,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
不久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
「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
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
」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
此时张辽便说:
「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
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未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
」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
於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於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开剥牛只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
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於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
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
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
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於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
张辽於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
但阵中尚有余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
「将军舍弃我们了吗!
」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
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敢当张辽之将。
自朝辰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
孙权攻击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於是还军退师。
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差点可以再有擒获孙权的机会。
曹操闻此,大壮张辽的表现,拜辽为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复征孙权。
军到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
於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中学 0910 学年 上学 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