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850256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61.91KB
备考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备考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词语运用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6.水清无鱼: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7.七月流火:
形容天气转凉,词中的“七月”为农历七月,故指的是天气逐渐转凉。
容易理解为天气炎热。
8.不落窠(ke)臼: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用于绘画、写文章
9.莫衷一是:
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
衷,决断。
如,对学校处分上网的学生的这件事,全校师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二、对象误用
一些词语我们对于其本身意思的理解上没有问题,但是因为词语本身就存在搭配对象的不同,因此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搭配对象,否则容易造成误用。
1.美轮美奂;
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4.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5.巧夺天工:
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6.安之若素:
用于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不用于顺利情况下。
7.别具匠心:
用于技巧、艺术构思独特。
8.不名一文:
用于形容人贫穷,不用于不值钱。
注意此词语也容易望文生义
9.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且只用于物不能用于人。
10.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只用自己不用他人。
三、词语重复
很多成语本身就已经含有某种意思,但由于我们对词语意思的不了解,容易造成重复误用。
1.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
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
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
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难言之隐:
隐,隐情。
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
难以说出口的隐情。
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南柯一梦:
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
泛指一场美梦。
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
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相形见绌:
相形,互相比较。
绌,缺陷,不足。
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
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遍体鳞伤:
遍,全部。
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
像鱼鳞一样密。
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
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6.当务之急:
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
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
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
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7.安居乐业:
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8.真知灼见:
灼,明亮、透彻。
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
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9.妄自菲薄:
妄,不实在,过分的。
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
10.刻骨铭心:
铭,镂刻,记载。
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
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
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
通过这三组易错成语,一方面是希望可以在大家的复习过程中做好积累,另一方也是希望大家把它当做一种方法,在自己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去运用,这样就能够使大家的逻辑填空更上一层楼。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
有的人长着强有力的翅膀,因凡心未泯而坠落人间,折断了翅膀,例如我就是。
后来,他们▲(煽动扇动)折断的翅膀,奋力飞起,却又迭落下来。
翅膀一定会痊愈,我仍会震翅高飞。
(节选自《名人传》,有改动)
③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分)▲_
【答案】
(3)扇动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扇动”和“煽动”的区别:
“扇动”和“煽动”,都是动词,都有挑动别人做坏事的意思。
表示这一意义时,现在多数用“煽动”。
“扇动”还指摇动像扇形的东西,“煽动”则没有这种意义。
结合“他们▲折断的翅膀”的语境,应选用“扇动”。
【考点解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中考考查的范围有:
(1)了解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2)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的选用。
(4)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5)正确使用成语。
其主要题型有:
①选择填空式;
②结合具体语境简答表述式。
以选择题居多。
这些题目中所涉及的词语,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成语的考查几乎占据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
从题型来说,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兼顾主观题。
此外,一些省市考查了网络流行语,例如“给力”“神马”“杯具”“时间都去哪儿了”“吐槽”等,体现出“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的大语文观。
这就要求考生做个有心人,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丰富,考查角度多,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最基本的方法是去同存异。
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确定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辨析,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
如“反映”与“反应”的区别在于“映”和“应”,把握这两个字的区别就能很好地区别了。
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
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
又如根据词性和语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
如“阻挡”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
但“阻挡”是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障碍”是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还可根据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使用范围等方面来辨析。
第二,注意积累熟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熟语(成语)。
对于有关熟语(成语)的考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点:
(1)切实明确熟语(成语)的含义,这是恰当运用它的前提,比如“门庭若市”中“市”本身有“市场”之意,如果用来形容“集市”就错了。
如“集市上人很多,熙来攘往,门庭若市”这个句子明显存在错误。
(2)充分考虑该熟语(成语)所处的语境,看其是否能帮助造句者准确地表情达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本中出现的成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部分是考试的重点。
特别是古今差异比较大的成语要准确把握。
第三,熟练掌握关联词语。
中考试卷大都从两个方面命题:
(1)在句子中填写关联词语;
(2)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做好关联词语类试题,我们应注意并思考五个问题:
(1)关联是否明确(如“不管”“尽管”“不是……就是……”“不是……而是……”等);
(2)搭配是否恰当(如“只要……才……”“只有……就……”等);
(3)关联词语是否完整;
(4)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恰当;
(5)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是否一致。
【三、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
无现代汉语词语考查,附文言词语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则第二板已具
(4)长其尾而锐其剽
(5)以成文章
【答案】7.
(1)蒙,盖
(2)靠近火(3)准备好(4)使针尖变得锐利(5)花纹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中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必考考点,它除专设选择题考查外,在文意理解和翻译中也有涉及。
这个考点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告诉我们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其二,“常见”告诉我们,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
其三,“文中”说明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释义,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前提是源于我们平时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具体语境中对某一实词含义的推断分析能力。
因此要结合有关具体文言句、段,分析总结一些方法,让我们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多一些思考的切入口。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
蒙,盖
(2)持就火炀之:
(再)把它靠近火边烤,就火:
靠近火。
(3)则第二板已具:
那一块已经准备好。
具:
准备好
(4)长其尾而锐其剽:
它的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
锐其剽:
使针尖变得锐利
(5)以成文章:
从而制成花纹。
文章:
花纹。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具体的方法有:
语境分析法;
字形推断法;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联想推断法。
运用这几种方法时要结合语境,多角度思考,仔细推敲,相互验证,作出选择。
另外所有的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解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中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四、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2分)B
【解析】B项错误,属于错用对象。
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用在此处形容花果山自然美景不合适。
【考点解析】成语辨析题答题经验和答题知识
成语辨析题答题经验和答题知识
【答题经验】
(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
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
(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五、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
五月,南京的初中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语文盛会——“汉语周”。
初三学生小可和轩
轩结伴来到“汉语之星”大会的现场,参与答题活动。
灯谜题
谜面:
天女织彩霞
(打南京一特产)
谜底:
对联题
上联:
乌衣巷
下联:
诗词题
春风知别苦,不追青。
——李白《劳劳亭》
A.松枝B.柳条
5.小可一下猜出了灯谜的谜底是“云锦”。
她对轩轩说:
“天女纺织,用的是云;
▲,绚烂绮丽,所以谜底是‘云锦’。
”请用一个主谓短语补全小可的话。
(2分)
5.(2分)示例:
彩霞似锦
6.完成对联题时,小可和轩轩先后写下了“雨花石”“莫愁湖”“黄山路”“白鹭洲”等,她们对“白鹭洲”最满意。
请运用对联知识作比较,说说“白鹭洲”好在哪里。
(3分)
①与“雨花石”相比,“白鹭洲”好在:
▲
②与“莫愁湖”相比,“白鹭洲”好在:
③与“黄山路”相比,“白鹭洲”好在:
6.(3分)示例:
①意思相关,上下联都是地名。
②词性相对,“白鹭”对“乌衣”,“洲”对“巷”,十分贴切。
③平仄相协,末字“洲”是平声,符合对联的要求。
7.轩轩成功选择了“柳条”作为诗词题的答案。
她很喜欢这两句诗,想将其嵌进给小可的毕业留言中。
请替轩轩写一段这样的留言。
(不超过50字,4分)
7.(4分)示例:
三年同窗,分别在即,真希望“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好朋友永远在一起。
【考点解析】灯谜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
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
当时由于列国纷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国语·
晋语》记载:
“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
”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
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灯谜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谜语来源于中国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它在中国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瘦辞”。
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
三国时期,猜谜盛行。
在宋代出现了灯谜。
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
明清时代,猜灯谜在中国民间十分流行。
【六、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4分)
中华民族是chó
ngshà
ng英雄、成就英雄A英雄辈出的民族。
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今天,中国正发生着B(日新月异/日积月累)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
让我们mí
ngjì
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pá
ngbó
力量。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1分)
B处的词语是。
【答案】日新月异
【解析】日新月异和日积月累的区别:
一个是形容词性的短语,一个是动词性的短语;
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积月累,形容长时间的积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
结合语境“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日积月累)的变化”,应选形容词性的短语“日新月异”,来做变化的定语。
【考点解析】形容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性短语,语法学术语,指以形容词为主体的短语,它的语法功能与形容词相当。
形容词性短语包括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如“很漂亮”,“十分慎重”)、用形容词构成的联合短语(如“生动活泼”、“紧张而热烈”)等。
形容词短语可以充当句子的定语、状语、谓语、补语、主语和宾语。
如“他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作定语),“工人在非常细致地雕刻花瓶”(作状语),“他快乐极了”(作谓语)”,“老师讲得清楚得很”(作补语),“谦虚谨慎是一个人的美德”(作主语),“我们要注意安全”(作宾语)。
动词性短语包括动宾短语(如“想睡觉”、“学文化”)、动补短语(如“跑得飞快”、“走过来”、“跳了一下”、“搅得他心乱如麻”)、用动词构成的联合短语(如“讨论并通过”)、连动短语(如“坐下看报”)、中心词为动词的偏正短语(也称“状中短语”,如“热烈鼓掌”、“从北京回来”、“这样画”、“一把拉住”)等。
动词性短语:
语法学术语,指以动词为主体的短语,它的语法功能与动词相当。
在补语和动词之间有的需要用结构助词“得”,在状语和动词之间有的需要用结构助词“地”,但“得”与“地”均不是述补短语和状中短语的固定的标志。
在以上几种动词性短语中、语序基本上是固定的。
但用状中短语构成句子时,其状语如果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对象等,也可以放在主语前面,起突出状语并使全句结构紧密的作用,如“后来他给我写过许多信。
”“为了孩子,我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有时一个动词可以同时有状语、宾语、补语等,组合成一个复杂的动词性短语,如:
“科学地总结出一条规律”,“也许很快就能把案情调查清楚了”。
动词性短语和动词一样,主要用来充当谓语,如“他经常热心地帮助别人”。
同时,也可以充当宾语、主语、定语、补语。
如“孩子们喜欢读小说”(充当宾语),“愿意去北大荒的人都是好样的”(充当定语),“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充当主语),“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把他高兴得又笑又叫”(作补语)。
【七、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
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与李梦阳、何景明游以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E.为吴中诗人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5.CD(4分)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能力。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各种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即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
A项,名字/命名;
B项,友好/擅长;
C项,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D项,两个“游”都是交往求教的意思。
E项,超出众人;
超过;
位居第一/戴帽子
所以答案选CD.
【八、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C.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D.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答案】3.(3分)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注意“镌”不能写成“隽”“瘁”不能写成“萃“。
【考点解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考试说明》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D,着重考查运用。
熟语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不仅体现在对熟语的辨析使用专项上,而且在语音、字形及语言表达中均有涉及,因此,对熟语的掌握必须是全方位的,从读音、字形、结构、意义到使用。
熟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使用熟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淀的考查。
高考考查的熟语,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易,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上的熟语应是比较常见的;
而且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
考查形式主要有熟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和选择填空式两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对每一种易考类型的成语要通过检测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积累,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讲解来达到积累和提升做题能力的目的。
教学时,老师要注重讲练,注重学生的理解和积累,可以多花几个课时,根据自己的学生和教学实际,灵活开展教学。
考点:
成语使用辨误
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张冠李戴、不合语境、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搭配不当、谦敬错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高考中的常考易错点,我们在一轮复习的教学中要予以高度重视。
易考类型一 看对象,忌张冠李戴
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假如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的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诊断方法]一些成语在使用时有其常用或固定的对象,如果随意使用就容易误用对象。
在解题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弄清成语含义,注意常用固定对象。
有些成语的含义中包含着常用对象,应该牢记这些适用对象,避免使用范围的扩大或误作他用,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如上述试题[例1]中“举重若轻”的适用对象是人,不能是“史书”。
2.注意搭配对象。
易考类型二 看角度,忌不合语境
一些成语的使用一般具有自身的特点或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中与语境不符,就会出现错误。
这种类型是高考试题中考查最多的一种,在一轮复习中应高度重视。
[诊断方法]1.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的使用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判断成语使用是否符合语境,必须先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明确成语语境的侧重点。
2.准确把握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成语使用正确与否往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成语使用是否符合语境,就要抓具体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
3.探究语句意思与成语意思的矛盾之处。
如[例3],在明确语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考 江苏省 中考 语文 考点 解析 词语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