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全册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849944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486.81KB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全册文档格式.docx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全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全册文档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人所提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身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10.小华家距学校2.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0km/h,学校要求早上7点准时到校,小华从家中出发的时间一般不能晚于早上( )
A.6:
45B.6:
30C.6:
20D.6:
50
11.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50m/sB.25m/s
C.24m/sD.10m/s
12.一列火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运动的路线是直线,已知车厢的长为20m,乘客以5m/s的速度在车厢内跑,则( )
A.乘客用4s从车尾跑到车头
B.乘客用1s从车尾跑到车头
C.乘客用2s从车头跑到车尾
D.乘客从车尾跑到车头比从车头跑到车尾用时少
二、填空题
13.职业运动员进行12min的体能跑测试和田径比赛中的百米赛跑,同样是比较快慢,前者是在 一定的条件下,比较 的长短,后者是在 一定的条件下,比较 的长短。
14.甲同学在校门口值勤,看到乙同学在东风吹下飞快地骑自行车由东向西而来。
到校门口乙同学下车后说:
“刚才骑车时西风差点把我的帽子刮下来。
”两人对风向的说法不同的是,甲同学以 为参照物,说风是东风,乙同学以 为参照物,说风是西风。
15.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 为参照物的。
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那么他骑车的速度为 km/h。
16.如图1-7甲所示,秒表的分度值是 ;
秒表的读数为 ;
如图1-7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1-7
17.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全程48m,前一半路程用12s,后一半路程用8s,则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全程平均速度为 m/s。
18.子弹头火车速度可达180km/h,从上海到南京全程为301km,只需要 h即可到达。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19.一列火车由起点车站开出150s后速度达到25m/s,接着匀速运动了100s后开始减速,经50s停下来,共行驶6.9km。
那么,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
三、实验题
图1-8
20.
(1)如图1-8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A、B两把刻度尺 精确度更高。
(2)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1-9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如图1-9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经过的路程是 km。
图1-9
21.在室外量出40m的直线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在各记号处均站有一人计时,发令枪响,一同学开始起跑,各计时员同时计时,分别记下该同学经过他们记号处所用的时间,记录结果如下表1中的数据,要求依据表1中的数据填写表2中的各空格。
表1
路程/m
10
20
30
40
时间/s
2.5
4.0
6.0
8.0
表2
路程段
第一个
10m内
第二个
最后
全程
平均速度
m/s
图1-10
22.(潍坊中考)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1-10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四、计算题
23.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
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
如果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
24.某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前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5m/s,后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8m/s,全程用了13.3s,那么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大?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对同一物体,测量值应相差不大,准确值应相同,估计值可以不同。
2.D
3.D 分析:
物体位置的改变才叫机械运动。
4.B 分析: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5.B 分析:
汽车由西向东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说明雨滴在水平方向与汽车是相对静止的,故雨滴是斜向东下落。
6.C 分析:
图象反映的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A、B选项都是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增大;
D中的速度大小不变。
7.C 分析:
子弹是运动的,飞机也是运动的,而飞行员在空中顺手抓住该飞行的子弹,说明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且速度大小相近。
8.B 分析:
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样的运动才叫匀速直线运动。
A为减速运动,C为加速运动,D为曲线运动。
9.A 分析:
卧看满天云不动,说明云的位置相对于诗人没有发生改变,即是以诗人自己为参照物。
10.A 分析:
小华骑自行车到学校的时间是t=
=0.25h=15min,因此小华从家中出发的时间一般不能晚于早上:
7h-15min=6:
45。
11.C 分析:
设整段路程为s,则前一半路程为1/2s,后一半路程也为1/2s。
根据公式得整段路上小轿车的平均速度为v==
=24m/s。
12.A 分析:
乘客在匀速前进的列车上跑跟在地面上是一样的,不必考虑火车的速度,故乘客从车头跑到车尾(或从车尾跑到车头)的时间为t=
=4s。
13.时间 路程 路程 时间 分析:
比较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二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14.地面 自己 分析:
东风是从东向西刮的,但乙同学却说是西风,说明乙同学骑自行车由东向西而来的速度比东风大,即以乙同学为参照物风是西风。
但以地面为参照物,风是东风。
15.自行车(或自己) 18 分析:
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以自行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时,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
已知s=3km,t=10min=h,则v=
=18km/h。
16.0.1s 5min37.5s 2.50 分析:
秒表每秒之间有10个刻度,所以其分度值是0.1s;
秒表的小表盘上指针指向5分半到6分之间,所以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0s;
由图中的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端点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物体的长度是3.50cm-1.00cm=2.50cm。
17.2 3 2.4
18.1.67
19.23 82.8
20.
(1)A 1mm 2.20 A
(2)80km/h 0.5 40
分析:
(1)B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与物体贴近,即B刻度尺放置不正确。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2mm,A刻度尺的精确度更高,物体的长度是2.20cm。
(2)从表盘上可以读出汽车行驶的速度是80km/h,汽车行驶的路程是276km-236km=40km,时间为t=0.5h。
21.
4
6.7
5
分析:
第一个10m内的平均速度v1=4m/s;
第二个10m内的平均速度v2≈6.7m/s;
最后10m内的平均速度v3=5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m/s。
22.
(1)器材:
刻度尺、细棉线、停表、蚊香、火柴。
(2)步骤:
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
②用火柴点燃这小段蚊香,并计时,测出这段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
23.t1=120s,t2=100s,因为t1>
t2,所以点火人能跑到安全地带。
24.7.52m/s 分析:
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用公式v=
去计算(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
该同学跑完百米用的总时间t=13.3s,则该同学的平均速度为v≈7.52m/s。
第二章声现象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导致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音色
C.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铃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2.(揭阳中考)图2-4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一名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图2-4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3.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
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D.回声大小不同
4.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5.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
A.音调不同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
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7.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音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
①隔墙有耳;
②掩耳盗铃;
③低声细语;
④悦耳动听;
⑤震耳欲聋。
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性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9.养蜂人分辨蜜蜂是飞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根据是( )
A.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
B.蜜蜂翅膀振动的振幅
C.蜜蜂翅膀振动的多少
D.蜜蜂翅膀振动的数量
10.(·
黄石模拟)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1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见闪电
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
D.燃放鞭炮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12.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13.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
14.敲打铜锣,因锣面 而发出声音。
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
15.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
16.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形容声音的 大;
在狭窄的空间燃烧鞭炮比在野外燃烧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17.(兰州中考)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
18.图2-5是两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 图所示的是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图;
图所示的是小刀刮玻璃时所发出的声音波形图。
图2-5
图2-6
19.如图2-6所示的是人们利用声波的 来测量海洋或潜艇的深度。
20.如图2-7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如图2-7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图2-7
21.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
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不同材料制作的盒中,再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
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
实际距离(m)
泡沫塑料板
0.3
玻璃
0.6
木板
0.4
硬纸板
0.5
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 、 、 。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
22.为了测定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把恰好没在海水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2.5s。
已知海深为1875m,求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A错误;
导致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响度,故B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铃声,故C正确;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2.A 分析:
用木棒敲过从B到A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得快慢不同,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A符合题意;
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B不符合题意;
用力大小可能相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相同,响度可能相同,C不符合题意;
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
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D不符合题意。
3.C 分析:
熟西瓜与不熟的西瓜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4.C 分析:
声波可以清洗钟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太空中没有空气,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说明了音叉在振动;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钢管中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中传来的,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
5.D 分析:
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下,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6.B 分析: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是减少空气污染,不是减弱噪声。
7.B 分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音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D 分析:
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②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④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
⑤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③与⑤都是描述声音的响度。
蜜蜂采蜜回来,身体的质量变大,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10.D 分析:
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即便次声波传入人耳,但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故选D。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下雨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A选项错;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声音的大小的,即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B选项错;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C选项正确;
燃放鞭炮的声音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是噪声,D选项错。
12.D 分析:
测量海水的深度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知识,通过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所用的时间来计算水的深度,而不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13.介质 固体 分析: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14.振动 真空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打铜锣,锣面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
15.音色 响度 分析:
区分声源发声的不同利用音色;
把声音讲大些,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16.响度 反射 分析: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较大,故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在狭窄的空间放鞭炮,鞭炮的响声碰到两侧的障碍物就像皮球似的弹来弹去形成了回声,回声不断反射,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响度增大,而在野外燃放鞭炮就没有这种效果。
17.音调 响度 分析:
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18.乙 甲 分析:
音叉发出的声音圆润悠扬,发出的是乐音,音叉的振动是规则的,声音的波形也是规则的,因此乙图是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图;
小刀刮玻璃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发出的是噪声,其振动也是杂乱无章的,因此甲图是小刀刮玻璃时所发出的声音波形图。
19.回声 分析:
人们利用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可探测海洋深度。
20.发声体在振动 空气能传声 分析:
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21.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 材料疏松,组成物体的空隙多
由题意可知,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越小,说明隔音性能越好。
而且材料越疏松,隔音效果越好。
22.1500m/s
。
第三章物态变化
1、选择题
1.如图3-10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图3-10
A.甲B.乙C.丙D.丁
2.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于26℃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低于26℃
D.等于26℃
3.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
C.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汽化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黏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5.(徐州中考)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
A.液化B.沸腾
C.凝固D.蒸发
6.如果把5000g0℃的水和5000g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
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D.无法确定
7.(多选)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B.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吸热
C.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D.寒冷的冬天,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8.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
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
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10.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物理 年级 上册 单元 检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