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849546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24KB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教学建议:
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知识。
本单元的方位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比较抽象,教学中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验。
比如结合教室或操场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等,通过画学校平面图或客厅平面图加深理解。
其中例1例2是关键,只有这两处真正掌握,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做题时,让学生先画出或在心里想出“十字”,再想像自己就在站在“十字”上的观察人,说出观察方向。
九、课时安排:
5课时
十、问题研讨:
如何让学生区别看图和实际生活中方向的不同?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⒈口算除法。
⑴口算。
⑵估算。
⒉笔算除法。
⑴基本的笔算除法。
⑵除法的验算。
教材解读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这是因为:
1、口算是最常用、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计算方式中最基本的运算。
因此,先学口算就是十分自然的顺序了。
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
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进行的。
课标要求
1、精心设计数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孩子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势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有关0的除法。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⒉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⒊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情分析
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数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计算数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重要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
⒈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
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
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的、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提供说话的范例。
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同学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
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若干问题。
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
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
(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
如教学60÷
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
()=60。
又如,教学除法在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
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对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时安排
口算除法……………………………………3课时
笔算除法……………………………………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问题研讨
问题1:
教材中建议通过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同时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
在这方面你是如何做的?
问题2:
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存在书写格式不正确、错写商的位置、不会试商等困难,如何帮助他们解决?
问题3:
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恰当地处理估算与笔算的关系,利用除法估算,加强笔算,同时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主讲稿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页例1第42页例题1第43页例2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显示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学生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的意义。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的只是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1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1:
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求平均数
平均数的含义与方法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情分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子啊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课时安排:
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2平均数—2课时
问题研讨:
如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46-57页,内容包括“年月日”“24时计时法”“制作年历”。
谁都知道时间单位抽象难懂,“年、月、日和24记时法”也是如此。
而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从原先的“时、分、秒”较短的时间单位跨越到“年、月、日”较长的时间单位,跨度大,换算难。
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也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同时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
它是在学生不断的应用、不断的体验中建立的。
三、课标要求
课标在第三部份“内容标准”中,对这部分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建立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4.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发展性目标
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时间段的简单计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适时适地进行情感教育。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3.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掌握了时、分、秒的关系,初步形成了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对年、月、日有了初步的认识。
七、教学建议
1.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内容。
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
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2003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
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
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
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年历下面的一张表格。
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
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
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
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
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
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03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
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2.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
P49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
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3~2004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
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
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
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以划分为5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有意义的日子、例1、
第二课时:
例2、练习十二第3题和你知道吗?
第三课时:
百货商场、例3和练习十三你知道吗?
第四课时:
练习十三第1----7题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课《制作年历》
九、问题研讨
在进行时间教学的过程中从某一时刻到某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这一难点,在三年级上册讲时分秒时,学生主要采用的是从某一时刻到整时再到某一时刻的推算来进行的。
虽然,有了时分秒的基础,真正能够进行想象,让钟表在脑子里转动起来的孩子还是很少。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容易些?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下数学58—69页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两部分内容。
二、教材解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口算。
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编排,先出现了不进位,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真理。
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三、课标要求:
对于本单元的要求: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4.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六、学情分析: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教学改革的理念之一,教材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
教师应运用自己探索、合作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
七、教学建议:
1.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准备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作用。
2.适时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曾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六课时完成
1.口算乘法1课时①
2.笔算乘法2课时②
3.整理与学习2课时②
4.机动1课时①
九、问题研讨:
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主讲稿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教材是学生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长度到面积是认识的飞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够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会掌握、应用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概念的形成是重点,应用时难点。
面积7课时
学生在已线段、直线、射线等直观的数学知识以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认识发展上的飞跃。
这节图形直观形象图,学生易于接受,兴趣很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讲
【教学内容】
教材88页至98页:
认识小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铁警儿童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把握三点:
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的讨论小数。
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结合元、角、分进行计算。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二、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进行学习的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是本单元的重点。
。
会计算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以及比较大小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标要求】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学情分析】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简单计算。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
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
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课时划分】
本单元安排5课时
【问题研讨】
例1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何进行教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单元主讲稿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包括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除法两步计算问题、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问题、乘加(减)两步计算问题、除加(减)两步计算问题。
这几方面内容都力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内容体现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体现在素材的选择,选择了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其次,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思考问题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求学生经历全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三,强调合作学习,从信息的提供,探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到组织讨论交流,均体现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创造,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
三、课标解读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 新人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单元 主讲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