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整体备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845869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30.27K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整体备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整体备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整体备课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教学总目标:
1、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
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
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
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
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
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
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二)、各章节目标:
“声现象”单元分五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的特征”“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的利用”。
第一、三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声音的特性”,让学生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特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本章在内容上,以大量的图片、想想议议、动手动脑等等感性材料使得形式活泼而且涵盖了多种的有益的信息,让学生更易掌握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
“光现象”单元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及光的色散等。
本章中实验非常多,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强调了实验作用重要性。
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透镜及其作用”单元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的拓展,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的理解,开阔眼界,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的密切,物理是很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态变化”单元主要以实验为基础,讲述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现象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实验,定性地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同时还运用了图像法,让学生更易认识物理现象变化规律。
“电流和电路”单元分为两部分,一为静电知识,二为电路知识。
要求学生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充分培养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特征”“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温度计的使用及物态变化”“电路的识别和连接”等知识点,它们是解释各种现象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伏笔,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声音的特征”,区分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是第一章的难点;
“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这几方面内容相互联系,且都要通过实验手段来进行教学,实验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所以此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物态变化”中“研究海波的熔化过程”和“观察水的沸腾”等实验由于在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图像法,通过描绘熔化、沸腾的曲线,使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变化的规律,这对于初中段的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
“电流和电路”中“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连接”等内容,要求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去学习,需学生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探究实验过程和方法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实验器材:
音叉、小锤、细线、乒乓球、铁架台
(2)、探究过程:
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并将它靠近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用手按住音叉,使其不再振动,发现立刻听不到声音。
2、探究声怎样传播
玻璃罩、电铃、和抽真空用的抽气机
①、使电铃通电,其在充满空气的玻璃罩内发声。
②、使抽气机工作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聆听随着空气的抽出电铃的声音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更多空气的抽出,电铃的声音如何变化?
你能不能让电铃的声音重新变大呢?
③、放入空气后,铃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3、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钢尺和课桌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4、探究响度的有关因素
音叉、小锤、乒乓球、细线、铁架台。
①、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②、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实验。
5、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红色和蓝色的透明塑料片、两只手电筒、红蓝两种颜料
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透明塑料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探究色光的混合;
再观察红、蓝颜料混合后的颜色,探究颜料的混合。
6、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激光笔、平面镜、硬纸板。
①、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②、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④、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NO两侧的角i和角r,填入表中。
⑤、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蜡烛两根、方格纸、刻度尺、平面镜、玻璃板、铁夹等。
①、将一张8开的方格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感觉这支蜡烛也像点燃了一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在设计好的表中。
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具座及蜡烛、光屏、凸透镜等相关器材
①、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在一倍焦距外,调节好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记下物距和像距。
③、在一倍焦距内,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看光屏上能否接收到像。
对着透镜看另一则的烛焰,看看会观察到现象。
9、探究固体熔化温度的变化规律
大烧杯、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
略
10、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水、火柴
①、记录从70℃开始记录,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并注意观察水中气泡产生的位置和大小;
升到水面过程中大小的变化。
②、水沸腾时,记录1.5分钟内水的温度,并观察气泡在水中产生的位置和水面上大小的情况。
③、水沸腾后,将酒精灯熄灭撤去,观察是否有沸腾现象。
④、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画出图像;
分析图像特点。
11、探究串、并联电路各点的电流规律
电池组、小灯泡(带灯座)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电流表1个
12、探究并联干路和支路电流关系
五、教法和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3、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4、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按预习-上课-复习三步进行教学,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6、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六、教学总流程
七、教学进度
1、声现象 约6课时(1~3周)
2、光现象 约8课时(4~7周)
3、透镜及其应用 约8课时(8~11周)
4、物态变化 约5课时(12~14周)
5、电流和电路 约11课时(15~20周)
共约38总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整体 备课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