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七 单元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840982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5.40KB
二年级语文第七 单元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年级语文第七 单元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第七 单元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字卡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
经过;
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自由读课文。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练习写字。
小组中进行交流。
⒊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课题25、玲玲的画第2课时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挂图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
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学生开火车读。
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
议:
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做一做
25玲玲的画
坏事变好事动脑筋
课题26、蜜蜂引路第1课时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
“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词卡片、投影片。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
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蜜蜂)
2.揭示课题:
“引路”是什么意思?
(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
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
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
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
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
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
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
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
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
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
聊天,闲谈。
惊讶:
感到很奇怪;
惊异。
向导:
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
(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猜一猜
说一说
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
默读课文
想一想
讨论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20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
i tá
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课题26、蜜蜂引路第2课时
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
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精读课文
学生甲:
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
地点:
莫斯科·
,
学生乙:
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1)小组讨论: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
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
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0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课题27、寓言两则第1课时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
“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
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朗读
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
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
初步体会寓意。
讨论
1、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
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
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
“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
“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观察谈话
读题思考:
游戏巩固识字。
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
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
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课题27、寓言两则第2课时
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
真幸运──野兔撞树桩,啥力也不费;
真敢想──每天捡一只,野兔肥又美;
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
真伤悲──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
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启发思考:
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2.结组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
教师巡视。
3.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
这个人做得对吗?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拓展
1.讨论:
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
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启发交流:
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交流
观察
课题28、丑小鸭第1课时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
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句段的意思,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
1.学习“堆、等、钻、剩、特、瘦、除、咬、越”9个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把握其基本意思。
一、课前预习。
二、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这篇故事是根据安徒生爷爷写的同名童话改编的,叫《丑小鸭》。
(板书课题:
4丑小鸭)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读准字音,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生字的字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堆(duí
),注意和方言区别,不要读成dǘi。
等(děng)和剩(shěng)都是后鼻音,不要读成děn和shěn。
瘦(shǒu)和除(chù
)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ǒu和cù
钻(zuá
n)是平舌音,不要把u读丢了。
3.。
学生读时,教师可相机提醒学生,读长句子时,在句中可以稍微停顿一下,停顿时,不要读破词语,“的”字前面一般不要停顿……。
4.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是否读通了文中的句子。
5.教师范读课文,,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6.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7.讨论上述问题
四、课堂作业。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童话故事,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学习童话故事的,拣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跟家里的人或同学讲一讲。
谁能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
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按已往老师教给的朗读长句子的方法和要求读通文中的长句子,并给自然段标序号。
分段指名读课文。
学生小声地跟着读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出生以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
2.熟读课文。
达标情况分析:
课题28、丑小鸭第2课时
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
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
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
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
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
学生们充盈着童真童趣的心理更会产生许多令人惊异的感想。
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暖烘烘”、“特别”、“洁白”、“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等词句的意思。
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
教学挂图
一、交待阅读方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练习题1。
2.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练习题1中的三个问题,看图读课文,一段一段地把课文读懂。
二、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
(1)个问题,阅读1—2自然段。
2.分段阅读。
(1)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②“特别”是什么意思?
(不同一般)
③边读边看图,找一找从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丑小鸭很特别。
(讨论后归纳)
④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抓住“特别”来说)。
3.连段阅读,回答问题
(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如下几个要点来回答:
(1)时间;
(2)事件(鸭妈妈孵小鸭);
(3)丑小鸭显得很特别。
三、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
(2)个问题阅读3—6自然段。
2.阅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看图。
3.分段阅读4—6自然段。
(1)回顾学法——怎样围绕问题来分段阅读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语文第七 单元预案 年级 语文 第七 单元 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