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839347
- 上传时间:2023-01-10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68.44KB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厚度最厚)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
有一定的相关性(正相关和负相关)(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极地及高纬度地区可见);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诱发原因非根本原因)。
补充节地球仪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存在的证明: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面看星星为顺时针动行.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补充图示3)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补充图示)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赤道同步卫星)
卫星发射场:
低纬,有大线速度,初速度大,省料.
角速度:
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最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最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自公转方向一致:
恒星日<
太阳日)
昼夜交替周期:
一个太阳日=24时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
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在右边两幅图中补充基本要素\节气\日期\远近日点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
26′S
依据:
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
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
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
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顺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
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把所在纬线为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夜半球的为夜弧.
5.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垂直,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6.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
(二分日)~23°
26′(二至日)
7.昼夜交替的周期:
一个太阳日=24小时,如果只有公转无自转,周期是一年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
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
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日落时间,及昼夜长短并不一定相同
③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
=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4分钟×
两地经度差
说明:
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
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
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
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
换算两地时间差;
判断两地东西方向;
带入计算。
㈢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
两地时区数差
①时区数的计算:
当地经度数÷
15°
,余数<
7.5,时区数为商;
。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②时间差的计算:
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
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
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
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
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④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东经116度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不完全重合,顺减逆加
★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
春秋分日——0°
;
夏至日——23°
26′N;
冬至日——23°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3)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海南:
20°
N,上海30°
N,北京40°
N,哈尔滨50°
N)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3.北半球自西向东河流被冲刷的为南岸,南岸河床陡.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
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就大于夜长;
直射点向哪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
00时日出,18:
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2.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为6:
00,昏线与赤道交点时刻为18:
00
计算:
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
昼长=(12时-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时)*2
同一条纬线上各点的昼长夜长都相同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当地时间12点的太阳高度)
⑴纬度变化:
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同一条纬线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
H=90°
-纬度差(说明:
同减异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楼间距(低纬度地区楼间距要比高纬小)太阳能安装角度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
(1)气候四季: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天文四季:
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以“四立”为起始点。
立夏到立秋为夏季,依次类推.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但在此变化后,极昼极夜天数不变.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
慢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
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纵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位置
厚度
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岩石组成
厚度不均,大陆厚,大洋薄
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浆)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外核,内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岩石圈的范围:
地壳加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是复杂系统
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是连续不规则圈层
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根本来源:
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散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多云,阴天温差小:
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
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
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
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
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A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D
C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同一水平面,(凸高凹低)。
(4)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同一水平面上,气温和气压状况相反.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城市热岛
效应
成因:
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
意义:
(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
(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
海陆风
白天:
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
夜晚:
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
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山坡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山谷近地面为高压.
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会在等压线图中做风向)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风的直接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是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在同一幅等压线同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注意高空和近地面风向的画法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
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暖湿润
极地东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幅度5-10个纬度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时间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七月: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996
夏威夷高压.1026
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
亚速尔高压
1026
一月: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036
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阿留申低压
1006
冰岛低压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东亚
季风
1月西北风
7月东南风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月东北风
7月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热
带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
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
~南
北纬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
交替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
北纬10°
~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干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
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地中海
~
40°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温
★温带季风
北纬35°
60°
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华北、东北
朝鲜半岛、日本
温带大陆性
南北纬40°
大陆内部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全年少雨
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西欧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气候类型
气温特点
(以温定带)
降水特点(以水定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
———
亚热带气候(含温
带海洋性气侯)
最冷月均温在0℃~15℃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地中海
温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
温带大陆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运动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过境时
阴天、强风、降温、雨雪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降水位置
锋后(冷气团一侧)
锋前(冷气团一侧)
—————
天气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华北春雨连绵
春雨贵如油
长江中下游6月的梅雨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四周指向中心
从中心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
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干燥
我国的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7月的伏旱;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
北半球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北半球反气旋
右手半握,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顺时针辐合
南半球反气旋
左手半开,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水平方向的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5.对台风和寒潮进行总结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全
球
变
暖
原因
危害
措施
自然原因: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
1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
②对农业——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产量将减少;
高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对工业――鼓励清洁生产
对生态系统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极端天气出现
人体健康
用清洁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②植树种草
③全球合作
人为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体分类(课本P54)
地球上的水体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分类
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
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补给
★我国分
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雨水
补给
东部大河,黄河,长江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冰川融
水补给
西北地区(塔里木河)、青藏高原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湖泊水
调节径流,削峰补枯
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
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
普遍
★3.水循环类型
水循环类型
发生区域
主要环节
意义(自行补充)
人类干预和控制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
(大循环)
海陆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作用)
地表径流(人类影响最
大的环节,影响方式是
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
程);
蒸发、降水、下渗
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部
海上内循环
海洋内部
人类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改造最为明显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⑴洋流形成因素:
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补充洋流图: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
中高纬度以副极地
北逆南无
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即大洋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知识点 总结